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背景下生态环境教育园本特色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4911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7.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背景下生态环境教育园本特色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主题背景下生态环境教育园本特色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主题背景下生态环境教育园本特色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主题背景下生态环境教育园本特色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主题背景下生态环境教育园本特色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题背景下生态环境教育园本特色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背景下生态环境教育园本特色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doc(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摘要- 3 第一部分 研究概况一、 研究的背景- 9概念界定- 10二、 研究的目标- 11三、 研究的内容- 11四、 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11五、 环境开发的目标模式与生态环境课程的框架- 12六、 研究进展情况- 13 第二部分 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目标 内容 实施与评价一、 确立了“三级”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目标- 15 (一) 确立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目标- 15(二) 目标制定依据- 15(三) 目标的检测点- 15(四) 目标框架- 16 二、 开发了七大主题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内容- 18(一) 生态环境教育主题教学活动- 18(二) 生态环境教育实践活动- 26三、形成了三个系列的

2、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实施途径- 28(一) 生态环境教育主题教学活动(集体教学与区域学习活动)- 28(二) 生态环境教育实践活动(节日活动与专项活动)- 35(三) 生态环境教育绿色环境创设- 38四、形成了多元综合的生态环境课程评价- 42五、生态环境教育研究效果- 48六、成果的创新之处与价值- 50 第三部分 研究的后续思考一、 结论- 52二、 思考- 52参考文献- 53图 表图1 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目标的模式- 13图2 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内容- 18图3 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实施途径- 28表1-1 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目标- 16表1-2 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目标- 16表1-3 生

3、态环境教育课程目标- 16表2 各年龄段七大主题集体教学活动具体内容安排表- 21表3 七大主题各年龄段区域活动内容表- 25表4 生态环境教育专项活动内容安排表- 27表5 新教材和生态特色课程融合实施表- 34表6 节日活动安排表- 37表7-1 海三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评价指标统计表(小班)- 43表7-2 海三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评价指标统计表(中班)- 44表7-3 海三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评价指标统计表(大班)- 45表8 海三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课程问卷调查表 (家长)- 46表9 幼儿环保知识、行为百分比测评表(%)初测- 48表10 幼儿环保知识、行为百分比测评表(%)末测- 48基

4、于主题的幼儿园生态环境课程建构(成果摘要) 上海市宝山区海滨三村幼儿园课题组课题组成员:费京玲、吴亚平、金展红、谢颖、严永芳、姚惠清、殷虹、唐文瑜、俞春玲、郑秀雯、周娟、王雯瑾、顾美凤、孙如一。本文由费京玲执笔。本课题研究得到区进修学院教科室杨金凤老师、袁智慧老师的指导,谨致感谢。一、研究的背景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人类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很多人提出:保护世界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环境素质,要从学校教育入手。鉴于对保护环境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和重视,我园近几年在这一领域已经开展了许多研究。通过分析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发现以往的研究者已发现了开展环境工作的不足之处,如主要在教

5、学中增加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教学内容孤立,难以有效地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培养正确的环保态度,因而提出了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活动的必要性。2006年9月,我园重新审视了以往所开展的环境教育工作,并计划围绕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开展较为深入的研究。预想在三年的时间里根据现在的课改要求,把生态环境教育融于新课程主题教育活动中,开展主题背景下的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评价方式的研究,旨在建构一套比较完整的与主题背景教学相融合的生态环境教育园本课程。为幼儿园今后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提供参考。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研究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教师应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

6、、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基于这样的要求,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和理论,在幼儿园原有环境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将生态环境知识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思维、学习等特点相结合,从学校内在需要与现实的环境出发,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三方面有机结合,将生态环境教育融于新课程主题教育活动中,开展主题背景下的生态环境教育活动,研究基于主题的幼儿园生态环境课程建构,旨在通过研究,建构一套比较完整的与主题背景教学相融合的生态环境教育园本课程。研究主要运用目标模式来建构基于主题的幼儿园生态环境课程。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办园目标、新课程对幼儿发展的要求,确定了生态环境课程的总体目标;根据目标要求,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周边社区资源,

