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让语文课充满活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游戏让语文课充满活力.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浅谈游戏让语文课充满活力 【摘要】: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课单调乏味、枯燥无趣、缺乏活力,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课。本文试着从游戏的角度,谈谈怎样使语文课充满活力,使学生这一主体乐学、会学。【关键词】:游戏;教育;语文课;活力游戏是向孩子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苏金娜讲得好:“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校。”游戏可以使孩子萌发意识、激发情趣、启发智慧、锻炼体魄、塑造性格、适应社会。教育是什么?教育即游戏。因为教育具有游戏的形式及功能特征。只是由于我们过去把教育看得太神圣、太严肃罢了。如果放眼看看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教育的确是太沉重了,沉重得有时叫人喘不过
2、气来。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甚至家长,有时都会感觉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语文教育作为教育这栋大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自然地,就具有游戏的特征与性质。作为游戏的语文教育,它具有如下特点:在教育目标上,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指明了方向。以往的语文教育,为了应付以笔试为唯一形式的考试,为了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片面突出知识教育、智力教育。突出知识教育的结果,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为知识的学习,除了理解,还特别需要记忆,需要死记硬背。因此,知识教育便演变成了记忆教育。智力教育的
3、结果,实际上也演变成了以各种形式的比赛为代表的(各种考试也与竞赛差不多,都是淘汰性的)仅仅针对尖子生的精英教育,淘汰了大多数。学生便越学越艰难,越学越厌学。作为游戏的语文教育则不同,它注重的是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席勒认为,游戏状态是一种克服了人的片面和异化的最高的人性状态,是自由与解放的真实体现。他有一句明言:“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游戏不同于以智育为唯一内容的语文教育的基本点,就在于它是人的全面的投入。在游戏中,参与者总是全身心的投入,他的认知,他的情感,他的意志,他的态度等等,每一个因素都积极参与其中。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
4、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望而却步。现在,该是换种眼光看教育的时候了。换一种怎样的眼光?我认为,需要用游戏的眼光,只是我们不要老把游戏与不正经、与不严肃联系在一起。其实,也有正经的、严肃的游戏。比如,打扑克这样一种比较典型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我们不都是以严肃的态度来玩的吗?有谁在打扑克的过程中,不是认认真真、一本正经的对待?如果不认真对待,不小心谨慎地玩,肯定会输,肯定回被淘汰出局。在这种情况下,谁又敢不认真、不严肃
5、呢?教育也是这样,是一种正经的、严肃的游戏。我认为语文课要想充满活力,使学生乐学、会学,以下几点做法不妨一试:1教学设计上,体现游戏原则。任何游戏的进行,需要原则的指导,没有原则的指导,游戏就不可能进行到底。游戏的原则主要有快乐原则和竞争原则。任何游戏,都以快乐为宗旨,没有快乐,便没有游戏。群体游戏,都存在着竞争;没有竞争,游戏的进行便会缺少动力。游戏的语文教育,在设计上便不同于以往。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他的教学中就体现了游戏原则。在课文的预习上,他采用分段包干的形式进行,让一个或几个学生承包一段或几段。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想方设法查找资料,组织讨论,力求对课文有比深刻的理解,
6、以不辜负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期望,也使自己和同学真有所得。在考试方面,他也从不命题,从不改卷,一切都由学生自己进行。他的妙着在于,发动每一位同学,让他们自己命题,命题的水平以与期中或期末考试试卷上的试题的重合或相似的多少为标准。命题以后,由学生自己组织考试,自己进行改卷。整个这一套,实际上都体现了游戏的原则。首先是快乐。原先神秘的老师出卷、老师命题,现在大众化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考试这种向来都看得非常严肃、非常正经的事情,老师居然放手让他们自己干,使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学习好坏,原来自己就可以检测,自己的命运仿佛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于是,命题的过程便伴随着愉快,伴随着情趣,伴随着激情。其次使竞争。
7、让他们自己命题,他们就必须考虑质量的高低,考虑其他同学命题的质量如何。每个人都在关注着别人如何命题,看着别人命题的水平。这其实就是一种比较,一种竞争。一比较,一竞争,兴趣就激发起来了,学习的动力就足了。当然,必须指出的是,这样的竞争不同与商业上的竞争,不是你死我活,而使大家合作共存,共同进步。 2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对现代教育教学在学习方式上的要求。自主就是自己做主,自己做自己学习的主。合作是与他人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探究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学生们自己去进行探索、探讨。这也正是游戏的又一重要特征。凡是游戏,都是参与游戏的人自己做主,游戏的目的如何
8、,游戏的规则怎样,都是参与者自己定的。至于合作,一般而言,除单独的个人游戏外,大多都是集体游戏。而凡是集体游戏,都需要与别人合作才能进行。探究,也是游戏中具有的重要内涵,特别使智力游戏,其中的探究是不言而喻的。最为典型的要数辩论赛,其中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有目共睹。当前很多成功语文教学,无不体现了这三条。江苏太仓市一中的方文榜老师在上高中课文陈情表一文时,采用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其中得几个问题,他以“鉴赏性讨论”、评价性讨论”和“拓展性讨论”的形式进行。“鉴赏性讨论”,他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晋武帝看了陈情表后,备受感动,不仅欣然准奏,还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它的艺术魅力何在
9、?”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踊跃发言。他们各抒己见,共有6位同学从各自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评价性讨论”与“拓展性讨论”也是这样,学生们积极发言,见仁见智,气氛极为活跃。这其实就是一种游戏教学,自主、合作、探究贯穿始终。3学习动力上,注重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学习需要动力,而动力有内外之分。内在动力是学习过程本身的动力,外在动力则来自学习过程之外,它是为了达到学习之外的其他目的,如为了将来有份好工作而学习等。外在目的一旦达到,就不具有动力的作用。所以,内在动力更具有长远的价值。在内在动力中,兴趣又是十分重要的一种。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把
10、学习的过程变成游戏的过程、愉快的过程,使学习本身具有动力的价值。让我们来看两种积累成语的方法。读高中时,有位老师为了让同学们学好语文,打好基础,叫大家去背成语词典。开始时,大家觉得新鲜,尽头十足,每天都能背下20个。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大家就感到乏味。慢慢地就放弃了,短时间内强迫自己记下来得东西,不久也忘记了,徒然耗费了许多精力。现在,很多老师虽然也让学生积累成语,但采用的方法却大不相同,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比赛。学生为了在比赛中获胜,尽管赛前也作了很多准备,包括搜集、背诵。但由于这样的方法,具有游戏色彩,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学得就更富有激情,理解得也更深,记得也更牢,效果就比纯粹的死记硬背好得多。总之, 游戏的语文教育,其实就是在新的课程改革这样的大气候下提出来的,它对于新课程的实施,找到了一条非常有效的、切实可行的路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与游戏相结合,张扬“游戏精神”,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动”来。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上述只是我对教学语文的一点点看法和体会。但是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只要我们热衷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一门心思扑在教学研究上,一定能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