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瑛与浙江画家的合作.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4292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蓝瑛与浙江画家的合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蓝瑛与浙江画家的合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蓝瑛与浙江画家的合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蓝瑛与浙江画家的合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蓝瑛与浙江画家的合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蓝瑛与浙江画家的合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瑛与浙江画家的合作.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蓝瑛与浙江画家的合作与交流Lan Yings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with Painters from Zhejiang中文摘要本文对蓝瑛交往的浙江画家进行考察,包括地域分布、家世背景、政治文化地位、与蓝瑛的互动等方面,使用工具书建立相关人物的简明信息库,展现较为真实的生活图景。同时,参考现存画作的跋语,结合历史文献,收集蓝瑛与浙江画家合作与交流的信息,分析合作对蓝瑛产生的影响。关键词:蓝瑛;浙江画家;合作与交流AbstractThe essay introduces Lan Yings circle of acquaintances in Zhe Jinag,

2、 including their location, family background, status in circles of politicians and artists and contacts with Lan Ying, etw. A simple database about relevant persons based on reference books is established to restore Lan Yings multiple social identities and his living environment to the greatest exte

3、nd. The essay deals with the role of co-creation with friends on Lan Ying based on the existent postscripts,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his co-creation with painters in Zhe Jiang.Key words: Lan Ying, painters in Zhe Jiang, co-creation and exchanges.蓝瑛自幼生长在浙江钱塘,仰赖本地的山川吞吐、人文切磨,形成独特的画风,后来又开创“武林画派”,在流派纷呈的

4、明末清初画坛占有一席之地。明朝浙江道下领十一府一散州七十五县,布政使司衙门驻杭州府,杭州府治所为钱塘、仁和二县。南宋以杭州为首都,当地绘事长久不衰,蓝瑛与周遭各府画家频繁往来、密切合作,并组建书画社。江南结社的风气自元初已盛行 ,到明末结社之风更炽,“文有文社,诗有诗社,普遍了江、浙、福建、广东、江西、山东、河北各省” 谢国祯.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8.。据何宗美考证,明末清初以南直隶、浙江为中心,文人结社的总数超过300家 。不仅文人结社,各行业都有自己的社团。在时风影响下,蓝瑛与大多数艺文界人士一样,加入不同会社,结交众多社友,作画时互相协助,闲散时一起出游

5、和娱乐。除社友外,蓝瑛也与浙江其他画家保持了合作关系。孙杕是蓝瑛挚友,二人同师董其昌、陈继儒,在浙江道绍兴府、杭州府等地游学,拜访富于收藏的世家,观摩历代书画。两人有共同的画社好友和学生,绘画风格亦非常相似。孙杕,字子周,一字漫士,号竹痴。浙江道杭州府钱塘县人。图绘宝鉴续纂描述他的书画“书写行草八分,画作花卉竹石,笔墨遒劲,设色浓艳,得古人之正派。非媚时之轻描淡染者。其勾勒及飞白石更佳。” 明蓝瑛,清谢彬.图绘宝鉴续纂M于安澜.画史丛书:二.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875孙杕的花鸟得吴派正传,存世画作不多,但个人风格突出,颇有时誉。蓝瑛、孙杕青年时代在钱塘县组书画社,吟诗作画。1622年

6、,画社社友游春饮酒观海棠,归来后孙杕为吴令 吴令,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工花卉、禽鸟,山水绝似元人。作海棠画轴 清葛嗣浵.爱日吟庐书画续录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室.历代书画录辑刊:第12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483.,蓝瑛题诗。画中所题同游友人多不可考,应是本地才俊与乡贤。蓝、孙二人合作绘画数量较多,也常为对方画作题字。如1646年孙杕跋蓝瑛仿黄公望山水曰:“一峰老人画神韵秀迈,体势夭矫离奇,所作平冈浅岫皆若叠嶂层峦,洵胸次之多奇也,今摹自吾友田叔笔端,便为神似,展卷一览,恍若置身于千岩万壑中,至于奇峰插天、怪石林立、烟云杳霭、山水变幻,又处处引人著胜地,即令子久捉笔,未必有斯

