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幼儿家长教育特点与指导的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47341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0后幼儿家长教育特点与指导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80后幼儿家长教育特点与指导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80后幼儿家长教育特点与指导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80后幼儿家长教育特点与指导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80后幼儿家长教育特点与指导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0后幼儿家长教育特点与指导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0后幼儿家长教育特点与指导的研究.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80后幼儿家长教育特点与指导的研究【内容摘要】本研究对全园358名幼儿家长进行了的问卷调查,在采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一维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后发现: (2)80后幼儿父母的教育特点主要有:认识到入园后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仍在家庭但自己不带自己的孩子,当两代家长出现分歧时主张“听从祖辈”,当需要祖辈带养孩子时主张“交给配偶父母带”,认为在教育孩子时“父亲并不比母亲粗暴”和能够经常对幼儿园教育提出意见和建议;目前学历层次较低、职业层次较低和非主干家庭的80后家长上述教育特点更为明显。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80后。一、 问题的提出家庭教育具有

2、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学前教育的大型调查研究已经证实,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大于幼儿园教育。幼儿父母的教育素质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80后“独一代”已经成为幼儿父母的主体。80后幼儿父母具有自己的特点、问题和需求,认识这些特点、问题和需要是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前提。本研究拟解决的具体问题是: 80后父母的家庭教育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二、 研究的方法(一) 调查的对象从全园托班、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儿的父母或祖辈家长中抽取358位家长作为80后父母教育特点调查的对象,家长所属年级的分布为托班54人、小班106人、中班122人和大班76人,其中父亲62人、母亲109人、祖父43

3、人、祖母69人、外祖父27人、外祖母44和其他带养人4人。(二) 调查的内容家长调查的内容包括:反映幼儿特点、幼儿家长特点和幼儿家庭特点的基本情况17项,反映家长对教育责任的认识、家长对教育一般问题的看法、家庭成员间在教育孩子上的配合、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看法等五个方面的情况各10项。(三) 调查的手段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家长调查对幼儿父母与祖辈家长分别进行。(四) 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对家长的调查数据,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80后父母的教育特点,通过卡方检验分析80后父母的自身特点,通过一维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父母自身特点与

4、教育特点的关系。三、 研究的结果(一)80后幼儿父母的教育特点1.在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问题上,80后父母基本倾向于“自己不带幼儿”,而其他家长倾向于“自己带幼儿”。2.在家庭成员之间的配合上,如果两代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出现分歧的话,其他家长基本倾向于“听从父母”,而80后父母基本倾向于“听从祖辈”;当需要祖辈带养孩子时,其他家长倾向于“交给自己父母带”,而80后家长倾向于“交给配偶父母带”;对父亲对待孩子是否比母亲粗暴的问题,其他家长倾向于认为“父亲是比较粗暴”,而80后父母的基本倾向于认为“父亲并不比母亲粗暴”。3.在对待幼儿园教育的问题上,80后父母倾向于“经常会对幼儿园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5、,而其他家长倾向于“不会经常提意见和建议”。(二)80后幼儿父母本身的特点1.对象学历。80后父母的学历层次高于其他家长,具体表现为:80后父母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比率达81.0%,比其他家长高出29.1个百分点。2.对象职业。80后父母的职业特点是工人、农民和店员的比率较低而职员的比率较高,具体表现为:80后父母工人、农民和店员三者的比率仅22.2%,低于其他家长27.3个百分点;80后父母职员的比率为34.9%,高出其他家长20.4个百分点。3.对象业余活动。80后父母业余主要活动为处理家务的比率较低而与孩子游戏玩耍的比率较高,具体表现为:80后父母业余主要活动为处理家务的比率仅7.9%,低于

6、其他家长18.9个百分点;业余主要活动为与孩子游戏玩耍的比率达54.0%,高出其他家长30.1个百分点。4.对象家庭收支。80后父母的收支特点是收支有剩余的比率较高,具体表现为:80后父母收支有剩余的比率达65.1%,高出其他家长16.0个百分点,。(三) 80后父母自身特点与其教育特点的关系1.对象学历。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家长“亲80后教育特点”总体平均水平高于初中及以下学历家长。2.对象职业。工人、农民和店员职业的家长,“亲80后教育特点”总体平均水平低于其他家长。3.对象业余活动。业余主要活动为处理家务的家长,“亲80后教育特点”总体平均水平低于其他家长;业余主要活动为与孩子游戏玩耍的家长

