以小学《分数的意义》一课为例谈自主有效课堂构建的几点策略.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3193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小学《分数的意义》一课为例谈自主有效课堂构建的几点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以小学《分数的意义》一课为例谈自主有效课堂构建的几点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以小学《分数的意义》一课为例谈自主有效课堂构建的几点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以小学《分数的意义》一课为例谈自主有效课堂构建的几点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以小学《分数的意义》一课为例谈自主有效课堂构建的几点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小学《分数的意义》一课为例谈自主有效课堂构建的几点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小学《分数的意义》一课为例谈自主有效课堂构建的几点策略.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注自主,追寻有效以小学分数的意义一课为例谈自主有效课堂构建的几点策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关注课堂教学效率,构建自主有效课堂,已成为每位教师的必须。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实现“有效”呢?我想,作为一名学科教师,无非要在“课前”和“课上”下功夫,动脑筋。一、课前:研读教材,抓准问题要想在课上游刃有余,实现自主有效课堂,课前要做好大量准备工作,包括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学法等等。下面仅就研究教材谈两点做法。1、抓“核心问题”。任何教学,都是围绕某一关键问题展开的。就拿分数的意义这一课的内容来说,教学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呢?我进行了思考与研究,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借助直观操作,对

2、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大小。本课时的教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二次接触分数。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引出一些物体,让学生知道一些物体也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同时揭示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关键问题在于对一个整体的理解和分数意义的把握。抓准核心问题,才会围绕核心问题设计出丰富的学习活动,才会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可能。2、理清“知识网”。任何教学内容,都是有其横向

3、和纵向联系的。本节课的内容,从纵向看,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更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基本性质、约分、通分乃至分数的加减法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见图1)。(图1)从横向看,它和小数的认识与计算、百分数的认识交织在一起。三年级上学期先初步认识了分数,然后在下学期才开始了小数的认识,这与小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这一特性是分不开的。同时,在充分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再来认识百分数,这也与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即百分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分不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好分数的意义,既是对小数认识与理解的一个补充与提升,更是百分数教学的基础。研究内容,理清所学内容在整

4、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关系,这样做好课前的“深入”研究,才能实现课上灵活、机智、自如的“浅出”。二、课内:围绕重点,深刻“理解”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我们的教学,要 “为深刻理解而教”。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以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为载体,训练学生的思维,真正实现“以学促思”。分数的意义这一课的重点在于学生对一个整体即单位“1”的理解和分数意义的把握。围绕这一重点,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策略。1、问题引领。问题,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极具挑战性、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才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本课教学中,我围绕教学重点,在由“分苹果”引出分数后,设计了一个综合而又极具挑

5、战的问题:一筐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这筐苹果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激起学生的兴趣。因为,此前他们接触的都是分一个物体的情况,而面对分一些物体,这还是第一次。尽管他们都有生活经验,能很快说出每人分二分之一,但对于接下来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却需要思考与整理。这一问题是在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用语言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形成语言的过程中,他们头脑中不仅再一次建构一筐苹果的整体概念,而且还训练了他们的语言智能。2、突破“常规”。常规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步步逼近,熟能生巧。但我有时更提倡打破常规,在把握内容实质的前提下创新设计,挑战传统,巧练生慧。就拿本课的教学,以常规设计来进行教学,往

6、往会让学生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的分数带单位名称,而有的分数不带单位名称?”这一问题的产生是完全正常的,因为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中就没有建立起两种情况的比较,即一个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又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打破传统,将两种情况同时完整呈现(见图2),并引领学生加以对比。这样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更从根本上排除了产生以上疑问的可能。(图2)3、“以问促思”。提问,是有效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的抓手。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环节的提问,不仅会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同时还会让学生不断生成新的思想与智慧。在本课教学中,每个关键环节,我都精心设计了巧妙的问

7、题。如在面对学生分苹果得到了好多1/2的时候,我就及时发问:“不同个数的苹果,虽然都是平均分给了两个人,但为何每人分得的却又都是二分之一呢?你有什么发现?”,引领学生不仅对“一个整体”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同时更是对分数的意义有了一次充分的认识。此外,在每个练习的最后,我都会及时提炼问题(见图3、图4),以问题促思考,以问题促总结,以问题促发展。 (图3) (图4)4、趣味“活动”。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习内容和形式给他带来的乐趣。鉴于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就尽量将教学内容生活化、趣味化,将教学内容渗透于巧妙、有趣的活动之中。如本课在最后的“玩一玩”环节,我就设计了让8个同学表演的