7、大观也。览此卷可以知田叔胸中邱壑矣。” 清杨恩寿.眼福编:二集卷十五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1:1485-1496.二人合作山水花鸟图合册,蓝瑛二开,孙杕六开,有陈继儒、范允临、杨文骢等人对题。蓝瑛署“画于湖墅署斋”,可知在塘栖所绘。明末清初,陈、范、杨等人先后故去,蓝、孙前辈旧交也零落殆半。1647年蓝瑛63岁,清和日,二人同登吴山,在奚云阁合作画花鸟 清李佐贤.书画鉴影M徐蜀.国家图书馆藏古籍艺术类:8.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389.389;1648年二人合画梅华幽鸟扇面,蓝瑛跋曰“戊子腊月廿又三日,瑞雪盈庭,同孙子周小饮,合梅华幽鸟,以志大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香港

8、大学美术博物馆藏有二人合作竹石图。蓝瑛与孙杕同为僧寮道观、园林楼阁作画。杭州府为南宋都城,1162年高宗建德寿宫,1268年度宗改为道院“宗阳宫”,宫殿颓圮后留有苔梅一株、芙蓉石一片,为德寿宫旧物,后来梅树枯萎。在地方人士的参与下,宗阳宫原址上建“静观堂”,孙、蓝合画梅石图,刻于碑,称为“梅石双清”,与芙蓉石并立 清朱彭.南宋古迹考:卷下M.北京:中华书局,1985:33.,“徐青璧使君、王渔阳(王士祯)、金陵胡文润(即画家胡玉昆)有题诗。” 清罗以智.新门散记M.光绪中钱塘丁氏嘉惠堂刊本:1.清乾隆皇帝及其臣子也数次题咏。长久的合作使二人的画风互相影响,蓝瑛的花鸟与孙杕有几分相似,而孙杕16

9、43年作竹石水仙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则带有蓝瑛风格。蓝瑛与“波臣派”创始人曾鲸 曾鲸(15681650),字波臣,福建道兴化府莆田县人。职业画家,“波臣派”的创始人。其有记载的活动范围是浙江杭州、宁波、余姚,松江及江苏南京一带。为社友 清张遂辰.湖上编M四库未收书辑刊:七辑:二十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288.,与其弟子谢彬、徐易、李畹生亦有交往。无声诗史称曾鲸“风神修整,仪观伟然。所至卜筑以处,回廊曲室,位置潇洒。盘礴写照,如镜中取影,妙得神情。其傅色淹润,点睛生动,虽在楮素,盼睐颦笑,咄咄逼真,虽周昉之貌赵郎,不是过也。若轩冕之英,岩塾之俊,闺房之秀,方外之踪,一经传写,妍媸

10、惟肖,然对面时精心体会,人我都忘。每图一像,烘染数十层,必匠心而后止。其独步艺林,倾动遐迩,非偶然也。年八十三终。” 清姜绍书.无声诗史:卷四M续修四库全书:106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540曾鲸在1622年中秋为蓝瑛的朋友张遂辰画像,亦同蓝、张二人在西湖画舫上观荷花。曾鲸一派以写人像见长,蓝瑛以写山水树石见长,他们之间的合作长久而频繁。有时同被征请作图,有时是蓝瑛为波臣派画家所画人像补景。入清之后,曾鲸生活在金陵,但他的得意门生谢彬居钱塘。谢彬(1601-1681),初名份,字文侯,号仙臞。原籍浙江道绍兴府上虞东村,随父亲游学至杭州府,定居于钱塘县。少年时从曾鲸游,得写真方法

11、,写照人物面目传神。图绘宝鉴续纂称谢彬“善写小像,一经彼笔,世无俗面,至于数人合幅,或举家全庆,神清浃洽,眉目照映,海内称首望也。” 2903谢彬兼画花鸟,山水学吴镇笔法而能于法度之中独创新意。笔墨苍莽,气势宏大,无论简淡、粗豪之作皆有可观。谢彬青年时代已开始与蓝瑛合作,如为商人汪汝谦绘肖像、合作擫篴图杨云友林天素两女士小影等,均由谢彬写像,蓝瑛补景。明末清初画家往往把像主置于山水林泉之间,显出文人特有的品味与喜好,因画家各有所长,人物和背景须由不同画家合作完成。1648年,蓝瑛为谢彬悔道人小像 清陆心源.穰梨馆过眼录M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108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41.补

