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级《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2.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4236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级《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级《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级《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级《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级《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级《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四级《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2.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通过创设情景质疑-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三、教学准备队鼓、黄豆、橡皮筋、尺子、音叉、橡胶小槌、铜锣、水槽、乒乓球、口琴、竖笛、录音机、实验记录表。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刚才我们是听

2、到铃声开始上课,下面老师再请同学们听一组声音:(播放多媒体课件)电锯的声音、课间同学们吵闹的声音、刹车声、歌舞厅狂啸的声音、鸣喇叭的声音、宠物叫嚷的声音、建筑噪音、工厂噪音、夜市噪音。师:刚才大家的表情怪怪的,有的同学还用手捂住耳朵。听到这些声音你有什么感觉?(课前铺垫主要是感觉:看到什么恶心等。)师:为什么?师:像这样的声音统称为什么声音?师:是呀,声音真是刺耳!师:听到这样的声音,你有什么想法?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师: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了解(知道)什么?生:声音的产生。师:是的,只有了解了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些噪音。师:这节课就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二)分析猜测、初步探究 师:谁来猜一猜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师:小组内交流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一听。小组交流。教师参与指导。(物体撞击、摩擦、弹、敲、打、击、飘、吹、说话、水流动、拉、搓、拍、地裂等都能让物体发出声音。)组织汇报。师:你们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三)步步深入,探究新知师:看来,大家对声音的产生都很熟悉,大家有没有观察过,为什么这样做就能产生声音?(稍停)当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物体有什么特点?想不想看看物体发生时的状态?师:请同学们实验桌上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实验物品。仔细看看都有些什么?学生辨认器材,不认识的老师单独教学。(沙锤、音叉、小鼓、小米、绑在盒子

4、上的皮筋、水槽、水、烧杯、铃鼓、尺子、拴着小绳的泡沫粒,拴在铁架台上、锣、小镲等,老师有七个烧杯,内装不等量的水,弹出音阶)师;有不认识的吗?师:还有不认识的吗?你们有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生:能!师:怎样做?生:师教学(边做边示范):音叉:用橡胶锤敲击音叉的上端,听到声音后,仔细观察,发出声音的音叉是什么状态?也可以把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提前讲“接近、接触、靠近的区别)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还可以把小纸球拴在音叉的上端,观察。皮筋:拨动皮筋,看看是否有声音产生?尺子:一端放在桌面上,用手按住,另一只手从尺子的一端滑向另一端,听听尺子是否发出声音?小鼓:为了方便大家观察,老师建议把米粒洒在鼓面

5、上,在敲击鼓面。锣:轻轻敲击之后,观察锣面,也可以用手轻轻地触摸一下。小镲也可以这样做。师:怎样让水发出声音?师:大家都知道怎样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了吗?师:这组实验中,我们观察什么来?师:不只是听物体发出的声音,重点观察物体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师:实验中应注意什么?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出示注意事项:第一,注意安全。第二,眼睛、耳朵、手要配合好。第三,作好记录。(1)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重点知道学生填写好记录单。师:大家的实验记录单都填好了,说明实验结束了。整理器材。学生整理器材。师:请把你们实验的结果先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交流(1-2分钟)。老师重点看有没有不同意见的地方。师;哪个

6、小组先把你们的实验结果与大家分享?四个小组到前台进行记录展示,每一个小组展示后,先允许同组进行补充。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2)汇报(学生回答的是:不发声时保持原样,物体发声时,它在怎么动。结论都是物体在发出声音的时候 。)(3)得出结论,总结方法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四张记录单,你发现了什么?师;看来大家都发现了,你们真是一群了不起的孩子!通过实验发现,所有物体在发出声音的时候,都在动,而且大家都发现物体在发出声音的时候都好像一个变成多个,像物体的这种运动在科学上叫做振动。学生得出结论:所有的物体在不发出声音时处于静止的状态,在发出声音时(颤动、摆动、晃动、摇动)的状态。一个变好多个,开始快,越

7、来越快,直到停止,停止时也就没有声音。所以,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或颤动、摆动、晃动、摇动)产生的。(课件打出)教师适时引导:通过实验研究,同学们发现物体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有的颤动、有的摆动、有的晃动但相同点就是:一个变好多个,开始快,越来越快,直到停止,停止时也就没有声音。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像刚才同学们看到的物体发出声音的运动状态在科学上叫 -振动。(板书:振动)师:通过以上的活动,你认为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四)巩固提高,拓展延伸1、怎样让正在发出声音的锣立刻停止发声,学生演示并说明理由。2、找寻人体发声部位 (1)集体说话:我爱科学。边说边用手摸一摸自己身体哪个部位在振动。 (2)谈话:对,在我们的喉咙处有个发声器官叫声带,当声带振动时,我们就可以发出声音了。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能大喊大叫,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声带。3、游戏:能摸到的声音。(指定一名学生,先摸摸不发声的手机,并说说是什么状态。再用耳机捂住学生的耳朵,用布条蒙住眼睛,播放手机铃声,让学生触摸,谈触摸后的感觉。)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又是通过什么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呢,课下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