8、小游戏。8个同学到台前站好,我首先发指令:想办法,表示你们是一个“整体”。这时,他们便会商量合适的方式来表现,如牵成一个圆圈或站成一排等等。然后再发指令:蹲下总人数的二分之一(4人蹲下)。再发指令:蹲下剩下的人数的二分之一(2人蹲下)。再发指令:蹲下剩下的人数的二分之一(1人蹲下)。接着提问:同样是蹲下二分之一,为何每次蹲下的人数不同呢?引发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悟得:单位“1”的数量发生了改变。随着单位“1”数量的变化,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在变化。本活动,也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和分数意义的把握与运用。当然,自主有效课堂课堂的构建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学习环境、学生状况、教师

9、素养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加强研究,不断探索,为构建自主有效课堂走出一条成功的路子。 附:同行评课 听“分数的意义”一课有感垦利县第一实验小学 刘学娥在东营市教育局组织的“名师春晖行”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淄博市张店区的赵国防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以理性的思考,务实的实践,恰如其分的诠释新课程理念下概念教学的新视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关注学习起点,复习铺垫与创设情景共融新课伊始,赵老师用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情境图引入,复习分数的初步知识,以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关的旧知,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继而引入新知。教学片断教师出示情境图: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碰到分东西的情况。把4个

10、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每人分得几分之几?2个呢?1个呢?学生根据不同信息的出现,依次解答。师:到现在为止,你们都了解了分数的哪些知识?生说出很多三年级时学过的相关知识。师: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分数的知识,真了不起,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分数。当时我有些疑惑,认为他这样的引入迈的步子太小,人为的设计了一条狭窄的思维通道。当我继续听下去才明白了赵老师的用心,他做出了非常明智的选择,让复习铺垫与情境创设的优势互补,巧妙的避免了不足,非常自然巧妙在新旧知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使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轻松攻克。赵老师将复习铺垫与情景创设有机的融合起来,实现在情境中铺设,在铺设中促进迁移,将教学的新知直接放手给

11、学生:“把一筐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平均每人分几分之几?”。没有对整体“1”进行任何铺设,也不是步步逼近,而是直奔主题,结果我们所期待的目标行云流水般的达成了。这是赵老师又乘胜追击,教学难点又轻松攻克。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理解概念提供支撑。学生始终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探索,而不是被动机械的接受概念。二、巧设问题情景,突破常规当新旧知识完全呈现于黑板时,是引导学生比较:右边的1/2都没带单位名称,而左边的1/2个为什么有“个”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有议论开来,通过再次讨论、交流学生达成共识,进而引出了分数所表示的两种不同的意义:一个分数既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又可以表示一定

12、的数量。使学生对分数意义理解进行了三次飞跃:第一次是大量感性直观的认识,结合具体事物描述分数是什么样的数,例步理解分数是平均分得到的,理解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笫二次飞跃是由具体到抽象,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1份或几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然后概括出分数的定义,这是感件的飞跃。第三次飞跃是对单位“1”的理解与扩展,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一个群体等,最后抽象出:分谁,谁就是单位“1”,这样单位“l”与自然数的“l”的区别就更加明确了。这样三个层次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展现出知识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发生发展中去理解分数,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结论所能代替

13、的。从而使学生正确地、全面地理解概念,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学生所学到的结论就不单纯是文字的结论,而是对概念全面的理解和掌握。三、精选练习题,构建活动的课堂概念教学是通过分析和综合,求同和求异、抽象和概括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形成的,而知识转化为技能是需要过程的。我们反对教学中单调、机械的大量重复性的训练,同样概念教学的过程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也是要不得的。试想如果课尾象征的练两道题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多大的帮助?一节课的练习容量取决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要把握好度。赵老师通过“说一说”、“填一填“、“评一评”、“画一画”、“玩一玩”7个环节,先安排专项练习、对比练习、改错练习等,对单一技能进

14、行针对性训练。然后安排综合练习,让学生逐步达到真正理解掌握的程度。教学片段玩一玩:找出8位同学,在教室前面站成一排,按老师的要求做动作。1、8位同学表示成一个整体;(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2、请蹲下单位“1”的1/2;(蹲下了4个同学)3、再蹲下剩下的1/2;(蹲下了3个,又站起来1个。老师引导学生对他们的合作进行评价)4、请蹲下站着同学的1/2;师引导学生分析:每次都是蹲下1/2,为什么每次蹲下的人数不同呢?这一环节的教学将学习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一方面源于学生对活动的兴趣,一方面源于教师的引导。活动在紧张、团结合作的气氛中圆满完成,学生意犹未尽,却也兴致勃勃的再一次深化理解了单位“1”。正向主持人说的那样,通过赵老师的教学,我们知道原来枯燥无味的数学也会变得如此有趣,学生学得如此轻松。抽象概括可以提高学生概念的概括水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把教学中的结论全部让学生通过思维再逐步展现出来,使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