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最新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86900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最新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最新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最新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最新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最新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最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最新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司法厅、局党委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开门纳谏,邀请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解决群众难题,反映群众诉求,体现群众愿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是从政治的高度、全局的高度、战略的高度,指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

2、,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紧迫性。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阶段的学习,我认为我们首先要明确认识,群众究竟是谁?群众是“水”,水可载舟乘风破浪,亦可覆舟小河翻船。群众是“根”,巨树高耸云霄,其根深扎沃土。群众是“师”,管用的智慧,总是来自群众实践。历史是群众创造,现实由群众决定,未来需群众开辟。以为群众愚昧,其实自己愚昧;以为群众低下,其实自己低下。说到底,群众是“民”,民意不可违,民心不可渎,民众不可欺。视群众为水而时刻敬畏,把群众当根而自觉回归,拜群众为师而真心尊重,这就真正懂得了群众究竟是谁。“违反民意必遭民怨、违背民情必遭民愤、危害民利必遭民反”,紧扣“群众”二字、最

3、大规模地倾听民意、最大规模地动员群众帮助我们工作,是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根据以往开展的“三讲”、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的经验来看,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我认为关键是要明确活动的“三个主要目的”,并着眼于“三种主要方法”,用“三个真”做好群众工作。一、三个主要目的1、提高党的纯洁性。“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是党的群众观点的核心内容,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脉相承。也是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集中体现。目前我们党内存在的不纯洁乃至消极腐败的问题,都是由于没有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根本宗旨造成的。实际上,如果我们的各级组织和每个党员,真正都能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4、践行党的宗旨,我们党内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可以说,这是解决作风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的治本之策,克服和杜绝消极腐败的根本之途。因此,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应该是通过树立群众观点,践行党的宗旨,提高党的纯洁性,从而全面加强党的科学化建设。2、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当前,随着国内外形势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党的执政地位面临严峻的考验和重大挑战。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四种考验”、“四种风险”,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重大而紧迫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党的执政地位能不能得到巩固,党和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关键在于我们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5、,不断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认同。在这个大背景下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正是我们不断增强党领导和执政的合法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大好机会。如果通过这次活动,真正解决了坚持群众路线的问题,我们就能很好地经受考验,化解风险,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3、确保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如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靠党的各方面路线来保障。而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的群众路线是至关重要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与“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想路线是相辅相成、互

6、为表里的,也是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基础和前提。领导干部从群众中来(由群众选举产生)到群众中去(关心群众、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呼声)从实践中来(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事决策)再到实践中去(依法行政,并接受群众的检验),很好地体现了坚持群众路线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作用。我们现在开展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不但要将目前的这些成功经验和探索实践逐步制度化、常态化,更是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使教育实践活动不但成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更是全面贯彻好党的工作、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有力抓手二、三种主要方法1、自我教育与组织督导相结合。自我教育主要指学习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等,这是任何一次党内教育实

7、践活动所不可或缺、行之有效的形式和方法。但仅靠这一点又是明显不够的,必须辅之以强有力的组织督导。一方面,党组织对党员在开展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自我教育、相互帮助方面要监督引导,对于党员日常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的情况要监督引导;另一方面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和日常贯彻群众路线的情况要进行监督引导。只有自我教育与组织督导紧密结合,而且既对党员督导又对党组织督导,既对活动督导,又对日常工作督导,教育活动才能既有声有色,又扎扎实实,收到预期效果。2、开展活动与完善机制相结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必须集中一段时间,必须具有多种形式和载体,也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效果。但要解决深层次的问题,集中活动完

8、后还能长期显示效果,就必须完善长效机制,形成体制机制的保证。根据我们党多年来开展相关工作的实践经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把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坚持正面教育的经验和解决存在突出问题的成功做法,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坚持下去,并在长期坚持中不断加以完善。建立长效机制,紧紧扣住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鲜活经验,认真加以总结,从中概括和提炼出具有长期性、稳定性、普遍性特质的因素,加以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坚持下去。其实,我们对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有许多好的制度,我们一方面要加大执行力度,一方面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建立完善新的群众工作机制。3、动员号召与考核奖惩相结合。除了扎实有效地做好动员号召外

9、,要对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情况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认真严格的考核评比,在此基础上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奖优罚劣,并与干部的选拔使用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用人导向。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以是否妥善地解决问题作为考核奖惩的主要标准,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把原则要求变成量化指标,不仅要依靠办事制度、岗位责任制等刚性机制,而且要十分重视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等柔性机制。通过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和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法,全面、客观、准确、公正地评价干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交流、奖惩、培训、辞职的依据,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10、。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对办事低效、态度恶劣、消极怠工的进行诫勉教育或效能告诫,弥补公务员奖惩管理上的空当。以实际的工作业绩衡量干部群众路线的执行情况和群众工作的水平高低,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如果针对集中教育活动和日常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的情况,既对党员又对各级党组织进行行之有效的考核奖惩,形成在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方面的争先创优氛围,我们既可以把集中教育活动搞好,又可以确保党的群众路线长期得到坚持和贯彻。三、用“三个真”做好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党员干部是加强群众工作的主体,以什么样的心态做好群众工作,关系党群干群密切程度,关系改革开放