12、景,题“何实老辞宗文章世家、烟霞外史,社中谢文侯为写照,属余补图,遂并题请正。结跏道服染云霞,袖拂天香属大家,乐水乐山从所适,笑看红叶杏林华。戊子中秋蓝瑛。”画上像主自题诗“十五年前石上身,荣枯幻质孰云真。即今自见疑非我,何况当年未见人。庚子(1660)秋四十一岁悔道人人自题于江州榷署。”此画由众多名士题跋,如胡兆龙 胡兆龙(1627-1663),字子衮,号宛委。河北道顺天府人,原籍浙江道绍兴府山阴。顺治三年(1646)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书摹晋人,有息游堂诗集。、韦鲸、陈焯 陈焯,字英之,一字映之,号无轩。浙江道湖州府乌程(今湖州)人。官镇海训导。工书画。有湘管斋寓赏湘管斋诗稿清源杂志等,

13、为沈宗骞、翁方纲友人。、周茂源 周茂源(1631-1672),字宿来,号釜山。江南东道松江府华亭人。“燕台七子”之一。顺治六年(1649)进士,历官刑部郎,康熙元年(1661)左迁归。有鹤静堂集。为诸生时,入几社,友夏允彝、陈子龙、李雯。、胡奏肤、文德翼 文德翼,九江人。复社成员。崇祯七年(1634)进士,授嘉兴推宫,入清隐居山中。著有雅似堂文集。等,明末清初,文人士夫为画像题跋的风气盛行,此画为一例。癸巳(1653)八月,谢彬作朱葵石像 故宫博物院藏。(朱葵石即朱茂时),由谢彬写像,项圣谟 项圣谟(1597-1658),初字逸,后字孔彰,号易庵,别号子璋、子毗、胥山樵、烟波钓叟、狂吟客、鸳湖

14、钓叟等,浙江道嘉兴府秀水县(今浙江嘉兴)人。著名书画收藏家项元汴之孙。入清不仕,卖画为生,著朗云堂集。补图;大约同年,蓝瑛也在朱茂时的“鹤洲草堂”绘制山水扇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画无年款,台湾学者经鉴定,认为蓝瑛此画作于1653年。,可知画家有时会被征请绘制不同题材的画作。1656年,谢彬等作人像,蓝瑛补石,墨竹名手诸昇补竹。此画汇集三位名家的笔墨,堪称巨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初,数量众多的遗民集于杭州、绍兴等地卖画,画家之间合作十分常见。蓝瑛与谢彬等人的合作迎合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得到他们的肯定。蓝瑛与谢彬最重要的合作是纂辑画史图绘宝鉴续纂。此书共8卷,以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5卷)及明

15、人毛大伦增补明代部分(1卷)为基础,续编至清初 今本3卷,是民国于安澜据借绿草堂本图绘宝鉴续纂删去夏文彦原著及毛大伦增补部分而成。,有不同版本传世。通行的借绿草堂版卷首署:“山阴冯仙湜沚鉴鉴阅,钱塘蓝瑛田叔、武林谢彬文侯纂辑,仁和戴有年校订。”续纂辑录644名画家的小传,包括画家的姓名、字号、籍贯、师承等项,偶尔摘录题画诗句。尽管美术史家对图绘宝鉴续纂褒贬不一,但它对明末清初浙江及其周围地区的画家的基本情况都有涉及,因而常被其他画史征引。曾鲸门生徐易工于写真,亦与蓝瑛往来。徐易,字象九,一字象先。浙江道绍兴府山阴县人。图绘宝鉴续纂称其“善山水花卉,笔墨古秀,敷色雅淡,至于传写大像,犹为艺冠,衣

16、纹身法,大雅不群也。子炎,字公灿,能绍之。” 2902徐易是浙地比较活跃的波臣派画家之一,擅长人物面部写真,长于人物画的陈洪绶亦与之合作。如楼月德像 浙江省博物馆藏。授经图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1638年作。都是由徐易传写,陈洪绶补衣冠。1655年,徐易至杭州府钱塘县横桥城曲茅堂拜访蓝瑛,当时径山照堂了一禅师的门人与蓝瑛共仿黄公望天池石壁,“徐象九(徐易)、冯子鉴谭附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澄观山水图册十二开跋。了一禅师是福建道承天府明州人,驻锡于浙江道杭州府临安县径山寺(今杭州城西北50公里处)。径山在佛教界享有盛名,创建于唐代的“径山寺”与杭州的灵隐寺、净慈寺、宁波的天童寺、育王寺,并称

