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六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全册.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40402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小学六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湘教版小学六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湘教版小学六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湘教版小学六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湘教版小学六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小学六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小学六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全册.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目 第 1课请到绿色商店来谈话导入1上一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观察和收集街边、建筑物或商场里的广告设计,你们能谈一谈你看到的最感兴趣的一个设计吗?(学生回答、讨论)2CAI课件:展示精美广告设计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广告的奇妙世界,了解广告画的组成要素图形、色彩、文字。3引入课题广告设计。课件展示:各种精彩广 告设计,并配有广告语 的声音。课件展示:课题广告设计深入感知1提问思考: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视觉感受,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教师小结:创意新奇,精美别致,视觉冲击力强。起到宣传商品、吸引顾客的作用。2欣赏分析,了解广告设计的组成要素。(1)商品的图形精美,有代表性。(2)精彩的广告语,要求:简

2、洁、准确、生动或诙谐。(3)色彩视觉冲击力强,感染力充分。3制作过程(1)构思:确定广告宣传对象(可以是学习用品、食物、服装等你所熟悉的物品),构思图画、文字内容和编排形式。(2)构图:用铅笔准确地在图纸上设计底稿。(3)绘制:选择上色工具,描绘制作。4游戏,启发思维。由一事物联想到相关的另一事物。你看到了某某,想到了某某,同教材示意图。课件展示:旱现广告设计并用文字标示各部分课件展示:制作步骤。尝试作业反馈指导1尝试制作构思草图。2教师分析典型作品,解决疑难问题。(1)版画形式的合理。(2)文字大小、颜色、字体与画面的协调。(3)图形、内容、颜色与商品的匹配。3教师小结:广告版面的图形应与文

3、字相巨配合、对比协调、形式均衡。4欣赏不同版面形式的作品。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 品。课件展示:不同版面形式的作品及相对应的版式结构示意图。创造表现1课件出示作业要求。2教师巡视指导。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评析交流延伸应用1讨论评议互评:完成作业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上,可自由欣赏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师评:肯定学生的精心制作,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2渗透环保意识,提醒学生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3鼓励学生布置绿色商店,进行模拟交易学生作业。第一课:请到绿色商店来 教学目标:了解绿色食品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尝

4、试为一种绿色食品做一个合理的包装设计。掌握商品广告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方法,为喜欢的产品做一个广告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艺术、生活的热爱及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绿色食品,并对喜欢的物品做一个广告设计,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广告设计的方法。 教学准备: 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等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1.同学们都渡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2.新学期的期望:又是一个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进入小学最后一学期的学习中。在这儿,我希望所有同学在新学期里有更大的收获,以优异的成绩来告别母校,升

5、入初中学习。3.新学期的要求:备好学具;爱惜书本;遵守纪律;认真作业;4.奖惩办法:以小组为单位,争夺五星或红旗。(奖惩办法略)一、谈话导入,了解包装重要性。1情境导入,了解包装的重要性。小明和小强到超市里去买零食吃,超市新进了许多好吃的新品种,你猜猜,他们会选哪些呢?为什么?(学生回答)2老师小结:物品包装非常重要,它不仅仅可以保护物品,还可以让我们了解物品的名称、内容、属性以及与其他物品的区别。图片展示并介绍:许多种商品摆在货架上有无包装、普通包装和绿色食品包装三类。观察分析,认识绿色商品。3教师小结:有绿色标志的为绿色商品,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商品,有利于人类的健康。3.认识了解绿色

6、食品标志和中国环境标志。说说标志中的形状,图形和象征意义。4举例欣赏一些绿色食品和物品。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你喜欢的绿色物品设计包装。 欣赏书中图片:普通包装的物品和绿色物品包装两类,绿色标志明显。二、自主探究,掌握设计、制作方法。1基本要素(1)小组讨论绿色食品包装应呈现的内容,每组代表总结。(2)教师小结。绿色食品包装应呈现的内容:品名和产地等文字及相关图像、商标以及绿色标志等。 2包装的设计与制作(1)出示几种实物包装,学生观察并分析包装设计的要求和特点。教师归纳:简洁、醒目、美观。(2)设计的方法A运用抽象图形或具象图形表现。运用抽象图形的设计可采取色块组合的方法,色块可分为点状、条状