7、,“亲80后教育特点”总体平均水平等同于其他家长。4.对象家庭收支。家庭收支有剩余的家长,“亲80后教育特点”总体水平高于其他家长。四、 分析与讨论(一) 结论80后幼儿父母的教育特点主要有:在教育责任上,一方面承认幼儿入幼儿园后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仍在家长而不是幼儿园,另一方面自己的孩子却让祖辈为主带养;在家庭成员配合上,当两代家长出现分歧时主张“听从祖辈”,当需要祖辈带养孩子时主张“交给配偶父母带”,认为在教育孩子时“父亲并不比母亲粗暴”; 在对待幼儿园教师态度上,“能够经常提出意见和建议”。80后幼儿父母自身的主要特点主要有:学历层次和经济状况的层次较高,业余亲子游戏较多而处理家务较少。8

8、0后幼儿父母自身特点与教育特点的关系表现出:初中及以下学历、工人职业、非职员职业、核心家庭和非主干家庭的80后幼儿父母的“80后教育特点”更为明显。(二) 建议对调查发现的“80后”家长教育特点中体现时代特点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针对反映“80后”家长存在的问题,组织对幼儿父母进行指导;针对体现“80后”家长的优势,组织对祖辈家长进行指导。在本园组织全部11个班级,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8个专题开展指导。8个指导专题是:“指导父母对2岁婴儿尊重、相信和说理的研究父母是否可以体罚孩子的讨论”、“指导家长对孩子犯错要分析,控制情绪不粗暴的研究父母教养子女方式的讨论”、“指导父母正确认识责

9、任、权利与亲子关系的研究父母是否应该自己带养孩子的讨论”、“指导2岁婴幼儿家长正确处理孩子爱发脾气的研究父母如何对待孩子哭闹的讨论”、“中班父母对幼儿园教育期望的研究送孩子进幼儿园是为了什么的讨论”、“指导祖辈家长积极对待户外安全教育如何避免家庭外意外事故的讨论”、“中班祖辈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期望的研究送孩子进幼儿园是为了什么的讨论”、“指导祖辈家长正确认识幼儿教育中的家庭责任的研究幼儿的教育责任主要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的讨论”。各专题指导均以集体性指导活动为主,辅以个别指导、文字音像资料和网络指导。附:指导23岁婴幼儿的父母正确处理孩子犯错的案例研究一、 指导背景:80后家长中相当一部分支持体罚

10、。23岁婴幼儿,由于开始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语言和动作的发展也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难免会犯一些成人眼中的“小错误”或出现一些不良习惯,此时,父母该如何处理对待呢?中国历来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老古话,而现今许多年轻的父母也都认同“和孩子做朋友”、“坚持说理教育,平等对待孩子”的教育理念。我班将近一半的父母是80后的年轻家长,通过调查问卷得知: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支持体罚教育,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家长认为“不打不成才”,打是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有的认为“孩子小,跟她说理说不清”;还有的由于自己从小娇生惯养,缺乏独立教育孩子的耐心,会情绪化地采取一些体罚的方法教育孩子。当然,也

11、有家长认为:体罚孩子是家长无能的表现,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和生理方面的伤害,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教育孩子应该以说理和鼓励为主。二、 主要措施:围绕“孩子犯错该不该体罚”的问题,开展讨论辨析活动。(一) 活动目标通过指导活动,使家长了解23岁孩子语言表达的需求和能力、独立性行为的出现和探索冒险精神萌芽的表现等特点;通过讨论和辨析,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对父母的关爱、接纳、尊重、赞赏等心理需要,认识体罚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心态、形成心理偏差的后果,要求家长控制情绪,慎用体罚;通过活动,引导家长理解孩子犯错是一种正常现象,认识管教孩子的目的是纠正不良行为,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分析犯错的原因,允许孩

