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3782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东省2013年初中校本研修阶段课时教学设计第三次课时教学设计作者姓名张广莉学校欢城一中学科语文年级/班级九、四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名称我的叔叔于勒上课时间11月8号学生人数35单元背景单元学习概述:小说是虚构的文学作品,是用文字讲述出来的故事。小说家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描绘出了一个比现实世界更细致、更深入、更凝练的世界。学习这一单元,我们将随着小说家的描述,步入各种各样我们从未到过的世界。本单元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少年生活为选文的统帅,有以下几方面的安排:时间跨度上,从二十世纪初期作品到近期的新作;地域跨度上,从国内到国外;空间跨度上,从中国社会到学生身边的公开课

2、。可见,文章选取了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文化下的少年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 另外,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合作性学习。通过阅读提示、研讨与练习,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阅读;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单元学习重点1巩固已有的小说知识,进一步认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2理解四篇小说的主题内涵,体会小说所表达的情感意蕴。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结合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4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中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作出自己的阅读评价。单元学习难点:1学习掌握内心独自、作者从旁描述这 两种不同的心理描写,体会心理描写

3、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2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锻炼学生的比 较思维。3品味小说语言,认识叙述人称和叙述 顺序的作用。4在写作中尝试运用各种描写方式。单元课时分配 本单元共7课时 第9课 故乡 3课时 第lO课 孤独之旅 1课时 第1l课 我的叔叔于勒 1课时 第12课 心声 1课时 青春随想 l课时 本课时是基于单元教学设计背景下第1l课 我的叔叔于勒 课时设计说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是“三位一体”,互生共长的。而学生又是阅读对话活动关注的中心,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自主地与文本(作者)对话,去自行发现、自行构建文本的

4、意义,这样他们才能学会阅读,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根据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要充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起桥梁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以便学生更好的学习。学情分析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命运结局。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由此,依据教材要求,重点研讨有关课文内容、写法、主题等几个问题。另外,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

5、维,通过小练笔的形式,为课文另拟一个结局。学习目标1、 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主题思想。2、 通过对人物的评价称呼,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3、 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对于勒的深切同情。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1、 准确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小说曲折巧妙地构思。2、 理解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解决措施: 设置问题情境,对比于勒的称呼变化,体会于勒的地位变化,进而牵出小说情节发展线索:赶盼躲。寻根究底,挖掘变化的根源,学生自然地归纳出结论:金钱。这样,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点。教学难点: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

6、格特点。解决措施:通过对于勒的称呼变化,约瑟夫和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态度,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讨论交流。教学过程(可续行)学习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评价及技术应用一、导入,学生倾听思考从文中找答案。生活在哈佛尔的菲利普一家每逢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港口来,菲利普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导入课题)那么于勒倒底是谁呢?为什么全家人那么热切地期盼他回来呢?激趣入题,激发学生内心的好奇心和表达欲望。二、寻读,梳理情节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我们”一家对于勒的其他称呼。学生默读课文。学生按

7、标准把称呼分类,联系刚才的阅读,讨论交流,理清小说的情节。学生齐读对联,思考为对联拟横批。学生齐读对联。小组合作为对联拟横批。交流反馈。1、“于勒是我的叔叔,爸爸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是小说中的原话。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小说,找出文中“我们”一家对于勒的其他称呼。2、同学们找出了许多对于勒的称呼,请大家把这些称呼分类,分类的标准是说话时的背景大致相同,并说说是什么情况,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态度,按时间顺序说。3、梳理小说的情节。4、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分在哪里?概括出两部分的大意。5、用一副对联概括小说的内容(多媒体展示)这家人盼于勒盼了十年,希望与日俱增,甚至在脑海中出现幻觉,明明远在天边

8、,却如近在眼前,把骨肉同胞当成摇钱树,为了用于勒的钱定了上千种计划。一朝相逢,期望中的富翁变成了穷水手,他们失望沮丧,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形同陌路人,前后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切因为什么?这副对联少了横批,请同学来拟。励学生养成跳读提取信息的习惯。多媒体展示分类结果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多媒体展示小说情节框架结构图。多媒体展示对联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教师适时点拨指导三、品读,剖析人物学生进行小组内合作,讨论交流分类后的发现。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教师引导下,深入文本,对约瑟夫与菲利普夫妇进行对比剖析,深入探究人物性格特点。学生思考人与

9、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对文中主人公深切的同情。1、现在做第二次分类,看看我们前面找出的评价分别是谁说的。2、这么归类以后,你们有什么发现? 3、作者为什么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类结果,通过学生深入课文,教师点拨,使学生深入探究人物性格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对文中主人公深切的同情。四、拓读,提升感悟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发挥自己的想象,联系小说内容,给这幅画命个题目,并说出自己的体会。课本中有幅插图,是我给于勒叔叔钱的情形,这是整篇小说中最温情的画面。发挥你的想象,联系小说内容,给这幅画你个题目并说说你的体会。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培养学生珍爱亲情的思想感情。

10、五、小结学生齐读江城子十年:十年离别两茫茫,不思量,亦难忘。万里阻隔,无处话凄凉。却是相逢不相识,尘满面,鬓如霜。 乎来异地相见荒,陌路人,亲情伤。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金钱梦,已成谎。再次感受小说内涵。最后,以一首词来结束全文。这首词是江城子十年:十年离别两茫茫,不思量,亦难忘。万里阻隔,日日盼归乡。即使相逢不相识,期盼在,亲情长。 乎来异地相见慌,卖牡蛎,情堪伤?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念兹在兹无日忘,金钱梦,已下殇。多媒体展示江城子十年六、布置作业想象训练学生自由选择情景进行想象训练。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片段课文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怕于勒认出他们,便躲开于勒。假如相遇的情景

11、发生了变化: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 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 或者是破了产又重新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发挥你的想象,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片段。引导学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应用到写作中。课后反思这是第三次备课,经过前两次的研讨总结和反思,这次的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的运用,课堂效果很好。 一、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层次地探究文本。作为世界文学的经典名

12、篇,既有内容的广度又有思想的深度。我设计了三个主问题和两个两点探究活动,寻读,解决主要人物和线索人物的问题,这是打开文本的钥匙;品读,通过品读细节认识人物形象,进而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这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拓读,提升感悟,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美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这是阅读的更高层次。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探究文本的意义和阅读活动的乐趣。二、让学生在探究与研讨归纳交流中强化语文能力。探究式阅读让合作学习的思想得到最好的实践。小组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努力达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提炼整合小组的观点,说话句意连贯、层次清晰、语言精美的目标。三、通过集体备课,同学科听课评课活动,我感觉自己在把握教材、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第三次教学课堂效果比以往要好得多,比较成功。点评1、多媒体的设计和教学思路衔接紧密,课件设计精美,重点突出。2、多媒体展示的对联是一大亮点,让学生拟横批,有利于对主题的深入理解。4、齐读江城子 十年做结尾时,伴着,二泉映月的深沉格调,使文章的主题更深化。5、师生互动很好,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