7、制定了生态环境课程的内容,通过幼儿园的集体活动,环境创设以及实践活动三个途径,实施课程内容,用调查问卷、观察法、实测法的方式综合评价幼儿活动掌握的情况。本研究运用目标模式从行为目标的确定,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实施,再到课程评价,使课程目标层层分解并落实于具体的教学活动,达到根据课程目标是否落实和达成来评价教育的结果。整个研究过程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边实施边调整,不但构建了课程而且使课程更完善。 图1 生态环境课程目标的模式依据1.年龄特点 范围1.达成目标 途径1.集体活动 方式1. 调查问卷依据2.办园目标 范围2.生活经验 途径2.环境创设 方式2. 观察行为依据3.发展要求 范围3.社区资源

8、 途径3.实践活动 方式3. 实测法确 制 研 综立 定 究 合目标 选择 内容 优化 实施 动态 评价 反思调整三、主要的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依托年级组开展一课三研活动,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理论的思考与分析。经过三轮实施调整,使我们对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途径有了更加丰富的认识,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一)确立了“三级”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目标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目标坚持知识、能力和态度并重的原则,有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检测点。总目标是:感知、了解、掌握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知识和保护环境的方法,亲近自然,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二级目标为认知、

9、情感和行为三个领域的目标。二级目标中认知目标是:掌握与环境相关的一些初浅知识和保护环境的方法;了解人、动植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并积累相关的经验。情感目标是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意识到人类、动植物与环境休戚相关。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乐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关心与保护环境愿望。行为目标是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形成初步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行为方式;有认识与探索自然的兴趣,积极参与创设整洁优美的环境第二级的目标即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领域的目标。三级目标是各年龄段七大主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领域目标和学期目标。如植物主题活动,小班的认知目标是认识部分植物并初步了解植物与人类和动物的关系;中班是学习运用

10、简单的观察方法来关注环境,初步感知植物的变化给人和动物带来的影响,了解一些初浅的保护植物的知识和方法;大班的认知目标是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界的变化,了解植物的种类、构造及其与人类和动植物的依存关系,进一步掌握初浅的环保知识与方法。 三个级别的目标相互之间有层次,上一级目标统整下一级目标,形成目标的连续体。(二)开发了七大主题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内容 根据生态环境中的基本要素,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开发了生态环境教育主题教学活动为水、动物、植物、噪音、空气、废物利用、土壤七大主题内容。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内容分为生态环境主题教学活动和生态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二大块。生态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分节日活动和环

11、保专项活动。有植树节、世界水日等8个系列节日活动,回收废电池、喂养小动物、环保时装表演、环保体育游戏等9项环保专项活动。内容的选择层层递进,使同一主题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内容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且是逐步扩展的。如在主题“水”中,小班的内容有“玩水,小雨点”等,中班有“关紧水龙头,我会保护身边的水宝宝”等内容,大班的内容为“沉与浮,我身体里的水”等;内容的选择上如植物既有认知内容如“树叶的本领”又有情感的激发和行为的培养如音乐活动“大树妈妈”和“花儿好看我不摘”等。我们研究并制定了145项各年龄段七大主题集体教学活动具体内容和区域学习150个活动内容。 (三)形成了三个系列的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实施

12、途径生态环境教育课程有主题教学活动、实践活动和绿色环境创设三个系列的实施途径。其中,主题教学活动有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实践活动中有节日活动和专项活动,绿色环境创设有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见图2)图2 海三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实施途径生态环境教育主题教学活动 生态环境教育实践活动 绿色环境创设集体教学活动 区域学习活动 节日活动 专项活动 学校环境 家庭环境 社区环境 显性活动途径 隐形实施途径途径一:生态环境教育主题教学活动1生态环境教育集体教学活动。集体教学活动以主题教育为主,把生态教育作为一个中心点,将生态知识从这一中心点向四周辐射,将生态教育内容渗透到各种教学活动中。为了保证

