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管理理论简介_图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期管理理论简介_图文.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预期管理理论简介,李拉亚华侨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2016年11月,演讲提纲,引言早期思想重点讲解政策透明正式问世重点讲解预期管理的实质思想和特点非常规货币政策重点讲解前瞻性指导常规货币政策中国的预期管理1990年代中国的预期管理重点讲解2016年提出的强硬型预期管理理论本报告的前身是2011年我在央行做的有关预期管理的学术报告,该报告后整理成文,见李拉亚(2011),是本报告的附件。本报告补充了预期管理最近5年的新内容,这也是今天报告的重点。,引言:为什么讲预期管理?,中国政府于2007年提出要稳定预期中国政府于2009年提出要管理预期2016年5月9日人民日报特约权威人士谈经济形势,其中
2、一个重要内容是预期管理(四、预期管理怎么办?),提出稳预期的关键是稳政策,不能摇来摆去。提出要善于进行政策沟通,加强前瞻性引导,提高透明度,减少误读空间,及时纠偏,避免一惊一乍,不搞“半夜鸡叫”。该权威人士认为宏观调控本质上是预期管理。该权威人士认为提高舆论引导的可信度也很重要,必须实事求是,拿捏好分寸。现在,预期管理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政策问题。这一问题有国内外的思想渊源。,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的本质不同点,自然系统一般而言在人类诞生前就已经存在。不管是地心说还是日心说,都不会改变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客观事实。生态系统是人参与的系统,受人的行为影响,也可以受到人的预期影响,但其规律不会因人的
3、影响而变化。如细菌会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但不会产生理性预期,不会提前对未来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经济系统是人参与的系统,受人行为影响的系统,特别是受人的预期影响的系统。一些经济规律一旦人们认识到它,它就会发生变化,甚至不复存在。菲利普斯曲线很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人的预期对经济学很重要。政府可以通过影响人的预期来影响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央行不能用预期管理来消除人们对央行通货膨胀政策产生的通货膨胀预期。央行可以欺骗人一时,但不能欺骗人长久。央行的权威和信誉是管理预期的重要条件。央行预期管理可以缩短人们趋向理性预期的时间,让人们更快了解央行的政策意图,以此为依据制定自己的最优计划。,欧美理论界思想起
4、源李拉亚(2016b),1960年代和1970年代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讨论1970年代理性预期理论问世时间不一致性(Kydland 和 Prescott(1977)和Barro和Gordon(1983)关于相机决策和政策规则的讨论1986年才有政策透明的思想萌芽,1995年后欧美央行开始实行越来越透明的政策。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框架(Clarida,Gali and Gertle,1999)泰勒规则,1993年提出。新古典经济理论的通货膨胀目标制,1990年新西兰率先实行。新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弹性通货膨胀目标制(Svensson,1997),政策透明,Morris&Shin(2002)文章认为不是政
5、策越透明越好,过多的公共信息可能湮没了私人信息。Morris&Shin(2002)文章发表后,引起了争论,Svensson(2006)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发表了评论文章,认为Morris&Shin(2002)文章的方法推导有问题,经改进后推导结果与原来结果不符,即应该是支持透明化而不是相反。换言之,除了一些特别情况下,公共信息越多越好。在公共信息和私人信息同样准确的情况下,缺少公共信息会降低社会福利。Morris&Shin(2006)在同期的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发表文章做了回应,承认Svensson对方法推导的指责有道理,但仍坚持自己
6、观点是正确的,即太多的公共信息会降低社会福利。,预期管理理论问世,Woodford在日本央行讲学的PPT(1997)中最早使用了预期管理这个词(management of expectations)。在正式公开发表的文献中,Woodford(2001)在内容提要中使用了预期管理这个词。学术界认为预期管理思想成型于Woodford(2003)和Woodford(2005)。,预期管理的实质思想和特点,预期管理的实质思想是,政府要引导公众预期,或者说,央行要引导公众预期。特点:央行采用政策透明等劝说方式引导,公众是自愿方式被引导。通过影响公众预期来影响经济,要求公众顺从和配合央行政策,依据央行政策
7、制定自己的最优计划,不要与央行政策逆向而行。效果: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减少政策副作用,提高政策效率,稳定经济波动。从这个角度看,即使有的经济学家不使用预期管理这个词,他或者她的理论也可以归结为预期管理思想和理论。如Krugman(1998)在研究日本的流动性陷阱时提出了用货币政策制造通货膨胀预期以帮助经济走出流动性陷阱。又如伯南克采用QE(货币宽松或者量化宽松)政策,其目标之一是制造通货膨胀预期,其目标之二是缓解金融系统和经济系统流动性紧张,从而缓解金融恐慌(Bernanke,2015)。再如Yellen(2013)强调前瞻性指导。,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