7、和块状,色块的形可采用几何形、随意形或简洁的自然形。运用具象图形的设计则可根据所要包括物品的形象、功能、属性等进行图形创意,要注意图形与文字、图形与图形之间视觉要素的对比和统一。B包装的装饰配色可采用强烈对比或柔和对比组合,还可以采用渐变的形式,包装的色彩设计应当与商品的属性相配合。(3)制作A按照包装盒或瓶罐的大小进行裁剪,需恰当合理。B参照教材上的示意图,运用卷压、折叠、粘贴等方法进行包装。(a)呈现绿色食品包装并用文字标示各部分。(b)呈现多种抽象图形和具象图形的绿色物品包装。(c)图形、颜色、文字搭配合理协调的包装和与其相反的包装。三、创造表现。1作业要求: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画一画简

8、单的包装设计示意图。2教师巡视指导。四、展示交流。1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2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交流。五、拓展延伸。1欣赏世界各地有典型特征和特殊意义的包装设计。2课后通过上网查资料或去图书馆等方式了解关于包装的知识。 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1. 上一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观察和收集街边、建筑物或商场里的广告设计,你们能谈一谈你看到的最感兴趣的一个设计吗?(学生回答、讨论)2. 展示精美广告设计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广告的奇妙世界,了解广告画的组成要素图形、色彩、文字。3. 引入课题广告设计。 课件展示或回忆:各种精彩广告设计,并配有广告语的声音。二、深入感知:1提问思考: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9、,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深入感知教师小结:创意新奇,精美别致,视觉冲击力强。起到宣传商品、吸引顾客的作用。2欣赏分析,了解广告设计的组成要素。(1)商品的图形精美,有代表性。(2)精彩的广告语,要求:简洁、准确、生动或诙谐。(3)色彩视觉冲击力强,感染力充分。3制作过程:(1)构思:确定广告宣传对象(可以是学习用品、食物、服装等你所熟悉的物品),构思图画、文字内容和编排形式。(2)构图:用铅笔准确地在图纸上设计底稿。(3)绘制:选择上色工具,描绘制作。4游戏,启发思维。由一事物联想到相关的另一事物。你看到了某某,想到了某某,同教材示意图。三、尝试作业、反馈指导。 1尝试制作构思草图。2教师分析

10、典型作品,解决疑难问题。 (1)版画形式的合理。(2)文字大小、颜色、字体与画面的协调。 (3)图形、内容、颜色与商品的匹配。3教师小结:广告版面的图形应与文字相巨配合、对比协调、形式均衡。4欣赏不同版面形式的作品。(1)展示学生作品。(2)图片展示:不同版面形式的作品及相对应的版式结构示意图。四、创造表现 。1出示作业要求。2教师巡视指导。五、评析交流,延伸应用。 1讨论评议互评:完成作业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上,可自由欣赏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师评:肯定学生的精心制作,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2渗透环保意识,提醒学生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

11、造自然界新的和谐。3鼓励学生布置绿色商店,进行模拟交易学生作业。 课目 第2课城市灵光欣赏导入1欣赏香港和上海的城市建筑影视片段。问:在这些画面当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各种各样的城市建筑。)2画面定格为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教师做简单介绍:中国银行大厦:在大片闪烁着霓虹灯光的建筑群中,无论是高度。还是整体的风格造型,中国银行大厦都充分体现出了标志性建筑的独特风范和气势,为香港这座不夜之城增添了更加迷人的光彩。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耸在迷雾中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是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雾色掩映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人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