13、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我们每周安排2次活动。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采取两条线并进的方法。(1)生态环境教育专题课:它是围绕一个主题,根据幼儿的生活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幼儿介绍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并把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通过幼儿喜欢的故事、小实验、手工制作等活动进行传递,使课程中的七大主题教学目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避免了学习活动的随意性,体现了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2)生态环境教育渗透课:即是将环境教育内容与其它教学活动有机渗透的教学活动。通过各学科的生态环境渗透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扩大了孩子的知识面,而且对孩子进行了补偿教育,使生态环境教育更生动、有效。但并不是每次的学科教学

14、活动都需要有生态环境渗透活动,而是要根据学科内容,主题要求,有机整合。2 生态环境教育区域学习活动。生态环境教育区域学习活动是教师根据生态主题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途径二:生态环境教育实践活动1生态环境教育节日活动:指在特定的节日里开展的系列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我们选择了植树节等8个节日,并根据各年龄段活动要求,幼儿生活经验,制定相关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我们重参与、重实践、重体验。根据节日内容,年级组每月组织一次活动。2生态环境教育专

15、项活动:根据年级组活动要求,结合幼儿园自身特点,各班定时、定内容、分阶段开展生态环境教育专项活动:如环保时装表演、变废为宝制作竞赛、喂养小动物、回收废电池等。途径三:生态环境教育绿色环境创设在生态课程实践中,我们充分挖掘孩子身边环境的三方面资源,即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通过动手创设,隐形诱导;家园互动,双轨运行;深入社区,倡导环保等实施策略,使生态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四) 形成了多元综合的生态环境课程评价经过三年多的实践研究,我们确定了生态环境课程的各年龄段七大主题内容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通过家长问卷评价、主题开展实效评价、访谈观察评价、教师研讨评价四种评价方式,来综合评估,以求得到

16、客观、正确的评价。1主题开展实效评价:通过对每位幼儿从环保知识、行为两方面,对每一个主题先后二次进行一对一环保指标实测评估。其对孩子的知识掌握反映的非常清楚、客观,但由于工作量极大,不易经常使用。2家长问卷评价法:通过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让教师清楚地了解每位孩子及家长对所学的环保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情况,促进教师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与补偿教学活动。其针对性强,易操作,数据统计方便正确,但有的内容不易反映如行为习惯等。3访谈观察评价:通过访谈得到的回答率高,收集到的资料质量较好,调查对象的适用范围广,低成本。能比较生动的体现孩子的行为和情感的表现,而且易操作适用性强。4教师研讨评价:主要是针

17、对集体教学活动后和实践活动后进行的研讨。对活动质量提升明显而且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五)通过课程的研发,取得了以下成效:1建立生态环境教育课程体系,成果显现。通过实践与研究,共收集汇编了各年龄段七大版块的课例共计156份、区域活动163个,完成子课题研究两篇:家园共育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家长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环保教育中的研究,其中一篇获区课题三等奖,正在研究的小课题两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14份,积累了个案和案例二百多篇。由于生态环境教育课程与新教材的主题有机融合,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具有借鉴作用,并以被其它园所运用。 2生态教育课程的建构,给幼儿、教师以及家长带来的变

18、化:生态教育课程的建构,提高了幼儿认知和行为,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提携了家长的环保素养。四、成果的创新之处与价值1.建立了幼儿园生态环境课程体系。本研究以新纲要为依据,从生态学的观点,建构了生态环境课程的目标框架和内容序列,提炼了生态环境课程的实施途径与方法,并积累了大量有效的活动方案,形成了开放互动的绿色教育环境,完成了生态环境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设计合理,条理清楚,成果显现。汇编的生态环境特色课程园本教材与课程方案等均具有可行性,操作性强,对新课程内容有一定的丰富和补充作用,为幼教同行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同时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幼儿园的园本课程。2.运用目标模式开发课程。本研