11、稳定大局,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做好群众工作,关键要在“真”字上下功夫,对待群众要怀着一颗真心,充满一份真情,倾注一片真意,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具体讲,应做到以下几点:1、怀着真心尊重群众。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主人,也是历史的创作者。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我们党员干部要怀着一颗无比敬重的心情对待群众,把群众当做自己的衣食父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家人,就连我们自己在履行公职之外,其实都是老百姓,看不起老百姓就等于看不起自己。真心尊重群众,要从行动上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热心接待群众的来访,耐心解答群众的咨询,诚心接受群众的建议,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2、充满

12、真情贴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方针政策是从群众实践中总结得来的,工作思路是从群众实践中启发得到的,群众路线是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法宝。毛泽东同志曾把干群关系比喻为鱼水关系,实际上就是在告诫我们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养育了我们,我们应当怀着感恩的心情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诉求,倾听群众呼声,懂得群众所思、所难、所盼,把工作做到百姓家里去,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努力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深水鱼”。3、倾注真意服务群众。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为民办事既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用真意服务群众,就是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把

13、主要精力投入到民生事业建设上来,把主要心思倾注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上去,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住房、看病、就业、上学等基本民生问题。实践证明,谁抓住保证和改善民生这个关键点,谁就牢牢把握做好群众工作的主动权,老百姓的感情是最朴实的,只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就能得到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开展各项工作就能轻松自如。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有了新的时代特点。群众要求社会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表达个人

14、利益诉求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复杂。有些干部面对复杂局面,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变得不愿做、不敢做、也不善做群众工作,客观上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各级党政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坚持不懈地做好群众工作。1.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始终心系群众。县乡基层干部很大部分出身在农村,即使不是在农村出身,也有亲戚朋友在农村,对农村的形势、群众的境况,可以说感同身受。按理说,我们应该不会忘记“群众是衣食父母”。但恰恰相反,有很多人正在淡忘这个老观点,正在淡化群众感情,现在非常有必要重温群众观点,筑牢做好群众工作

15、的思想基础。李瑞环同志曾说过:“群众最可敬,群众最可爱,群众最可怜,群众最可畏”。讲群众最可敬,是说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陈毅元帅曾经说,“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看看我们今天赖以生产生活的基础,大到纵横南北的交通干线、小到吃水灌溉的山塘水坝,无不是群众勒紧腰带、肩挑手提扛出来的。讲群众最可爱,是说群众最容易满足。经常做群众工作的同志都深有体会,群众很质朴,我们有时说了几句推心置腹的话、做了一点该做的事,群众就感动痛哭流泪。在改革开放以前,他们能吃上猪肉就高兴得不得了。讲群众最可怜,是说群众生活最艰辛。群众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历史上就承受了太多的艰难辛苦。就是在税费改革以前,也

16、有人发出了“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呼吁。现在虽然政策好了,群众手头稍稍宽裕了,但还是有很多人背井离乡,为生计奔波,忍着最大的委屈,干着最脏最累的活计,拿着最少的报酬。讲群众最可畏,是说脱离群众最危险。党群关系恶化,大则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小则引发群体性事件。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等等,都是极其深刻的教训。认真学习李瑞环同志的这“四最”,反思我们这些年的工作,可以明显看到,我们从群众身上得到的多、给予的少,亏欠的多、补偿的少,不自觉地远离群众多、主动深入联系群众少。当然,这些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不能完全归过于干部个人。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始终把群众摆在衣食父母的位置,

17、保持感恩之心来对待群众,深怀愧疚之心来回报群众。2.民生利益是我们的最高利益,我们必须不断满足群众。“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这也是古往今来为官从政者倡导的基本信条。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人民利益就是我们的最高利益。这几年,尽管随着财力的增长、政策的反哺,民生状况大幅改善,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轻视民生问题;尽管群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增多,其中也不尽合理,但我们绝不能因此无视群众正当的利益诉求。一定要始终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重视民生、研究民生、改善民生,努力履行党赋予我们的政治责任。要以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进一步做好改善民生的工作。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总是日益增长的,群

18、众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总是持续向上的。尽管我们这些年做了很多工作,但可以肯定,群众的抱怨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工作始终落后于群众需求。这不是群众不知足,也不是我们工作不力,而是矛盾论在民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这个矛盾的存在,正是推动我们进一步改善民生的动力。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坚持以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分清轻重缓急,不遗余力地为群众解决问题。要以群众的感知体谅群众,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现在,有时我们认为工作已经做得很到位了,但群众为什么不满意?有些工作在我们看来好像很有必要,但为什么人民群众不欢迎?有些问题,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为什么群众就不理解?这些问题,其实毛主席在