17、为“禅院五山”,是中国官寺制度中最高的寺院。蓝瑛晚号“石头陀”,与方外人士频繁来往,由于径山寺与城曲茅堂相隔不远,僧人们可以到蓝瑛居所向其请教画法。徐泰人物学曾鲸一路,与蓝瑛有合作。徐泰,字阶平,号枳园。浙江道杭州府钱塘县人。善画山水人物,“写照得之世授,故尤神妙。其子大珩,字声昭,为钱塘诸生,笔墨亦能肖之。” 2920徐泰与蓝瑛属同社画友,1657年二人合作纸本设色邵弥小像,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徐泰与邵弥俱自称僧,且善画,可能交流过佛理或切磋过画技。此幅小像实属纪念画,绘制时邵弥邵弥(约1592-1642),字僧弥、瓜畴、弥远,号青门隐人、灌园叟、瓜畴老人等,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

18、书画家、鉴藏家。已故去15年。邵弥是明末文人画家之一,其性高洁,吴伟业赞为“画中九友”之一,与董其昌、杨文骢、程嘉燧等并称。此画人物面容清癯、神态生动,属波臣派画法,由蓝瑛补景。1659年新夏,蓝瑛与徐泰合绘浴研图,现存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卷上有蓝瑛行书题记:“僧孺嗜研成癖,自儒而僧,不易之性。向得尼山、紫端,随之云水,近得绿端,宋马和之所遗者,索正于余,随索作三生石勒之上,颜曰:贞吉研。社中徐阶平为之画浴研图,余复为补蕉石,愿僧孺生生与斯研斯人团圆头作净业缘。”署款:“己亥新夏七十又五石头陀蓝瑛记。”从题跋可知此画为徐泰绘人物、桌几,蓝瑛绘蕉石。此图笔法严谨,线条流畅,人物简淡安然,气质高古,

19、蓝瑛所绘蕉石与之相得益彰。“僧孺”即虞淳贞,钱塘人,礼部员外郎虞淳熙虞淳熙(15531621),字长孺,浙江钱塘人。曾任兵部职方事、礼部员外郎等职。之弟,清初兄弟二人隐居于钱塘南峰下。虞淳贞是徐泰佛友,笃爱收藏,曾收沈周长松图,向蓝瑛之友张遂辰索题画诗8。虞淳贞由儒入释,为净土宗弟子,但好绮语,不受清规拘勒,其佛友袁宏道赞曰“近日雷峰下,有虞僧孺,亦无妻室,殆是孤山后身。所著溪上落花诗,虽不知于和靖如何,然一夜得百五十首,可谓迅捷之极。至于食淡参禅,则又加孤山一等矣,何代无奇人哉!” 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上M.钱伯诚,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427.虞淳贞收藏多方宝砚,又获马和

20、之的“绿端”砚,请蓝瑛鉴定,并要求在砚上刻“三生石”,也许觉得如此风雅之事值得纪念,并请蓝瑛、徐泰以图纪之。绍兴画家陈洪绶与以上松江派、波臣派以及浙地画家均有往来,他与蓝瑛也非泛泛之交。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浙江道绍兴府诸暨枫桥(今枫桥镇)人。图绘宝鉴续纂给予陈洪绶很高的评价:“明经不仕,天资颖异,博学好饮,豪迈不羁,大有晋人风味。能书善画,花鸟人物,无不精妙,中年遂成一家。奇思巧构,变幻合宜,人所不能到也。诗文醉后立成,书画兴到急就,名盛一时,学者颇众,迄今得其稿,纷纷混世,彼艺之妙,盖可知矣。” 2874陈洪绶出身世家,祖父陈性学(15461613)万历时任陕西布政使

21、,父亲陈于朝(15731606)隐居不仕。陈于朝与山阴张尔葆结为亲家 明陈于朝. 苎萝山稿M. 刻本.越郡:陈氏,1615(明万历四十三年).57a-58a,陈洪绶自幼随岳父学画。陈氏家族庋藏丰富,先人曾建有“日新楼”“宝书楼”以藏书,陈于朝曾读书苎萝山西竺庵。陈洪绶建“七章庵”收藏古籍、字画和族中先辈的著述,俞樾称“七章庵陈氏藏书,遂为越中冠”。蓝瑛与陈家的交往从陈洪绶父辈就开始了,据记载,1606年,陈于朝去世,蓝瑛为作挽诗:“挽饮冰先生:先生才情宣朗,道义葩奇,适当不惑之年,遂有骑箕之往。瑛恭后尘,讦好佳嗣,感念先哲,爰赋拂歌,期结他生之缘,未知先生含笑於地下否。” 122a-3a可见,

