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科学《16.昼夜与生物行为》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39600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小学科学《16.昼夜与生物行为》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标小学科学《16.昼夜与生物行为》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标小学科学《16.昼夜与生物行为》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标小学科学《16.昼夜与生物行为》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标小学科学《16.昼夜与生物行为》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小学科学《16.昼夜与生物行为》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小学科学《16.昼夜与生物行为》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标小学科学昼夜与生物行为教学设计 一、本课概述在学习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及成因的基础上,本课从让学生解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入手,提出昼夜变化对生物行为影响的问题。通过对植物学家林奈“花钟”的观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生物的行为变化是有规律的。活动完成没有画完的画,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形式总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体会到动植物的行为变化与昼夜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活动对一种动植物行为变化的研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以一个具体的动物或植物为例,通过较长时间的实际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某种动物或植物的昼夜行为变化规律。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例,发现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本课难点是选择一种

2、动植物,研究其行为于昼夜变化的关系。二、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自己制定研究计划,探究一种动物或植物的昼夜变化情况。能够用二维记录表连续记录较长时间的观察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植物或动物在昼夜间的变化感兴趣。愿意对植物或动物的行为进行长期观察。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有哪些影响。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意识到青少年要保护足够睡眠时间的重要性。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上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好奇点对花钟的认识会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可能还会对“如果没有昼夜变化,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的讨论感兴趣。学科关联语文:能用简练的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生物节律现象。

3、美术:用图画的方式记录生物的昼夜行为变化。三、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本课用课时完成。导入活动(课时一)活动目标:能发现生物行为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有兴趣研究生物昼夜行为变化规律。实施建议: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花钟图或教师自制的相关课件,看有什么发现。指导学生认识钟面内的各种花在到时不同时间开放,钟面外的花在到时之间开放。认识过程中可以提一些问题,如“时开的花是什么花?”或“花在几时开放?”,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利用花钟来判断时间。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了花钟以后有什么想法?进而引出昼夜变化对动植物影响的话题。活动完成没有画完的画活动目标:能通过查阅各类资料,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有什么影响。会用联系的

4、观点看问题。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实施建议:本活动建议用分钟的时间完成。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示意图,了解图中的生物行为与昼夜变化的关系。如:一些小鸟、蝴蝶喜欢在白天活动;猫头鹰、蛾子却喜欢在夜间活动。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列举更多的例子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来。绘画时需要注意:一是首先要判断自己发现的实例属于喜欢在白天活动的,还是喜欢在夜间活动,分别画在左栏和右栏中;二是要尽量形象地表现动物或植物的活动或休息状态。此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绘画和想像能力。教材中的图为强调白天和黑夜的对比,显得过高过窄。教师要允许学生在自备画纸上绘制,也可用示意图的上面部分。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画向同学展示,

5、并用简练的语言做必要的说明。活动对( )昼夜行为变化的研究活动目标:能选择一种动植物,探究其行为变化与昼夜的关系。能尝试用两种方法对同一种动植物的行为进行研究。在研究时愿意与同学分工合作。意识到青少年要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的重要性。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实施建议:.本活动可在课上布置,小组内分工明确后在课下完成,完成后在课上交流总结。本活动重在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活动要求不宜过高,更不能求全,只要学生略有发现即可。如学生可以只研究猫眼的瞳孔在白天黑夜是怎样不断变化的。研究方法、成果形式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鼓励学生尝试查找资料、现场观察或请教咨询的方法,要求不可过高

6、。鼓励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新的发现等。“科学在线”相当于对学生探究活动成果的总结和提升。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活动与昼夜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以及在利用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如何发挥重要作用的。拓展活动(课时二)如果没有昼夜变化,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活动目标: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能作出有一定根据的想像,没有昼夜变化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实施建议: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对学生的回答可不加任何限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说出理由,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多作鼓励性评价,

7、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质疑。此拓展活动的目的还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昼夜变化会对生物带来影响。采用这种形式,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背景资料生物行为动物的运动、繁殖、迁移,植物的萌发、开会、展叶及人类的各种生活都可以称为生物的行为。昼夜节律生命活动以小时为周期的变动。发光菌的发光,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摄食,躯体活动,睡眠和觉醒等行为均显示昼夜节律。人体生理功能,学习与记忆能力,情绪,工作效率等也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波动。根据昼夜活动的特点,可以将动物分为两大类。猫头鹰和田鼠都是夜间活动的动物,它们属于夜行性动物。大部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部分哺乳动物、昆虫和少数鸟类属于夜行性动物。大多数鸟类、一部分哺乳动物、昆虫以及少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属于昼行性动物。此外,有些动物是在拂晓时活动的,有些动物的活动是没有规律的。生物钟生物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奏性。生物通过它能感受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并调节本身生理活动的节律,使其在一定的时期开始、进行或结束。植物在每年的一定季节开会,大多数是通过生物钟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