8、理论基础之一是预期管理起源于针对日本1990年代流动性陷阱的研究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美联储QE、扭曲操作和前瞻性指导均试图影响公众预期,故预期管理是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之一。现在美联储、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等注重使用前瞻性指导。前瞻性指导是预期管理方法的新发展,是央行引导公众预期的新工具(Yellen(2013))。,前瞻性指导(,2013),前瞻性指引的定义尚未统一,一种简明且权威定义是央行明确公布未来货币政策走势(Woodford(2012)。There are three main ways in which these central banks have provide
9、d forward guidance.开放式引导():the Bank of Japan,the US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FOMC),and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时间依赖型引导():the Bank of Canada and the FOMC状态依赖型引导():the FOMCOn balance,the MPC(the Monetary Policy Committee)judges that state-contingent guidance is more suitable at the current junct
10、ure than either time-contingent or open-ended guidance.,开放式引导 特点是太活,容易误解,Open-ended guidance provides qualitative information about the expected future path of policy for example,stating that Bank Rate is expected not to rise above its current level for an extended period or until the outlook for gr
11、owth improves substantially.Providing such qualitative guidance would afford a high degree of flexibility in responding to unanticipated developments.But it would consequently provide very littl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beyond what is provided in the MPCs existing communications.And there is a risk t
12、hat the vague language of the guidance could cause people to misinterpret it:what is meant by an extended period or by a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in the growth outlook?,时间依赖型引导特点是太死板,可信性不高,Time-contingent guidance provides an indication of when monetary policy is likely to change for example,stating
13、that Bank Rate is expected not to rise above its current level until a certain date in the future.Since time-contingent guidance relates the path of monetary policy to particular dates it is relatively simple to interpret.But any change in underlying economic conditions would almost certainly lead t
14、o a change in the period of time for which interest rates should be held fixed.It is unlikely,therefore to be a completely credible policy strategy because it conveys no information about how the Committee might react to unanticipated developments in the economy.,As a result,time-contingent guidance
15、 is unlikely to be that helpful now.For example,people may understand that time-contingent guidance is conditional upon the economic outlook,and that the MPC might revise its guidance in response to unanticipated developments.But such guidance,on its own provides no information about which shocks ar
16、e most likely to result in a change in the timing of the first rise in Bank Rate,and by how much the date would be moved forwards or backwards.So it would not prevent people from overreacting to unanticipated developments,meaning that expectations about the path of Bank Rate could still move out of