12、两个巨大的球体,以及仿佛马上就要划破云霄的高高的塔尖,突显出了它有着美好曲线的“身段”。3导人课题。建筑的艺术是生活的艺术,它见证了人类社会漫长而伟大的发展历程。优秀的建筑往往能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甚至象征,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灵光”。板书课题。课件1:香港和上海城市景色的录像片段。课件2:图片显示: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课件3:以艺术字形式出示课题城市灵光。交流感受1讨论交流。同一小组的同学相互交换课前调查到的信息,分析这些建筑之所以成为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甚至城市象征的根本原因。2交流欣赏。每一组推选一位代表来介绍自己喜爱的建筑。强调抓住建筑的造型特点。3教师小结提升。课件4

13、:展示学生所搜集到的标志性建筑的图片 资料。绘画体验1提出作业要求(1)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试着描绘自己喜爱的建筑或者建筑模型。(2)注意抓住建筑最有特点的部分。(3)以记忆画为主,也可适当加入学生自己的 构想。2播放轻音乐,学生自由作业,教师巡视指导。课件5:播放轻音乐。展示评价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自由欣赏,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作业展示板。课目 第3课俯瞰山川情景导入1师生看课件(飞机起飞的情景),体验从地面飞向高空,视角急剧变换的特殊感受。师生交谈俯视感受,了解俯视角度和平视角度的区别。2看课件(雪景视频),加深俯瞰的视觉感受。多媒体播放两段视频感受欣赏结合教材和课件

14、,对比欣赏、分析评述祖国各地的航拍美景。1欣赏中国地形图,了解俯视在地图绘制和运用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祖国的热爱。2欣赏黄河弯道的整体与局部,感受俯瞰全局的大气磅礴,再近观局部的细节变化。3对比欣赏江南小山与大西北的群山,感受江南小山的隽秀可爱以及大西北群山的雄伟险峻。4对比欣赏自然地貌和农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工地貌的壮观景象。多媒体展示欣赏图片。对比分析结合教材中的小训练和课件,对比分析对同一组石头不同角度的观察效果和感受,加深对平视和俯视现象的认识和了解。1看视频,师生交谈感受。2看一组照片,师生交谈感受。多媒体展示视频多媒体展示图片 欣赏评述1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各种航拍和俯拍的摄

15、影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2欣赏教师制作的课件中的图片集锦,谈谈自己的感受。多媒体展示图片。拓展运用将学生的思维引人到艺术表现的领域,通过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欣赏,升华学生对俯视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产生艺术表现欲望。1摄影作品欣赏:同一位作者的两幅作品,都是表现自行车,为什么拍摄角度不同?2动画作品欣赏:作者是怎么表现出俯视的感觉的?3绘画作品欣赏:如果这些画面采用平视角度来画,效果会怎样?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多媒体展示摄影作品多媒体展示动画作品。多媒体展示绘画作品课目 第4课画坛巨匠赏画导入课件出示毕加索的作品,学生欣赏。教师小结:毕加索是世界画坛巨匠,是20世纪世界画坛最具影

16、响的人物之一。揭示课题:画坛巨匠毕加索课件:代表作品交流、讨论 (交流收集的信 息;了解画家生平故事、艺术风格特点。) 分组交流、讨论、整合相关信息。l. 关于画家你知道些什么?2关于画家的作品你知道些什么?教师小结并简介毕加索的生平、艺术风梅及艺术成就,讲述有关故事。课件:相关图片、解说欣赏、描述出示作品格尔尼卡,引导学生欣赏,进行直观描述。提问:仔细观察作品,画家画了些什么?请你描述。看了作品你有什么感受?(分组讨论,指定学生说一说。)课件:格尔尼卡作品及作品局部赏析、评述1教师简介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围绕“毕加索是怎样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进行分析评述。提问:画面

17、的形象是完整的,还是支离破碎的?为什么要这样画?画面为什么没有色彩?画家想表现什么?画面不同的形象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牛代表什么?马的嘶鸣象征什么?地上的战士为什么手执断柄的剑?你能找出画中哭泣的母亲和从楼上跳下的人吗?画家借此表现什么?3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再次欣赏作品。课件:格尔尼卡作品及作品局部模仿、体验尝试用立体派手法将静物、动物、人物形象进行分解,重新组合成一幅画。相关范画数张学习评价 或几句话对画家或作品做出评价,也可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或收获。课目 第5课音乐会尝试作业1一段节奏有起伏变化的乐曲中,学生随意用纸简进行排列组合,表达对乐曲的感受。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拼一拼,摆一摆,看一看