22、蓝瑛22岁之前已结识陈洪绶之父。1607年,陈洪绶至杭州,向蓝瑛、孙杕学画,蓝瑛道:“使斯人画成,道子、子昂均当北面,吾辈尚敢措一笔乎!” 陈传席.陈洪绶全集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180.180对陈洪绶画技极为赞赏。陈洪绶好友毛先舒记录这段学画经历时说“初法傅染时,钱塘蓝瑛工写生,莲请瑛法傅染,已而轻瑛;瑛亦自以不逮莲,终其身不写生,曰:此天授也!” 清张潮.虞初新志M王根林,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60.明人喜互相标榜,故作惊人之语,未可全信,聊供参考。陈洪绶向蓝瑛请教画法时,蓝瑛才23岁,当时已小有名气。1615年,陈洪绶母亲去世,蓝瑛与孙杕作悼词:“万历岁在

23、乙卯四月朔,通家眷晚生蓝瑛孙秋(即孙杕)谨以清酌庶羞之仪,致祭于陈老伯母王太君之灵” 1213b-14b可见 陈洪绶与蓝瑛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关系。柳亭诗话亦载“田叔尝游吾越,与陈章侯善,每独行禹庙写古,反归吾越,竞传其画。” 清宋长白.柳亭诗话M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170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03.陈洪绶常往返于杭州 、萧山、山阴间,50岁以后,重寓绍兴、杭州,卖画度日。二人有共同的画友,如祁豸佳、葛征奇、徐易、谢彬、李畹生等人,都曾为“锦城(社)兄”作画 1624年秋,陈洪绶为“锦城社兄”作墨梅图;1625年夏,蓝瑛为“锦城兄”作兰竹图。陈洪绶曾列名蕺山弟子(1615年刘宗周

24、在绍兴朱氏解吟轩讲学,陈洪绶师事之13180),他的同学沈中柱、毛稚黄等也都与蓝瑛往来。蓝、陈二人多次互通书信,如陈洪绶有寄蓝田叔五首,有邀请蓝瑛前来自家小园听梧桐秋雨:“小园近日可邀君,手种梧桐已拂云。半亩清阴吾所欲,一窗秋雨待君分。” 1386问候蓝瑛病情:“闻君奇疾近来平,好友惭无馈药情。此后当来修旧好,肯将薄道负平生。”“问病灵峰学道宜,也须莲老一商之。可怜染着声歌业,醉石缠头写柳枝。” 1394评论绘画:“吾画何求拙与工,君言不让古人风。自思却自文章发,不在临摹金碧中。” 13100向蓝瑛乞画:“乩山霞蔚画家师,谱入蓝田粉本宜。乞与数峰悬小阁,不劳门外去寻诗。” 13103蓝瑛应有回

25、信,如今不存,可能已经随着著述散佚了。蓝瑛对陈洪绶的画风有一定影响,劳继雄认为陈氏学习蓝瑛又青出于蓝,可称高格:“陈洪绶的山水,远师王蒙,近法蓝瑛,取王蒙之苍润,去蓝瑛之媚俗,融合贯通,气格醇厚拙朴。” 劳继雄.鉴画随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33.蓝瑛、孙杕、陈洪绶、诸昇俱为西厢记提供过版画图稿。如山阴李氏延阁徐文长先生批评北西厢附图有署名为蓝瑛的月光版山水图 周亮.明清戏曲版画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0:159.;陈洪绶所画莺莺像后,有诸昇所画伤离图、竹图(中国版画史图录)。因坊间冒名刻版者甚多,图稿的真伪仍需考证。吴、越、闽、蜀为全国刻书中心,蓝瑛曾为书籍供稿(如名山

26、胜概记),方志中也收录蓝瑛画稿作为插图,如西湖志收录春江细浪图,为庆祝清圣祖玄烨60寿辰刊刻的万寿盛典初集录蓝瑛千峰雪霁图 清王掞,清王原祁,清王奕清.万寿盛典初集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六五四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8:74.等。画友同为书坊提供画稿,在当时应属寻常。陈洪绶第四子陈字与蓝瑛也有合作。陈字(1634?),字无名,人称“小莲”,太学生。“才情有晋人风味,笔墨脱作家习气,人物花鸟,迥别寻常。” 2905选学斋书画寓目续编收录陈小莲蓝田叔合绘仕女屏 宗彝.选学斋书画寓目续M王燕来.历代书画录续:12.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626.,详细介绍了二人合作的