17、line with the path anticipated by the MPC,and lead to unwarranted moves in other interest rates and in asset prices.In addition,time-contingent guidance would not help the MPC deal with the uncertainty it currently faces about the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output growth,as it would not build i
18、n any automatic feedback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the economy and the outlook for policy.,Moreover,if people do not recognise that time-contingent guidance is conditional upon the economic outlook,then it could,in the longer term,damage trust in the MPC.That is because if the MPC did change its guid
19、ance then people may not understand or believe the reasons why the guidance had changed:they may believe that the MPC had simply reneged on its earlier policy,rather than reassessed it in the light of developments that had not been anticipated previously.,状态依赖型引导特点:政策变化与未来具体的经济指标值相关,State-contingent
20、 guidance provides an indication of the economic conditions that might lead to a change in monetary policy for example,stating that Bank Rate is expected not to rise above its current level until the unemployment rate reaches a certain level,or output growth exceeds a certain rate,provided that such
21、 an approach remains consistent with meeting the inflation target in the medium term.,By linking the path of monetary policy to economic conditions rather than to a date,state-contingent guidance can help people to understand how and why the Committee will respond to unanticipated developments,and t
22、o update their expectations about the future path of policy accordingly.That makes it more helpful in the current conjuncture,because it should help to prevent unwarranted movements in expectations about the path of Bank Rate.Moreover,it would create a direct feedback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the ec
23、onomy and the expected path of policy:by choosing suitable variables,that should help to ensure that expectations move appropriately as the economy recovers and more is learnt about the evolution of supply and inflation expectations.,But state-contingent guidance also has drawbacks.For example,it ma
24、y be less easy for the public to interpret.That is because it relies on people being aware of the current value of the economic variables referred to in the guidance,and having a view about how those variables are likely to evolve.As such,state-contingent guidance may have less effect on households
25、and companies views about the outlook for policy,or the certainty with which they hold those views.,Linking the path of monetary policy to only a few indicators could also lead to expected rises in Bank Rate that were not warranted by broader economic conditions.That problem can be avoided by specif
26、ying that the guidance would require the Committee to reassess the stance of policy,rather than automatically triggering a rise in Bank Rate(see the box on page 24 for more details).,The role of forward guidance,First,it provides greater clarity about the MPCs view of the appropriate trade-off betwe
