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级家长会家长代表发言稿 .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3497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级家长会家长代表发言稿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二级家长会家长代表发言稿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二级家长会家长代表发言稿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二级家长会家长代表发言稿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二级家长会家长代表发言稿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二级家长会家长代表发言稿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级家长会家长代表发言稿 .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们,你们好!我是xx的妈妈。首先感谢学校老师提供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和平台,让我们大家能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教育,我感到十分荣幸。xx转到咱们班以来,我发现他一天天地变得更加自信、开朗,这么小的孩子,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学校生活,是与各位老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息息相关的。特别是老师们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孩子,使他不仅得到了书本知识,还学会了怎样做人。在此我向学校和老师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家长是老师的助手,在此我就孩子的成长教育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一、身心健康最重要所谓身心健康,除了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也就

2、是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性格。我认为,男孩子的培养最主要就是要让他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勇敢坚强、有包容心、不怕困难、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为此,从小到大,xx学习轮滑、跆拳道摔倒或是累了,我对孩子最常说的话就是:你是男子汉,你要勇敢,坚持就是胜利!而且我一直试图通过古代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孩子的道德修养,要让孩子知道长辈病了嘘寒问暖,尊敬师长。二、是多注意细节。我经常这样想,其实孩子还小,会背多少古诗啊,会唱多少歌啊,认识多少字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在一个个生活的细节中所养成的习惯,只有好习惯,才是受用一生的。我们有句古话叫“三岁定终生”,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的孩子在三岁左右,很多习惯已经在生活的细节

3、中养成了,长大之后再想要改,已经很难很难了。比如说,在每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会经历的一件事摔跤。曾经见过一个很夸张的家长,跟大家分享一下。那应该是我们家xx14个月多一些的时候的事,那时候我们刚学会走路,很喜欢自己跑来跑去,我们常带他去广场玩,我们家人带孩子一般都会跟在离孩子稍微远一点的地方,至少他摔倒了大人是扶不住的。然后xx就摔跤了。这时候旁边有一个家长用很讶异地,很责怪的语气对我们说:“你们怎么那么奇怪的,都不把孩子看住的。”我被他说得很莫名其妙,然后就问他,“你们是怎么看孩子的啊!”然后他就很得意地告诉我们:“我们是看得很牢的,我们家孩子从来都没有摔跤过!”后来从他口中得知,原来他

4、的孩子从未离开他超过一米的范围。是啊,他真的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殊不知,他的疼爱,其实早已经成为了溺爱。孩子学走路,摔跤是一件很自然,也是孩子必须经历的事,甚至是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的事,我们的人生一路走来,谁没有个摔跤、摔跟头,失败,沮丧的时候呢?为什么孩子不可以有?摔跤、挫折,是孩子一生中必经的,是能锻炼孩子的意志的,我们做家长的不需要,也不应该人为的去抹灭它。当然,像刚才我提到的那个家长那样如此溺爱孩子的人并不多,但是,有一个做法却是我们家长,特别是老一辈的人经常做的。每当孩子摔倒之后,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甚至有一些还踩一踩或者拍一拍地板,以此来安慰孩子,让他们不

5、要哭,这些做法,我觉得都是不对的。孩子摔倒,痛,是自然的,但是不是一定会痛得大哭不止呢?其实不是的,小孩子是很聪明的,他们很会察言观色,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哭是哭给家长看的,他们会观察家长的反应,如果你把这件事看得很严重,他们自然会一直哭,你越哄,也许会越哭,如果有些家长没办法,只能够踩踩地板,打打地板,以此让孩子心里好过一点,哄他们不哭。但是这种方法,久而久之,会有这样的效果,就是孩子认为,自己摔跤,不是自己不小心的错,而是其他外在的原因的错。那么他以后对待人生中的其他事件的时候,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想法,不是我的错,是别人的错?这样一个细节,家长不同的对待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效果都是很不一样的

6、。我们家xx经常摔跤,一开始我们也很心痛,但我们都是鼓励他自己站起来,然后告诉他,你摔跤是因为自己不小心,下次走路要小心一点,然后当他爬起来之后就夸夸他,你很棒,自己能爬起来。所以我们家xx摔跤了很少哭,除非真的摔得很痛,要哭几声,不过也就是哭几声,很快又跑来跑去去玩了。这样的细节其实很多很多。再跟大家分享一个。很多家长都说,我们家小孩很小气,好东西都不跟大家分享。其实这都不是孩子的错。很多家长应该都很熟悉这样一个细节。孩子很小很小的时候,他在吃东西,大人总喜欢这样逗他,把你的东西让我咬一口好不好啊?一般孩子最初的时候都会把东西拿过来让你咬,但是绝大多数的大人都不会真的跟孩子去抢东西,就又还给