18、,使学生在制作中感受创作的乐趣。3学生提出创作难点,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运用什么方法来制作。难点:纸筒怎样组合,才能既有起伏又美观?怎样将纸筒黏合牢固?录音机播放乐曲。 方法指导1教师示范(1)基本形的制作:将方形纸卷成纸筒。(2)把准备好的基本形摆一摆,摆出有秩序、有规律的变化。(3)黏结方法、插接方法的演示。2学生小结制作步骤(1)制作单体数个。(2)根据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3)黏结要牢固。视频展示台呈现。拓展思路1出示三组用硬纸板切割制作成的立体构成作品。(1)一个基本形呈单一方向的反复排列。(2)基本形像围棋盘一样呈上下左右方向反复排列。(3)堆本形根据一定的数理比例的变化造成渐变的

19、韵律感。2师:你觉得以上作品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3小结:单体一致,但排列方式不同。4拆掉一个作品,让学生重新排列。视频展示台呈现。观赏教材1把教材中的七幅图片分到七个小组。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该作品的感受和理解。2学生评述。还可以让学生大胆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该作品配上一段乐曲,哼一哼,感受艺术上的交融。再次作业1播放茉莉花的乐曲,学生利用纸筒或纸片制作立体形,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播放音乐。评析作业1欣赏、评析作品。2学习迁移。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如:有节奏感、韵律感的场面和画面。多米诺骨牌,申奥会上的扇子舞,古人的书法等等。3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图片欣赏。课目 第6课我来玩电脑欣

20、赏导入1课件,出示一张风景图片,然后展示通过Photoshop处理过后的其他四种效果图片(色调变化、纹理变化、水彩变化、塑料化变化),请学生通过点击放大欣赏。2问:这和原来的风景画有什么不同?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变化的吗?3其实运用我们手中的电脑和合适的软件,就可以轻松地达到这样的效果。4教师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当场示范怎么达到这样的效果。(一、打开Photosh叩,二、打开图片,三、在色彩平衡中改变色调。)5小结:四个步骤,1分钟不到的时间,我们就可以把一张图片改变成我们所需要的色调和效果。这就是电脑美术的优势。想不想一起来试试呢?6那我们就一起来玩电脑吧!出示课题我来玩电脑。教学课件:图片展

21、示。多媒体展示系统:教师演示Photoshop软件功能了解基本工具1学习打开、保存、退出的基本方法。2介绍下拉菜单中“图像调整”和“滤镜”两个部分。3学习撤销操作的方法。撤销一步可以用快捷键Ctrl+z,撤销几步可以打开右边工具控制面板中的“历史记录”。把“历史记录”向上移动就可以了。“历史记录”可以清除鞠步记录。多媒体展示系统:教师演示photoshop软件功能 尝试制作1选择一张图片,练习改成你喜欢的样子,并给新图片取一个名字。2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看,说说自己通过什么方法改变的。教学课件:可供选择的风景或静物图片。多媒体展示系统。游戏1找一找书上的两个机器人,它们哪些地方不一样?一共有ll处

22、,你能用铅笔把它们标注出来吗?2请最快的同学上台来标记给大家看。教材。 学习制作方法1小结:后图是经过了Photosh叩修改变成的。通过修改,我们也可以把一些图片改变得不一样。2学生讨论尝试方法:选取工具栏中的仿制图章工具按住All键,点选图中需要复制的地方,然后放到另外的区域,按住鼠标移动进行复制3学生尝试一个小图形,进行练习。学生作业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供学生选择进行修改制作。2将自己修改过的画面和原画面一起上传到教师电脑中的共享文件夹中。教学课件:图片游戏、评价1进行游戏:互相找找同学修改后的图片的区别。2说说你找到了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谁修改得最精细。课目 第7课兵马俑导入课题1师生交流

