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浅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毕业论文浅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2011年5月 浅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摘要: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真正让数学与现实联系,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去主动解决所碰到的现实问题。希望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并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方法新课改改革实施中倡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国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点。那么什么是“解决问题”呢?它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真正让数学与现实联系,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去主动解决所碰到的现实问题。希望
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并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教学的功能是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基本方法,并引导他们灵活运用这些方法,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这就涉及到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对于提高教学水平、理清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作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新趋势,数学问题解决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所以,下面就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谈谈几种教学策略。 一、通过合理创设情境,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 数学问题解决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兴趣是否被激发和调动起来,是学习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
3、智力活动必须是为一种情感性力量所激发的,一个人从来不想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得引起学生的动机。而兴趣则是产生学习动机的主观原因,从心理学上来说,兴趣可以使感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注意力高度集中,使感知清晰,想象活跃,记忆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以最佳心态获取信息。学生一旦有了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就会积极地去实践,这对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1.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
4、知识。 2.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数学新知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数学新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
5、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
6、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二、通过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小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养成一种发现问题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
7、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生活数学化。 教学统计后,我布置学生在班内进行调查活动,调查的内容由我提供,学生也可以自己定,调查完后要说出在调查的中发现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调查的内容也五花八门,有的学生调查班内同学喜欢喝的牛奶口味、喜欢吃的水果、喜欢喝的饮料、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喜欢看的课外书、喜欢的科目、家里每周的伙食费等等。学生把自己在调查中发
8、现问题的做了说明,并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让别的学生解决。在学生实际调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还使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及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了对统计知识的理解。 教学万以内数的估算后,我让学生针对班内的一些现象进行估算,如:我们学校有很多学生都定学生奶,我们班有32位小朋友定学生奶,按30人计算,二年级有3个班,如果每班的情况和我们班相同共90人定学生奶,全校有22个班,按每班与我班情况相同,全校约有660位同学定学生奶,每个学生一个牛奶盒,一天约丢660个牛奶盒,一周约丢3300个。按这样计算,若同学们随便乱丢学校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让学生在班里进行讨论,并针对
9、同学们用纸叠小汽车、沙包进行了讨论。最后布置学生利用这一知识,了解家里一天丢白色垃圾、倒剩饭、剩菜、用水、用电量,估计一个月所浪费的资源,一家如此多家会出现怎样的局面,让学生把自己调查、了解写一篇数学日记在班内交流。通过这一知识的引导,增强学生对生活资源和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了解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知识,把数学知识归朴实践,归朴生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存在数学。三、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用符号、图形
10、、线段等来帮助学生来研究、思考数学问题,在教师的明确指导下,学生的自主思考过程就进入到一个有意义的、有序的信息系统中,然后在展开观察、分析、综合、比较、讨论、动手尝试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中“移多补少,使两者一样多”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用圆圈、三角形等符号来操作,让学生在操作探索中,亲身感受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发现最简便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直观操作 通过直观操作,可以增强小学生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思维活动。人的头脑是思维活动的机器,
11、而兴趣是启动思维机器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生动形象,适合儿童发展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教具、学具的使用。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可让学生动手折纸,亲自“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丰富而生动的感性困难材料,引导学生操作学具,通过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拼一拼、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2.亲身体验 体验成功,可以发展小学生学习兴趣,兴趣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情感会逐步加深,特别是在活动中不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会使人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兴趣也会随之产生和发展。学
12、生一旦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其力量就越来越大。学生的点滴进步他本身有时是觉察不出的,这就需要老师给予肯定、鼓励、表扬,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答对了,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掌声,在他的心里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因而就能更加发奋学习的增强自信心,进一步产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四、通过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提升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用的策略进行适当的评价,在解决问题后反思解题过程,分析具体策略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对此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地自我评价、调控和解题后的提炼、整合,从中产生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使解决问题达到最
13、优化,产生最佳的效果。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解决问题,就小学数学学习而言,它首先存在于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完成新的学习课题;其次存在于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原理、技能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问题意识、主体意识、应用意识,策略意识是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四个意识标准,只有充分发挥和利用这四个意识,才能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内驱力,才能使学生试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去积极探索,而当问题得到解决后,便可引导学生继续创新,将问题升华,使学生思维向高层次发展。参考文献:谈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作者:郭步秀 实施数学问题生活化,加强学生数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