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教学设计郭亚熙(共8篇)(精简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37808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骆驼教学设计郭亚熙(共8篇)(精简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找骆驼教学设计郭亚熙(共8篇)(精简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找骆驼教学设计郭亚熙(共8篇)(精简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找骆驼教学设计郭亚熙(共8篇)(精简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找骆驼教学设计郭亚熙(共8篇)(精简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找骆驼教学设计郭亚熙(共8篇)(精简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骆驼教学设计郭亚熙(共8篇)(精简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找骆驼教学设计郭亚熙(共8篇)找骆驼教学设计郭亚熙(共8篇) 篇一:找骆驼教学设计找骆驼教学设计 凉州区新关小学 叶金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读准文中加拼音的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表现的不同心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络驼和特点。 4.感悟“用心观察,就能有所发现”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同学互相提问等方式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自由读、分段读、分角色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引导学生对老人观察到的现象和判断的结果作对应分析,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的关

2、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发现的乐趣,学会具体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仔细思考,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重点、难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理解老人是怎样由观察到的现象推知骆驼的特点的 3.理解老人为什么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1猜谜语: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风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逞英雄。(打一动物)。 2认真看图,通过观察图发现问题了没?(都走在沙漠上,有单驼峰和双驼峰区别)。点评:只有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骆驼是沙漠之舟,人行走在沙漠必须靠骆驼,可是一位商人却丢失了一只骆

3、驼,可着急了,今天,我们和他一起来找骆驼。 4揭题,指导学生写课题:16.找骆驼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跛 驮着蜜 愤愤地说 啃过 究竟 不紧不慢 愤愤是什么意思?跛又是什么意思? 2.自由读课文 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找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走失)一只骆驼,向一位老人(打听),经老人(指点),(找到)骆驼的事。 三、聚焦“特点”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咱们看看学习提示教我们要读懂哪些问题?(读提示)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1自由读19段,划一划。 2交流: 板书:左脚有点跛 左边驮蜜,右边驮米 缺了一颗牙齿 (1)我们从商人和老人的对话中知道了骆驼的特点

4、。那我们一起来读读他们的对话。(自由读) (2)指名分角色读。 (3)男女生分角色读。 3商人以为一定可以找到骆驼了,可是老人说:这时候,商人四、聚焦“推测” 1.那老人到底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个别读第10段 。 2.板书:老人看到,知道。 理解:跛 表演左脚有点跛 观察图片:掉落的蜜和米; 树叶比较:哪张是骆驼咬过的 3.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判断) 4.句式:老人之所以知道( ),是因为看到( )。 因为老人看到( ),所以知道( )。 5.那么,老人看到的情况有三个,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呢?究竟换一个词语。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5、。 四、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出示课件“填一填” 找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 )一只骆驼,向老人( ),经老人( ),( )骆驼的事。 4.学生自学汇报答题。 五、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精确理解 (一)讨论理解问题一: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走失骆驼的特点,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键词: 左脚有点跛 左边驼蜜 右边驼米 缺一颗牙齿请两小组的同学来朗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1-8自然段。 2.过渡语: 同学们,老人知道的这样清楚,他肯定知道骆驼在哪,是吗?学生齐答:“不是!”我故作惊讶:“不

6、可能!一定知道。”学生大生说:“不知道。”我说:“知道得这样详细却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一定是想把人家的骆驼藏起来了想占为己有。如果你是商人,你生气吗?”学生说:“生气!”我赶紧说:“因此,商人这一次不再客气地跟老人说话,而是-”学生接着说:“愤愤地说。”教师:“愤愤是什么意思啊?”一个女生说:“就是很生气。”然后我接着说:“那好,我们一起愤愤地来读商人的话。”全体同学读第9自然段注意读出商人的生气来。 (二)讨论交流问题二 骆驼是商人的,老人并没有看到过那只骆驼,可是为什么老人却对那只骆驼的特征知道得这样清楚? 师: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1. 教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自然段。 2.

