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五级(上册)《昼夜交替》教学实录及简评.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4232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级(上册)《昼夜交替》教学实录及简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级(上册)《昼夜交替》教学实录及简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级(上册)《昼夜交替》教学实录及简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级(上册)《昼夜交替》教学实录及简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级(上册)《昼夜交替》教学实录及简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级(上册)《昼夜交替》教学实录及简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五级(上册)《昼夜交替》教学实录及简评.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昼夜交替教学实录及简评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能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识识与技能*知道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知道世界各地有时间差;*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橡皮泥、世界地图、世界时区图、教学挂图、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 认识昼夜的不同,提出问题激发兴趣。观察图片(教师出示同一地

2、点白天和夜晚的照片) 师:同学们,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张照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我发现这两张照片照的是同一个地方。师:你是怎么发现的呢?生:我是比较了它们的建筑物,发现是一样的。师:还有什么发现呢?生:我发现左边的这张照的是白天的景色,而右边的那张照的是美丽的夜景。师:这一点相信大家都能轻松的发现。每天清晨,太阳缓缓升起,给我们带来了光明,万物都清晰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傍晚,太阳慢慢西沉,夜幕悄悄降临。昼夜交替,周而复始,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这背后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这个秘密。(教师板书:昼夜交替)(学生们在欣赏和比较美丽的图片的时候都显得很开心,可

3、当老师的科学问题一提出来就立即陷入了沉思,探究的欲望被调动了起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关于昼夜现象,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生:我想知道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生:我想知道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生:我想知道白天是怎样慢慢变成黑夜的。生:我还想知道昼夜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生: (学生的发言很积极,问题千奇百怪,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但要挑选适合本节课探究的问题)师:昼夜的现象是怎么形成的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就能清楚的知道了。评:学生的探究活动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角色。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认识昼夜成因,从现象中发现问题的本质需要思考和推理,这正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4、,启发他们的思考,为下面的有效探究做好铺垫。第二部分 昼夜形成和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昼夜的形成师:我们都知道了白天形成是太阳照射地球的缘故,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手电筒和地球仪,它们分别代替太阳和地球,你们能动手模拟一下白天是怎么形成的吗?(学生打开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师:你能让我们的祖国处在白天的状态吗?生:能。(学生动手做)(学生在做这一步时,有的在转动地球仪让祖国能照到阳光,有的则是直接转动手电筒,让阳光能照射到祖国,虽然都达到了目的,可后一种是不科学的做法,教师记在了心里。)师:现在各小组都让祖国处在了白天的状态。那你们知道白天是怎样形成的了吧。生:当阳光照射地球的时候,地球上朝着太阳的一面就

5、是白天。师:那地球的另一面又处在什么状态呢?生:另一面照不到阳光,就处在黑夜了。师: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昼夜是怎么形成的了吧。生:当阳光照射地球的时候,朝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而另一面就是黑夜了。昼夜交替的形成师:现在你们能让我们的祖国从处在白天的状态转入黑夜的状态再转入白天的状态吗?你们可以先假设一下,地球和太阳是怎样运动的。(学生讨论,地球和太阳究竟是怎样运动才形成昼夜交替的,各人提出自己的假设在小组内交流。)师:下面大家就来根据自己的假设来做这样的模拟实验吧。(学生分小组做实验,有各种不同的做法。教师观察,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小组上讲台演示。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第一小组:使手电筒绕地

6、球仪转动,让祖国经历昼夜的交替。第二小组:手电筒不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让祖国经历昼夜的交替。第三小组:手电筒不动,地球仪自东向西转动,让祖国经历昼夜的交替。(教师在同学做的时候配以简单的说明。)师:同学们,现在有了几种不同的做法,你们能就其他小组的做法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吗?生:我认为第一小组的做法不科学,他们是让太阳绕着地球转了,而我们很早就知道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啊。师:你们提的很好,可能第一小组有些心急,忽略了这个小常识,其实在刚才“昼夜形成”的操作中就有同学犯了这样的错误,现在由大家自己提出来,反映了同学们的观察真细心啊。所以代表太阳的手电筒在实验的过程中是不能动的。下面请每一组把手电