19、究从课程目标的确定,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实施,再到课程评价,都是运用目标模式来建构的。在研究中重视目标的结构性,将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年龄段目标组成一个完整的三级目标体系,上一层目标统整下一层目标,形成目标的连续体,使课程目标层层分解并落实于具体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3.建立和谐、友善的自然观。研究结合幼儿的需求和年龄特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周边环境中所蕴含的环保资源,引导幼儿探索、了解周围环境,激发幼儿对环保的认同感,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去关心、爱护周围环境,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建立一种和谐、友善的自然观,还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五、研究的后续思

20、考在下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中,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大课程观,进一步充实园本课程体系内容,不断健全生态环境课程的评价方式、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基于主题的幼儿园生态环境课程建构 上海市宝山区海滨三村幼儿园课题组课题组成员:费京玲、吴亚平、金展红、谢颖、严永芳、姚惠清、殷虹、唐文瑜、俞春玲、郑秀雯、周娟、王雯瑾、顾美凤、孙如一。本文由费京玲执笔。本课题研究得到区进修学院教科室杨金凤老师、袁智慧老师指导,谨致感谢。 第一部分 研究概况一、研究的背景(一)现代人注重生态环境意识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环保意识的不到位,再加上人口迅猛增长,在开发、利

21、用、改造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个副产品环境污染,导致生态失衡。如:水和空气污染、土地沙漠化、温室效应、酸雨和沙尘暴的肆虐、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但勿庸讳言,随之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幼儿生态环境教育无疑是一个重大课题。1990年12月颁布的国务院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要求:中小学及时性幼儿教育应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普及环境保护知识。由此可见,环保教育这一问题早已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摆到了议事日程上。作为幼教工作者,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科学学科中要求教师应在某些方面幼儿生活

22、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同时人类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还我一片洁净的蓝天”、“绿色还给大地”是当代有识之士发自内心的呼唤。“世界只有一个地球”,既是现代的生态观,也是现代的教育观。追求低碳生活是当今的时尚,是今后生活方式的常态。很多人提出:保护世界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环境素质,要从学校教育入手。(二)学校发展的可行性研究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加速推进,创建幼儿园特色已成为幼儿园面对激烈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所幼儿园如果没有特色,也就没有个性。而课题研究是在创建幼儿园特色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经常性科学研究并加以解决的活动。因此对于我们而言,希望在原有环

23、境教育的基础上通过课题引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特色的内涵,促进学校的发展。幼儿园在考虑如何创建及创建什么样的特色时,审视本园背景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我们海三幼儿园本身已有开展环境教育的基础,只是以前环境教育内容是常识活动的补充,根据现在的课改要求我们认为有偏差和存在不足,需要建构一套符合二期课改精神和凸现本园特色的园本课程,这就要在教材开发上下功夫,在简明、易懂的情况下,讲清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也为今后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保障。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美好情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同时我们了解到国内许多幼儿园也纷纷开展了

24、许多与环境有关的教育工作,但主要是在教学中增加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或零散地融环境教育于一日活动中。到目前为止,幼儿园实施环境教育还十分缺乏整体研究。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模式形式单一,以教师上课为主;教学内容孤立、单一,缺乏系统,甚至出现重叠和相互矛盾等等,使幼儿园环境教育难以有效地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培养正确的环保态度,教育效果不尽人意。而在学校教育中,学习活动最能呈现园本发展目标,为此我们选择在主题背景下开展我们的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研究,以此来保障我园特色创建的可持续发展。(三) 现实生活中不容回避生态环境教育我们海三幼儿园虽然地处老城区,但随着政府为了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对海三通道进行了改建,我