7、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这个句子。 3. 板书: 看见 左浅右深左脚跛 4. 师:老人看到的是脚印一个深一个浅,推断出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师:为什么老人仅凭脚印的深浅就能判断骆驼的左脚有点跛呢?请同学们结合我们课前的那个按手印游戏来思考。 师:同学们真是肯动脑子的好孩子。你们说的都有可能,所以老人也不能很肯定,所以他是怎样问商人的?(教师示意学生回到前文,让学生再一次读老人的那句话: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读完后师再问:“再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老人也不能肯定骆驼的脚一定是跛的,他是在猜的。 师:是的,他的猜测得到了商人的肯定,就说明他的猜测是正确的。 4.师:那么,老人又

8、是如何判断出骆驼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呢? 学生用文中的原句回答:“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师:边出示课件,边板书 又看见 左蜜右米 左驮蜜 右驮米 3.师:那么,老人又是如何推断出骆驼缺了一颗牙齿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板书: 还看见 叶上有牙印 缺一颗牙齿 出示图片:老师这里有两片树叶,请大家分析一下,哪一片是被这只骆驼啃过的,为什么?5. 同学们,老师想考考大家,看谁能把这老人看到的和推测出的内容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说下来,我们挑战一下自己吧。” 6. 师点击鼠

9、标,多媒体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 所以知道( ); 因为老人又看见( ), 所以知道( ); 因为老人还看见(), 所以知道( ) 学生们看着屏幕,开始自己尝试着说句子。片刻,师指名几个举手的学生,他们借助板书上的关键词能把句子说完整。 因为老人看见(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 ),所以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因为老人又看见(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所以知道(骆驼驮的是蜜和米); 因为老人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板书: 因为?所以? 表因果的关联词 7. 同学们,老人说出了自己的判断,得到了商人的肯定,可老人不让商人顺着蜜和米去找,也不

10、让商人顺着骆驼啃过的树叶去找,而是要他顺着骆驼脚印找。为什么? 8. 出示课件: 老人不让商人顺着蜜和米找骆驼,那是因为( 蜜和米有可能漏完 )。 老人不让商人顺着骆驼啃过的树叶找骆驼,那是因为( 树叶可能会没有 )。 老人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找骆驼,那是因为( 脚印总是有的 )。 9. 最后找到了吗?从哪里看出来?“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10. 生:这时商人的心情怎样?是非常高兴啊,我们一起高兴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六、总结 故事很有趣,读了课文大家肯定受到很多启发。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全文。 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正在着急找时,他看见了一个老人,就去问他有没有看见他

11、的骆驼。老人根据自己所看到的情况分析出骆驼的特点与商人的骆驼一致,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果然找到了骆驼。七、感受老人的优秀品质,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商人熟知自己的骆驼,却是老人发现了骆驼的踪迹。在老人的指点下,他找到了自己的骆驼。说明老人家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师:“是啊,这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老人。其实,在我们学过看课文中,还有一位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他是谁呢?”学生经过片刻的思考,就有些想起列宁来,我引着学生回忆了一遍蜜蜂引路的故事,再一次感受了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优秀品质。 出示课件并齐读:我们也要学会仔细观察,善于分析,正确判断,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篇三:找骆

12、驼教学设计找骆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找骆驼是一篇略读课文,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此外,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学情分析:在预习中,本班学生对找骆驼表现出较浓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可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对不

13、了解的词语的意思进行了查阅和思考,并在课外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骆驼的方法好在哪里。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请看大屏幕,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指名读。 2、猜到了吗?是什么?“骆驼”。板书课题:16 找骆驼 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领悟内容 1、这是一个来自阿拉伯的民间故事,请把书翻到61页,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4、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汇报,教师指点。 3、学习略读课文,阅读提示可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生齐读。 4、阅读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指名回答。 5、老师已经把这两个问题打在大屏幕上了,请看大屏幕,一起读。 6、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读课文,学课文。接下来,请同学们再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两个问题。生读课文。 7、我们首先看第一个问题: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呢? 生回答,师板书:左脚有点跛 左边驮蜜 右边驮米 缺了一颗牙齿 8、谁能把骆驼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一说? 9、老人知道的可真详细,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找到

