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育工作科学化的实践探索》微型课题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4785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保育工作科学化的实践探索》微型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园保育工作科学化的实践探索》微型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园保育工作科学化的实践探索》微型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儿园保育工作科学化的实践探索》微型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保育工作科学化的实践探索》微型课题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保育工作科学化的实践探索》微型课题结题报告.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园保育工作科学化的实践探索微型课题结题报告如东县实验幼儿园 朱家红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现象作为农村集镇幼儿园,本园的保育老师来源于社会下岗工人,在从事保育老师之前她们仅有着“一颗火热的心,一双勤劳的双手”。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保育老师不仅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教育幼儿的责任的主体承担者。而我园从事这项工作的保育老师学历偏低,年龄相差较大,没有专业化的能力。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不仅需要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还需要一支具有专业精神、专业技能、专业品质的保育教师队伍。因此,如何提高保育工作的教育科学化,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地成长,是我们必须予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二)问题思考1. 建立

2、科学保教观需求目前保育老师的工作现状是把工作重心放在对幼儿生活方面的照顾。保育老师在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笔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保育老师对幼儿的影响并不亚于教师对孩子的影响, 只是影响的途径不同而已。在保育老师与幼儿交往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潜课程, 这些潜课程是幼儿获得经验与发展的另一重要途径”。2. 建立合理科学化的保育工作职责由于保育老师的学历层次低,收入低,社会地位不高,因此保育老师对保育工作内涵认识不足,保育工作停留于繁琐的清洁卫生层面,保育工作的职责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要提高保育老师的工作职责,需精致幼儿园保育管理制度的内涵,制订“系统化、小步骤 “的保育职

3、责制度,操作制度,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通过培训、操作、考核等方法帮助保育教师从一个无主动教育意识的纯粹体力劳动者,转变为能够帮助幼儿建立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环境的主动执行者,使得保育老师能够从内心成为幼儿园的能动主体,享受自己的职业自豪感。二、问题的研究一、制订保育职责类制度,明确保育老师的工作职责保育老师作为一个社会角色,他既不是“清洁工”也不是“保姆”,而是履行教育职责的、维持教育秩序劳动者。由此,管理保育老师并不仅仅是停留于保育工作的具体事件中,而是帮助保育老师明白自己每个行动之后的教育功能和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此,幼儿园制定了幼儿园保育老师工作职责和幼儿园保育老师一日工作流程。从保

4、育老师具体工作情景出发,利用示范操作讲解法、观摩法、讲座、小实验等形式,帮助保育老师明确自己工作之后的劳动意义。例如带领保育员观看生活科教片,理解被子要勤晒的原理是太阳能够有效杀灭感冒病菌、过敏螨虫,另外园长很直观地与保育员认真地算一笔账,一位幼儿感冒之后家庭的损失,幼儿园管理的损失,幼儿成长的烦恼,这样保育老师就能够从保健原理和工作的社会价值两个方面,明白自己保育工作的重要性。二、制订保育工作的操作细则,规范保育老师的工作程序保育老师的所有工作是在行动中完成的,有时承载着“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意义。例如保育老师所摆放的区角玩具和家具,这样的空间能够帮助幼儿或称谓空间的主人,或空间成为幼儿的

5、束缚的工具。因为保育老师的教育理念不具有预先被教育性,所以他们不具有自觉的教育理念,由此,需要管理者从结果到理念逆向地建立理想教育生活。由此,本园在管理过程通过三个程序细化保育管理。首先由保健医生与保育园长以教育理念为指导细化保育员操作程序,然后运用练习法使得保育老师能够自动执行这些规范秩序,最后在实际情景中,管理者根据保育老师的具体工作通过培训、相互观摩等方式让保育老师体验保育意义。例如有些保育老师以前是一个特别“勤劳”的保育员,他们认为用洗洁精消毒桌子,洗洁精越多效果越好,这样操作的结果导致洗洁精的残留液导致二次污染。精细化管理制度建立之后,首先由个别保育操作能手和保健医生通过实验法配制消

6、毒液的比例,使得消毒液比例配备达到恰到好处。之后,把这个比例和步骤写入保育操作制度中,那么保育老师的“勤劳”就变成了“科学规范”、有实效的“勤劳”。三、制订保育技能的培训制度,由被动规范为主动创造所有的制度不是为“束缚”管理对象,而是为促进管理对象自发性地发展。俗话说“熟能生巧”,其实在技能的熟练与熟悉过程中,保育老师才能够自觉地反思自己操作技能的价值。由此,幼儿园建立保育老师技能培训制度。每学期安排了“保健老师做讲座、骨干教师引领示范、理论考核、操作技能比赛等”等培训课堂,建立“定时定点定事”的培训制度。保育老师参与这些园本培训课程,不仅学以致用,同时在培训活动中展示其技能风采,获得自信,实

