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学四级美术下册《有余》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4040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美版小学四级美术下册《有余》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浙美版小学四级美术下册《有余》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浙美版小学四级美术下册《有余》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浙美版小学四级美术下册《有余》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美版小学四级美术下册《有余》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美版小学四级美术下册《有余》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年年有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中国鱼文化源远流长,“年年有余”是其主要的精神寓意之一。自古至今,人们用鱼纹来装饰各种器物,留下了大量鱼形纹样作品。这些作品主要通过概括、夸张、象征等手法来设计,更是人们在劳动中从心底自然流淌出来的喜悦和愿望。本课源自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八册,教学时,先让学生欣赏鱼文化历史长卷中鱼纹的变化,唤醒学生对鱼的基本特征变化的把握,对鱼的某些部位进行概括、夸张、象征,从而设计出富有创意的鱼形纹样;同时,本课自然融入生活中的美术学习,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引导学生用鱼纹装饰圆形器物,培养其热爱生活的情感。四年级学生在装饰纹样的设计技能上已基本具有了概括能力,但夸张的方法不足,

2、象征的方法只从生活中了解一点点,需要多花时间理解。而对于鱼的认识,又要考虑地域性的不同。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了解传统鱼形纹样的艺术美感及变化,知道中国文字“谐音”的象征用法,懂得圆形纹样的特点。 2、学生能初步运用概括、夸张、象征等手法设计、绘制出具有童趣的圆形鱼纹装饰。 3、通过对鱼纹的了解、设计和创作,表达心中“年年有余”的美好期待和祝福。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运用概括、夸张、象征等手法对圆形鱼纹进行创新设计。 教学难点:突出圆形鱼纹设计在传统与时尚节点上的新颖性及美感。四、 设计理念与教学亮点1、给孩子好玩的美术追求童真。关注学情现状,给孩子真切的表达空

3、间,留下一段师生间生命共同成长的深刻印痕。亮点一:学生作业的梯度设计,二度创作,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亮点和不足,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变化,不断完善;尊重学生的多元感受和儿童作业的不同美感,对学生的作业,围绕“谁的鱼纹作品最美?”从设计方法、形式美感、心愿寄托上评议、争论,激发学生思维深处的火花。2、给孩子经典的美术探究典型。关注学科本位,美术的知识和技能是课堂教学的底线,突出师生的互动示范。亮点二:美术课堂上带领学生与经典作品对话:(1)带领学生探究课本中经典的作品年画连(莲)年有余(鱼)和彩陶盆上的鱼纹,初步领会象征、概括、夸张的设计方法,这是大多数美术教师的自觉行为。(2)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

4、,走进生活,一句话,让学生情不自禁走进韩美林艺术馆,一句话,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美术的方法。(3)在学生的课堂典型作品上评析,学生的典型作品是美术课堂上始终推着往前走的主题,体现美术教师的引领,一是在构图、线条、形态(样式)上;二是在主题、文化、背景(功能、祝福)上;三是在独特个性变化上。这是美术课堂上教给孩子一生的三个领域。3、给孩子网状的美术体现关联。关注跨学科的文化链接,从生活到艺术,再从艺术回到生活,文化与美术技能巧妙融合。亮点三:以一个长卷的形式,突出文化关联,把本课的学习融入鱼文化历史长河里,在“年年有余”的历史长卷中,从古代民间艺人的鱼纹,到现代美术大师的鱼纹,到课堂上师生现场生

5、成的鱼纹,到等待未来“年年有余”鱼纹创作的留白,到课堂创作,课外美化生活的延伸,使美术课堂深入浅出,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宽度。 五、教学准备 (学生)粗的水彩笔(六支与中国红、青瓷蓝、琉璃黄、水墨黑、长城灰、国槐绿色彩接近的)、每人一只圆形纸盘。(教师)课件、一只青花瓷鱼纹盘。六、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一)在鱼文化历史长卷中感受鱼纹的变化,初步理解概括、夸张、象征的设计方法。1、师:在劳动、丰收、喜悦中,让我们一起展开鱼文化的历史长卷,去感受她的艺术魅力,定格在年年有余的年画。2、师:孩子们,在鱼文化的历史长卷中,这幅年画上的红鲤鱼美在哪里?(预设)(1)形状美:大

