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语文课让词句篇章鲜活起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语文课让词句篇章鲜活起来.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语文课,让词句篇章鲜活起来问题再现:学业水平检测时,半数学生在注音、写字、解词、背默课文诗句等机械记忆方面失分多,平日的随堂小测中,准确率也较低,有的学生甚至于重复十遍也不能保证全对。研究发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获取知识,是学习的目的之一,但绝不是终极目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知识不会加以运用。死的知识便不能形成能力,更谈不上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了。这样培养出来的是堆积知识的仓库,而不是人才。生命化的课堂,就是要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
2、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因此,我们上的每一堂语文课都不再是零碎的知识的堆砌,而是学生生命成长需要的一部分。学生个人的思想从课堂学习中汲取营养而成长,由种子到大树,到开出花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丰满而充满活力的生命世界。一、让词语鲜活起来。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词语,能像中国的方块字一样,多姿,多彩,多味,梦幻。教材的编者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美词,在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列出来了。对词语这一项的考查,也列入了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中,题型表现为注音、写字、
3、解词。于是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词语做为考试的一个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记忆的重点:预习要识记、课堂要检测,课后要多遍书写,复习时要反反复复地抄写,反反复复地默写,反反复复地背诵。这样被从课文中肢解出的词语,便被无尽的重复,变成了学习的后母,且面目日益可憎。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学生的心灵里,如果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于是,那么多生机勃勃的词语,便死气沉沉地流浪在学生的记忆里。按说学生已经积累了那么多的精美词语,写作时应该妙语连珠才对,可是,能把课文中的词语迁移到自己文章中的学生,却是十分少见,
4、甚至罕见。半数学生的作文词语贫乏得如同戈壁滩,只见沙石,少见草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在知识的梯子上攀登时,使他迈出最初的、在我看来也是最宽阔的步伐的,就是通过词来认识世界。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如果你想使知识不致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那就请你把词变成进行创造的最主要的工具之一。所以课堂上,对词语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读一读,写一写、背一背的基础上,那是字典、词典、书柜、电脑应该做的事。初中低年级,我们不妨把小学的优良传统造句重拾起来,让学生学会词语的迁移运用。这样经过大脑思维运作,僵化的词语就会因为学生的创新,而内化为鲜活的
5、生命,活在学生的记忆里。写作时,不用刻意去想,它自己就会从记忆中跳出来,跳到学生的思维里,跳到学生的笔尖下,因为它是活的,和学生的生命已融为一体。初二下学期有两个说明文单元,语言相对枯燥,强行记忆生字词,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带着抵触心理去学习,效率极低,有的甚至十几遍也记不住。如果强行重复练习,只会增强学生的厌恶程度。我采用造句的方法,把用来形容事物的词语用来形容人,或者大词小用,或正话反说,或古为今用,或洋为中用,反而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他们没有重复课本和教师的话,表达的都是自己的思维成果。思想在活动,在丰富,他们体验到一种无法比拟的思考的乐趣和认识
6、的享受,感到自己变成了创作者,变成了思想家!这样词语不但记得清,更能记得牢,似乎这些词语已经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在后续的写作中,很多学生不自觉地就把这些有了生命的词语运用到作文当中。二、让句子鲜活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在六、七年级,应当能够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个长句的完整部分的意思。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且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到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如果不能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个句子的完整的、逻辑上独立的部分的意思,不能在把一个句子没有读到底的时候就猜出其余一部分的含义,那么这就不仅会反映在目前的学业成绩跟不上
7、去,而且会影响到脑的解剖生理过程。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我们的语文课堂重视赏析句子,但每节课都上成赏析课,就会形成一种僵化的格式,对师生都无新意可言。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难道就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吗?会活用,会创新,才是真正学有所成。一切创造皆始于模仿,课本为我们提供了那么多好的范例,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呢?仿写句子是考试必出的一个题型,稍有难度,就会是很多学生的滑铁卢。不会审题,分析不出例句句式、句意、修辞等特点固然是一大原因,课堂上很少利用课文美句来仿写,导致思维生疏僵化,是更深层的原因
8、。况且,这样的模仿,不是简单的重复,不是人云亦云,也蕴含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学生的再创作。首先,学生要能赏析出原句的妙处,练就一双看准特点的慧眼;其次,体会到创作的快乐,发现自己原来也有生花的妙笔,自己原来也能成为的个锦心秀口的雅士!学生是很会举一反三的,他们会很自然地把仿写的妙笔移植、创新到自己的作文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大幅提高。一开始,也许会有难度,当这样在仿中创的练习经常进行,学生的思维会产生加速度,这会是他们非常乐于做的一件事,因为他们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到创作的乐趣,也会慢慢形成仿创的惯性,提高他们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三、让篇章活起来。生命化的语文课堂,要进行真正的阅读
9、,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由真正的阅读引起的精神振奋的状态,是一个强大的杠杆,借助它能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种状态下,脑力劳动的强大的源泉不随意注意和无意识记,就会被打开而汹涌奔流。精神振奋和受到鼓舞的情绪越强烈,就会有越多的知识进入人的意识。生命化的课堂,应该是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心灵对话,同时教师又要给学生一双超越文本的翅膀,不把作者当神来崇拜,让学生能用辩证的观点学其高明,知其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局限,放飞学生生命的触角,不局限在教学参考的一家之言上。如果只是照着教学参考来教,宣扬的只是别人的话,教师就只是一个传声筒而已,
10、何谈与学生文本进行心灵对话?这样的课,又怎能吸引住学生?如果学生一步也越不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说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没有心智交融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让篇章活起来,首先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要有深度、广度、高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会拥有巨人般的力量,为学生的心灵成长指引方向。其次,让篇章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除了会运用篇章中学到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巧外,更能使学生的心灵成长,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成为一个思想自由、富有创造性的人,而不只是一个接纳知识、接纳别人思想的僵化的容器,第三,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学生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以语文为营养,温暖生命的需求;以语文为武器,捍卫生命的尊严;以语文为智慧,创造生命的价值;以语文为图腾,传承生命的精神。语文课,让词句篇章鲜活在学生的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