27、en the horizon over which inflation is returned to the target and the speed with which output and employment recover.Second,it reduces uncertainty about the future path of monetary policy as the economy recovers.And third,it delivers a robust framework within which the MPC can explore the scope for
28、economic expansion without putting price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at risk.,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forward guidance,First,it can affect expectations about the path of short-term policy rates,depending on agents views of the conditions underlying guidance.Second,it has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th
29、e uncertainty around the path of short-term interest rates.Third,forward guidance may reduce term premia,which partly reflect the compensation paid to investors for uncertainty around the expected future path of interest rates,at longer horizons too.Other things equal,forward guidance could,by influ
30、encing the level and volatility of short-term risk-free rates,boost a range of other asset prices.,前瞻性指导也可能不起作用,加文等人(Gavin et al(2015))发现;“如果公众相信经济将会复苏和央行将会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时,前瞻性指引能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另一方面,如果公众预期经济不会有什么复苏,未来的名义利率仍在零附近,那么前瞻性指引对经济起不了什么作用。”这说明前瞻性指引能否发生作用,与公众预期有关。,1995年至2007年的常规货币政策框架,这段时期的常规货币政策由目标制和泰勒规
31、则两部分组成。目标制可以分为通货膨胀目标制和弹性通货膨胀目标制两种。1993年,泰勒提出了泰勒规则,该规则可大致描述为,利率依据通货膨胀与目标值的偏离以及产出缺口做出反应。简而言之,当潜在产出结果为正时,即实际GDP增长率高于潜在GDP增长率时,通货膨胀率会高出目标值,此时需要提高利率,以抑制经济增长。当潜在产出结果为负时,即实际GDP增长率低于潜在GDP增长率时,通货膨胀率会低出目标值,此时失业率会上升,需要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央行通过利率调整,实现自己的货币政策目标。伯南克对泰勒规则的修订,提高稳定经济的权重,用消费价格指数取代平减指数。依据耶伦思想对泰勒规则的修订,加入劳动参与率。
32、这能解释美国为什么加息时犹犹豫豫,一步三回头。,货币政策:科学还是艺术?,Clarida,Gali and Gertle(1999)发表了一篇颇为引人关注的论文货币政策的科学性:新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观点。依据这篇文章,经济学家假设已经知道了制定最优货币政策的知识,设计最优货币政策如同设计工程项目,可以照着图纸施工,无需主观的判断。通俗说,美联储由谁当家都可以。不同的人当美联储主席,都应制定大致相同政策,政策走向不应有本质区别。这篇文献的一个亮点是,最优货币政策可依据泰勒规则制定。不过,这篇文献在其第七部分,对泰勒规则做了改进,把预期因素引进到泰勒规则中,构成了前瞻性泰勒规则。在前瞻性泰勒规则中,
33、央行的利率调整对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作出反应,而不是对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作出反应。,常规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模式李拉亚(2011),研究提高货币政策效率,稳定经济系统新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建议大家读一读Morris&Shin(2008)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这两位作者用太阳黑子比喻归纳出预期管理的理论模式,浅显易懂。要注意的是,这两位作者并不是预期管理学派的成员,并且他们与预期管理学派的成员在政策透明上还有理论争论。前面已经提及这一争论。要点管理和协调预期是央行货币政策制定的核心涉及的概念:政策透明、政策策略、高阶预期、协调预期、央行的交流与沟通、央行的声誉和权威,中国早期的预期管理
34、,国内对预期管理研究大致起源于经济参考报1989年3月28日的一篇文章,该文提出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利率,降低预期”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方针(李拉亚(1989),首次把政府影响预期视为一项独立政策。在1991年,中国粘性预期理论初步形成,形成了目标制和政策规则的理论框架,并同时形成了自己的预期管理理论模式(李拉亚,1991)。我们若把中国预期管理理论与欧美预期管理理论作一对比,可发现它们是类似的(李拉亚,2011)。,目标制,单目标制,以经济增长率为唯一目标。李拉亚(1991,第262页)。双目标制,以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为目标。见李拉亚(1991,第256页)和李拉亚(1991,第19