7、他自己吃。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独自占有自己的东西。大一些之后,你再向他要东西吃,有些孩子干脆就不给了,有些孩子还是会给,但是当你真的把他的东西吃了,他就开始哭,因为在他的意识里,他给你,你是会还给他的,不会真的拿去吃掉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为了我们口中的自私、小气。其实这些都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我们自己的错。我们家xx小的时候,他在吃东西,我也会凑过去,不同的是,当他把东西递给我的时候,我直接就一口咬过来吃。为了这个,婆婆和我老公还曾经取笑我,说你羞不羞啊,那么大个人了还跟孩子抢东西吃,不过他们后来就不取笑了,甚至还跟我一样,去xx那里拿一些东西来吃吃。事实也证明,xx现在确实比较大方,愿意把东

8、西和大家分享,但是有些他还是不愿意的,比如奶粉,因为我们家从来没人跟他抢过奶粉喝,其它东西你向他拿他都会塞到你嘴巴里来。甚至有的时候,他会主动地把吃的东西和老师,和小朋友分享。当然,生活中这样的细节太多太多了,需要我们慢慢去关注,去探索。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太多太多了,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希望我今天所讲的内容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点思考。谢谢大家!多陪孩子,努力培养孩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凭心而论,我们都有望子成龙的思想。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说孩子,就是大人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怎样减少孩子的缺点、纠正孩子的错误,尽量培养孩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要培养孩子良好健康的生活

9、习惯,我的体会有三点:一是让孩子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有害的、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给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下个定义。二是家长做表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你都做不到孩子怎么做?三是从细微处着手,多跟孩子在一起,在孩子的心目中,你要既是父母亲又是他最信赖的朋友!喜欢看电视的家长都知道,中央台有一条公益广告:妈妈讲小鸭子的故事,接着给奶奶揉脚洗脚,孩子看到后给妈妈端来了一满脸盆水。这个广告拍得真好,一家人充满温情,同时说明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读二年级的孩子大都是七八岁,俗话说七岁八岁狗也嫌,而最讨嫌的就是骂人。我的孩子有段时间嘴巴也有不文明的话语,我发现后当即非常严厉地给予批评,纠正他在与小朋友玩

10、耍时很随意的一些口语,他以后就会自然而然的说出文明的语言。有一次,孩子他妈说话时不小心自称老子,“老子”刚一出口,儿子就“唉”,我以为儿子有什么事,我问他:“怎么啦?”儿子说:“妈妈骂人!”我内心一阵喜悦,孩子对说文明语言还是在意的。我当即批评了他的妈妈,对儿子大大地表扬了一番。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对孩子十分溺爱,把孩子养成了小皇帝。我觉得对孩子要关爱但不溺爱,要严厉但不打骂。比如在用钱的问题上,我不赞成给孩子很多现金或者孩子要啥给啥,毕竟我们绝大多数的家庭都不富裕,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挣钱不容易。从小我就没给孩子很多现金,现在钱放在桌上他也不随便乱拿,他知道压岁钱存在银行里,大人给的钱

11、是留着以后读大学用的。前不久,数学学到认识人民币时,我特意给他20元钱买两样东西(一样家用的、一样他喜欢的),先让他算出需要多少钱,还可以找回多少钱,算好了再去买。把数学、用钱和帮家长做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孩子从中也得到了乐趣和享受。还有以前学一首古诗锄禾时,我不失时机地教育孩子要珍惜粮食、珍惜一切物品,我们家长吃饭后碗里不剩饭,儿子也能做到。 在培养孩子良好健康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当家长的,要注意方法,不能非打即骂。最好的方法就是多陪孩子,与孩子交朋友。好吃、爱玩、看电视,可能是所有孩子都喜欢的事,其实这三样都不是坏事,表明孩子精力旺盛、身体健康。因此孩子喜欢这三样不要大惊小怪,过分责备孩

12、子,而要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掌握一个合理的程度。比如孩子爱看动画片,我原来尝试只准他双休时看,效果的确不好,你强迫他上床,他人在床上心念别处,翻来覆去一个多小时睡不着,只好改为每天学习任务完成后可以看一会儿。怎么掌握时间呢?他说老师要求晚上八点半睡觉,刚开始一到八点半就去睡觉了,但慢慢地家长不在旁边,就连着后面看下去了,有时甚至看到十点多钟,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睡眠。我经过多次做工作,孩子每天都在八点半最迟不超过九点睡觉。但美中不足的是孩子没有这么好的自觉性,每天都需要大人提醒。各位家长:有教育专家说孩子的生活习惯会在七八九岁形成,这段时间对孩子来说是个比较关键的时期。我们即使再忙,也宁愿丢掉一些工作、少一点应酬、不打麻将,每天都要抽出时间陪陪孩子、教育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美好未来的同时,也就给自己换来了一个幸福的晚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