15、答案的? 10、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来读老人和商人的对话,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11、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想说些什么? 12、现在去掉旁白,直接进行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13、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呢?课文的哪段告诉了我们 ?生回答。 14、好,指名读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 15、不紧不慢是怎样的说?不慌不忙,从容的说。16、用不紧不慢的语气齐读这段话。 17、从老人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18、生回答,师板书:脚印右边深,左边浅 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 树叶上有牙齿印 19、老人是怎们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20、板书:细心观察 准确判断 21、师生合作读

16、一读这段话。 22、听了老人的指点,商人最后,齐读最后一段。“果然”可以换成什么词?“果真”,用“果然”说一句话。 三、拓展。 1、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鲁班观察带齿的草叶,发明了锯子;牛顿观察落地的苹果,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瓦特观察水烧开后的壶盖,发明了蒸汽机 2、分小组交流查找的资料。 3、总结: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祝大家以后都能成为一个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人。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分组赛读课文。 2、你想对商人说些什么?你又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3、你佩服谁?为什么? 五、作业设计 1、读全文: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7、 2、小作家: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终于找回了骆驼。第二次,商人再见老人,心情怎样,心里会怎样想,又会说些什么?写一些吧。 板书设计: 16 找骆驼 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左脚有点跛 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 左边驮蜜 右边驮米 树叶上有牙齿印 缺了一颗牙齿 (仔细观察 分析判断) 篇四:找骆驼教学设计找骆驼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学会围绕课题、同学的回答和课文内容的省略处提出问题,并通过反复读课文,与学习伙伴讨论,解决问题。 2通过比较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走失”“详细”“不紧不慢”“指点”等词语的意思;学习用“是不是”提问;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3读懂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

18、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老人是如何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整体感知,明确学习要点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找骆驼。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该怎样学?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 师:这是一则读后会让人变得更聪明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读完一遍之后请站起来读第二遍,读到第三遍的时候请用手势表示一下。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明确学习要点 师:为了帮助我们学习,编书的叔叔、阿姨在课文前

19、面作了提示,谁来读一读? (生读提示) 师: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问题一:骆驼有什么特点?问题二: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三、根据学习提示,练读课文对话,解决问题一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读一读老人和商人谈骆驼特点的对话,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标上记号。 (生自读并标注) 师:老人说出了走失骆驼的几个特点? (生答:三个) 师:商人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心情如何?(生答:心里高兴)从哪儿看出他心里高兴? 师:现在老师来扮演老人,谁来扮演商人?(指名某学生扮演)我们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指导加上动作)

20、 师:再读对话,你们发现老人的发问有什么特点没有? (生答:都用到了同一个词语“是不是”,这个问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师:老人说的骆驼的特点具体、全面,然而又说骆驼去哪儿了他也不知道,难怪商人会忿忿地指责老人。请大家读一读商人说的话。 四、根据学习提示,细读老人的话,解决问题二 师: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吧?现在我们该研究什么了?问题二的答案在课文的哪部分? 师:好,我们来读老人说的那段话。这段话该怎么读?什么叫“不紧不慢”? (指导朗读) 师:老人看见了什么? (生画下相关内容) 师:老人看见了这些现象,他又知道了什么?(生用另一种符号画下相关内容) 师:我想要知道你们画得对不对,该怎么办?请

21、男同学读“看见”的内容,女同学读“知道”的内容。 (男生、女生分别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学习运用“是不是”发问。商人以为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所以忿忿不平。当老人不紧不慢地说出原因之后,他才恍然大悟。现在,老师要请你们来做一回聪明的商人。当你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能不能用上“是不是”来问一问老人?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示范:请问,您是不是看见了,所以知道)师:同学们会问吗?自己试着问一问老人。 (生自由练习) 师:谁能够连起来问一问? (同桌互相说,然后群体表演,扮演老人的学生也要表现得越听越高兴,为商人的聪明感到高兴) 五、深入理解,解读推理过程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有个问题。看见了

