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4237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实录.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语文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实录课前交流:师:孟老师推荐给同学们的几首古诗背过了吗?试一下。生: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友人留别王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多读背一些古诗美文,会让我们受益终生。谁能猜猜那么多古诗,孟老师为什么会把这几首诗放在一起推荐给大家?生:这些诗都是与送别有关的。师:这些诗在内容上有相似之处,同是送别诗。刚才同学们背得很对,可诵读时好像缺了点什么,看来要想把诗读得更好,还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师:这4首诗中哪一首你最熟悉?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它之所以能脍炙人口,是因为诗中饱含着诗人的真挚情感。这里还有一个

2、动人的故事呢。一、检查预习,回忆诗文。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有关的一篇文章黄鹤楼送别。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 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我们先来看看几个词语,你能读对吗?暮春三月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依依惜别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脍炙人口 飞檐凌空 永世不绝 按捺不住 誉满天下 师:咱们来看看第一行的词语: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暮春三月,对照一下古诗,再读读这三个词,你有什么发现?生:这三个词正好说出了李白与孟浩然分别时的季节,还可以解释古诗中烟花三月的意思。师:说得不错,借助词语来理解古诗的意思,你很会学习。师:词语读对了,咱们找几位同学来读一读文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谁能说

3、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生:李白为孟浩然在黄鹤楼践行,并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二、初步感知,交流惜别之情。师:这篇文章讲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故事,课前预习时大家搜集了资料,你对李白与孟浩然的关系有哪些了解?(板书: 李白-孟浩然)生:李白与孟浩然是忘年之交,孟浩然长李白12岁,此时的孟浩然已诗名满天下,李白对孟浩然十分敬仰。师:刚才同学们读过文章了,那从这篇文章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的情感?(板书: 依依惜别)生:我感受到一种依依惜别之情。师: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生: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师:在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二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

4、相关的语句,待会儿我们来交流。生读:“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我从这体会到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师:送别之时正值春意正浓,送别之地,又是天下名胜黄鹤楼,两位诗人真的被暮春三月的美景迷住了?生:面对分离,两人心中都有依依不舍的感情,所以二人都不愿开口。师:原来他们有心事,还有其他地方也体现了这种感情吗?。生:李白说:“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5、” 生: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三、“听其言,观其行。”读出离愁别绪。师:同学们找的很好,不知你发现了没有,我们刚才找的这些内容都是描写人物的行为和语言的。其实我们在读文章时,要想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就要 “听其言,观其行” (板书:听其言,观其行。)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来体会人物的情感。(一)读语言师:那么,咱们就先来读一读人物的语言。出示:第三自然段师:自己默读二者的对话,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吗? 生:我从李白的对话中体会到他把孟浩然看做自己的兄长和老师,十分敬仰。师:你该怎样读?他特别不舍得孟浩然走。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学生读,但读得感情很弱。

6、师:好,我听出了你语气中的景仰。可我感觉不到不舍,同学们自己练一练,争取能读好。 学生练读。师:谁想读读李白的话?学生读出了感情。师:咱们再来读读孟浩然的话,作为李白的兄长和老师孟浩然是怎么做的?生:孟浩然也不愿分离,还去劝自己的好兄弟李白。师:你能当一当孟浩然来劝一劝李白吗?生读:“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师:为什么两个好朋友,虽然远在天涯却像近在咫尺,是两人的什么在一起?生:是他们的心在一起。师: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你体会到了二人的情感。现在,同桌两人读一读李白与孟浩然的对话,读出他们分别时的深情告白。学生分角色练读。

7、师:谁还想来当诗人,读读两人惜别时的对话呢?这次咱要找一对心有灵犀的好朋友。两位学生分角色读,读出了离别时的伤感。师:你俩还真是一对好友,读得真是动情。自古多情伤离别,刚才文中的情感读出来了,再来读一读古诗,你一定会读得更好,试一试。学生渐渐读出了古诗中的感情。(二)读行为。师:离别总是忧伤的,“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出示第四自然段。把文中的“伫立”改成了“站立”,把“凝视”改成了“看”。师:咱们来读读这一情景, 再来看看书上的描写,意思差不多吗?哪一段写得好?生:用伫立和凝视的写得好。伫立是长时间的站在那里,凝视是非常专心地看着。师:那这长久的伫立