27、屏风,宗彝认为“此件为两名家合笔,且壮丽无双、妍雅绝伦”:绢本,十二幅,长五尺阔尺有寸五(首尾二幅略窄),设色古艳、布景环玮,小莲画仕女,田叔补树石,诸景可称钜制。人物高一尺二三寸,敷粉皆用三白法,远宗文矩、近法六如,其衣褶冠服与余旧藏之唐伯虎孟蜀宫伎图无异。其布景则或作寒梅二株,二女池上玩花,一侍女捧盂随之;或作一宫装人立案前吮笔构思,屋中陈重屏短榻;或作玲珑湖石前一朱衣人坐而击磬,二侍女持扇作相语状;或作树下二乐伎吹箫拨阮,一夫人隐几审音;或作院中蓼木交阴,峭石壁立,中立宫装茜衣者,一侍女抱宫扇遮之,又一女手玩梧叶随行;或作蕉阴下二宫人对坐,一乐伎背坐品笛;或作屏间二女对弈,一女坐而旁观,

28、一垂髫女奴旁立,亦室内景;或作梅花下一女石几抚琴,落英满地,一垂髫女子携红披风侍立;或作一高髻女郎于竹下据石把卷,作翘首状,一侍婢捧纨扇旁立;或作湖石耸秀,一夫人临池据椅,支颐而坐,似与携笛侍女作问答状;或作双桐交荫,石阑绕之,前有作坠马髻女子抚石盘桓,旁有侍女;末幅作双美共案作画,有商榷意,前后秀石对峙。田叔款即题于湖石上,云“蜨道人蓝瑛补石于西溪菉竹园中”,小莲款书于下方边际:“癸未秋暮法周昉笔。小莲陈字。”皆盖用名号二印。陈字的人物画与陈洪绶一脉相承,其山水、花鸟画笔法也受到蓝瑛、孙杕等前辈的影响。蓝瑛与曹振为书画社友,友谊颇为深厚。曹振,一作曹拯,初名玉,字二白、叔周,号玉岑山樵。浙江

29、道杭州府人。曹曦曹曦:生卒未详,明代画家,号罗浮,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寓居武林(今杭州)。工画山水、人物,风格近似周臣,有院体风。之弟,曹有光之父。曹振爱好音乐和饮酒,曾壮游京邸,得到名公巨卿的珍赏,他的画多属于文人游戏笔墨之作。图绘宝鉴续纂称其“颖悟非常,无师能画,摹古落笔,好参玄妙。因而山水人物,仕女花鸟,无不精到,第笔端似觉过拙耳。” 2875曹振存世真迹不多,仿蓝瑛的痕迹很重,如广东博物馆藏山水图册(六开),作于1653年秋,上款“修之词兄”,属于蓝瑛的画风。曹振跋蓝瑛仿黄公望山水卷:“阅田老笔如春蚕吐丝,亹亹不尽,邱壑中自具一种别致,直参子久奥处来,记龆年与之结社时,今各皤然,时移

30、物换(损一字)此作不能多得,宜珍重之。”4曹振对于仿黄公望的笔法用“春蚕吐丝”来形容显然不恰当,他大概并不精于绘画,对历代画风的了解亦有限。曹振之子曹有光,字子夜,又字西畸,号西泠畸士、无聊主人等。江南东道苏州府吴县人。清康熙三年(1664)进士。知山西壶关县。后内擢不赴。曾作乾隆绩溪县志序。“善书能画,笔墨秀雅,丘壑淡宕,又花卉草虫,敷染恬洁,首推焉。善画山水及供石,妙可知矣。” 2899曹有光与当时杭州的多数画家一样,山水师蓝瑛,花鸟师孙杕,他们对历代画家风格的理解也带有蓝、孙二人改造过的迹象。蓝瑛存世作品留有曹有光题跋,依然对其摹古手法一再称赏。杂画册 上海文物商店藏。(或称树石册)上有