12、子申辩和在好情绪时说理会获得好的效果。(二) 事前准备1.从中国知网搜索有关“孩子犯错”和“家庭体罚”的表现与原因的资料,作为设计活动方案的参考。2.活动前一周对幼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孩子犯错后该不该体罚”的看法和处理方法,将其作为引导家长开展讨论的依据。3.通知幼儿父母参加讨论辨析活动的时间、地点和要求;并根据问卷调查获得的情况,联系个别家长鼓励作发言准备。(三) 活动过程1.主持人引言:说明活动的背景、目的、对象和要求。2.讨论“孩子犯错家长该不该体罚”,过程如下:(1)“进入托班的孩子有哪些变化”l 主持人引言: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围绕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来展开的。在开始这个讨论

13、之前,想先请各位家长谈谈:你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心理、行为等方面和2岁以前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你们觉得自己的孩子有些什么变化?l 佳佳妈妈:宝宝有了独立的要求,喜欢自己脱穿衣服、叠被子,尽管他还不会或不太会,但这种要求很强烈,而且以“我长大了”引为骄傲。l 格格爸爸:最明显的特征是:宝宝喜欢说“那是我的”,想从宝宝手里拿到属于他的东西,可要费一番周折。l 朋朋妈妈:宝宝开始具有了极强的模仿欲望和极强的模仿力,妈妈要干什么,他就要干什么。l 皓皓妈妈:宝宝爱发脾气了,尤其在他得不到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会哭闹、躺在地上耍赖、乱踢东西或尖叫。l 主持人:小结家长发言内容,归纳家长如下看法,23岁宝宝:(

14、1)用语言表达需求的能力更强了,有能力与父母进行交互式对话了。(2)独立性不断增强,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特别在意自己的感受,并尝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开始感受父母对他的情感。(3)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有更多的愿望要实现,能引起他们兴趣和感到新奇的事物更多。(4)还没有足够的判断力来控制自己的意愿,也不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在小结的基础上,倡导家长尊重、相信幼儿。(2)体罚和说理教育哪种方式更有效 l 主持人:当然,我们所说的尊重并非一味地溺爱,娇宠。每个孩子都会犯错,当你的孩子犯错时,你觉得采取哪种教育方法更有效?l 诚诚妈妈:平时我对孩子的教育以说理为主,必要时采用体罚,如:宝宝乱扔东西说

15、不听时,我会打他的手心,等他冷静下来后再跟他讲道理。但是我发现,现在的孩子,道理是知道的,但在实际中能按道理做的是少之又少。l 宝宝妈妈:我觉得就托班的宝宝来说,体罚比说理更有效,因为孩子太小,犯错时你和他讲道理他不一定能够听懂,就算听懂了也记不住。而体罚就不一样了,因为痛所以就会记住。有一段时间,我家宝宝喜欢玩家里的热水瓶,跟他说了好多次:玩热水瓶会烫痛的,可他就是不听,还以为我在跟他闹着玩。为此,我打了他的手心,让他感到痛,并看见了我生气的表情。从这以后,她再不敢玩热水瓶了。l 峥峥妈妈:这两种方法在我们家都用过。从理论上讲,应该是以循循善诱的说理教育为主,但实际上,适当的体罚效果反而更好

16、。所以,我觉得可以先和宝宝说理,在说理教育效果不理想时,采取一点小小的惩罚手段。l 旻旻爸爸:我也觉得应该说理教育与体罚并举。因为有时候跟小孩子没什么道理可说,并且有时候也说不通,所以要先体罚,让她知道自己错了,然后再跟她讲道理。l 主持人:在各位家长发言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家长还是比较赞同要尊重孩子,进行说理教育的,有的家长即使在对孩子采取了体罚后,最终还是会给宝宝讲道理。这说明体罚这种手段,大家是比较“慎用”的。事实上,打孩子通常都会在气头上发生,当父母很生气却又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容易用打孩子这种方式来实施管教。其实,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下列四种需要:首先就是父母的爱护

17、和关怀,而不是父母的责怪和打骂;其次是被他人接受,被他人尊重;再次是得到别人的赞赏;最后是在家里要有地位。而经常体罚只会破坏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让孩子心理失衡,所以在这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会出现说谎、懦弱、孤独、固执粗暴等不良心态和心理偏差。(3)父母怎样的教育方法更适合孩子的需要l 主持人:管孩子是为了纠正他的不良行为,而不是让他痛苦或者难过。当旧式的惩罚方式无法纠正孩子的错误,就该到了家长更新自己的观念的时候了。在座的各位家长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好办法。l 乐乐爸爸:大人之所以要体罚孩子,是因为他们在孩子面前缺乏威信。其实父母身份,使你在孩子心目中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威。我们很多人