6、大的头,尖尖的尾巴翘起来,鱼身弯起。(2)色彩美:中国红等,逢年过节,这幅年画贴在大门上,真是喜庆。还有其它的青瓷蓝、琉璃黄、水墨黑,就看你怎样选用。(3)习俗美:年画中一个小男孩抱着红鲤鱼旁,旁边画了莲花、莲叶、莲蓬, “莲”与“连”、“鱼”与“余”都是谐音,表示连年有余(揭题板书:年年有余),连年有余象征着繁荣和吉祥,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像这种方法叫象征(板书:象征)。美无处不在,重要的是发现。如果平时我们看到鱼纹(教师指着青花瓷盘上的鱼,蹲下身,凑近它),从形状、色彩、习俗上去赏析,一定会有新的发现。3、(1)师:请看这些7000多年前彩陶盆的鱼纹,它们的鱼头、鱼身、鱼尾和鱼鳍发生了怎

7、样的变化呢?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一起找一找。(预设)生:鱼头、鱼身变成三角形了,鳞片用黑色块来代替等。师:把鱼的一个特征简化,简化,再简化,像这样的方法就叫概括。(板书:概括)生:鱼尾很长,接近半条鱼了;鱼的尾巴翘的特别高。师:把鱼的一个特征,放大,放大,再放大,像这样的方法就叫夸张。(板书:夸张)(2)师:孩子们,7000年前,当时的人们在彩陶盆上不画鸟,不画花,不画蝴蝶,为什么单单只画鱼呢?当时人们以捕鱼为生,鱼是他们生命的象征,劳动创造了美,孩子们,从心里自然流淌出来的鱼纹是最美。4、记得小时候,扑噔、扑噔、扑噔,我眨着大眼睛好奇地看:“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好宝宝,为我做

8、条元宝鱼。”每年除夕,为了寄托美好的心愿,外婆总要做一条鱼、端一条鱼,画一条鱼。这条元宝鱼很特别,要过了年才能吃,表示年年有余。你看,这就是外婆的元宝鱼。(老师在大圆盘上画出来。)1、在鱼文化的历史长卷感受彩陶盆鱼纹、战国陶鱼、汉鱼纹画像砖、唐三彩双鱼壶、宋双鱼纹洗、元三鱼纹贯耳壶、明清鱼纹盘、年画连(莲)年有余(鱼)的美。 2、从形状、色彩、习俗上探究年画上大鱼纹的美。领会象征的设计方法。 3、小组合作探究鱼纹设计中的概况、夸张的方法。4、体验教师眼中的外婆的元宝鱼,感受不同地域鱼纹的含义差别。知道从心里自然流淌出来的鱼纹是最美。1、以长卷的形式,把本课的学习融入鱼文化历史长河里,使课堂有了

9、一定的深度和宽度。2、通过观察经典作品上的鱼纹,发现设计鱼纹的方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美术,但一定要简约。 3、从古代民间艺人的鱼纹,到课堂上教师现场生成的鱼纹、小伙伴的鱼纹,为学生由远及近积累创作鱼纹的表象。(二)第一次创作鱼纹。1、孩子们,我们生长在西湖边,美丽的西湖给我们无限的想象。你看小伙伴们画的鱼纹美在哪里?从设计方法、形式美感、心愿寄托上评议。老师这里有一只圆盘,你能画出与老师不同的鱼纹吗?2、出示学生第一次创作要求:请你用概括、夸张、象征的方法在圆形纸盘上创作鱼纹,表达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如果你觉得有困难,可以问老师,也可以请同伴合作画。1、欣赏小伙伴画的鱼纹,从设计方法