22、路上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怎么就能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儿跛呢?老人当时是怎么想的呢?(请学生结合课前的游戏回答)能不能反过来说,要是骆驼的左脚是不跛的,那么 (生答:两只脚印应该一样深浅) 师:很好。谁能来讲一讲老人看见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师:老人看见树叶上骆驼留下的牙印,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你们能不能画一画,缺了一颗牙的骆驼留下的牙印应该是怎样的?(生试画投影展示进行比较判断) 师:对,老人在树叶上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牙印,所以他想:要是这骆驼谁能接下去说? (师指名学生回答)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 六、自由质疑,理解寓意 师:课文中的老人请

23、商人顺着脚印去找。读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问问题:为什么要顺着脚印去找?) 师:是啊,为什么要让商人顺着骆驼脚印去找呢?我们来讨论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 师: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同学们觉得故事中的老人是怎样的一位老人? 七、回顾全文,积累语言 师:故事很有趣,读了课文大家肯定受到很多启发。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全文。同学们喜欢怎样读,齐读还是分角色读?大家要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的哪些词语或写法给自己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师:相信这些好词好句会随同找骆驼这个故事,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篇五:找骆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找骆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24、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区别多音字;理解“走失、哄、详细、至于”等词,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2、能仿造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认识4种不同的对话形式。 3、初步学预习课文提出不同的问题。 4、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段是教材的重点。老人是根据哪些现象来判断骆驼的特点的,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读懂老人的话,学会观察思维判断的方法,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课时安排 3教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准备 1、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13课,齐读课

25、题找骆驼。“骆驼”两个字有什什么不同和相同? 找骆驼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是什么?请大家读单元提示。 2、 指导读懂学习提示 这单元学习的重点目标是什么? 可以提些什么问题? 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什么好处? 3、 指导预习课文 要求: 读通课文不理解的词在书上做上记号,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检查预习情况、 4、 整体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将谁在找骆?找到了没有? 课文主要讲什么?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1、 复习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讲读课文19自然段。 轻声读课文,思考,商人走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然后完成下面填空。 (1)_ (2)_ (3)_ 讨论后得出结论:

26、商人走失的骆驼左脚有点跛;左边驼着蜜,右边驼着米;缺了一棵牙。 骆驼的这些特点是谁对谁说的?在课文的哪一部分?(19) 指名读课文19自然段思考:这时商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着急生气) 商人开始为什么着急?引读第一自然段12句(找了好多地方没找到) “走失”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丢失?为什么? 区别“走失”和“丢失”的意思 课文从什么地方看出他们着急?(从赶上和谈话中省略提示愈) 出示小黑板: 1、 说:“?” 2、“? 说“?” 3、“?: 说:”?“ 4、“?” 这儿要注意讲情对话的4钟形式试读商人的话 “忿忿“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生气了?商人忿忿的说了些什么话? “哄”是什么意思?为什

27、么商人认为是老人哄他,把骆驼藏起来了? 指导有感情读商人作后说的话。再分角色读。 小结:这一段主要写商人和老人的对话从“是的、不错、对极了”中看出老人不仅知道骆驼的特点,而且还说的十分真确,所以商人认为老人哄他,把骆驼藏起来了。 过度:那么老人有没有看到骆驼?为什么对商人走失的骆驼的这样清楚呢?请大家读老人不紧不慢的话。 3、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老人有没有看到骆驼?从哪儿看出? 老人为什么对老人走失的骆驼知道的那么详细? 对上米那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后,完成下面的练习: 老人知道骆驼的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 老人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这米,那是因为_。 老人知道骆驼缺了一棵牙,那是因为

28、_。 完成以上练习后,出示两张树叶的形状图 请大家区别一下,这两张树叶哪张是商人的骆驼啃过的并说明理由。 这一些都是老人看见后,经过自己的分析,才得出的结论。这是第一个方面接着又分析了第二个方面,应该这样去找骆驼。 出示句子:至于骆驼究竟望哪儿去了,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齐读 从第一方面到第二方面用哪个词连接的?(至于)讲清至于的用法。 除了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到骆驼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哪种办法好?为什么 朗读指导。 第三课时 1、教学过程 商人听了老人的话,是怎样去找的呢?我们来学最后一段。 2、学习最后一段 默读课文,思考:商人听了老人的话是怎样去找的? “指点“是什么意思?老人指点