25、们的环境焕然一新,可是由于人们的素质提高更不上城市发展的速率,为此我们经常看到不和谐的一景:人们牵着狗在幽静的小花园内大小便;在大树上晾晒衣物破坏绿化、焚烧垃圾,制造大量废气等,而造成这不文明一景的以老人、成人居多,孩子学生少。这充分说明从小建立的意识是根深蒂固的。关键词界定生态环境: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 或作用的总和。这一解释对构成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有具体的交代, 即光、热、水、土、气、动植物。它与一般环境更不同的是

26、,它具有了生态学的理念,表示从生态学角度看问题。“生态环境教育”课程:是指学校根据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和理论,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年龄特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周边环境中所蕴含的环保资源,此课程为学校自行研究设计的对学生实施生态环境教育的课程。二、研究的目标1通过研究,建构一套比较完整的与主题背景教学相融合的生态环境教育园本课程。2验证园本课程实施有效性。三、 研究的内容1制定生态环境教育的课程目标。2确立生态环境教育的课程内容。3研究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实施途径。4确定生态环境教育课程评价指标。四、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一)新课程理念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我国学校“不少课程内容陈旧实践

27、环节不被重视,专业设置过于狭窄,不同程度地脱离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学科内容巨大变革的今天,开发和研究“生态性”校本课程也是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开发“校本课程”能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结构,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生态性”校本课程,定会给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工作抓手。通过此抓手达到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乃至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二)环境教育思想“环境教育”概念正式确立于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国际环境教育规划司召开的贝尔格莱德会议。1977年在第比利斯召开的国际环境教育大会则使“环境教育”日趋完善和成熟,该大会明确宣布“环境教育在

28、现有的课程中是一门新学科,它应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包含在现有教学计划及教学过程中。”就其内涵而言,是关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就其处延而言,包括环境意识和观点的培养。研究环境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传授生态平衡、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治理方法的知识和相应的实践技能等多项内容。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好多国家把环境教育列入了学校教育。1983年,我国也已把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之一。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政府编制并批准了中国21世纪日程,在日程中环境教育被列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环境教育是绿化明天的

29、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三)心理学的理论教育学理论。有研究表明:人的生活习惯和技能,3岁前形成50%;6岁时形成30%;其余20%是20岁前形成的。儿童和少年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生态环保方面的教育,树立起生态环保意识并养成了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和技能,长大后就会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高度,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现实意义。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环保教育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让他们知道“白色污染”、“酸雨”等等这些复杂难懂的学术名词,而应该从幼儿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入手,让幼儿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生活中积极、轻松、自然的接受教

30、育,使他们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萌发环保意识,从而转化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同时我们希望我园的环境教育课程实施起到教育一代人、影响二代人、造福三代人。五、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与生态环境课程的框架本研究主要运用目标模式来建构基于主题的幼儿园生态环境课程。目标模式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从行为目标的确定,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再到课程评价,构成了目标模式的典型程序。在我园课程编制过程中,就强调课程目标的制定,强调课程目标的层层分解并落实于具体的教学活动,强调根据课程目标是否落实和达成来评价教育的结果,可以说我们的指导思想和做法都来自于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但考虑到目标模式的局限性我们也运用了过程模式的理论,

31、使目标模式更具弹性化。整个研究过程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一边实施,一边调整,不但构建了课程而且使课程更完善。同时我们也采用了实测法、调查法、观察法,对孩子和家长进行测评。 图1 生态环境课程目标的模式依据1.年龄特点范围1.达成目标 途径1.集体活动方式1. 调查问卷依据2.办园目标 范围2.生活经验 途径2.环境创设 方式2. 观察行为依据3.发展要求 范围3.社区资源 途径3.实践活动 方式3. 实测法确 制 研 综立 定 究 合目标 选择内容 优化实施 动态评价 反思调整六、研究进展情况 (一)研究项目的立项与结题“基于主题的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系2007年宝山区区级重点课题项目,2009年1

