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42610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清平乐村居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是南宋杰出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婉约风格的词。展现了一幅恬静悠闲的画面:青草滴翠,绿树如茵,荷花映日,景色令人心旷神怡。茅檐屋下,主人媚好,大儿耕种,二儿织笼,小儿卧剥莲蓬,生活惬意。整首词景与人和谐交融、清静闲适、令人向往。强烈的画面感与充分留白,便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进行习作训练。作为本课古诗词三首中的最后一首词,既有对前两首诗中情感积淀的延伸,又对后面几篇课文中体会童年生活的趣与乐有着指引作用。情感的激活,更对本单元的习作有着不可或缺的铺垫作用。教学对象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

2、习的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能静心读书,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学生大多能融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使自己的情感在学习中得到升华。语言文字的训练依然是语文学习中的重头戏。 课时目标:1、理解“吴音、相媚好、亡赖”,读懂村居之文。2、领悟词中之“醉”,体会村居之境。3、感受村居之美,妙笔写村居。教学重难点:其中,理解关键词语是难点,领悟词中之“醉”,动手写村居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建一种开放而有活力的氛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实现课堂学习的创造美。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音乐。学生查资料了解辛弃疾。教学过程

3、及整合点:一、第一环节:在诗词吟唱中“走向村居”,恬淡中走近诗词。(一)导入新课1先听一首很好听的歌。刚才歌里唱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词清平乐村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整合点一:播放唱诗词清平乐村居并配以精致画面。】2经过预习,我们已经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学生根据已有资料介绍辛弃疾,老师课件补充。(二)读通全词,整体感知。1分析“清平乐村居”中题目与词牌名。2以前我们学过一首古诗也叫村居,你还记得吗?(指名背,齐背)。看到“村居”,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首词将写那方面的内容?3打开课本,大声读这首词,看看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田园世界?4开火车读课文,师生一起正音。5课件出示易错的多音字、通假字,进行强调。

4、6指名读课文、男女生读、齐读。二、第二环节:在欣赏中 “走入村居”,想象中走进诗词。(一)景中自“醉” 1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了这首词,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2我们一起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1)饭后小憩,作者出门信步闲游,看到了美丽的乡村风景图(课件),请你用自己的话先来先来描述一下这幅图。(学生充分发挥)(2)根据学生的描述,教师引出诗句。清澈的小溪,小小茅屋,青青碧草,于是作者写到(出示诗句,学生读)(3)引导理解:“茅檐”、“溪上”(二)聊中知“醉”【 整合点二:交流中互相启发,想象中感悟“醉”意。】1潺潺流水,青青草地,熟悉的农家小院,恬静的乡村风光,吸引作者驻足欣赏,观望中他

5、似乎听到了(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学生读),定睛一看(出示:白发谁家翁媪?学生读)。2结合课本注释,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引导理解:“翁媪”、“相媚好”、“吴音”教师解释“吴音”,吴音,是江西、浙江一代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时,因遭受打击,正闲居江西上饶一带。)是南方的一种方言,听起来比较轻快、温柔,(不像北方人说话,直门大嗓的,)有吴侬软语之说。3联系上下文,我们来猜想一下,茶余饭后,老公公、老婆婆操着吴侬软语会聊些什么呢?4感悟“醉”:现在你怎么理解这里的醉呢?(课件)(三)喜中悟“醉” 【整合点三:利用课本插图重新组合,体悟学习中体悟词眼“醉”】1酒不醉人,人自醉,老夫妻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6、,陶醉在如画的乡村风景中;陶醉在幸福的晚年生活里,三个儿子是他们最大的骄傲。(课件,学生读诗句)2选一位儿子,替老人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过程中引导理解“亡赖”,并回顾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3你喜欢小儿子吗?羡慕他吗?喜欢、羡慕他什么?4作者喜欢小儿子吗?作者只喜欢小儿子?【感悟“最喜”】作者还喜欢什么?(课件 全景图)5用一个字概括作者此时的情怀。(板书:醉)是啊,在外征战二十多年的作者也和老公公、老婆婆一样,真正醉了,他们陶醉在如花的乡村风景中(板书:景),更沉醉在一家五口人的幸福生活里(板书:人)。这不就是自己上下求索、梦寐以求的田园生活

7、吗?(板书:田园生活)(四)读中同“醉”让我们再次走进词中,与作者一起享受这份田园乐吧!(课件 学生读词)三、第三环节:创造中,“妙笔写村居”,自然再现词境。【整合点四:想象、创造中再现词境。】1诗词在写作的过程中,因为字数、格律的限制,(像我们学的这首清平乐,填这首词只能有46个字。)往往会省略许多辅助的内容,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现在,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再现当时的画面。(课件)任选一幅图,给它起个名字,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可以选择第一人称、也可以选择第三人称,注意环境描写的烘托。(音乐)2指名将自己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四、第四环节:回味中“学唱村居”,漫步走进宋词。听出大家一家人的幸福生活所陶醉了。一首宋词就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首宋词就是一曲委婉动听的歌,课下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将这首宋词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短文。我们还可以一起走进更多宋词的世界,感受他的无限魅力。也可以像这样吟唱宋词,感受宋词的另一番魅力。(播放唱诗词清平乐村居)作业设计: 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短文。课堂片段描写可以成为其中的部分。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 景 醉 田园生活 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