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标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一、填空 (每空1分 40分)1.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素养 )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2.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 数学思考 ),鼓励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 数学学习方法 )。3. 认真听讲、( 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4.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 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 )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
2、思想和方法 ),获得基本的( 数学活动经验 )。5.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 数与数量 )、( 数量关系 )、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6.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涵的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方面目标有关的( 教育价值 ),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 )。7.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 ”)的过程和( “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8 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 掌握 )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 理解 )程序和步骤的道理。9 “综合与实践”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时应特别关注的几个环节是:(:问题的
3、选择,问题的展开过程 ),学生参与的方式,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等。10.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 基本理念 )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 )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11. 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 有差异 )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地发展。12. 在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 ),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的重要途径。13. 在各类教学活动中要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 基本思想 ),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 基本经验 )。14.
4、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组织学生( )、( )、( )、推理验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15.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 )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 ),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逐步感悟数学思想。16. 实施“综合与实践”时,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根据学段目标,合理设计并组织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17.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尝试 )、估算、归纳、类比、(画图 )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结论
5、,发展合情推理能力。18.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19. 第一学段的评价应当以(描述性评价 )为主,第二学段的评价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 )的方式。20. 数学教学活动中,不提倡用( )来代替学生能够操作的实践活动。二、选择(每题2分 20分)1、“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数学思考 B、解决问题 C. 过程与方法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B )的过程。A.单一 B.富有个性 C.被动3、标准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 B )、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
6、践。A.空间图形 B.图形与几何 C.几何与图形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 C )的教学。A、概念 B、计算 C、应用题5、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C )的过程。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6、( C )的含义是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A、理解 B、了解 C、掌握 D、经历7、“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A、一 B、二 C、三 D、四8、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 D )、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A、克服困难
7、B、解决问题 C、相信自己 D、乐于思考9、在第一学段中要求学生在图形与几何中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 B )等几何体。 A、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 B、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C、直角、锐角和钝角 D、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10、在对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结果进行评价时,应该准确地把握( A )不同层次的要求。A、“了解、理解、掌握、应用” B、“经历、体验、探索” C、“了解、理解、掌握” D、“经历、体验、探索、应用”三、简答(每题5分 20分)1、名词解释:模型思想答: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
8、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2、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问题解决”目标有哪些?(写出期中一个学段即可)。答:第一学段问题解决目标: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3、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哪几个关系?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需要处理好的几
9、个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数学教学与其说是数学活动结果的教学,不如说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与技能,更能体会到这些知识技能背后的更为本质的东西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积累起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直观与抽象的关系:数学本质是研究抽象的东西,但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可接受性和心理适应性,所以务必要采用恰当的直观手段来研究抽象的东西。数学知识的形成依赖于直观,数学知识的确立依赖于推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是以一种间接的方式来获取和形成数学经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间接经验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直接经验。4、总目标是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
10、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答: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四、论述(20分)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将数学教学由“双基”发展到
11、“四基”是数学教育目标现代化的一个标志,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则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请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答:新课标将“双基”变为“四基”,增加了数学思考和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
12、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比如“数数”的活动,仔细思考,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对自然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有所体会,可以体会一一对应的原则。不仅仅是对于数的认识,学生在数数过程中还为数的比较大小,加法(往后数)、减法(往前数)、乘法(几个几个的往后数),除法(几个几个的往前数),甚至是数排列的规律等奠定了丰富的经验。“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在经历具体的“综合与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选择合作的伙伴,如何有效地呈现实践的成果,让别人体会
13、自己成果的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会逐步积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信心。数学教学应从
14、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总而言之,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有以下的共同点: 第一,基本活动经验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 第二,是在特定数学活动中积累的。 第三,其核心是如何思考的经验。 第四,最终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现实和数学学习的直觉,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这里就有几个关键词:学生现实、数学活动、思考和反思。特别要设计好的数学活动。新课标中提出的“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也正解决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无数学味道之操作活动的泛滥;重视活动的活跃气氛忽略活动的数学本质,等等。例如:一下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教师充分运用小棒和计数器,让学生摆一摆、拨一拨,在操作和对比中理解算理。高年段教学的是五下的找规律,学生在动手移一移和写一写列举出所有的情况,在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最终总结出规律。在这其中,教师不仅创设情境让学生积累充分的操作经验,更让学生积累了数学思考的经验,为学生后续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