29、商人什么?(引导启发遇到困难,不要着急,要多动脑筋,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一定会找的办法) “果然“是什么意思? 商人开始找不到骆驼,现在按照老人的指点找的了骆驼,这时他会怎么想?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仔细观察,善于动脑子、分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文总结 联系生活实际谈;生活中碰到困难时,有没有象老人那样去解决? 板书设计 : 看见 脚印左深右浅 左脚跛 又看见 左蜜右米 左驮蜜右驮米 还看见 叶上留有牙齿印 缺一颗牙齿 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篇六:16找骆驼教学设计16、找骆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准文中加拼音的字词。 2、

30、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表现的不同心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络驼和特点。 4、感悟“用心观察,就能有所发现”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同学互相提问等方式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自由读、分段读、分角色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引导学生对老人观察到的现象和判断的结果作对应分析,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发现的乐趣,学会具体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仔细思考,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重点难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

31、理解老人是怎样由观察到的现象推知骆驼的特点的 3、理解老人为什么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骆驼 这是什么?介绍骆驼。 2、骆驼是沙漠之舟,人行走在沙漠必须靠骆驼,可是一位商人却丢失了一只骆驼,可着急了,今天,我们和他一起来找骆驼。板书:找骆驼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跛 驮着蜜 愤愤地说 啃过 究竟 不紧不慢 愤愤是什么意思?跛又是什么意思? 2、自由读课文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在老人的指点下,终于找到了骆驼。 三、聚焦“特点” 这是一篇略读文章,咱们看看学习提示教我们要读懂哪些问题?读提示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

32、特点? 1、自由读18段,划一划。 2、交流: 板书:左脚有点跛 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缺了一颗牙齿 (1)我们从商人和老人的对话中知道了骆驼的特点。那我们一起来读读他们的对话。自由读 (2)分角色读 (3)男女生分角色读 3、商人以为一定可以找到了骆驼了,可是老人说:这时候,商人 四、聚焦“推测” 1、那老人到底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个别读第10段 。 2、板书老人看到,知道。 理解:跛 表演左脚有点跛 观察图片掉落的蜜和米; 树叶比较:哪张是骆驼咬过的 3、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判断)4、句式:老人之所以知道( ),是因为看到( )。 因为老人看到( ),所

33、以知道( )。 5、那么,老人看到的情况有三个,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呢? 究竟换一个词语。找骆驼教学设计 一、 猜谜导入 1、猜谜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风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是英雄。你知道它是谁吗? 2、看图 师:是啊,它就是骆驼。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有着“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们。(出示图片,认识:双峰骆驼的特点背上有两个驼峰,体毛很长,褐色,头顶有簇毛;单峰骆驼的特点背上只有一个驼峰,体毛较短,很高大)幻灯片3.4.5.6.7.8. 骆驼对沙漠中的人们这么重要,如果在沙漠中行走的人不小心走失了骆驼,那该有多糟糕啊!可有个商人偏偏遇到

34、了这事,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么找骆驼的。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阿拉伯故事找骆驼(板书:找,齐读课题) 学习故事之前,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前面的导读部分,在导读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回答 师总结,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学习课文。 二、自读自悟 师:在读书之前,老师给你们一个自学提纲,它能帮助你们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 出示自学提纲:(课件)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理解新词的意思,可利用工具书、也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2、理解词义 师: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个词语? 跛:腿脚有毛病,走路

35、身体不平衡; 驮:背; 忿忿:很生气的样子; 不紧不慢:不急也不慢,不慌不忙的样子;究竟:毕竟、到底; 至于:课文中指另外再提到一件事。 3、齐读词语 4、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词语的意思明白了,那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判断,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评价:你读书非常仔细。 四、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师:读书就是要多思考,只有多思考,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新的发现和收获。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可以划一划有关的句子。 (1)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

36、子的?(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师:把你的思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也听听别的同学有什么发现。 3、小组汇报归纳,学习重点段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认真。好,谁来说说,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1) 出示: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2)填一填, 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 ,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看见 ,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看见 ,所以知道

