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中指导幼儿探寻数概念的策略.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49198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活动中指导幼儿探寻数概念的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主题活动中指导幼儿探寻数概念的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主题活动中指导幼儿探寻数概念的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主题活动中指导幼儿探寻数概念的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主题活动中指导幼儿探寻数概念的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题活动中指导幼儿探寻数概念的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活动中指导幼儿探寻数概念的策略.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题活动中指导幼儿探寻数概念的策略 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在当代任何科学的探索与发明,都有赖于运用数学的方法来完成。数学具有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幼儿数概念的学习是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课。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起初步的数概念。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主题活动帮助幼儿习得数概念,通过运用各种感官,幼儿能够自己动手动脑、独立探究问题,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使学习数概念成为一件轻松快乐的趣事。 一、为幼儿数概念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 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2、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依据教学内容、目标,巧妙设计教学的各环节,为幼儿创设好具有组织的、可自由选择材料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准备多种类的教具,如纽扣、冰棒棍等,用以学习分类、形式排列、一对一的对应或配对等活动;多名诺牌、扑克牌等用以学习5或6以内数量的速认,集合的组合与分解,加法交换律与加减法运算表等活动。供给儿童自发性活动与同伴学习的机会。让幼儿多操作,教师少讲解,引导幼儿自己进行探讨和推论,在操作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例如:在学习点数时,幼儿通过手中的数棒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发现2比1多1,3比2多1等,还找出了台阶式的排列,并通过自己的体验和实践比较多、少和一样多。这种方法幼儿易理解和

3、掌握,比教师单纯的、多次的讲解和演示的效果更好。 二、利用身边的事物作为数概念探究的对象 分类是儿童日常生活中一种很自然的活动。例如,在收拾东西时,幼儿必须先将东西分门别类后再放回原位,这种方式就是根据东西的共同属性予以分类。分类也是逻辑思考的基本技能之一。就发展顺序而言,分类发展在计数之前。因为幼儿必须先将东西依分类方法组成集合之后才能计数每个集合的基数。幼儿对于主题活动中的材料收集是一向热心的,在树叶主题中, 2、3岁幼儿会依据他们所带来的树叶图片根据相同性与相似性来分类,这是一种“范围”分类的策略。到了46岁时,多少会依据其属性(如颜色、形状、大小)来分类,可是其分类技能仍是属于一种“相

4、似性”分类与“层面性”分类二者间的过渡期。 序列也是学习数概念的基本技能,能帮助儿童学习数的顺序。在热闹的街道主题中,我请幼儿把10辆小车排成一排。田田和家家这两个3岁幼儿,都是能从1数到10的孩子。他们开始兴致勃勃地排列起小汽车,田田用红色排了5辆。家家用绿色排了12辆,这时玩具箱里的红、绿色小车全部用完了,他们就都认为自己完成了任务。由此可知,田田因红色小车用完了,就以为10辆小车排成一列的游戏已经“完成”,而且她的口与手一对一计算的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她数着数着真的以为已经排了10辆了。如果这时她能够反映道:“我还要红色小车”或“不够”的话,就可知她在计算能力上已有很大的进步。 家家选用的

5、绿色小车正巧有12辆,所以对我“10辆排成一排”的要求,一开始就有足够的数目可以排列。一边数着“1、2”,一边从玩具箱中取出小车排列,到第10辆时并为停下来,反而把12辆绿色小车全拿出来。家家并未留下多余的2个小车,或许是因为将10辆排成一列的想法早已先入为主,所以家家会认为看到的小车数就是10个。我的用意是想让他们把10辆小车排列在“街道”上,这对3岁幼儿是有点困难的,而排列出来的结果,也的确呈现出这个年龄段会出现的状况。要做有意义的序列活动,必须指导幼儿先了解东西间彼此的差异性,而后依照某种共同的属性(如大小、长度、重量、颜色)将东西排成一个顺序。幼儿只有熟练地做序列活动,才可了解数的先后

6、顺序。 三、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让幼儿都能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运用学具主动探究数概念。如:在学习5的形成时,我没有进行讲解,而是提出问题,怎样能将4只蝴蝶变成5只蝴蝶,幼儿主动地运用学具进行探究,迅速得出答案,将4只蝴蝶添上1只蝴蝶就变成了5只蝴蝶。就这样幼儿在积极探索中获得答案,学到了知识,也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 比较是分类的一种基本技能,因为分类时儿童必须先会区别相同与相异处。比较也是序列的一种基本技能,因为儿童必须通过比较的历程才能了解彼此的关系(多于,少于,一样多)与序列关系(、)。根据一个长期性的研究报告显示:了解多于、少于或一样多的关系是学习序列或保

7、留概念的充分条件。所以,儿童如果能做序列或保留概念的问题,也将顺利地解决“多于、少于或一样多”的问题。户外活动时,方方因患感冒留在室内,我和他利用盘子和大小两种弹球玩游戏。我说:“在两个同样大的盘里,一边是大的弹珠,一边是小的,各是3个。我问:有几个弹珠?方方用手数着:“1、2、3,三个!”我顺手把8个大的弹珠放进盘子里,“现在有几个弹珠?”方方开始数:1、2、3、4、3、4、10。直到3为止的数数都还正确,但数数和物品的对应,却从4开始混乱了。在这里,方方的表现将3岁幼儿成长中的毕竟过程真实地呈现在我的面前。我以同样大小的盘子作为不变的条件,借由改变弹珠的大小来观察方方的观察力。我问“哪一边

8、比较多”,方方不假思索地回答:“这边比较大,所以比较多。”在同样大小的盘子里,因为两边都是放3个弹珠,问“哪一边比较多”这样的问题,对幼儿来说是否恰当,尚有待探讨,但方方是懂得了我想表达的意思。方方说的“因为比较大”的理由,其实正是3岁幼儿的思考模式。如果从占据盘子容积的比例来看的话,直觉反映的确是大的弹珠占据较大的比例,由此可知,3岁幼儿在计算之前,会先以直觉来判断多少。接下来我问:有几个?方方回答:1、2、3,三个。最后我让方方计算小的弹珠的数量,告诉他不要管大的弹珠,方方用同样的方法知道了小弹珠也是三个,它们一样多。这个答案大大超出了方方的想象,他显得十分兴奋,因为这是自己动手尝试得出的

9、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我是一个旁观者,也是他倾诉的对象,我认为仔细聆听幼儿表达的语句才是最重要的,在聆听之后,适当地给予修正,才能促进幼儿在学习上的进步。 四、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简单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发现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方法十分有效。 打扫室内卫生时,我正在搬运椅子,大伟看到了说:“老师你可真厉害,拿了好多张椅子!”我说:“老师拿了5张椅子,大伟,你也帮老师把那边的5张椅子搬来吧!” 大伟高兴地开始帮忙了,“5张椅子,1、2、3、4、5。”我惊喜地发现大伟能数物对应的从1数到5了。在前几天的教学中他还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而今天通过搬运椅子,大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在学习认读数字时,我设计了“客人来了”“小医生”等生活问题,让幼儿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主题活动中与幼儿一同探究数概念的奥妙,看到幼儿建构起初步的数概念,并能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了,看到幼儿在我的面前最充分地展现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展现出他们的智慧和个性,让我真正领略了幼儿的学习还有另一半。作为教师,我将会以最大的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同时,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点燃,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快乐地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