35、8 页至第 220页)。多目标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时要考虑许多目标: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提高经济效益,调整产业结构等等。这些政策目标并不都是相容的,如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之间就存在矛盾,短期内要促进经济增长就必然会带来较高的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又将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制定政策纲领,要兼顾不相容的政策目标。制定反通货膨胀的政策,必须同时考虑维持经济的必要增长速度。在一段时间内,政策的着重点有所不同。”“政策目标一旦确定,应相应稳定。稳定可行的政策目标,能使公众的预期也相对稳定,从而减少经济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若不时更换经济目标,
36、将使公众无所适从,导致经济系统的混乱”(李拉亚,1991,第255页至第257页)。,中国政府的政策规则,中国政府也有自己的货币政策规则。1991年,笔者在通货膨胀机理与预期一书的第八章通货膨胀的理论总模式的第二节调控规则与经济预期、第五节综合调控和第八节政策规则的形成中,从理论上总结归纳了那时中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制定规则。这一规则为,政府的计划产量和计划货币供应量,理论上可由总供需缺口决定,实际上则由价格信号决定。当价格上升时,会降低经济增长率和货币增长率。当价格上升时,会提高经济增长率和货币增长率。笔者分析了在预期和不确定性作用下,价格、经济增长和货币增长虽存在一种正相关的趋势性关系,但不存
37、在精确的数量关系,因此,政策决策还需依据判断作出。在中国政府的货币政策规则中,没有用到利率。这是因为,当时利率没有市场化(即使现在利率也没有完全市场化)。尽管中国政府的货币政策规则在形式上与泰勒规则不同,但有共同特点,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要给经济增长降温(欧美国家提升利率,中国政府降低货币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反之亦反。两种政策规则都是闭环控制,政策工具都对经济变量做出反应。,我们制定政策规则的重点是向公众传递信息。从通货膨胀机理与预期一书的第10章第4节政策信息转递与政策规则的节名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当时欧美经济理论界制定政策规则主要用于约束央行的行为。欧美央行政策透明要到1995年后才流行起
38、来。在通货膨胀机理与预期一书第八章第九节,笔者分析了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的理论关系,即存在正的产出缺口时(实际总供给大于潜在总供给),通货膨胀率为正。存在负的产出缺口时(实际总供给小于潜在总供给),通货膨胀率为负。这是我们政策规则的理论基础。中国新一届政府实施的合理区间论,是对中国政府传统货币政策规则的改进,可视为一种双目标型货币政策制定规则。要指出的是,使用这一货币政策规则制定政策,仍脱离不了决策者依据自己经验对产出缺口和预期通货膨胀率作出判断。,中国早期预期理论要点李拉亚(2011,2016a),我们在1991年出版的通货膨胀机理与预期一书的第254页至第263页中指出:“政策要有效,就要求
39、预期方向与政策目标方向一致,当方向不一致时,政策的效力就会削弱,甚至失败。要使预期变动方向与政策目标方向一致,就要求一套明确的政策规则。”“问题的关键是,政府怎样才能让公众知道政府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手段。并且政府怎样才能让公众相信政府有决心也有能力实现该项目标,而不是半途而废。”“这一规则的优点是它向公众明确公布了政府政策的目标,这就有助于消除公众预期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引导大家配合这一目标安排自己的经济活动,从而减少经济的波动。由于政府目标不变,政府与公众就能减轻这类问题的消极影响,大家都按这一目标来预期自己的经济活动,协调经济活动。政府遵循这样的规则,首要条件是政府要有可信度,要说话算数,不
40、要途中变卦。”“如果政府按照一套公开的政策规则办事,并且坚定不移地执行这套规则,那么政策规则本身就向公众提供了较多的政府政策制定的信息,这有利于减少公众预期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可以防止政策制定者改变初衷的打算,提高政策的可信度。”,预期陷阱概念,提出了预期陷阱概念,用以解释中国在1991年遇到的流动性陷阱问题,即当时中国经济学家称之为市场疲软问题。“当经济进入谷底,预期也终于被拉下后,又会出现预期陷阱效应。此时,政府试图启动经济,增加货币投放,但多投入的货币都被预期陷阱所吸收,变为库存资金积压起来。消费者因较低的通货膨胀预期而倾向于增加储蓄,或持币待购,出现市场疲软。我国1990年经济就面临这样
41、一种局面”(李拉亚,1991,第241页)。如同Krugman(1998)的思想,中国粘性预期理论也认为流动性陷阱的核心问题是预期和信心。同时,流动性陷阱还涉及市场利率,而中国直到现在也没有实行市场利率。因此,中国粘性预期理论用预期陷阱取代了流动性陷阱,以别于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概念。如同Krugman的观点,我们也认为流动性陷阱中经济人不一定只持有现金。不同的是,我们认为财政政策对走出预期陷阱较为有效。,前瞻性指导,笔者在通货膨胀机理与预期一书的第10章第4节政策信息转递与政策规则指出:“公众的预期是受政府政策影响的,一个反通货膨胀的政策有助于降低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问题的关键是,政府怎样才能
