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级上册《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4294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四级上册《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科学四级上册《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科学四级上册《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科学四级上册《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四级上册《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四级上册《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探究声音的音量和音调2、自制小乐器。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2.细致观察物体的不同的振动,就同一个物体而言,试着提出声音强弱与哪些条件有关系。3.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高低与材料的松紧、长短、粗细、大小有关。4、体验探究不同声音的乐趣,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尊重科学,尊重证据。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都是爱观察、爱倾听的孩子。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王国里,声音为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声音的种类也是各种各样。1、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听到了些什么?感觉怎么样?2、请同学说

2、说听到了什么?(回看视频)3、这些声音各有什么不同?二、研究声音的强弱,研究声音的高低1、制造声音,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让物体发声,(橡皮筋、小军鼓、烧杯、里装不同量水、直尺)发出声音,体验不同信息技术应用:声波模拟演示(声音的传播flash)。2、猜想原因,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让物体发声;体验不同。(1)谈话:你能用不同的方法使桌上物体(橡皮筋、小军鼓、烧杯(里装不同量水)、直尺)发出声音吗?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研究声音的强弱。(1)师:刚才看到同学们玩出了怎么多声音,老师也想来试试,同意吗?先轻轻敲鼓,问: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再用力一些,这是什么声音?这两次声音一样吗?怎么

3、不一样?(小一些、弱一些,大一些、强一些)研究声音的高低。播放两段民歌,你听出他们的嗓音有什么不同了吗?(高、尖细,低、低沉、粗沉)尖细的声音是高音,低沉的声音是低音,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不同的声音评课一、教学语言要干脆利落,抑扬顿挫。有人曾经说过:“听一堂好课,就像欣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留连忘返。”教学能有这样的效果,就必须讲究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教师要能根据教学内容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恰当地调节语速语调,以形成跌宕起伏、张弛相间的节奏美。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不仅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及时注意到课堂环节的转换。本节课“认识声音强弱

4、的不同”和“认识声音高低的不同”之间过渡语是:“声音不但有强弱的不同,还有其他方面的不同。”其实就是让学生的注意力不再关注音量或者说不再关注声音的大小。但是由于老师的教学语言太平淡,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以致在探究橡皮筋声音的高低时,有很多学生还会讲他们发现用力大小会影响声音的大小。可见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对课堂的重要性!二、过渡语要精心揣摩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要精心揣摩。好的过渡语既能总结上一环节的内容,又能不露痕迹的引出下一环节的内容,使各个环节之间的转换不至于太生硬、仓促。在活动二中,学生只关注到了橡皮筋的长度与松紧能影响声音的高低,没有关注到橡皮筋的粗细也能影响到声音的高低。这时候老师直接

5、说:“橡皮筋声音的高低除了和橡皮筋的长短和松紧有关,还和它的粗细有关,你们相信么?这里有一粗一细两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量弹动它们,仔细听有什么差别?”这个过渡语太繁琐,其实只要出示教具,学生自然会观察到橡皮筋一粗一细,紧接着我提问“粗细会影响橡皮筋声音的高低么?”就可以了。三、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调动他们的兴趣与积极性。及时的评价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发言是否有价值,否则他们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时间长了还会打击他们发言的积极性。四、转变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思维,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教师不断的提问问题,学生来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新课标要求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而不是他们的主导者。课堂上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试着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