37、; (3)句式比较,从“果然”理解老人的判断准确无误 师:同学们,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最终找到骆驼了吗?(找到了)你从文中哪个词知道的?(果然) 师:请你比较这两句话,说说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第二句) 从“果然”这个词你可以体会到什么?(老人的判断非常准确) (4)读一读,想一想 师: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呢?请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想一想。(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进而指点商人找到骆驼。) 4、启发学生思考 师: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

38、学习实践方面说。) 5、教师小结 师: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样子,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貌”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五、再读课文 1、想象,再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来表演读一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要想象他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 2、给人物语言补充提示语,指名读 师:老师给他们的对话加了提示语,你能看着提示语,读得更好吗? 评价:还可以再夸张一点。 你简直就是一个小小表演家。 3、分角色读 师:老师请一对同学来演一演商人和老人。(指名) 男女生合作,男生演老人,女生演商人。(男女生合作读)

39、 六、拓展写话 师:请你任选其中一项写一写。 1、你想对老人和商人说什么? 2、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七、总结 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留心生活,善于观察。 篇八:找骆驼的教学设计找骆驼的教学设计 黄秀娟 龙岗区鹏达学校 设计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探究,解答疑难问题,并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教育学生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通

40、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谜语:左看马靠它,右看它靠马,左右一齐看,脚踩万里沙。打一字( ) 2.师导: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3.揭题。第16课“找骆驼”,谁找骆驼?商人为什么要找骆驼呀?骆驼走失了,商人会怎么样呢?(很着急)那我们从小做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一起去帮商人找骆驼好不好? 设计

41、意图: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倡议学生从小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 二.新课 1. 过渡:那商人的骆驼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怎样做才能帮商人找到骆驼?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翻开第61页,大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把课文读通读顺,看谁读得好。 2.出示生词,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忿忿 详细 果然 不紧不慢 究竟 (1)先让学生自由认读,再名读,最后齐读。(2)解释相关词语,用“详细”说一句话。 3.下面老师想欣赏你们读课文,请你们选一位课文读得最好的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要读得准确,流利,有感情。(指名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真棒,我们这样来读下面的课文,从现在

42、起,我就是那位商人,你们就是那位老人家。你们想想,我丢失了骆驼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你们作为指点迷津的老人,又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商人的话,全体同学读老人家的话)。 4.指导朗读. 如:商人丢失了骆驼,说话时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气?(着急.气愤,要读得快一点)老人家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沉稳.胸有成竹要读得慢一点)说明老人家经验丰富,见多识广。 5.大家体会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师读商人,生读老人) 6.我们读完了课文,各位聪明的老人家呀,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们,请告诉我你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你究竟看见了什么,又知道了什么?大家用直线画出你看见了什么,用波浪线

43、画出你知道了什么。 7、小组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合作填写表格 8.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师板书 板书:看见了 知道了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培养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老人是如何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过程。 三.指导说话训练 1.真感谢老人有,你们的经验真丰富。那么老人家呀,你们能不能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语把刚才我们看见的和我们知道的连起来说一遍?同桌之间可以悄悄商量。 按这样的句式: 如:因为骆驼的脚印左边浅右边深,所以我知道骆驼的左脚有些跛。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因为我看见 ,所以知道。 2.师:大家的句子造得真好。谁来造一个课文

44、之外的? 如:因为加加平时学习认真,所以她的成绩总是那么好。 3.师: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商人最后找到骆驼没有?(找到了)你是从哪里发现的?(最后一段“商人听了,照老人家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4.学完了课文,你想对商人说什么?(多观察,多思考)想对老人说什么?你们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老师小结:大家要继续仔细观察生活,多动脑筋。其实,老人家就在我们班,你们看看,你们今天上课的时候多聪明呀,只要你们肯勤动脑筋,认真思考,仔细观察,你们就都是聪明的老人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习文中老人家的观察、判断能力,教育学生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样才能得到出正确的结论。 四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改编课本剧并表演。 设计意图:加强阅读兴趣的培养,在读中感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淋漓尽致的表演出来。 板书设计: 找骆驼 看见 脚印左浅右深 左脚有点跛 又看见 左驮蜜右驮米 驮两样东西 还看见 牙齿印 缺一颗牙齿 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板书设计理念:板书直观、形象,表现出老人思维活动的全过程,教育学生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