32、1月结题。(二)实践研究过程1第一阶段实践(2006.9-2007.2)研究的初始,我们组织课题组教师大量查阅和收集生态环境教育的相关资料;关注并研究国内外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动态,进行文本资料、网络资料的筛选。同时,对课题组教师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所必备的知识与素质进行培训,初步构建课程框架。2第二阶段实践(2007.2-2008.6) 运用目标模式,确定研究的三个层次目标,对收集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整理与筛选,选择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特点、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作为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内容;探索实施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的途径与方法,制定实施各年龄段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方案;研究实施评价的方式与内容。3第三阶段

33、实践( 2008、9-2009.6) 确定各年龄段的目标与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对各年龄段的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方案进行再研究、梳理,整理积累各年龄段生态环境教育活动与区域活动方案,节日活动、环保专项活动内容;向家长、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访谈等方式,获取对课题研究的评价信息,做好统计、分析工作。研究过程中向宝山托幼一学区展示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成效,并接受区科研室的中期评估。(三)总结、整理阶段(2009.6-2009.11)整理研究成果资料和数据统计与分析,验证其有效性;汇编园本课程方案(含特色)和汇编生态环境特色课程园本教材册;完成最终的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 第二部分 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目标、内容、

34、实施与评价一、确立了“三级”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目标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目标坚持知识、能力和态度并重的原则。(一)确定课程目标为:感知、了解、掌握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知识和保护环境的方法,亲近自然,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二)目标制定依据:1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幼儿生态课程教育目标一定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如3-6岁孩子他们愿意亲近自然,接触社会,能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并有认识与探索的兴趣。为此我们对孩子的培养目标也紧紧围绕他们的身心特点确立,教育只限于幼儿的初步认知、自身情感、意识及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或者向家人宣传、劝阻等方面。同时对于小中大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要求

35、。2. 依据本园的办园目标根据我园提出的“以服务教育为理念,以亲民教育为追求,以和谐共存的生态教育为起点,推进课程园本化建设,形成一支和谐自主的教师队伍;培育一批和谐发展的阳光孩子;创建一个和谐互动的绿色教育环境”这样一个办园目标,为此我们希望通过生态环境教育不但让孩子初步掌握一些浅显的生态知识,了解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起到教育一代人、影响二代人、造福三代人效果,更希望外延至绿色教育,使他们知、情、行得到统一,促进可持续发展。3依据新课程对幼儿的发展要求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美好情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因此拓宽现有的教育内容,渗

36、透生态新观念,使幼儿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是完全必要的。(三)目标的检测点:目标分三个检测点:认知 掌握相关的一些生态环境知识和方法。情感 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乐于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行为 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形成初步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行为方式。我们从这三方面入手主要考虑到在对孩子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时,要着眼于孩子多方面的发展,不仅是知识经验的掌握,同时还考虑达到情感的变化及习惯、态度的养成。(四)目标框架生态环境课程目标包括三个层次的目标,上一层目标统整下一层目标,形成目标的连续体。总目标是:感知、了解、掌握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知识和保护环境的方法,亲近自然,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

37、意识和行为(见表1-1)。二级目标为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领域的目标(见表1-2)。三级目标是各年龄段七大主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领域目标和各年龄段的学期目标(见表1-3)。如植物主题活动,小班在认知目标上是认识部分植物并初步了解植物与人类和动物的关系;中班是学习运用简单的观察方法来关注环境,初步感知植物的变化给人和动物带来的影响,了解一些初浅的保护植物的知识和方法;大班的认知目标是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界的变化,了解植物的种类、构造及其与人类和动植物的依存关系,进一步掌握初浅的环保知识与方法。表1-1 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目标 生态环境教育课程总目标(一级目标)感知、了解、掌握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知识和保护环境的方法,亲近自然,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