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再度思考.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88195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再度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再度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再度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再度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再度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再度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再度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让环境成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位教师-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再度思考摘要 环境是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幼儿园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幼儿园应坚持从孩子的发展出发,以孩子为中心,来创设一个丰富、自由、探索的环境,并积极引领孩子与环境互动,才能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 环境 思考 创设随着新纲要精神的不断贯彻落实,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广泛研究以及幼儿的学习活动内容以主题的形式来呈现之后,教师对幼儿园环境创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地提高,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迅速成为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那么,幼儿园在倡导良好环境创设和利用的同时,教师创设的环境实效性如何?孩子们与环境的互动程度又如何呢?综观目前各幼儿

2、园的环境创设,发现教师的实际行为与教师已有的创设理念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第一,环境创设的片面化。表现在把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空间、内容等割裂开来,缺乏整体布局的意识。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把环境创设片面地理解为墙上张贴,顶上悬挂,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操作性环境的创设,为孩子创设各种活动的区域,并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让孩子在与可操作性的环境、材料互动中得到发展。第二,环境创设的装饰化。表现在环境创设不是从孩子出发,让孩子与环境互动,促进孩子的发展。纯粹是为了追求环境的“美化”,应付领导的检查,迎接同行的参观,博得家长的赞赏。如果有好奇的孩子想去摸摸、玩玩那些墙上的精致的物品,那是异想天开。第三,环境创设的

3、形式化。表现在盲目模仿,追求时髦,出去参观学习,只注意别人有什么新的活动区、新的材料,有什么与自己不同的墙饰,而非领悟其道理,遵循的是什么原理,是否符合本园本班的实际情况,是否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的发展是否有价值,回来后一般的反应是立刻照搬效仿。第四,环境创设的成人化。表现在教师以自己的理解、认识与需要来创设幼儿园环境,使幼儿园环境缺乏童趣,背离孩子的特点。细看各园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各班的主题展示墙,都是教师废寝忘食、精心制作、一手包办而成。第五,环境创设的固定化。表现在幼儿的作品整齐、划一的排排张贴、固定,小红花评比栏,班班、年年一个样,墙饰更换周期长,活动材料充实更新慢,只是有了各类检查

4、评比,有了接待参观任务,大家才加班加点突击布置一番。纲要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对以上这些现象进行再度思考,是为了引起幼儿园领导和教师的重视,重新解读纲要的精神,幼儿园的环境应该为谁创设?创设什么样的环境?应该怎样来创设?如何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笔者提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尊重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为孩子创设一个丰富的环境丰富的环境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其一是形式上的丰富。教师不仅要关注墙面环境的布

5、置,更应重视活动区域的创设,因为目前大部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仍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主,相对来说,孩子们缺乏自由活动的时间。就是在自由、分散活动时,也因缺乏一定的材料和场所及有效的指导,而存在着“放羊”现象,这样很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设置活动区域是最好的形式。当然,活动区域内教师应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富含教育性的、孩子感兴趣可操作的材料。因为材料能引领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去学习、创造,满足不同层次的孩子的需求。创设“真实”的生活环境能使幼儿获得经验;创设“问题”环境,能引发孩子探索学习的兴趣;创设“交往”的环境能让孩子在矛盾冲突中逐渐提高交往的技能,多种形式的环境,能促进孩子的

6、身心和谐地发展。其二是内容上的丰富。各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风格,如园大门、大厅等公共部位可呈现一些突出幼儿园园文化、培养目标、行为习惯指导方面的内容,以随时提醒教师、家长、孩子,我们应该这样做;楼梯、走廊可展示一些特色教学、主题教学以及多元文化的渗透;活动室内可结合主题教育目标,创设问题墙、主题墙、展示墙、涂鸦墙等,运用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观察、统计、绘画、张贴等,将幼儿的学习、探索痕迹和结果展示出来,不仅可以和同伴、家长交流、分享,也能促进孩子有效的反思和讨论。其三是空间上的丰富。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不应该仅仅注重公共部位或显眼的地方,应从室内向室外、从活动室向午睡室盥洗室、从大

7、墙面到小墙面、从平面到立体等扩展和延伸。丰富的环境会深深吸引着孩子,他们不但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而且通过他们的参与布置和看看讲讲,也很大程度地获得了认知上的发展和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孩子们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值得一提的是,环境创设中教师必须要改变观念,让孩子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把区域和墙面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教师的角色要从原来的直接动手动脑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首先教师要多关注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和需求,激发他们创设墙饰的积极性,多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构思和想法,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其次,要将收集布置的材

8、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孩子的学习过程:可以结合主题教学活动,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孩子能想到的让孩子自己想,孩子能得到的让孩子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准备就绪后让孩子自己协商如何装饰墙饰,而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随时观察孩子,并提供适时的帮助,在整个创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满足孩子的需求,不能以自己的审美观或标准去衡量孩子的作品,不应对孩子的作品看不上眼,更不该采取选“优”方式展示少数孩子作品或让少数几个能力较强的孩子参与布置。应该师幼合作,共同将所有的作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通过边框修饰或背景衬托或删减一些增添一点进行有创意的组合,并为每一件作品选择一个合适的展示空间(门、窗、角落、阳台、栏杆等)和