19、几十年前就给出了答案:“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没有很好地走群众路线,经常以个人的感知代替群众的体验,忽视了群众的实际需要;往往以自己的生活习惯、生活条件、常识水平作为比照,设计出看似方便群众、实则脱离实际的工作方案。因为我们这些一厢情愿的决策和设计,造成了“最后一公里”不能进村入户的问题、群众跑冤枉路的问题、群众办事成本更大的问题,等等。正是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使我们的好事没有办好,实事没有办实,甚至是好心办坏事。我们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既要为群众办

20、好事、办实事,又要为群众办小事、解难事,努力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要执行好惠民政策,把群众该得的实惠送给群众。当前,国家出台了许多惠民政策,认真贯彻和严格落实这些政策是各级党员干部的重要责任。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国家给群众的普惠政策不是一种赏赐,而是他们正当利益的回归;不是一种恩惠,而是他们理应分享的改革发展成果;不仅是扩内需、保增长的一种经济政策,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大政方针。无论从哪一方面理解,我们都应该不折不扣地把这些政策执行到位,坚决不准克扣截留。而且还要改进服务方式,端正服务态度,让群众心安理得地拿、有尊严地享受。3.人民群众是一切工作的主体,我们必须充分依靠群众。这是我们党在多年

21、的实践中总结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群众工作路线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发扬。要善于集中群众智慧。集中群众智慧的问题,实质是一个科学决策的问题。人民群众是最高明的老师,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最丰富、最实际、最管用。联产承包责任制、协会组织、村民监事会等等,这都是民间的创举、群众的发明。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可小看群众的聪明才智,不可低估群众的创造能力。要经常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运用毛主席教给我们的方法,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将群众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研究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再到群众中宣传推进,这样循环往复,使我们的工作决策更正确、工作方法更生动、工作方式更丰富。要善于调动群众力量

22、。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包括近几年我们建设新农村的实践告诉我们,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一切工作将一事无成。我们推进项目建设、城市创建、镇村同治、高效产业发展,等等,都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我们任何时候做任何工作都不能“自导自演”。要善于给群众算帐,用看得见的利益吸引群众;要善于借助群众的力量做群众工作,用身边的典型引导群众;要善于做宣传思想工作,用明明白白的好政策号召群众,真正把全县上下的力量集中到加速推进“三化”的发展实践上来。要善于引导群众自治。深入推进群众自治,既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我们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需要。在城镇,要着力加强社区建设

23、,加强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为建立健全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夯实基础。在农村,要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高度重视发展各种新型社会组织,建立村民理事会、监事会,扶持各种行业协会,引导农民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4.化解矛盾是我们的首要责任,我们必须积极引导群众。当前,正是社会矛盾的集中凸显期,但我们既不能因为矛盾多而害怕矛盾,也不能因此回避矛盾,甚至麻木不仁,更不能因为少数落后群众的存在而视群众为对立面,甚至视群众为“刁民”。一定要坚持把维护稳定、化解矛盾作为第一责任,高度重视源头预防,充分运用做群众工作这个传统手段,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司法手段,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要深入群众。

24、深入群众是掌握群众思想、预防矛盾纠纷的关键。扁鹊被世人誉为“神医”,但他认为自己的医术在家中三兄弟中最差,因为他总是治病于危重之时,要动手术;二哥比他好,因为他善治小病,“病发之微”,不会酿成大患;大哥最好,因为他是“病未有形而除之”,能防患于未然。做群众工作也是这个道理。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形成工作习惯和工作常态,经常到群众中去掌握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深入矛盾纠纷调处现场,和群众一起调查了解矛盾纠纷发生的根源,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参与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做到“干部在一线工作、领导在一线指导、矛盾在一线排查、纠纷在一线化解、作风在一线转变、效果在一线体现”。要宣传群众。要坚持用红色文化

25、教育群众,牢牢占领群众的思想阵地,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觉悟,决不能让灰色甚至黑色文化乘虚而入。要及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给群众,特别要注意讲真话,讲实话,坚决不能让一些半真半假,甚至是完全虚假的信息蒙蔽群众,造成完全可以避免的社会矛盾。要服务群众。思想问题是“标”,实际问题是“本”。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重视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我们不仅要办好事、干实事,更要敢于管烂事,管难事,积极主动解决好信访稳定中涉及的实际问题。有了问题不能躲、不能拖,要学会用“三种假设”来处理问题。一是要做“群众有理”假设。要认真倾听群众的诉求,设身处地感受群众的苦处,体谅群众的难处,让群众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二是要做“干部有过”假设。要先从自身找原因,看看我们的工作哪些措施不对头、方法不得当,有没有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三是要做“问题有解”假设。要立足解决问题,真心帮助群众,按照宜粗不宜细、宜早不宜迟的原则,查找根源,找准对策,努力把矛盾化解彻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