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38378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六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6年级科学教材第二单元第4课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这个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初步了解二氧化碳的一些基本性质。2.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3.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对问题做出解释要有理有据。教学难点:通过寻找证据来证明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教学重点: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的反应,判断产生新的物质。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小苏打和白醋、火柴、细蜡烛、大蜡烛、广口瓶、玻璃片。教师材料广口瓶、玻璃片、温度计、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通过本单元前面几课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2、,有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的属于化学变化。谁来说一说,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将碘酒滴在米饭,会发生哪一种变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将一些物质混合,比如在我们家的厨房里,有时会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如果将它们混合起来,会变化吗?点名课题并板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二、探究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观察混合前的白醋和小苏打。谈话:我们研究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变化,需要观察它们混合前后的特点,然后进行比较。要想知道白醋与小苏打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应该先怎么做?(提示注意事项:观察小苏打时可以将纸包打开按我们过去学习的正确观察方法进行观察;观察白醋后要及时盖上盖子,避免过多挥发

3、。)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巡视中要注意学生多种观察方法的运用、实验单的填写等。)交流观察发现。2.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进行猜测。谈话:我们先来猜测它们混合会不会发生变化,如果变化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猜测如果我们做出了猜测,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是正确还是错误?如果我们做不出猜测,又怎样知道它们混合后发发生不发生变化,发生什么变化?3.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谈话: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应该注意什么?1.混合的比例。2.演示混合的操作。3.提出观察的要求(仔细观察所发生的现象,与混合前进行比较,并思考这些现象能说明什么)小组观察实验。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观察的方法、实验的顺序;观察学

4、生的需要,分发温度计等;了解学生获得的信息,督促做好观察记录等。鼓励学生对发生的这些现象进行分析,看能解释哪些现象,还有哪些疑问?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交流的内容有四项,一是对混合前的小苏打和白醋的观察结果,二是对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全面的描述,三是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是否验证了我们的猜测?四是我们在实验观察还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质疑?4.检验混合后产生的物质有什么特点。1.对产生的气体进行检验。谈话:你们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气体?我们应该怎样做?引领学生说出研究气体特点的方法1. 有感官观察这种气体的一般性质。2.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这种气体是否支持燃烧;是否比空气重。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5、教师注意学生的研究顺序,操作方法;关注学生获得的信息和对对信息的整理的情况。交流谈话: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是怎么样的?现在,我们能判断这是一种什么气体吗?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了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部分。谈话:原来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板书:二氧化碳)2、初步了解留下的液体。谈话:大家还想知道广口瓶中的液体物质是什么。对于它,你是怎样想的?这是原来的白醋吗?怎样证明?学生利用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来验证这种液体是否是白醋。交流:留下的液体没有和小苏达发生反应,这不是白醋。(或产生了少量的气泡,液体中的白醋很少了)(三)总结整理。谈话:对照先前的观察和刚刚获得的实验纪录,想

6、想应该怎样解释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交流中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充分体现做出解释是建立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四、课堂延伸课下查阅资料,了解产生的液体是不是与我们的探究相符。 五、板书设计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 + 白醋 白色粉末+ 液体+ 气体? 二氧化碳?课例诊断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的教学思考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六下第二单元第4课的内容。其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是学生初步明白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后的第二个化学实验,其现象会非常吸引学生。如何引领学生: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这个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初步了解二氧化碳的一些基本性质;能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得出正

7、确结论;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对问题做出解释要有理有据等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教学实例做出分析。一、三个关注的收获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在引领学生“观察混合前的白醋和小苏打”时,我只这样引领的。谈话:我们研究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变化,需要观察它们混合前后的特点,然后进行比较。要想知道白醋与小苏打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应该先怎么做?学生在这以前有一定的学习经验,会很容易的用到新的学习中。同时学生对白醋有较多的了解,但对其挥发却易忽视;对于小苏打,的认识是比较陌生的,因此有特别提示:观察小苏

8、打时可按我们过去学习的正确观察方法进行观察;观察白醋后要及时盖上盖子,避免过多挥发。这个活动开展的比较顺利,学生的认识较充分,为接下来混合后的变化认识垫底了良好的基础。2.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我们说正确的实验操作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同时也是形成科学结论、进行逻辑思维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引领学生进行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实验前注意了演示混合的操作;小组观察实验中教师注意学生的观察的方法、实验的顺序;观察学生的需要,分发温度计等;了解学生获得的信息,督促做好观察记录等。这样的关注,使学生的操作有序,认识充分,虽然没有表面上的“轰轰烈烈”的状态,但学生能够非常关注实验想象的各个细节变化,能在小组中小声的讨

9、论与分析,能形成新的认识并提出了问题。3.关注学生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解释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引领学生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与解释问题的活动,在学生小组实验中鼓励学生对发生的这些现象进行分析,看能解释哪些现象,还有哪些疑问?在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时,将交流的内容有4项,它们是:对混合前的小苏打和白醋的观察结果;对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全面的描述;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是否验证了我们的猜测?我们在实验观察还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质疑?在这样的引领中,学生们有序的交流中,将自己小组的“理”、“据”表达的非常清晰、完善,形成的认识就会相对全面。同时学生的相互补充是建立在倾听与思考的基础上,这

10、种隐线的活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二、关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1.个别小组的实验效率和质量。在教学中,每个小组所用的试验时间不可能完全相同,特别是当有大量气泡出现时,个别操作的同学会比较紧张,不敢将玻璃片盖在广口瓶上,以至于产生的气体外溢或拖延了实验时间。这些现象说明教师在课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在巡视指导中要敏锐的观察和有针对地指导。2、应加强拓展延伸部分的趣味性。在教学设计中关于实验后拓展延伸这一部分是引领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用简单的实验,来对反应后烧杯中剩下物质的探究。学生对实验的现象比较感兴趣,但对理性的思考、猜测显得无动于衷。课后,我思考怎样安排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是一堂适合引领学生探究的课题,尽管在课前做了准备,实际教学中会出想不同的问题,但是,每一次反思和磨砺都是在几近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