9、放置的方式(吊、贴、摆等),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的机会,同时引导、提高孩子的审美观。二、信任孩子,解放孩子的手脑,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的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童年,都希望孩子从小得到良好的发展。但是,教师许多“这里不能去,那里不能玩;这个不能说,那个不能动”的要求往往约束了孩子的发展,孩子很多来自于经验、感兴趣的话题、举动被教师忽略、排斥、制止,教师把学习仅限于计划内的正规学习。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能遵循教师定下的常规,抑制自由表达、自主学习的愿望,原来丰富多变的思维方式被套上了固定的框框。因此自由的环境要求教师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鼓励他们讲出

10、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给他们一个想像的空间,允许他们自由地联想和自由地言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操作是孩子思维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所以教师必须信任孩子,解放孩子的手脑,凡是孩子能动手操作,需实践体验的,就有必要让他们用行动来表现,让孩子在与材料的充分“对话”中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发展想象力。如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要把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操作材料和方式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有机会按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去选择和操作。因为孩子的个人经验是千差万别的,即便是同样的材料操作也可诱发出不同的游戏和想像。活动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指导,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当孩子的回答

11、与教师心中的目标不一致时,教师也不要轻易否定他们,而是充分肯定他们的独特表现,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和表情给予孩子成功的体验,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创新,在此基础上给予科学指导、点拨。如社会性区域中的“小不点菜场”中各种色彩丰富、形状各异的瓜果蔬菜常吸引着孩子驻足遐想。红红的辣椒,在“娃娃家”中,成了孩子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在“梦想舞台”中,孩子们把它剪成四瓣,就成了“小演员”头上一朵美丽的小花,串成一串,又成了别致的“项链”教师在这里,没有要求,也没有评价,完全是个参与者和材料的提供者。孩子在这里,没有压力和限制,自由地操作和想像,主体性和创造潜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开发。三、发展孩子,给孩子以挑战,为孩子

12、创设一个探索的环境探索性的环境必须有丰富、充足的材料,因为材料会引领孩子去发现、去探究、去创造,而环境创设中最易被教师忽视的恰恰又是:幼儿各种游戏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投放、更新与充实。贫乏、单调的操作材料会控制、剥夺幼儿在活动中的探索意识和行为,因为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的机会少,又不能进行多种组合,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有的教师会认为,幼儿园经费紧张,没有条件购置各类玩具,供幼儿活动之用。确实,一所幼儿园,它的资源是有限的,作为教师,她也不是百科全书,所以丰富而充足的材料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去发现和创造。实践证明,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能为孩子的主动探究提供极为广阔的舞台。在我园的每个班级

13、里,都置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收集了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废旧材料,师幼分门别类地给予收藏。如:线状材料中有“毛线、保装带、麻绳、麦杆”等,点状材料中有“各类种子、扣子、珠子、贝壳、石头、沙子”等,片状材料中有“纸、纸板、挂历、布、草席”等,盒状材料中有“食品盒、生活用品盒、鞋盒、化妆盒”等,柱状材料中有“易拉罐、卫生纸芯、线筒、塑料瓶”等。丰富的、富含教育性的、孩子感兴趣可操作的材料,为孩子们开展多彩的区域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按自己的兴趣,自由地选择、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的意愿探索、尝试,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如有的孩子用各种种子和果壳来制作种子画(用

14、橡皮泥做底版,种子在橡皮泥上有规律地排序,操作方便、变化万千,效果显著),有的用各种罐罐制作拖拉玩具,有的将暑片罐一分为二,尝试、探索用接龙的方法来运送“魔球”,有的用各种盒子制作汽车、高楼,用贝壳制作各种挂件、风铃;又如孩子在玩沙漏的过程中,经过多次尝试,发现水流得最快,沙流得一般,绿豆流得最慢,获得了物体体积的大小与流动速度快慢有关的经验。在玩平衡的过程中,师幼共做了“天平”,吸引了不少孩子的注意,它是由一个饮料瓶和一个旧衣架巧妙组合而成,让孩子在操作中感知平衡、并且孩子通过多次活动逐步发展出“比重量”、“找支点”、“做平衡物体”等内容,因此扩大了平衡的内涵与外延。从这里可以更多地发现孩子

15、们智慧的萌芽、创新的火花。总之,孩子们在这个自由探索的环境中,无论是能力强的还是能力弱的,都积极地投入、参与活动,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其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而且能使每个孩子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创设的环境也就充分地发挥了其的教育功能。由此可见,教师只要建立“玩具、材料、空间就在身边”的观念,没有一所幼儿园不能为孩子创设一个引发、支持幼儿探索的良好环境的。 环境,可以说是帮助孩子成长的第一位教师,它不仅要帮助孩子获得知识,更需要让他们获得那些隐性的“知识”,所以幼儿园必须坚持从孩子的发展出发,以孩子为中心来创设环境,才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