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崔丽霞老师执教《望庐山瀑布》有感.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3331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崔丽霞老师执教《望庐山瀑布》有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听崔丽霞老师执教《望庐山瀑布》有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听崔丽霞老师执教《望庐山瀑布》有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听崔丽霞老师执教《望庐山瀑布》有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听崔丽霞老师执教《望庐山瀑布》有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听崔丽霞老师执教《望庐山瀑布》有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崔丽霞老师执教《望庐山瀑布》有感.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吟诵 品诗 入境 悟情听崔丽霞老师执教望庐山瀑布有感古代诗歌是文学作品中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花朵,是诗人用涌泉一般的激情浇灌而成的,那些脍灸人口的佳句名诗意境深远,无不寓含着诗人心灵深处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所精选的这些文质兼美的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既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望庐山瀑布便是其中的一首经典古诗。前段时间,笔者有幸与几百名教师一起观摩了崔丽霞老师执教的望庐山瀑布一诗,对古诗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创新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教师如何通过古诗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一教学

2、理念有了更为直观的感触。一、反复吟诵古诗,感受优美诗句为了使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诗句,内化诗意,感悟诗韵,崔老师设计了多个独具匠心的环节。【片段一】: 1、课件出示叶圣陶先生的瀑布,这是叶老先生在登上庐山看见瀑布之后被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瀑布奇景所折服而写下的一首现代诗歌。上课伊始,崔老师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初读了瀑布,对下面学习古诗做了很好的内容上的铺垫,让学生首先感受到瀑布的美,瀑布的壮观,瀑布的奇绝,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广了他们的见闻,更对诗歌做了文本内容上的延伸,可谓一箭多雕!2、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崔老师在课堂

3、上安排了以下几个读的环节:1)、自己读读古诗,看看你能读懂多少。(学生自己读,试着自己读懂诗意,理解诗的内容)2)、指名四五个学生读古诗,教师边倾听学生朗读边板书全诗。其他同学仔细听是否读正确,并检查老师有没有写正确。崔老师一边板书,一边相机正音。(通过指名读,了解学生是否读正确,这是读懂古诗的基础。)3)、初步感知诗意:师:小朋友们,古人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可以说一个字,一个词语,也可以说一句诗,崔老师适时引导,不做深入的解读。)师:你是从那句诗中知道的?能把这句诗读好吗?(指名读,齐读)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意之前,我们注意到崔老师一共让学生读了四次古诗,每

4、一次都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并且对全诗的意思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读准诗句的节奏,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读出语气和语势,则有利于体会古诗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而且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诵读方式,崔老师在这一过程中都进行了科学的

5、诵读指导。如一个学生在读“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时体会到瀑布是非常长的,所以特意在“三千尺”上加了重音以作强调,崔老师巧妙地说“我要为他的三千尺鼓掌,因为那长长的瀑布仿佛已经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接下来所有学生的朗读都强调了“三千尺”,我不由得心生佩服:没有朗读技巧上的生硬指导,也没有朗读方法的矫正帮助,学生却很自然地明白了该如何把诗句读美,崔老师的课堂调控的确令人钦佩。二、展开丰富想象,品味诗意语言 诗重感情,也重想象,更重创造。由此及彼,展开想象,唤醒了学生的生命意识,才能欣常到绝胜的佳景,体悟到动人的情思,感受到美妙的旨趣。同时,诗歌语言高度精炼概括与文本跳跃性的特点,为学生留下许多情节空

6、白,它是学生浮想联翩,思维自由驰骋的天地。品读全诗,短短28字,可谓字字珠玑。“诗仙”李白用旷达豪放,气势磅薄的语言描述了好似九天银河流泻人间银链瀑布,超凡的想象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壮观美、迷人美的奇异画卷。其中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游动的景象表现出来了。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瀑布“挂”起来呢?这“挂”字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工伟力的赞颂。“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品味诗意语言,体会古诗意境,崔老师独辟蹊径,对教材做了全新的创造与诠释,

7、将现代文与古诗诗句融合教学,令人拍案叫绝。【片段二】: 1、课件出示一段话:“李白来到庐山,还没看见瀑布,先看见_”1)、生1:李白来到庐山,还没看见瀑布,先看见瀑布是很美丽的。师:美在哪儿呢?生2:有美丽的紫烟。师:老师送给你们一个词语环绕,如果用上这个词,相信你们能把瀑布的美景说得更清楚。 生3:李白来到庐山,还没看见瀑布,先看见瀑布的周围环绕着紫色的云雾。2)、指导朗读:想象紫烟袅袅升起的美景,该怎样读好它呢? (指名读,齐读)2、课件继续出示:“山路忽然一转,啊!李白望见了瀑布的全身,它就_”1)生1:山路忽然一转,啊!李白望见了瀑布的全身,它就像一条从天而降的大龙。师引导:其实这个“

