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7.创造最适宜学校的教研.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45338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77.创造最适宜学校的教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177.创造最适宜学校的教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177.创造最适宜学校的教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177.创造最适宜学校的教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177.创造最适宜学校的教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77.创造最适宜学校的教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77.创造最适宜学校的教研.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造最适宜学校的教研 小学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出来。但事实上,很多学校的教研活动现状是:1学校教研形式化不注重内容;2学校教研随意化不讲求质量;3学校教研经验化不重视科研方法。为此,笔者认为,提高学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必须“由形式走向内涵”,创造最适宜学校的教研。一、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创造最适宜教研的前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为引

2、导教师进入校本教研的状态,确保学校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使我校的教研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开展好校本教研工作。我校制订了一系列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订,使之逐步成为我校教研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一)读书学习制度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作为教师必须善于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小成功,生命才会成功。”我校努力为教师营造一种弥漫于群体中的学习氛围,要求教职工每学期至少读1本教育理论书籍,并要做好读书笔记;每两周由教科室下发学习资料给教师自学;要求每周坚持到教师阅览室看报章杂志或上网学习1小时。学校定期对教

3、师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教师们通过读书、学习,不断适应新变化,得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创新。(二)教学反思制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反思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是校本教研的基本的途径之一。为此,我校制定了教学反思制度,设计了统一的格式,要求反思在内容上从“对教师自身教学状况的反思”“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对授课内容、方式、技能、技巧的反思”等四个方面对课题教学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规定教师每月要做一次书面的教学反思,从中找出自己教学行为的得与失,有效地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每学期对全校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评比,好的在全校范围内交流。这有利于教师从他人那儿吸取经

4、验教训,找到改进教学的切入口。(三)课堂教学研究制度校本教研必须立足于课题,其问题的产生要源于课堂教学的实践,问题的探究要融合于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为此,我校建立了课堂教学研究的几项制度和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这些制度包括:1校行政深入一线调研制度要求中层以上干部要首先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并深入课堂一线,规定干部每人每周听课12节,停课后要及时与教师交流,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两周在行政会上汇报听课情况,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通报,对好的典型进行总结和推广。2学科教研交流制度教研组、备课组是学校组织教学的最基本的单位,也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管理环节。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公开

5、课或研究课,本组人员共同听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确定主讲人,就某一节内容进行说课,并在组内相互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另外,要求跨学科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互相假鉴。3外出学习汇报制度教师凡外出听课学习,回来后要向学科组汇报学习体会,把优秀学校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向大家介绍,以便组内其他教师学习和借鉴。(四)教科研考核制度为了使教学研究活动落到实处,从2003年起我校建立了教科研考核制度,把教师的学习、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听课、撰写教学反思和教育教学论文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考核情况与考核奖挂钩。二、教研组是创造最适宜教研的基础阵地。我们应紧紧围绕“配好一个带头人

6、,制定一套工作纪律,形成一种凝聚力,培育一股科研风”四个着力点,突出强化教研组建设。第一、配好一个带头人。建设一个好的教研组,首要因素就是要有一位优秀的教研组长。这不仅在于开始时选聘好,更在于后续工作过程中培养和使用好。组长不但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精细的组织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这样才会有感召力和务实性,教研组工作才会有活力和持久性。我们对教研组长的要求是“五个一”:教好一门课,搞好一课题,抓好一个点,管好一个组,带起一个面。组长要承担七项任务:参加学校召开的每两月一次的教研组长研讨会,一学期内举办一次高水平讲座,上一至两节示范课,写一篇优质论文,承担一项课题,带教一至两

7、名年轻教师,组织全组教师开展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学校对各科教研组长常年实行“六抓”:抓思想、抓培训、抓学习、抓活动、抓交流、抓考评。学校制定教研组(长)考评和奖励办法,实行学期述职考评制和一年一聘制。就组长个人而言,必须具有“三种意识”:一是勇挑重担的意识。组长除认真完成教学工作以外,要认真落实上级和学校的各种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好各种活动。学校有接待和接受检查时,首先自己要上好公开课,示范课,组内同事有事、有病和有困难时,应主动代课。二是钻研求进的意识。要永葆教学能力的提升,永存教学艺术的鲜活,永具教研科研的风格。三是热心服务的意识。一个组少则二三人,多则十多人,年龄、性格、脾气、工作作风等都

8、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研组长做到腿勤、手勤、嘴勤,有一副热心肠,揣一颗大度心,洒一片服务情。第二、制定一套工作纪律。逐渐形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关教研组建设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是依法治教,文化理教的重要基础。根据我们的实践,至少要在两个层面上实践。学校层面要构建一系列教研组工作制度。比如,教研组长月工作汇报制度,教研科研工作制度,课题实施办法,以及校本培训和教学反思制度等。另一方面,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校本研究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研活动会在教研组层面上开展。所以,教研组内部应形成一些工作制度,组内可搞名师引领,理论学习,同伴互助,课堂观摩,比武交流,课题带动,总结反思等活动。当然,在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9、中,尤其要突出其科学性与人文性,这不仅要形成一种工作规范,更要渐渐生成一种教研文化,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第三、形成一种凝聚力。凝聚力就是工作力、创新力。这种凝聚力,集中体现在校风、教风、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等方面,教研组长大有作为。一是制定目标,坚持目标管理,使全组同志,心中有方向,前进有动力。二是主动团结组织老师开展一些读书活动、文体活动、竞赛活动,大家在参与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沟通,在沟通中凝聚。三是以群体性教科研活动,促进凝聚力的巩固和提高。组内教师举办公开课或外出比赛,全组课前要帮着出谋划策,协助备课,准备材料;课中要帮着照应前后,仔细听课;课后组织大家评教讨论,这样就会

