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浅谈音乐课中“美”的生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37002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论文:浅谈音乐课中“美”的生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论文:浅谈音乐课中“美”的生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论文:浅谈音乐课中“美”的生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论文:浅谈音乐课中“美”的生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论文:浅谈音乐课中“美”的生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论文:浅谈音乐课中“美”的生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论文:浅谈音乐课中“美”的生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音乐课中“美”的生成【内容提示】追求美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而音乐课是美的集中体现,承载着向学生进行灵魂陶冶的巨大作用,这门课比其它学科更独具“美”的优势资源。无论是一首歌,一支曲子,还是一段旋律,一个情境,甚至跳动着的每一个音符都具有震憾人心的独特魅力。再或一个木鱼,一个串铃也能演奏.敲击出动人的韵律。所以,音乐课中的“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文章就是通过记录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听.观.赏.演.唱等一系列点点滴滴的活动而生发的“美”,通过“营造美妙情境”“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诱导学生积极创新”最终达到“诱导学生欣赏美”“培养学生想象美”“发展学生创造美”的目的。 【关键词】美妙情

2、境 发散思维 欣赏美 想象美 创造美美是音乐的灵魂,而音乐课就是向学生诠释美的平台,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音乐中蕴含的美的追求。在教学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一.营造美妙情境,诱发学生欣赏美欣赏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前苏联“火箭之父”齐奥尔夫斯基说的更为生动具体。他说:“不懂艺术的工程师是个蹩脚的工程师,不善于幻想的设计师不配称设计师不论你的身份如何.你的生活怎样,应当具有丰富的精神内容,都应当善于发现和欣赏美的艺术。因此,启迪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更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3、比如:鸭子拌嘴是一年级的音乐欣赏内容,用民间吹打乐器合奏表现一群鸭子嬉戏拌嘴的活泼可爱的情景。在教学中用录音播放这段打击乐,很难让学生深入的感悟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景;如果录音效果不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受抑制,难以实现教学要求。为此,我收集各种音乐资料,制作成多面体网络课件;用图文并茂.形声同步去启迪学生的欣赏能力。开课时,先让学生进行最简单的交互学习。学生点击屏幕上的图,认识大小镲.串铃.木鱼等有关打击乐器的外形特征,再分辨它们的音色。了解刮击.点击.轮击等表演技法和产生的不同音色。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集中欣赏乐器合奏的表演。在乐曲开始时,屏幕上就呈现出活生生的几只个性鲜明.十分可爱的卡通鸭子

4、形象。乐曲和画面结合,表演了各种熟练的演奏技巧。例如时而刮击.轮击,时而打镲.敲镲帮等等,充分显示了鸭子“行走”.“交谈”.“入水”.“嬉戏”.“拌嘴”等个性情景。学生看了又看,兴趣盎然,随着乐曲演奏和动画表演的形象效果,他们经人纷纷不由自主的模仿起可爱的小鸭子的动作来,从而使本来呆板乏味的打击乐合奏,变成了妙趣横生的声画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头脑中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表象思维结构,弥合了音乐的抽象性欣赏与学生的形象性思维之间的矛盾,充分提高了他们欣赏美的能力。二.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想象美思维,特别是想象思维,是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学生创造美的重要前提。爱因斯坦说:

5、“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说明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的指挥.促进侯选思维的十分可贵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想象美的能力的发挥。例如,小猪的一家的一首低年级的儿童器乐曲,教学目的是通过乐曲中小猪叫声的模拟,让学生了解24拍的强弱规律,培养节奏感,启发学生想象乐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从而发展想象美的能力。我将三只小猪的光碟剪辑组合,配上动画和乐曲,编制成“动物园漫游”的课件。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形象动作,随着悠扬的

6、乐曲以律动方式进入课,这时屏幕上呈现的是树木葱葱,绿草成荫鲜花盛开的田野,小鸟飞来飞去,野兔.松鼠等小动物在草地上奔跑跳跃,狮子大哥坐在一旁,悠闲地甩动着大尾巴。这一派美丽的自然景色,让学生一下子沉醉在美的意境中,仿佛自己已是画面里的生灵乐曲和画面的转换,学生模仿在动物园的小河中划船,找朋友的律动;当画面上现现一幢红色漂亮的楼房时,学生瞪大了眼睛纷纷猜测。这时乐曲播出小猪的一家“呼噜.呼噜”的声音,大家很快猜出了,这里原来就是小猪的家。果然画面里的楼房大门打开了,几只小猪欢快的跑出楼房,在门外场地上跳起舞来,表示欢迎小动物的到来。这时,学生都说他们找到了“新朋友”。“新朋友”就是小猪的一家,随

7、之出现了课题。当小猪的舞蹈停止后,我让全体学生再听音乐,让孩子们从乐曲中猜测想象小猪一家平时都做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用律动表示出来。学生在乐曲启发下,一方面模仿小猪的叫声,还有的孩子在表现小猪扫地.擦玻璃.煮饭等劳动的动作以及拔河.跳绳.跑步等运动的动作,甚至表现小猪酣睡的模样学生想象精彩纷呈,模仿表现也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大大促进了思维的发散,让学生大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到玩中学.动中学和乐中学。三.诱导学生积极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音乐教育要在启迪学生欣赏美和培养学生想象美的同时,尤其要鼓励学生的创造美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春天来了一课中要求孩子们用欢快

8、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从音乐节奏方面去感受有一天的喜悦心情,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和歌词来表现春天。我首先给学生的是春天的录象资料,把学生带入悠闲.心旷神怡的审美情境中,画面不断的变化,“融雪”.“桃花”.“小鸟”.“蜜蜂”.“杨柳”等高兴欢畅的景象,学生的欢快情绪很快就调动起来了,纷纷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旋律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舒展的动作情境。当学生初步感受这段这音乐后,我再让学生随音乐的旋律哼唱,在电脑中点击自己喜欢的春天的景色,通过目视.耳听.脑思.体态律动等多个信息通道自主学习歌词,去充分欣赏想象和入情入境的体会歌词的意境,以及作者对春天的美丽的赞赏产生了共鸣,发出了“春天很美好!”的感叹。在美的情景启发下,孩子们运用语文课上中的知识沉淀,写出了许多精彩纷呈的诗歌。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充分发展了孩子的聪明才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