23、师: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当地出土文物中有哪些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物珍品?学生各说各自的见闻。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参观参观博物馆的艺术珍品吧!观察赏析描述评价1课件展示“彩陶舞蹈纹盆”的实物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彩陶盆形是什么样的?盆口与盆底有什么特点?2这个彩陶盆是制作于什么时代?想像彩陶盆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有什么样的情景?3讲一讲它给你什么感受。教师归纳总结:欣赏一件艺术珍品首先应了解其时代背景,观察其特点,再结合自己的感受做出相对准确完整的评述。课件展示“彩陶舞蹈纹盆”的图片。探讨研究学习借鉴1课件展示四羊方尊(青铜器)、汉墓T型帛画(染织品)、玉凤(玉器)、彩绘陶鼎(陶器)等代表

24、不同材质的珍品图片。2学生分组,结合课前查询的相关资料观察研究,分析每一种艺术瑰宝的历史年代、尺寸大小、造型设计、纹饰特点、材质用途以及艺术感受。3开小型报告会,小组长汇报各组的研究成果。四羊方尊: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重近345公斤,“尊”是一种盛酒器。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尊的腹部四角铸有4只大卷角羊,其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图像和立体雕塑结合起来。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体现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T型帛画:画面呈“T”字形,上部宽92厘米,下部宽477厘米,长205厘米。帛画可分上、中、下三部。整个画面布局对称,线条流畅,描绘精细,色彩绚丽

25、,显示了西汉高超的艺术水平。玉风:高136厘米,厚07厘米。黄褐色,晶莹洁净。体扁,侧身回首状。可系绳佩带,造型优美传神,制作古朴简练,饰剔地阳纹,在商代玉器中罕见。彩绘陶鼎:河南省三门峡市出土灰陶轮制,子母口上承覆钵形盖平底下附扁柱状足,通体以灰、红、白三种色彩绘三角纹、弦纹、圆点纹。色彩艳丽如新。课件展示各种艺术瑰宝的图片。观摩交流相互评析1各组把四种艺术瑰宝的纹饰描下来,要求精细美观。2学生相互评价,师生一起讨论各种纹样的特点并列举代表作品。用视频展示台展示学生作品。课后拓展调查了解1上网查询书中三种艺术品的相关资料。2课后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认真了解各种文物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课目

26、第8课光影变幻导入课题1课件展示色彩斑斓的光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2揭示课题光影变幻。多媒体课件演示画家名作以及优秀的摄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揭示光影变幻的课题。尝试表现探究方法1提出思考,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存在着哪些明显的明暗变化,怎样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4学生尝试用铅笔皴线。板书,图片、铅笔、纸等。深入感知巧妙联想1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有一些什么样的几何形。2小组讨论:你会想像画出哪些几何形,并如何重叠、穿插。3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轮流上台画一个几何形,并组成完整画

27、面。画板、铅笔、画纸及轻 音乐。赏析作品拓展思路1讨论评议:请大家一起评议这幅集体创作的作品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记录评分记录卡。2发散思维:生活中变化着的几何形和明暗变化的效果。作品、评分记录卡。表现创作总结评价1学生独自创作一幅作品,画一组几何图形,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想像画出几何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评析作品: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2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精心绘画,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 展示板、作业,课件播放轻音乐。小学美术教案六年级下册:09课 走向明天分析 走向明天一、教材分析 小学美术教案六年级下册:09课 走向明

28、天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历经六年的学习时光,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就像刚出芽的幼苗,小学美术教案六年级下册:09课 走向明天在教师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毕业之际,走向明天面对即将离去的母校,面对即将迎来的中学生活,孩子们的心情是既兴奋又留恋的,而明天饱含着孩子们的期望,所以走向明天一课的设置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本单元走向明天属于“设计应用”的范畴,按照学习要求,学生能运用相关艺术字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和全班同学一起制作一块母校纪念留言板,运用平面设计的知识设计留言册页,同学之间互赠毕业留言册页交流情感,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图形处理软件,使学生使用电脑软件设计制作毕业留言册页

