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德育优势创设高效历史课堂.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8870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挥德育优势创设高效历史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发挥德育优势创设高效历史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发挥德育优势创设高效历史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发挥德育优势创设高效历史课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发挥德育优势创设高效历史课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挥德育优势创设高效历史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挥德育优势创设高效历史课堂.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发挥德育优势创设高效历史课堂(甪直中学,215127,鲁克霞)摘要:长期以来的观点普遍认为,德育管理是班主任的“专利”。在新课改日益发展的今天,普通任课老师进行德育干预已经势在必行,这既能够推动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也能有益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历史学科是一门传统课程,对历史课堂的德育应用具有特定优势,历史教学要想取得高效成果需要在教师专业素养、课程精心准备、对学生态度、师生关系培育等方面下大功夫。关键词:德育 历史课堂 教师 高效 如今,江苏新课改将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学生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成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问题是,在现实的教学情境之下如何更好地提升教育水平?很显然,这

2、与每一位工作在教师岗位的普通教师的努力无法分开。因此,在现阶段的时间背景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位老师都必须深思熟虑的课题。本文以普通任课教师的“德育渗透”为切入点,对高效课堂进行初步思考。一、普通课堂教学中德育管理的“疏漏”一直以来,教师队伍中存在一种思维定视:班级管理主要是班主任的责任,任课教师负责较好自己的书就行了。实际上,这与真正的素质教育精神是相悖的。教书育人,是每一位老师应尽的责任。如果把班级管理责任潜意识过多地推向班主任那一边的话,很明显会不利于全面掌握学情,也不利于全面整合教育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也值得注意的是,长此以往,自己本身的班级管理能力

3、也在丧失。试想,一个对于班级管理都不擅长的教师怎能很好地组织学生学好特定的某一门学科?因此任课教师的班级德育渗透也就显得尤其关键。通过一系列名师示范课,我们几乎都可以得出那不仅是一堂高效的智育课,也是一堂美妙的德育课。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现代教育方针,谓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德育”为首,这充分肯定了德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在新课改后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将“高效课堂”提到前所未有高度,课堂是教育教学最宝贵的前沿阵地,如果不能有效利用课堂,必将吞噬苦果。避免德育的缺

4、失,加强教学中的德育管理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二、历史课堂的德育优势1、历史学科富含德育素材。历史是过去发生的古今中外人物和事件发展的总和。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中包含许许多多德育材料,其中有一代帝王励精图治、开创一代王朝的气势恢宏,也有文臣武将忠心辅佐、保卫河山的英雄般史诗,有中外大陆、海洋文明的激烈碰撞,也有社会底层百姓的默默奉献和终于忍无可忍的揭竿而起。这些素材都可以作为德育管理的重要素材,经过巧妙加工,都可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2、历史学科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历史学科的知识内容主要是古今中外的重大历史史实,这些史实不仅丰富而且往往各具特色,有些史实往往趣味性很强,这

5、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只要善于学习、挖掘其中有益的细节,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学生的理解,对德育管理也是有相当帮助的。所谓的“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袁腾飞便做到了这一点,最后他还去了“百家讲坛”当然他的教学效果是很好的。3、德育本身就是历史三维教学目标之一。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提到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是,除了传授历史知识和培养能力外,还强调: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或许有些学科在课堂德育管理方面显得束手束脚,有的甚至担

6、心与教学目标没有关系。历史学科不存在这个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本来就是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通过历史上发生的事件进一步拓展引申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来显得非常自然,不仅历史本身与实践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历史的学习本身就是为现实服务的,并且事实上浩瀚的历史中也确实存在许多可以贯通的德育信息。比如从古人的勤奋好学,孔子等诸贤的学习方法中可以吸取养分,从启蒙运动的核心“理性”获得凡事要认真思考、三思而后行,勿让“感性”冲昏头脑。三、历史课堂德育渗透的几种方式1、态度: 在严厉与宽松之间常言道,“严师出高徒”,从学校管理和家长期待来看,如果学生遇到比较严厉的老师,那将是比较满意或者是庆幸的。严格的老师可