42、让公众知道政府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手段,并且政府怎样才能让公众相信政府有决心也有能力实现该项目标,而不是半途而废。”笔者在1991年的这些论述,也接近现在前瞻性指导的含义。1995年,我们提出过类似状态依赖型引导,以解决政府怎样才能让公众知道政府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手段的问题。“政府要明确告诉公众一个信息,只要通货膨胀还处于较高的水平上,如两位数水平上,政府就会采取一种较紧的经济政策,并付之于实际。”(李拉亚,1995,第355页),这说明,我们在1991年已意识到央行与公众预期不一致造成的经济波动和政策效率降低问题。我们通过公布政策目标、政策规则和实现目标的政策手段,以及依靠政府的权威和声誉,实
43、施透明政策,传递政策信息,试图通过这一方法引导公众配合政府政策,进行预期管理,以达到提高政策效率减少经济波动的目的,从而也达到减少不确定性的目的。,原有预期管理的不足,美联储在2000年至2004年期间不断降低利率,刺激了房地产市场泡沫膨胀,以求带动经济增长。2004年后一直到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美联储又不断提升利率,试图给房地产市场降温。然而,美国的投资银行并没有围绕美联储的指挥棒转,并没有调整自己的对策以配合美联储的政策,而是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与美联储的意图背道而驰,维持高杠杆,继续投机,直至房地产泡沫破灭。美联储事实上实行的弹性通货膨胀目标制(虽然没有明确贴上这一标签),及美联储实施的透
44、明政策,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没有起到引导公众预期的作用,更没有起到预防和化解危机的作用。,强硬型预期管理,为解决原有预期管理的不足,我们提出了强硬型预期管理理论和方法,以解决原有预期管理软弱的问题。强硬预期管理的实质思想是,央行用奖惩方式引导公众预期。特点:采用软硬兼施政策规则,胡萝卜和大棒相结合。论文发表于经济研究2016年第10期。,前瞻性指导的博弈分析,在目前的前瞻性指引研究中,央行公布的未来货币政策走势不受公众对策影响,是单向向公众传递未来政策信息。问题是,公众依据这些未来政策信息作出的现期对策,可能会影响到前瞻性指引的目标和路径,使之脱离央行原来的设想。这是实施前瞻性指引的一种潜在风险
45、。张强、胡荣尚(2014)认为“目前,前瞻性指引的理论研究方向主要是中央银行对公众行为以及公众预期的影响上,对于中央银行和公众之间在信息发布、传递和预期形成过程中的互动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我们可在博弈模型中,把央行明确公布的未来货币政策走势与公众对策联系起来,研究它们在公众预期形成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央行未来货币政策走势受公众对策影响,公众对策也受未来货币政策走势影响,研究这一动态互动关系,发展前瞻性指引理论。,软硬兼施策略,博弈论中的软硬兼施策略(tit for tat)体现为参与者的两种互动关系:你合作,我也合作,即良性互动关系;你不合作,我也不合作,即恶性互动关系。央行在现实中也采用这种
46、软硬兼施策略,即若公众配合央行政策,央行会实施温和政策(即与公众合作,考虑公众利益),公众不配合央行政策,央行会实施严厉政策(即不与公众合作,不考虑公众利益)。,欧美的现实背景,欧洲央行货币委员斯马吉(Smaghi(2005)指出:“一是央行有责任警告经济人,如果他们的行为与稳定价格政策不一致,这可能导致紧缩的货币政策,这将导致对所有人不利的结果。这要尽可能与所有经济人(工会,企业家,有资金支配权力的人士)交流。这种交流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因为与央行政策的不一致将导致经济增长的不利结果。这种交流也符合央行的利益,如果经济人与央行价格稳定政策保持一致的话,价格稳定政策也更容易被执行。”斯马吉的这一
47、论述直接指出了公众不配合央行政策的后果,会“导致紧缩的货币政策,这将导致对所有人不利的结果”。同时,他也指出了若公众配合央行政策,则政策能更容易被执行,换言之,就是无需执行紧缩政策,这对大家都有利。,中国的现实背景,薛莉警告背后的潜台词(上海证券报2004年4月28日,第三版)所引用吴晓灵的话:“这一调控措施是善意的、温和的,希望各有关部门自觉控制,以免矛盾激化,导致央行采取大家不愿看到的更强硬措施。”“不要因为央行现在出手还比较温和,就想趁这个机会赶紧干一把,导致经济出现大的波动,造成今后的政策更加严厉。”吴景洪要想任志强们真正“从了”政府还得动用“核武器”(海峡导报2010年8月23日,第
48、11版)所引用任志强的话:“政府有时候希望做事,你就得配合。我们最担心政府继续拿出一堆东西,那一堆东西其中有一些准备使用核武器,你干吗非得让政府把核武器都用出来,你要从了,就不用把核武器拿出来了”。吴景洪认为:“在任大炮看来,与其政府动用“核武器”,不如先“从了”,给政府台阶下,后续的调控就不要出了,以避免导致开发商的利益更大程度上受损。”,主要结果,定理一:在央行与公众T期不对称收益囚徒困境重复博弈中,如果强势央行实行软硬兼施政策规则,在第一期选择温和政策,并且当公众认为央行为强势央行的概率大于门槛值时,则央行与公众能实现这样一种合作均衡:弱势央行从博弈开始直至T-2期都选择温和政策,在T-
49、1期和T期选择严厉政策。公众从博弈开始直至T-1期都选择配合策略,在T期选择不配合策略。,对主要结果的解释,定理一揭示了央行政策与公众对策的利益机制,即公众在博弈开始阶段选择不配合对策可能得到较高收益,但因央行会转而实行严厉政策,长期看公众得不偿失。因此,在央行软硬兼施政策规则的激励下,公众为维护自己的长期利益而放弃短期利益,选择与央行配合,争取央行实行温和政策。只有在博弈快结束时,公众才会一次性把过去建立的合作声誉利用尽。故定理一的合作均衡概念严格定义了央行政策和公众对策的良性互动关系。,这是一种更有力的预期管理方式,我们把软硬兼施策略明确化、规则化、理论化和模型化,由此得出了一种促使公众配
50、合央行政策从而实现公众与央行良性互动的新理论。该理论表明,在央行与公众的不对称收益囚徒困境重复博弈中,当央行采用软硬兼施政策规则,并且当央行的第二种声誉高于其门槛值时,公众采用配合政策央行采用温和政策,能导致公众长期利益最大化,从而能实现央行政策与公众对策的良性互动。该理论与窗口指导、政策透明、通货膨胀目标制和预期管理等方法不同,建立在带有奖惩机制的软硬兼施政策规则之上,通过这一奖惩机制和前面所述的参与约束条件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引导公众的收益预期,促使公众对策配合央行政策。当公众有不配合央行政策倾向时,即当公众利益与央行利益不一致时,较之窗口指导、政策透明、通货膨胀目标制和预期管理等理论,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