29、。 走向明天“活动一”为集体制作课,属于“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学生彦设计自己的名字为形式,通过制作“母校纪念留言板”的活动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关于名字设计的方法,是对艺术字的运用和对学生综合美术素质的检验,强调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关注和自我意识、社会意识的培养。教材中呈现的学生制作过程、集体制作情景和学生集体作业范例,都能强烈地激励学生以制作留言板的形式给母校一个永恒的纪念。“活动二”为设计制作留言册页,是学生对文字、绘画、平面设计、工艺等组合原理的综合设计与应用。学生活动定位为毕业留念册页的设计与互赠交流,每个学生制作的毕业留言册页为个体作业。教材中呈现的毕业留言册页,文字

30、、图片巧妙运用,对整个教学活动起了很好的暗示作用,同时也使活动所要呈现的作业效果一目了然。而活动安排与表达为学生的个性设计提供了充分的表达空间和机会。 “说说同学的友情往事,谈谈明天的希望”旨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珍藏过去的点点滴滴,展望未来。“活动三”为运用计算机中图片处理软件进行留言册页的设计。在有条件的学校和微机实验班级,进行教学三的活动实施,学生可以尝试运用电脑软件制作毕业留言册页,并可以做成电子贺卡的形式交流传送。二、教学目标用已有的美术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制作母校纪念留言板,设计毕业留言册页。在设计活动中能表现出创意,能有意识地运用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形式原理。体验即将毕业时与学校、

31、老师、同学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憧憬。三、教学思路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围绕“走向明天“这一主题,展开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美术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和需求,合理地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设计与装饰。“活动一”的教学可采用以下过程:畅谈感想讨论方案欣赏评述探究方法设计制作展示交流赠送体验。在安排教学活动时,教师可首先从学生的情感需要出发,漫谈毕业的心情,引导学生讨论策划制作母校纪念留言板的方案,将自己的名字写在留言板上,留给母校一份最有意义的纪念品。而在“欣赏评述”和“探究方法”的教学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设计自己名字的方法是多样的,而方法又是可选的。本活

32、动设置安排学生运用变体美术字的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在设计形式上应从已学的知识(如已学的绘画、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等形式)中迁移借用,让学生主动思考、选择,方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创造性的发挥。而在“展示交流”的集体组合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留言板进行整体上的适当装饰,与学生进行构成上的调整。最后,为了使本活动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良好的情感体验,可举行一个正式的赠送仪式或活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使美术教育的情感功能得到应有的发挥。由于“制作毕业留言册页”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持久的发挥,并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活动二”的教学可采用以下过

33、程:欣赏感受观察分析创造表现畅谈互赠。在小小的留言册上,学生可剪贴上照片,可画上图画并写上姓名、生日、电话、地址、兴趣爱好以及对同学的美好祝愿。这几个栏目虽然固定,但教师可通过“观察分析”这一步引导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巧用心思,发挥个性。电脑软件“photoshop”是常用的一个图片处理软件。在有条件的学校或者实验班进行“活动三”的教学实施时可采用以下过程:情境演绎,激发兴趣深入感知,巧妙联想尝试制作,探究方法欣赏作品,创造表现。这一活动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多尝试操作,大胆创新。四、教学选择本课学习内容要准备的学习用具比较简单,教师可在课前鼓励学生自主了解、关注有关美术字、留

34、言板的知识和形式,然后提示学生根据学习所需准备相应的美术学习用具。在教学活动的设置和安排上,教师也可根据地域条件灵活地选择教材,调整指标和灵活处理教学时量。如:对于“活动三”的设置,条件好的学校教师可充分利用资源,让学生尝试用各种图片工具制作处理图片,并制作班级留言网页,丰富教学活动,拓展教材;而条件相对落后的学校可以考虑调整活动的安排,结合当地资源,尝试用合适的材料、方法(陶泥、拓印等)来制作留言册页,也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将留言册页制作成立体或者半立体的纸工艺品,从而将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五、教学建议1教材编排设计的小训练即“名字的设计有变形、描绘、剪贴、制作等,看看上面的