31、曹有光1636年题跋;曹有光跋蓝瑛宁戚饭牛图 上海博物馆藏。“深得摹咸熙流韵之妙。”1646年夏,曹有光跋蓝瑛仿黄公望山水卷:“余尝闻子久画,世不多见,即有得其片楮者,亦未见其所长,尚以为至宝。今观田叔先生此卷,直吐子久胸中逸气,姿慧不凡,故落笔秀劲,脱尽画家陋习,深入古人之堂奥也。董太史云:子久画法,得虞山与天池山便可为师矣,曩岁游山阴,访朱氏樵风,出所藏子久,有老铁题云:千山万山青入空,大树小树如游龙。井西道人出神去,飞过蓬莱第一峰。余味此诗,恍然值田叔前身矣。”曹有光与孙杕也有合作画册,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曹氏父子不是职业画家,他们热衷绘画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蓝瑛与钱塘的画家的画作往往被

32、合装成册或长卷,如名噪西泠的章谷父子与蓝瑛有合作山水册传世。章谷,字言在,号古愚。浙江道杭州府仁和县人,居钱塘县。“善画山水,无师之学,非宋非元,自成一格。” 2896长子章采,字子真,“能绍父艺,别具体肥。” 2896次子章声,字子鹤,“善花卉,钩染得法,设色鲜美,山水工细。” 2896蓝瑛与章家父子合作山水十开,现藏于天津市艺术馆,蓝瑛署“乙未(1655)春日”,章采署“乙未春五月”“乙未王月”,章声署“甲午(1654)仲冬”,作画时间相差不远。此册中还有蓝瑛弟子陈衡的仿古作。章氏与武林派子弟亦有合装画作传世,如耶鲁大学美术馆藏四季山水图册合装轴,是章谷与刘度、俞时笃、陈衡画作的合装,后三

33、位皆为蓝瑛门人。此轴中章谷画于1654年仲夏,陈衡画于1661年仲春,另两幅无年款,画风彼此相近。章声1691年作绢本设色携琴访友图轴,现藏于杭州市西泠印社,风格为蓝瑛一派。蓝孟为蓝瑛之子,曾随其北游进行书画交易,亦有合作画卷存世。1651年,蓝孟随父寓居嘉兴,父子合作山水馈赠文人余怀 清余怀.余怀全集M.李金堂,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85.。蓝孟,生卒年不详。字次公、亦舆,又字鸾。明末清初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诸生。武林派画家。“善画山水,摹仿宋元,无不精妙。运笔虽不遒劲,而丘壑松脆,如冰梨雪藕,见之唇吻俱爽,故学云林家数,更云入室。” 2901现存作品有梅花书屋 浙

34、江省博物馆藏。秋林逸居图 旅顺博物馆藏。洞天春霭 浙江省博物馆藏。等。蓝孟为钱塘庠生,早年以读书为主。上海博物馆藏蓝孟山水八开,作于癸未(1643)小春,自题“读书钵池庵山窗,闲寐漫奥,涂抹此册。”钵池庵在钱塘城外的凤凰山龙井寺右,蓝瑛与庵中一泓禅师交好,这一年还在庵中的朗轩接待来访的陶履卓等人。考生在寺观幽静的环境中读书备考在当时很常见,蓝孟在此地读书应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由画面看来,当时蓝孟画技尚显生拙,也许蓝瑛打算让儿子走科举的道路,对画技没有过高的要求,毕竟对于当时一般人而言,通过科甲步入仕途具有相当吸引力。1644年七夕,蓝孟读书于涵云阁,作仿倪瓒山水图 石家庄文物管理所藏。,风格与

35、蓝瑛相似。早在1642年,马士英已赞叹蓝瑛“所藏法书名画,得未曾有”,那时蓝瑛已经从事书画收藏并形成规模。后遭逢国难,兵匪横行无忌,蓝瑛遭到打劫,珍藏的倪瓒画也散失了一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仿古山水写生册。蓝孟可能跟着父亲过了一段逃难的日子,后正式随父亲学画。他对历代画家画风演变的知识大部分应来自于蓝瑛,如(仿李成)溪山秋意图 上海博物馆藏。跋“营丘学于王右丞故,自变法又超师门”,和蓝瑛的看法如出一辙。蓝孟多次到达西北地区进行书画交易活动。明万历年间,内府许多名画法帖散落民间,蓝瑛收集装裱带到燕地,王公贵族如获珍宝,与之结交 康熙钱塘县志:卷二十六M.刻本.1718(清康熙57年):12.。也许