8、川”就是大河的意思,现在你能说清楚瀑布的全身像什么了吗?生2:山路忽然一转,啊!李白望见了瀑布的全身,它就像挂在山上的一条大河。2)读中体验:指名读、齐读3、课件出示第三句话:“李白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眼前的瀑布_,他还以为是_”1)同桌互相讨论说说。2)指名说。生1:李白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眼前的瀑布很长,水流很快,他还以为是银河从天而降了呢! 师引导:为什么作者感觉是从天而降呢? 生2:因为银河是在天上的。 生3:因为瀑布很长很长,一眼望不到顶的。 3)朗读指导:那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 (指名读)4、课件欣赏庐山瀑布的美景,引发情感升华和共鸣:(1) 教师配乐朗诵这首诗,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美景

9、图。(2) 师:看到这样的景,看到这样的诗,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1:一个字美。 生2:我好像已经到了庐山,正在那儿欣赏美景呢! 师:是啊,你都已经身临其境了。5、再读古诗,读出情感师:把你对瀑布的这种感受用读体现出来吧!(指名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这一教学环节可谓这堂课最大的亮点。崔老师善于抓住低段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文学基础,知道让学生将古文译成现代文的确有一定难度,且译出的意思也难免干涩无味。但如果将译文开一个头,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对诗文不加限制地想象说话,那时那物那人那景那情便会跃然纸上。这不仅降低了学生理解诗句的难度,更进一步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

10、距离,使他们爱读古诗,爱学古诗。通过想象说话体会诗人写这首诗的深厚情感,领悟了诗句的语言美自然也会水到渠成。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对于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以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崔老师的教学正体现了这一点。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通过咬文嚼字,一步步地把学生唤醒,让学生看到庐山瀑布叹为观止的强大落差,听到瀑布抑扬顿挫的水流声,感受到瀑布豪迈磅礴的气势,从而激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在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这一句时,学生对“紫烟”这一个词语理解不够透彻,有的说是紫色的

11、烟雾,有的说是紫色的云,崔老师引导:“老师送给你们一个词环绕,如果用上这个词,相信你们会说得更好。”通过这一及时有效的引导,学生跃跃欲试,课堂上的答案一个比一个精彩,“李白来到庐山,还没看见瀑布,先看见瀑布的周围环绕着紫色的云雾。”“紫色的云雾环绕在瀑布周围,远远望去,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多么活跃的思维,多么灵动的语言,在不知不觉当中,学生理解了诗句的含义,领悟了诗意的语言,这一切都归功于崔老师对课堂的引领和调控! 三、领悟诗意情感,体会作者构思古代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绘之中,或给人以鼓舞,或给人以启迪,或在诗中暗含深刻的哲理。该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12、“有景有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崔老师深知这一点,在学生完全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她适时出示自己根据叶圣陶瀑布改编的小诗,让学生再次细细品读,美美品读,配乐齐读,这一次的读是立足于学生内化诗意,体验诗情的基础上,笔者深深地感受到,每一个孩子都完全投入到了朗读的乐趣之中,仿佛他们就是站在庐山脚下被香炉峰的美景所深深吸引的大诗人李白的化身,语文教学能让学生达到忘我的境界,这难道不是一种最大的成功吗?更令笔者肃然起敬的是,崔老师对文本的挖掘和对诗歌的深入探究。配乐读完古诗,崔老师指着板书问学生: 1、“如果庐山的这些美景是作者还没看见的,(手指“日照香炉生紫烟”诗句)那么这(手指“遥看瀑布

13、挂前川”)就是作者生:已经看见的庐山美景。2、(手指“日照香炉生紫烟”诗句)如果这是近看庐山的景色,那么这(手指“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就是生:远看庐山的样子师:你从哪儿看出是远看庐山的呢?生:遥通过崔老师的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李白是通过“从远及近”的观察顺序描写庐山瀑布的。3、(手指“飞流之下三千尺”诗句)如果这是作者实际看到的景色,那么这就是(手指“疑是银河落九天”诗句)生:作者想象到的景色。师:你又是从哪儿看出是想象到的呢?生:疑,它是好像的意思。师:我们在以前学过的哪首古诗里已经认识它了?生:静夜思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感受到李白是通过“实景到想象”的顺序进行写作,“疑”字的教学

14、还能够通过联系旧知进行知识的迁移,强化学生的记忆,同时对诗句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学完望庐山瀑布,学生既能读出古诗的韵味,又能说出古诗的涵义;既能体会作者的诗情画意,又理解了整首诗的写作特点,可谓一举多得!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一定要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及其学习心理原理,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努力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书声琅琅,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充分地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而教材中的古诗也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乐园,只要深刻地钻研教材,采取不同的方法,就能引导学生随着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随其悲而悲,随其喜与喜,从中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