7、筒固定好。生:那么地球到底是自西向东转呢还是自东向西转呢?师:这就要大家到生活中去找答案了。太阳每天是从哪个方向出现的,那地球怎么样的转动才能出现这种现象呢?(学生结合生活中积累的已有经验在反复推敲地球的转动方向。)师:我们以祖国为例,确定好祖国的东方和西方,分别用两种转法来实验。生:老师我发现地球只有自西向东转动,我们祖国的东边才能先见到太阳。生:老师我们也发现了,地球是自西向东转动的。师:老师很高兴大家都解开昼夜交替的奥秘了,下面你们可以多转几圈,仔细观察一下昼夜交替的过程。评:这一阶段的教学是本课的主要环节,由昼夜的形成到昼夜的交替,学生在揭开科学奥秘中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模拟实

8、验的过程中出现了不科学的做法,但又由学生自己结合生活经验给以解决,看似很难解释的问题就在全体同学全身投入中轻易的化解。第三部分 世界各地有时间上的差异 模拟实验发现时差师:刚才同学们在自己的模拟试验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世界上有很多国家所处的昼夜状态正好是相反的呢,比如当中国处在白天的状态的时候,有哪些国家处于夜晚呢?(学生转动地球仪,自己去发现。)生:我发现,当中国处于白天的状态时,有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处在黑夜的状态。生:还有阿根廷和巴西呢。师:那你们在看看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处在早晨,又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处在黄昏呢?(学生在了解了地球自转的方向后,找起来容易了很多。)生:我发现,在中国西边的国家此

9、时正处在早晨,比如沙特阿拉伯和索马里。生:此时,太平洋中间的一些小岛正是黄昏的时候,比如美国的巴尔米拉岛。(多媒体演示,教师相机介绍晨昏线。)师:这样说来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时间就有了差异了,它们的时间又能差多少呢?就先拿中国和美国来说吧。(教师在地球仪上中国北京这一点作个标记,让它正对着太阳。)(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来交流。)生:我认为应该差12个小时,因为一昼夜是24小时大家都知道,而中国和美国正好处在地球相对的两面,所以我想它们应该差12个小时左右。教师介绍师:你说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昼夜,我们知道一昼夜是24小时,那么如果把地球平均分成24份的话,那么每一份之间就相差一小时,(教师出

10、示世界时区图)现在请看这张时区图,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和美国相差12个时区,也就是12个小时了。(根据时区图做几个小练习。)教师出示:1. 北京6时 纽约()时 巴黎()时 伦敦()时 2. 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师:不光各个国家在时间上有差异,就是一个国家之内也存在着时间的差异,比如我们的祖国,地域广阔,东西长5000余千米,横跨了五个时区,当北京见到第一缕阳光的时候,处在祖国西边的乌鲁木齐见到阳光了吗?同学们可以分别在地球仪上这两个城市上做个标记,模拟一下吗?(学生动手模拟。)生:我们通过模拟实验发现

11、,当北京照到第一缕阳光的时候,乌鲁木齐离日出还有一段距离呢!评:通过模拟实验,学生可以认识到昼夜形成的真正原因以及地球上不同位置地区的昼夜在时间上的差异,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空间想像能力。此外本环节是对昼夜成因知识的应用和了解有关时区的知识,有了对昼夜成因的探究,解释日出时间的差异应该不难。科学的模拟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四部分 科学史的介绍师:这节课通过我们的学习和模拟实验知道了昼夜交替的成因以及时差是怎样形成的,这得益于我们的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可我们的古人为了弄懂其中的奥秘却经历了长时间不懈的努力。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们的古代科学家经历了怎样的一个科学过

12、程。(教师演示课件,展示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的历程以及哥白尼和托密勒的观点。)师:看完影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通过观看影片,我觉得我们古代的科学家真伟大,人类真聪明,科学在不断的进步!我们对大自然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发现!生:我知道了,有时候一些大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全对,也要通过不断的科学实验来证明,不能迷信一种说法,我觉得这一点我们应该向哥白尼学习,敢于挑战!评: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利用多媒体的展示,生动的表现出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走过的历程,让学生明白了,科学要大胆猜测也要敢于创新。 第五部分 拓展延伸师:同学们,经过这一节课的探究学习,相信你们一定明白了许多道理也学到了不少知识,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你该怎么运用它们呢?生:我可以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介绍给我的朋友们听。生:以后我就可以对见到的一些自然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了。师:对,学科学还要用科学啊,用科学的视角来看这个大自然你会有更多神奇的发现。评:短短的几句话道出了学习科学的真谛,科学课不光要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善于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乐于科学探究的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