35、方式,从中选一种进行设计”。应特别关注并组织实施,它直接指向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处理和把握好这个铺垫环节,对教学任务的达成起关键作用。2本单元的教学,教师可与班主任老师取得协调,配合班主任开展“走向明天”的主题班队活动,这样会让教学的气氛更加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3在进行“活动二”的教学时,由于学生所选的材料不同,设计思路也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制作方法,教师没有必要事先示范制作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感受”这一环节去积极发现、思考制作的方法,使学生对制作过程有一个全面、感性的认识。而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发现学生制作中的问题,指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此时,教

36、师应特别注意就制作中出现的普遍性技术问题,进行适当的示范。课目 第l0课小园艺师(活动一) 年级 6年级下册 执教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导人新课揭示课题直入主题同学们,园艺师是园林艺术的建设者,在学校、在街头、在社区,甚至在家里,我们都见到过许多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花园、公园等园林景观,请问在座各位“小园艺师”,你对所见的哪一处园林景观印象最深?请你介绍给我们大家。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地域空间造园呢?在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音乐声中,把学生带入新课学习。教师小结园林景观是人们生活中心灵的栖息场所。现代人对于公共空间的建设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给紧张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环境。人们从对自然环

37、境的依赖中,懂得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新鲜的空气、阳光和活动空间,懂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环境,保护自然。园林景观又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建设它,还要学会去欣赏它,保护它。爱护园林景观,保护公共环境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欣赏引导师生共同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在欣赏中,我们扩大眼界,积累素材,思考园林设计的一般内容和布局方式。CAI课件。互动交流在学生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类总结。一般内容:山石:假山、石碑、石柱、雕塑水:水池、小溪、喷泉树木花草:独立大树、成行小树、成片的小灌木造型路桥:石桥、木桥、直路、弯道、梯建筑、配景:亭子、走廊、路灯、坐椅布局方式:中轴对

38、称式、散点分列式、点线面结合。板书要点。示范提示1设计一幅园林全貌的平面图,须采用俯视图画法。2先总体布局,后局部细画,注意近大远小,3先画近景,后画远景,注意画出一定立体感。自主创作1自主选择为学校或为社区绿化地设计规划图。2注意要新颖独特,有创意。3可以为自己设计的园林命名。评价活动1互相观摩。2学生互评,说说同学的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优点或最有创意的地方。课目第10课小园艺师(活动二) 年级6年级下册执教 范双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随堂欣赏导入激趣揭示课题1小结上一课,我们了解了园林建造的一般知识,并且尝试了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2与学生一起欣赏苏州园林,一起感受中国造园史的灿烂的民族文化,

39、同时为我们今天的学习活动积累素材,给予启示。课件展示苏州园林图景。感知材料1看看师生共同准备的各种材料,说说分别适合制作园林模型中的什么内容。2根据学生讨论,教师做必要的补充、演示。课件演示。合作学习尝试体验1分组: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2分工:分别设“艺术总监”、“建筑师”、“架桥师”、“花木造型师”等职务。3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补充给各组,带动大家,共享材料。4教师到各组与同学们共同解决造型、粘贴、拼合中的难题。欣赏评价1共同欣赏合作学习的成果。2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对本组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集体创意进行介绍演讲。3教师请各组同学在本组作品前拍照纪念,照片将贴在本班队角上,让这次同学们合作学习的