8、和凝视体现了李白怎样的情感?生:体现出李白非常不舍得孟浩然走。师:可见准确的用词可以更好的表现出诗人对好朋友的一片深情。自己练一练这时的场景,看谁能把李白的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读,学生已经读出了依依不舍的语气。四、联系生活,走进诗人内心世界。师:从大家的朗读中我听出了李白真舍不的好朋友走呀。同学们,生活中你有过这种离别的感受吗?生:有。师:这种感受怎样?生:心中很难受。师:在古代和现在又有不同,由于交通不便,离别远行就意味着天各一方,有时是一年甚至几年见不着面。孟浩然此去可以说是遥遥无期。两人不知何日才能相见。创设读写结合的情境:李白伫立江边,凝视着渐去渐远的小船,思绪涌动,他与孟浩然的交往还

9、历历在目:他们曾经一同 ;他们曾经一同 。这是多么快乐的时光!可如今,白帆远去,江水东流,他们再也不能在一起了。师: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上面的内容补充完整。生:他们曾经一同谈理想;他们曾经一同谈诗文。这是多么快乐的时光!可如今,白帆远去,江水东流,他们再也不能在一起了。师:谁还想说?生:他们曾经一同谈古论今;他们曾经一同吟诗作对。这是多么快乐的时光!可如今,白帆远去,江水东流,他们再也不能在一起了。师:是呀此时此刻,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自己写一写吧。生:孟浩然,你此去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相见,愿你一路顺风!师:你写出了诗人的深情祝福。生:孟浩然,我真

10、想和你一起去,真不想让你走。师:你写出了诗人心中的不舍,对再相见的期盼。谁能读出诗人此时的情感呢?学生读出了不舍和期盼。师:是呀,诗人有着太多的感受,这些都随着那一江春水浩浩荡荡的流向天边。咱们一起来读出此时的情景。学生读得饱含真情。师:此时李白的心中有离别的不舍,有分别的无奈,有对再相见的期盼这么多情感都一起涌向心头,李白的心情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生:激动。师:是的。面对此情此景,他再也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吟出了脍炙人口的诗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咱们一起再来读这首古诗。学生饱含深情再读古诗,读出了诗中的情感。师:李白在真情涌动时,写下了这千古名句,这就叫做“情动而辞发”。写文章时只要

11、是自己真情的流露,一定能打动别人。五、深入质疑,理解古诗师:学到这,对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生:没有。师:老师有。自古至今,长江是水运交通的重要航道,又被称作黄金水岸,此地又是天下名胜的黄鹤楼,那江面上应该是船来船往,怎么说是“孤帆-”呢?生:孤帆不是指长江黄金水岸上只有那一只船,而是在他的眼中心里只惦念着这一只船。师:对,你们能读出这种惦念吗?学生读。师:现在我们再来读这个“孤帆”,从这个“孤”字,你还读出了什么?它仅仅是“一条小船”的意思吗? 生:李白因朋友远去而感到孤独、伤感师:“孤”字淋漓尽致的地表达了李对故友的眷恋和孤寞的心情。谁能再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师:你

12、真的动情了,我听出了李白的孤独和伤感。师:真不愧是诗仙李白,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情,古诗以景见情,含蓄深厚。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只有好朋友才会如此动情。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整篇课文,一同感受这对好朋友的深厚友情吧。(教师板书:友情)六、拓展延伸师:有人说“千金易得知音难觅。”自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因与友人的离别而惆怅。这含蓄深厚的古诗向我们倾诉着一种人间真情-友情。出示名人名言。师读:达尔文:谈到名声、荣誉、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相比,它们都是尘土著巴金曾说过: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师:友情是人生中最不可少的,愿大家都能拥有一份真挚的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