18、都会记得,在我们童年的时候,有一些大人,能够用一个字,甚至只用一个眼神,就能很快阻止我们。这些大人,也许是爸爸妈妈或老师,他们具有真实的权威,因为他们用来要求我们的,不是恐吓打骂,他们答应的事情不会摇摆不定,所以他们的话变得很有分量,说什么孩子都会认同,甚至是很认真地执行。所以要让孩子信服而敬重你,你的教育才有效。l 玥玥妈妈:其实有些“惩罚”方式,对孩子来说既没有伤害性,教育效果也不错。比如:没收玩具。我家宝宝发脾气时会吵闹不休、乱丢玩具。这时,我会放下手边的工作,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妈妈正在注意和关注,并告诉孩子将乱丢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闹,否则将有所处罚,即将孩子乱丢的物品予以没收,作

19、为惩罚。等他冷静后,让孩子说出为什么犯错,和妈妈生气的原因。l 诚诚妈妈:我觉得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从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应该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说理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l 噜噜妈妈: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发拗。因而跟孩子讲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好时对其进行说理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往往不会奏效。l 主持人小结:根据家长的发言,提炼出值得家长借鉴的经验:(1)了解自己的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尊重

20、孩子的意愿;(2)加强自身学习,完善自身形象,提升自我素养,树立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3)循循善诱、充分说理,耐心地、恰当地进行教育;(4)针对事情发生的原因和所持的态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根据家长的疑惑和需求,就“尊重孩子”、“善于学习”和“学会冷静”等3个问题向家长提出具体建议。(四) 辅助措施:辅以网络指导和个别指导1. 网络指导。通过家校互动网,活动前发出有关的普及文章,供家长阅读参考;活动后继续就“孩子犯错后该不该体罚”的问题引导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进行深入的讨论,并回答家长的疑惑,引导家长学习有关的知识和理论。2. 个别指导。通过家长来园接送孩子时和家长会后的

21、接待进行沟通,并通过电话、手机等方式与家长进行互动和个别指导。三、 分析与讨论:(一)根据对家长参与活动的情况和家长的反映,可以看出:整个指导活动中家长们态度认真,积极参与。没有保留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由于事先做了一定的准备工作,所以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家长的发言都有较高的质量,活动中,家长之间的教育方法交流更有说服力,具有可借鉴性;活动后家长们纷纷表示参加活动后受益颇多,对家长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活动。(二) 指导后的效果调查发现:1、指导后,在“孩子犯错是否可以体罚”问题上,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养态度的端正都比较明显,特别是大多数家长对“帮助孩子改正行为错误看作是培养孩子

22、良好习惯的机会”的认识和倾听孩子叙说、与孩子沟通两项态度变化更大;相比较而言,家长教养态度的变化大于教育观念的变化。2、指导后,家长对孩子犯错行为的处理方法有明显变化,特别是“耐心向孩子说明道理”有明显改善;对孩子犯错行为进行体罚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3、指导后,幼儿对待犯错行为的认识和行为均有明显变化,特别孩子在“体验家长感受”、“认识行为错误”和“觉察家长情绪”上进步更为明显,同时在“表示要改正并请求原谅”方面进步更大。4、指导后家长对体罚负面效应的认识水平与家长体罚行为的减缓之间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家长体罚行为的减缓与幼儿犯错行为的减少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正相关。5、经指导,母亲对体罚负面影响的认识提高超过父亲;80后父母的孩子,犯错行为的减缓程度超过80前父母的孩子;大专学历的家长对体罚负面影响的认识水平不如其他学历的家长。(三)讨论1. 教养态度的变化大于教育观念的变化。2. 孩子对犯错行为的影响的认识提高大于犯错行为量的减少。3. 家长认识、家长行为与孩子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4. 父母与母亲变化的差别。5. 80后与80前变化的差别。6大专学历父母变化的迟缓。2011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