7、现自我价值。按照不同的执行主体分为以下培训制度。保健医生执行健康保健培训制度;保健老师讲座有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常用物品的消毒、常见病的症状及预防、幼儿急症的处理、幼儿心理健康知识、体弱儿的管理、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等;保育园长开展保育教师操作技能培训,通过比赛、展示等生动的培训形式展开餐前消毒、午餐管理、叠被子、擦窗户、幼儿早操、半日活动组织、折纸、泥塑、搭积木、自制教玩具、讲故事等技能培训活动。评委由园长室成员、保健医生、小中大各年级组组长组成,比赛均量化评分,成绩从高到低排列,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通过全方位的培训,保育老师因为技能的增强而建立了职业能动感,他们内心不再把自己的职业看做助手、影

8、子、保姆这样从属地位中,而是成为能够真切地具有了执行教育的能动能力,从而成为有些教育时空段的执行主体。如开学初进行保育老师早操比赛后,我园幼儿早操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天清晨全园教师、幼儿、保育老师都在操场认真做操,以往保育老师手捧手站在旁边看的现象消失了,而是与教师履行着同样的示范职责,在幼儿的锻炼时间内同锻炼。我园每周四下午3点半到4点半教师集体学习,这个时间段由每班的保育老师组织幼儿活动。在以往,全园保育老师的做法就是打开电视机,让幼儿观看动画片,通过培训保育老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班级教学计划制定周四下午活动内容,不仅会组织幼儿开展生活游戏如穿衣服、系鞋带,使孩子在游戏中学会生活技

9、能,而且还能生动地给幼儿讲故事、组织幼儿绘画,制作手工等游戏活动。每周四下午的游戏内容丰富多彩,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高了,保育老师的信心增强了,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三、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建立理性的职业人际关系以往没有制度规范的保育老师的工作生活中,在保育老师工作内部存在着拉帮结派,闲言碎语等人际糟粕现象;在与教师的关系中,很“自卑”地处于被管理者的依从地位。而其实,在保育老师内心,他们也渴望自己成为幼儿园的主人,她们渴求公开、公正、公平的透明管理;她们也深受自己保育员内部妒贤嫉能的情感困扰。由此,幼儿园依托保育老师职责制度,操作规范制度,建立质量赏罚考核制度,这些制度形成了科学的评估体

10、系,从而使得优秀的、有责任的保育老师享受教育技能专业人的待遇,使得保育工作管理矛盾不再是人与人之间的主观矛盾,而是人与事之间的客观矛盾。幼儿园建立了“理论、技能、日常工作、同事评价、幼儿出勤率、突击性任务为维度的常规化考核标准,理论考核主要依据保育老师应知应会教材,让保育老师了解幼儿保教方面的理论知识;技能考核主要依据我园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及平时的技能培训内容,如:折纸、讲故事等,新保育老师为了取得好成绩,主动向师傅请教,师傅也不甘落后,自我加压;同事测评主要是让同事对保育老师的思想、工作态度、家长工作、特殊幼儿的管理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如教师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时,保育老师是否耐心地帮助那些

11、需要帮助的孩子;课外活动时,孩子热了,出汗了,保育老师如何做的等方面进行评价。日常工作的考核主要由保健医生和后勤主任负责,观察记载各班室内外卫生、日常消毒、洗晒、幼儿午餐午睡管理、周四下午半日活动组织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阶段总结。要求保育老师坚持写观察日记,不断实践、探索并组织沙龙研讨活动。如“探索孩子用餐慢的方法研究”、“矫正孩子挑食的策略研究”、“肥胖儿童个案研究”等,让保育老师通过观察、了解、分析孩子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保育老师的管理能力和教育水平,促使保育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成效与反思依托保育实践工作,结合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

12、保健学,对幼儿园日常保育实践工作行为进行系统化、概念化、推理化的教育理论建构。保育老师首先在思想上充分认识保育内涵,明确保育老师工作目标。即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创造安全、清洁、和谐的教育环境,使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及参加体育娱乐活动的兴趣等,逐步形成保育新理念。其次保育老师建立必备的工作技能,如观察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手工和音乐表现能力,现代化技能;具备做好配合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和方法,做到“三个了解,两个一致,两个准备”。即了解本阶段孩子的发展目标,了解本班孩子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水平,了解教师所组织活动的内容;做到方法一致性,指导语一致性;保育教师从一个无主动教育意识的纯粹体力劳动者,转变为能够帮助幼儿建立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环境的主动执行者,使得保育老师能够从内心成为幼儿园的能动主体,享受自己的职业自豪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