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美术四级下册《变化的魅力》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40618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小学美术四级下册《变化的魅力》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湘教版小学美术四级下册《变化的魅力》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湘教版小学美术四级下册《变化的魅力》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湘教版小学美术四级下册《变化的魅力》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湘教版小学美术四级下册《变化的魅力》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小学美术四级下册《变化的魅力》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小学美术四级下册《变化的魅力》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变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1、学习人物变形画、黑白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中变化创新手法的多样性。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展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教学难点: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教材分析小学美术湘教版四年级下册变化的魅力。本课设置目的是,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发现事物变形及变化的趣味,由此引入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的学习。培养学生重视观察生活、善于利用生活现象开拓思维的学习习惯。本课透过“画人物变形画”

2、的学习活动,有效地诱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在画人物变形画的过程中,认识美术创作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领悟美术创作的独特性及变化有趣的艺术魅力。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课件中含有在百度中搜索到的关于大自然变化的图片、明星漫画照、视频、艺术家的作品、经过photoshop软件处理后的学生照片、作业要求。)、气球、画好脸部线条的作业纸、相框。 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以生活中的变形现象与有意创造变化为线索,学习绘画创作中的变形方式及方法。教学思路侧重于对事物整体变形方法的学习,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规律与特点。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设计有课前延伸环节,通过沟通交流导入新课。在课堂探究环节中

3、设计激趣导入,观察发现;自主学习,观察现象;合作探究,感受探究;精讲点拨,评价反馈;巩固训练,完成作业;展示作业,多元评价;教师小结,拓展延伸等环节来解决教学难点。在尝试学习人物头像变形画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画人物变形画。课后提升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行了解。 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沟通交流1、同学们,老师这儿有几个气球,大家认真看上面的图案,然后吹气球,观察气球吹大后表面图案发生了什么变化。(将气球分给小组成员)2、再将气球拉长、压扁,观察图案变长、变扁等变形效果。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观察,观察能提高人的想像力,我们这节课就需要同学们认真观察。(二)课堂探究1、激

4、趣导入,观察发现。(1)课件出示课本上水中倒影图片。 先请孩子们用心观察,你们认为这是一张什么照片?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课件出示课本上玻璃幕墙里的变形图像。 请孩子们边看边想,这又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象。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几分魅力。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去体会“变化的魅力”。(板书课题。)2、自主学习,观察现象。(充课件出示“思考”。)孩子们,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学生回答,不完整的,教师补。

5、)利用课件演示。3、合作探究,感受探究。(1)通过电脑软件,感受变形带来的趣味。除去前面我们欣赏到的变化之外,人在特定的环境之下也会发生变化。(课件出示课本31页图片。)问:a、这是我们平时的样子吗?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变成这个样?b、你照过哈哈镜吗,你记得在哈哈镜里你有什么变化吗?今天,老师要送给同学们一首歌,同学们要认真看视频呀!【百度视频搜索】?老师还可以让同学们发生变化a、(课件出示提前照好的同学照片)孩子们这是谁呀?让这位同学走进我们的变形世界。b(课件出示变胖、变瘦、变大、变小、扭曲变化后的照片)c、通过刚才的变形,你看到这位同学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课件出示对比图片)学生归纳

6、。(板书)附板书:胖 瘦 大 小 扭曲(2)利用不锈钢勺子做游戏,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孩子们,你想和同学一样变形吗?拿起你面前的凸透镜和勺子,举得稍高一点,和头平齐,把它从远处慢慢地往前拉近,看看你的脸型和五官分别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画)。 利用已知的变形方法,进行尝试创作。 孩子们观察的很仔细,老师画了一张相,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请孩子们也拿起画笔,在白色的作业纸上,添画上你变形后的眼睛、嘴巴和鼻子。4、精讲点拨,评价反馈。(1)(选择画的效果好的同学作品),说一下你是捉住自己的哪些特点来画的。(2) 孩子们在画的时候都突出了自己的特征,所以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漫画家也根据

7、同样的方法,创作出许多的作品。(出示郭德纲原照与漫画照对比。)【百度图片搜索】(3) 在【百度图片搜索】(4) (课件出示变形规律)变形时,我们就是要抓住人物脸上或体形上最突出的那一点,进行夸张。使胖的变得更胖,受得变得更瘦,大的变得更大,小的变得更小。(边讲边板书)附板书:胖 瘦 大 小 扭曲 变胖 瘦 大 小 扭曲5、巩固训练,完成作业。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 现在,我们就用这些表现方法,抓住你好朋友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完成今天的作业。(课件出示作业要求:观察小组内好朋友的脸,捕捉他的特征,用变形的方法画出他的脸。)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完成作业6、展示作业,多元评价。(3)学生完成作业后,贴

8、在黑板上预先制作好的相框内。(4)大家来猜猜画的是谁?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做哪些改正会更好?7、教师小结,拓展延伸孩子们,你们画的变形画像真不错,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变化的魅力,明白了变化的规律。(课件展示大阿福、创意家居、达利作品)知道吗?我们中国人把这种变化运用到了工艺美术中(三)、课后提升观察生活中运用变形手法的美术作品和图片。板书设计: 变化的魅力胖 瘦 大 小 扭曲 变胖 瘦 大 小 扭曲 六、教学反思 变化的魅力属于“造型表现”课。透过“画人物变形画”,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我利用在网络上查找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结合教材上的图片给学生与教学活动提供了多样的观察途径,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生活现象中的物象变形的趣味性和事物变形特点。我还特意安排了人物变形前后形态的不同小训练,让学生认识到了人物脸型与五官的变形规律和表现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能力。不要刻意的去强调画面内容的优劣,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像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