7、以利用他的威严、语气,甚至一个凶悍的眼神,让学生对那些违规的行为,那些不合时宜的态度,那些懒散的习惯望而却步。在这样一个严格规范管理之下,学生将获得意料中的收获。在有“得”之余,也有“失”,失缺的是什么呢,是活力,是班级团体的紧密的凝聚力,甚至出现死读书现象。但也不能因为过分严格而走向对立面过分松懈。这样班级一些综合素质相对较差的同学,你的信任和真诚对他来说成了撒谎的资本,你的努力和较真,她觉得你很傻。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凡事无绝对”,绝对的严厉和宽松都是错误的,绝对严厉,班级没有灵气,师生界限过于明显,绝对宽松,班级学风涣散,师生没有界限,教师管理很难健康可持续。我想一个高明的课堂管理者,应

8、该注重松紧平衡,将“严厉”与“宽松”结合起来,在两者之间找到最好的平衡点,“对症下药、治病救人”。在严厉与宽松之间的态度是任课教师德育渗透的根本前提。2、关系:相互尊重与信任 历史教学是一项双向互动的事业,是教师与学生协作、共同努力的教学活动。因此师生之间合作的情绪、过程最终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这也是教师德育管理的关键。因此,处理好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显得格外重要。从这层意义上看,历史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魅力,建立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与信任。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现今学生的自主性逐渐加强,自尊与自爱的意识都比较强烈,传统的过多批评甚至训斥的做法不可取了,师生之间应该有更多的

9、信任,相信学生能行、能做好,即使做得不到位,那也只是因为其中不知或者不重视的环节出了问题,那教师通过沟通,剖析存在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而且也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师生之间建立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关系以后,长此下去,形成良性循环,势必能推动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3、内容:巧妙安排教学设计 根据德育管理学的理论,历史教学的德育管理大致有个别和集体两种方式。对于这两种方式如何巧妙设计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不经意或草率有时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在个别干预方面,教师宜放在课后进行,这样在个别交流中更容易形成共鸣,达到预想效果。在集体干预时的设计显得更加复杂,因为本

10、身面对的人群特征就比较复杂。在新课改方向指导下,教师应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如何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与教师的精心设计紧密关联。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课堂教学为例,纯粹理论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以及英美德法的民主特征及比较是比较深奥乏味的。教师如果以具有时代特征的英美等国大选为例,或以某项重要的议案从决策到设施历经的过程为线索,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本身理解,同时也是历史连接现实功能的体现。再如,教师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以班级类比,在现实的身边模仿一下美国的总统共和制,这样就更能切身体会民主的精髓,更加能够理解政治民主化的魅力,这不正是历史课堂所需要达到的吗?4、前提: 尽心尽责、提升

11、教师专业素养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试图将传统僵硬死板、机械传授、应试为本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发展人的自主性、创造性的做法代表着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但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或将过来转型实现之后,教师的能力永远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教师应当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着相当的优势,这主要指的是知识与方法技能。知识的多寡与把握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视野与效能,知识的随意与误导则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试想,如果教师本身不思进取、敷衍了事,怎么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又怎么能够构建和谐课堂?方法与技能的把握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空间,僵化的“夫子式传授”肯定显得单调乏味。要使自己的课堂达到高

12、效,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技能不可缺少,另外丰富德育手段的干预也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当然诸多方法的把握又教师的基本技能分不开。因此,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应当不满足于课堂的40分钟,或是课前简短得知识梳理,应当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技能,勤于思考、探索,精心设计,将自己的每一堂课打造成真正高效的课堂。德育本身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道德品行本身就是新课改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以德育渗透历史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基本德育素养,同时也有利于将德育的精神养分内化到学生的学业实践中来,长期坚持势必推动学生德育、智育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使课堂教学向真正有效的方向前进。参考文献:1 林崇德:品德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4历史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5 刘亚玲:德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年06期 6冒兵:论课堂教学的文化转型,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第7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