40、成果在队旗下,得到升华。园林模型作业。课堂总结1教师根据各组学习情况和作品进行总结评奖,分别授予“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制作奖”。2组织学生打扫卫生,恢复教室整洁。小学美术教案六年级下册:11课 给文章配画一、教材分析本课给文章配画是为加强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而设计的,给文章配画力求通过美术教学同语文教学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促进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与运用。给文章配画学习一句话、一段话、一篇课文或自己所写的文章,根据其内容与意境,通过自己的理解、领悟,给它们配画,将语言文字转化成形象的图画。给文章配画具有艺术形象美,一目了然,易于理解文章的意思,避免了没有图文并茂的单

41、调。给文章配画分为选材、构思、构图与绘制四大环节。画中人物、情节、环境的表现要有一定的主次处理与典型性及艺术感染力。例如在三幅画家作品中,第一幅女娲补天是以人物描绘为主,第二幅鲁迅画传之一以环境描绘为主,第三幅鲇鱼崖以情节描绘为主。 小学美术教案六年级下册:11课 给文章配画给文章配画还应了解文章描述事件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民族习俗、服装、发型以及那个时代的人物气质特征,既要当好“导演”,也要做好“演员”,把戏演好。例如,鲇鱼崖故事为湘西民间传说,画面中人物的穿戴具有很强的少数民族地方特征,鲜艳、强烈的原色、间色在浅红灰色、浅蓝灰色和黑色线条的统一下尤显和谐生动。鲁迅画传之一刻画了鲁迅童年居

42、住的民居和生活环境。 草船借箭中人物的着装、发型都具时代特色,使用的道具体现了人物性格。我的妈妈和乡村傍晚也都散发出浓郁的城市与乡村生活气息。文章配画的形式非常丰富。按画种可分为水墨、水彩、水粉、版画、漫画等;按表现手段可分为线描,黑白,色彩,线条和黑白相结合,线条和色彩相结合等。二、教学目标了解给文章配画的作画步骤和要领,能抓住主题给文章配画。大胆想像并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进行绘画表现。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解能力。三、教学思路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为便于学生创作,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白题意,才可能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多种表现形式去体现故事内容和情节,使文章更优美动人,更具诱惑力。

43、它与看图说文正相反。教学设置思路如下:游戏导入启发引导教师示范作品欣赏学生创作展示交流、总结。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从看图作文、故事配画和文学作品的插图三方面进行导入,还可将画面与文字相对应,运用找“娘家”的游戏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进行导入。启发引导环节,教师要将美术教学同语文教学紧密联系,从美术教学的构图、描画景物、涂色与语文教学中如何抓住形象化词语两大方面双管齐下来引导启发。教师示范环节,这一环节也就是如何给文章配画的具体方法指导环节,有利于树立教师的榜样作用,体现教的意义。作品欣赏环节,通过欣赏同龄学生作品、画家作品、较早的文学插图及现代的连环画,有助于增加学生的美术文化知识,拓展思维。学生

44、创作环节,教师应重在审视文意与画意是否协调和相得益彰,图画的表现形式是否与画意协调,提示学生不可将人物、情节、环境三者平等处理。及时进行表扬与课堂作业展示,使更多的人受到启发。展示交流环节,对学生展示出的作品进行一次看图说文,活动中要求学生多运用一些形象化词语,然后再将原文与说文相比较,从而进一步验证学生是否对文章有透彻的理解。教学的整个过程始终保持美术教学同语文教学的交互共进。四、教学选择本课所要使用的学习用具不限,可根据个人喜好来准备。教师在教学时,应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提出作画形式与表现手段不限的要求,这样,课堂氛围才会活跃,愉快,作业形式也才会丰富多彩。在学生兴趣浓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扩充多课时教学。给文章配画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情节,也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连环画创作,制成连环画册在班级中搞个展览,互相评比修改。五、教学建议1创作指导中,可能有些文章很感人,其人物、情节、环境也很典型,但关系复杂,场面颇大,学生想画又难以画好。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或者指导他选取其中的某一侧面、某一点来创作,或者让他更换其章节内容或其他文学作品再创作。2教师要利用好课本范例或挂图资料有效地分析说明文图的统一性和相互补充的作用。3教师在教学中可准备好或当堂绘制步骤范图,使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宜用两课时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