10、使老师们体会到组内温情。当然也可借助集体学习,集中式备课,组织参观,资料信息共享等,这都是增强合力的有效方法。第四、培育一股教研风气。一所学校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有一批思想不断更新,实践不断创新的教师。因此,要打造一批科研型教师,实现科研兴教,个性强校,特色活校的目标,培育一股教研风气就成了重中之重。这其中,主要是在教中开展研,在研中促进教。重点要引导教师形成以下五种习惯:一是在广泛听取老师们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好学校教学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在实践中狠抓落实、检查、交流、示范等工作,养成提前计划不断修正的习惯;二是扎扎实实落实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常

11、规,养成不拘形式自觉强化的习惯;三是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和科研方法,养成读书学习不断进步的习惯;四是大力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等教研活动,实现校本培训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反思为主体的转变,养成集思广益、善教勤思、常教常新的习惯;五是从教学实际和各人的特点出发,选好课题,制定措施,开展实践探索活动,养成课题带动、新老互促的习惯,最终实现工作绩效最优化。三、“有效教学”是创造最适宜教研的根本。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这种理念的核心是:教师必须关注时间和效益,减负增效。体现这一理念的管理策略包括:教学要满足学生情感、认

12、知和升学的需求,让学生具有最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教学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倡分类指导,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学要讲求适应性,教学模式的选用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师特点相适应,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接受方式和个性特长相适应,反对整齐划一,提倡独具匠心、不拘一格;教学活动要重视教学反馈,提倡课堂教学节节有反馈,作业和测验及时批改,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病历”,准确诊断,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整。当前,我们要解决好以下问题。第一、有效教学不在于形式。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得到改变,课堂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但又不可否认的是,在自主

13、、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有效教学不在于形式,只要能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都是有效教学。第二、有效教学不在于教了多少。有效教学应是“三高”教学:从时空上看应是高效率,即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效果;从成果看应是高效益,即教学结果能使学生有较多得益;从关系看应是高效应,即通过教学在师生之间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能产生高效应。有效教学的“效”,取决于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而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如果学生没有收获或发展,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第三、分层教学。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潜能和发

14、展走向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策略,目标分层、任务分层、实施分层和指导分层,做到一个教学内容多个教案、多种教法、多套习题,强化对课前预习和弹性作业的要求,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切合自己的方向和学习方法,保证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第四、注重教学反馈,调控教学行为。首先对学生学习情况要及时反馈,教师要抓住三个反馈环节:课堂教学设计(课不要上满,要留时间小测验)、单元阶段性检测(针对性命题)、学期整体检查(对学习能力检测);其次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反馈,教务处、教研组要将学生、家长的信息如实反馈给老师,力求让教师把握整体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真实情况,真实地了解到自己教学的效果,从而改进教学。第五、

15、复习要有针对性。减少年级统一练习,增加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训练,改全年级单科统练为分班级讲练结合和个别指导;减少利用学生休息时间进行补习,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教师灵活辅导时间;减少学生集体辅导,增加教师个别指导,改复习为练而练、大锅饭、低效能,突出学生自主复习的实效性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节约时间,提高复习的效果。我过去讲过,“三心二意”抓复习,让成活率更高些:真心抓基础,精心抓能力,静心抓规律;突出主体意识和效益意识。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要实现育人的目标,有赖于有效的教学。只有在“有效”二字上不懈努力,教书育人的目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够落到实处。四、“问题”是创造最适宜教研有效途径。在概念

16、层面上,我们对“校本教研”作了如下界定:校本教研,就是要解决教学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自己的问题。在操作层面上,我们采纳了专家的观点即四个基本环节:问题、设计、行动、反思;三个基本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我们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推进。先由行政部门组织校长、教导主任进行宣传动员,并组织专家作理论辅导报告,再由校长、教导主任组织教师学习、理解、讨论校本教研的任务、方法,最后通过年组教师或校际间教师团队的形式来集中研究一些问题,并将这些研究过程通过一定的形式呈现出来,以利于交流与借鉴。“教学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自己的问题”这种对问题的明确界定,无疑

17、不在把问题指向课堂,这是我校校本教研突显的一个重要理念。同时在技术层面上,提供专业支持,加强同伴协作。比如:“问题”是教学研究的核心,那么“真实的问题、自己的问题”在我们的概念里究竟指什么?“问题”怎样提炼出来?如何解决?这些都需要开放式、合作式的探讨和专业引领。校本教研,无论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其直接目的都是为了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其中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这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丢掉了这个直接目的,“以校为本”就会变成一句空话。校本教研的成果,包括它的目的指向,应该由学校师生自己确认,这一点在制度上应该获得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教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为研究而研究、为“装门面”而研究的现象,是与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的。我们看到,校本教研的行动促进了学校教研的变化:变独立为合作,变说教为践行,变客串为主角,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研究的主人。教师在教学研究中体会到:校本教研是一种“创造”,它是教师对新课程富有个性的解读和创造;校本教研是一种体验,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和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校本教研是一种成就,在研究过程中,既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