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和谐双语物质环境的研究”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和谐双语物质环境的研究”方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设和谐双语物质环境的研究”方案 发表日期:2009年4月28日 【编辑录入:周伟宏】 “创设和谐双语物质环境的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价值本课题的概念是“和谐双语物质环境校园”。要理解“和谐校园”的概念,就要理解“和谐”的含义。什么是和谐?“和”者,和睦也,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顺和、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和谐”是指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本课题中的“和谐”是指人们对对象事物自身各要素之间和对象事物与外界之间关系所处状态的一种肯定性的主观评价或者描述。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
2、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它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文化氛围的和谐等等。学校的师生在这种环境下,心情舒畅,真诚信任,相得益彰,教学相长,协调发展。多数感到满意、快乐。所谓双语物质环境就是强调物质保障,为双语教学提供物质支持,创设平安、绿色、和谐的校园氛围,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3、,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丰富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二、研究目标以营造和谐双语校园环境为主要奋斗目标,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安全卫生设施建设,完善校园安全、师生健康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安全防范和卫生保健意识,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预防遏制安全事故,使学校形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的氛围
4、,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合力,促进师生员工和教育事业共同发展,使学校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三、主要的研究内容1、如何规范校园管理和安全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创建安全、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作为突破口,强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使学校成为环境整洁优美、秩序井然、生机勃发的育人场所。其次加强绿化建设,逐步提高校园绿化的档次和水平,以健康向上、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使学校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学校将定期进行师生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强化师生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活动安全管理,落实保障师生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检查与总结
5、,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建立安全月报制度。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安全防范意识、卫生保健意识与心理调节能力,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标语进行安全卫生与法制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卫生工作规章制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环境。2、如何构建和谐的校园和人的关系。首先要着重研究的是环境与教师,环境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在双语教学环境的关系等。创建和谐校园,大力推行赏识教育,发现学生的优点、欣赏学生的优点,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让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只有学生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诲,把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老师,才能构建真正和谐的校园。尊重学生,平等对待。
6、倾听学生的心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让他自己也参与到教育中来,发挥互动作用激励学生,彼此自豪。用一双善于捕捉学生身上闪光点的“火眼金睛”,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赞赏,反复地激励,使学生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教师有知识、重修养、主体意识强,具有强烈的自尊心。这一心理特点,表现在事业上,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重视和肯定,在人际关系上,则表现为渴望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在工作中教师希望得到学生的尊重,更希望得到学校领导乃至全社会的认可。教师的劳动是艰苦和具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因此要为他们提供充实的图书资料、充分的工作时间、安静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氛围
7、等。教师需要在工作中得到领导的理解、支持、帮助和尊重。对教师的工作应多加鼓励、赏识和激励。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3、如何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弘扬“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敢于创新”的校园文化,以文化凝聚人心,形成严谨、热忱的教风,求实、广思的学风。开展“谈话工程”,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心灵沟通;开展家校联系,利用网上家长学校密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开展帮贫扶困的“爱心工程”,帮助贫困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开展“助人为乐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敬老意识。四、主要操作措施1、成立创建和
8、谐校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2、加强宣传,提高认识。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倡议书、专题学习会等,营造创建氛围,创设安全、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3、征求意见,查摆问题。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组织家访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发现各个方面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和问题,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扬民主,强化教职工的民主参与意识、民主管理意识,集师生智慧,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5、完善制度,加强保障。学校将继续完善师生评价、家校联系、安全建设、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为创建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6、设置双语实验班牌、室牌;在校园公共墙面
9、进行双语美化,花坛、绿化带等添置双语标牌;教室布置双语化;校园橱窗定期更换双语内容。7、及时总结,巩固深化。学校将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创建活动进行阶段小结或总结,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创建工作安排,表彰奖励在创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宣传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和事迹,探索建立活动长效机制。五、课题研究的步骤1、准备阶段(2007.82008.1) (1)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进行专题座谈。 (3)进行相关的实践研究活动。 (4)组织对师生的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全面调查,分析整理。 (5)撰写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08.32009.
10、7) (1)做好观察记录。 (2)实验数据收集、整理 (3)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定期请专家指导课题的研究 3、汇总阶段(2009.82010.2) (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 (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3)整理汇编实验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文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教师、学生的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经验总结法: 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方法和途径。 4、测量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七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组组长: 周伟宏主要研究者: 胡新康 马解放 庄铮 华芳 俞丹红 赵红 李其益 严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