36、蓝孟早年随同父亲到过西北,后来蓝瑛年迈,为免舟车劳顿,书画交易就完全交给蓝孟了。蓝孟大部分画作在燕地和秦地完成,如山东省青岛市博物馆藏仿曹云西山水、上海博物馆藏仿古山水,文献中所记蓝次公山水 清陶梁.红豆树馆书画记M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108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28、国朝蓝次公探梅图22 422、蓝次公春山唱和图巨轴5162等,皆作于“燕山客舍”“长安”等地。跟蓝瑛相比,蓝孟的画作少些霸悍,增添了疏秀之气,受到时人欢迎,“闻其名者,或袖金钱,或怀铜素,惟得片纸寸墨为重。” 清王岱.了庵诗文集:卷七M王钟翰.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91.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559.父子

37、之间感情深厚,西村十记载沈周冷泉图为灵隐寺旧物,被蓝孟购得为父亲祝寿 清厉鹗.增修云林寺志:卷六M.魏得良,校.杭州:杭州出版社,2006:167.。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十八家合作)花卉图卷中有蓝瑛父子二人作品。冯仙湜是蓝瑛得意门生,他鉴阅蓝瑛、谢彬纂辑的图绘宝鉴续纂,据黄涌泉考证,也是他将此书付刻。冯仙湜生卒年不详,原名仙,又名湜,字沚鉴,号过登、耶溪墨侠,浙江道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扛绍兴人)。清初画家。国朝画征录谓其“山水法宗郭熙,轻淡细秀,殊有雅致。” 清张庚.国朝画征录卷中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7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585明朝灭亡后,冯仙湜弃举子

38、业,拜蓝瑛为师,在杭州西溪石人坞蓝氏小筑中请业问艺,专攻山水,兼习画史、画论。曾共登杭州金竹岭赏钱塘雪景,出游嘉兴、绍兴、宁波等地。顺治十五年(1658),冯仙湜到杭州横河桥畔城曲茅堂拜别老师,与潘文水北上。康熙六年(1667)召入南薰殿。他在北京营建借绿草堂,刻印图绘宝鉴续纂 黄涌泉.吴宏、冯仙湜等八家合作冈陵祝寿图轴试析J.东南文化,1989(1-6):159-162.。 参与图绘宝鉴校勘续纂的还有张振岳,他修正了元代夏文彦五卷本图绘宝鉴中的讹误。在张振岳考证古人、蓝瑛辑纂近人的过程中,两人经常交流合作。张振岳,字崧高。浙江道绍兴府萧山县人。工诗,善书画。书工小楷,法二王。蓝瑛称其画“晴岚

39、绝涧,深谷危岩,苇村桃洞,柳岸渔溪,皆词人难状之景,气运绝佳。”萧山县志稿载他在“顺治中隐居,与蓝瑛为友振岳多见前朝名画,订正元夏文彦图绘宝鉴五卷,世称善本。” (民国)萧山县志稿M国家图书馆,编.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华东卷下:第七十一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285.蓝瑛与同乡姜师周彼此友善,曾经各备数丈长绢,约定只画孤树,不用竹石陪衬。姜师周画梧桐树,“落笔数叶,便得秋风晨露之致。” 27姜师周,字周臣,号花酒头陀。浙江道杭州府钱塘县人。师从关思,山水学宋旭,有沈周遗意,“下笔老健,阴晴浓淡、烟云缥缈,又善牡丹,钩勒设色俱佳。” (雍正)浙江通志M清纪昀,清永瑢.景印文渊阁四

40、库全书:第五二四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8:348.因儿子真源为清朝官吏,他得封御史。据浙江通志记载,姜师周并非以画为业,其人脱略形骸,性嗜酒,喝酒缺钱时急忙作一两幅,找到装裱工郭华阳卖画以偿酒债28。当时画家将画作寄存在装裱店待售是一种常见的卖画方式,蓝瑛画作中有不少是作为商品而绘制,通过市场流向民间。画史会要称其“鬻画自给,未免为当世所轻” 明朱谋垔.画史会要M清纪昀,清永瑢.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八一六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8:553.,也可证明这一点。清初浙江及附近地区许多画家与蓝瑛往来,如周世沛、丁澎、钱封等,他们与武林派弟子亦有交谊。蓝瑛与浙江的画家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交往,他们对蓝瑛画理念的形成、绘画技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不同理念相互渗透、磨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绘画知识体系;交往中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也是蓝瑛个人发展的基本前提。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