10、、形式美感、心愿寄托上得到启发。师生交流。2、第一次创作鱼纹。4、学生创作鱼纹有必要的方法指导和短暂的思考时间。(三)走进韩美林艺术馆,感受美术大师设计的鱼纹。师:大家真是敢想敢画,敢想敢画真的美吗?1、教师点评1张鱼纹,从概括、夸张、象征的方法评议,谁能使它更美?你来改,师生互动示范一条鱼的设计方法。(添加花边)2、你们想的真妙,与美术大师想到一快儿去了。记得有一次老师去郊游,在西湖边发现了一个艺术馆,这一走进去呀就出不来了,为什么?猜一猜?让我们就走进这个艺术馆,小声说说你新的发现。老师出示韩美林艺术馆外景照片,福娃贝贝(孩子们,告诉大家一个秘密,福娃贝贝就是韩美林爷爷根据彩陶盆上的这条鱼

11、纹设计的,多巧妙呀!)、墙上挂着雕刻的鱼、纸上的鱼纹、瓷盘上的鱼纹、陶盘上的鱼纹(一条鱼的,几条鱼的)韩美林照片。3、在韩美林艺术馆中,你发现哪条鱼纹很特别?教师边点击课件边师生交流。你们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韩爷爷心中有鱼,他画的鱼纹就是为中华大地的千家万户祝福。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的鱼纹,就请点击韩爷爷的网站:看来,走进博物馆,真是一种学习美术的好方法。1、发现第一次创作鱼纹的亮点和不足,添加花边等,使鱼纹更美。2、走进韩美林艺术馆,欣赏福娃贝贝、墙上挂着雕刻的鱼、纸上的鱼纹、瓷盘上的鱼纹、陶盘上的鱼纹,感受大师独特的设计创意。领会走进博物馆,是一种很好的美术学习方法。5、从学情出发,在学生

12、的作品中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6、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走进生活,一句话,让学生情不自禁走进韩美林艺术馆,一句话,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美术的方法。(四)师生互动探究几条鱼的设计方法。心中生化出特别的鱼纹。师:原来一条简简单单的鱼,还真能生化出千千万万种鱼纹。看着我们自己画的鱼纹,你能生化吗?教师示范:一条鱼变成几条鱼,通过摆几条鱼纹的形式来探究几条鱼纹的设计。在圆形纹样中,同一条鱼不断重复,能产生一种节奏美。你看韩爷爷也是这样想的。课件出示:直立式、向心式、旋转式,评价奖励给学生的实物作品。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难怪美术大师毕加索说:“孩子是我的导师。”韩美林爷爷说:“我要向你们学习。”这不,

13、有4个小伙伴已经创作出几条鱼的鱼纹,哪个鱼纹对你有启发?在师生共同讨论下,思考一条鱼的鱼纹如何完善?几条鱼的鱼纹如何设计?初步了解几条鱼的鱼纹设计的样式:直立式、向心式、旋转式等。7、在师生共同讨论中,发现蕴含的美术知识,少了说教,显现鲜活。(五)学生第二次创作1、 创作要求:可以在原来的圆盘上修改添加,也可以重新设计,创作更美的鱼纹,可以设计一条鱼纹,也可以是几条的。2、教师巡视指导,巡视中寻找评价的学生代表作品。学生进行第二次创作,在第一次上完善,也可以重新设计。8、学生的作品要层层推进,有反思,有修改补充,作品才会上乘。(六)点评学生作业,升华“年年有余”主题。1、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

14、评一评:谁的鱼纹作品最美?(1)在构图、线条、形态(样式)上;(2)在主题、文化、背景(功能、祝福)上;(3)在独特个性变化上。学生的鱼纹圆盘组成一个笑脸2、老师忽然发现世界上生活着一群那么有真美、真爱的孩子,那就是你们。孩子们,现在我要揭开这个长卷的秘密,这是古代民间艺人设计的鱼纹,这是当今美术大师设计的鱼纹,今天,老师要把这些特别有个性变化的鱼纹收藏到这幅长卷上,作为“年年有余”的美丽鱼纹的历史传承。老师把这幅长卷送给咱们班,等待着大家用真爱、真美继续丰富“年年有余”的美丽鱼纹。1、围绕“谁的鱼纹作品最美?”自评、互评。2、与教师一起共同揭开课前长卷的秘密,增加继续创作“年年有余”的鱼纹的信心和兴趣。9、寻找学生的典型作品,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体现美术教师的引领,这是美术课堂上教给孩子一生的三个领域。10、揭开长卷秘密,课堂余香绕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