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活动二《动物王国》.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89310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主题活动二《动物王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大班主题活动二《动物王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大班主题活动二《动物王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大班主题活动二《动物王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大班主题活动二《动物王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主题活动二《动物王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主题活动二《动物王国》.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题名称:动物王国主题说明:动物是幼儿成长中的亲密伙伴,与幼儿有着奇妙的不解之缘。幼儿探索周围世界之初,几乎总是听着动物的故事、抱着毛茸茸的动物玩具、看着各种动物卡片和图书,和动物朋友们一起成长。形形色色、形态各异的动物朋友总能唤起他们的兴趣与关注。然而,仅仅和身边的小动物亲密接触还不足以满足大班幼儿,他们需要对动物王国有更主动地探究与更全面的了解:地球上有些什么动物,它们生活在哪里?有什么特殊本领?有哪些趣事发生在它们身上?我们怎样照顾与保护他们?.这些关爱生命的情怀,将在活动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成为幼儿内心真实的感受和体验。生活在远古时代,已经消逝的恐龙,以其神秘感紧紧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

2、。对恐龙时代的无尽遐想能满足幼儿创意想象的乐趣;对恐龙灭绝原因的种种猜测可以发展他们的分析、比较与推理能力;对恐龙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的探索,可以帮助他们积累资料查阅、交流讨论、艺术创作、合作建构的有益经验。同样,存在于幼儿真实生活中的鱼类,也能激起他们的探究热情。通过饲养、观察、实验,他们将试着去揭开一个个关于小小鱼儿的秘密,关于鱼类的认知也将逐渐清晰。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活动中能获得有效的观察记录方法、概括分类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探究态度,形成保护鱼类生存环境的环保意识。那么,让幼儿调动已有经验,对动物的某一外形特征或某一生活习性话题展开交流吧!当他们探讨着:动物如何睡觉,如何吃东西,为什么有好看

3、的花纹等问题时,他们就会发现并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动物物种的繁多。在这些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幼儿的认知水平、表达能力将得到发展。主题目标:动物的秘密(1周)1、了解动物外形、食物、粪便等外在显形的特征和生存环境,萌发幼儿喜爱动物的情感和进一步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2、借助艺术作品,来表达体验艺术创作的快乐。消逝的恐龙(1周)1、通过查阅资料、观察比较、测量、讨论等方式探索恐龙,获得对恐龙外形、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认识。2、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恐龙的认识和感受。多姿多彩的鱼(1周)1、了解不同种类鱼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特殊本领等,形成鱼类的基本概念。2、运用多种形式自主

4、表达对鱼类世界的了解与关爱,萌发对鱼的兴趣。环境创设与区域设置: 环境创设:主题墙:创设“动物王国”的主题墙饰。布置你知道吗?、我喜欢的动物调查表专栏,张贴幼儿收集的有关动物的图片资料,比如“恐龙世界”、“我最喜欢的鱼”和以及幼儿的作品“我喜欢的动物调查表”。展示区:1、 提供搜集的动物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并帮助幼儿解决在探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师幼共同收集的有关动物的资料进行展示,并根据教学进程布置成“动物王国”、“恐龙世界”专栏。区域设置:美工区:1、提供大小不同的椭圆形模子,卡纸、松紧带、订书机、蜡笔,引导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2、提供油泥,引导幼儿创造性地捏各种动物。3

5、、提供纸和图,供幼儿学习边看图边折出小动物。4、提供萝卜、土豆等块茎、块根,供幼儿制作小动物。5、提供纸、剪刀等美工材料,制作恐龙面具。6、废旧纸盒、易拉罐等,制作各种小动物形象。益智区:1、提供动物卡片,让幼儿练习按动物特征分类。2、提供田字格,练习书写数字2、3、4。3、幼儿利用七巧板拼动物形象。4、自制动物拼图,让幼儿玩智力动物拼图。5、提供装水的瓶子、小石子、记录表。尝试记录投放多少粒石子使半瓶水升高到瓶口。建构区:利用各种积塑拼出多种动物形象。并利用现有的材料搭建动物园。语言区:1、收集有关动物故事书,引导幼儿有序地阅读讲述。2、提供部分桌面教具,引导幼儿边摆放边讲述动物故事。3、提

6、供纸、笔自制“动物故事书”并与同伴分享、交流。棋类区:1、飞行棋,鼓励幼儿继续使用飞行棋,巩固并熟练该游戏。2、提供围棋,幼儿巩固每周学习的内容。自然角:饲养一些常见的、易于照顾的动物,让幼儿参与管理。日常活动与游戏: 日常活动:引导幼儿通过网络链接增加关于恐龙的各种知识,也可以看书蓝猫淘气3000问,进一步了解恐龙,引发幼儿不断探究恐龙的兴趣。可以利用日常活动时间开展恐龙故事会。利用日常活动时间,可以和幼儿交流“为什么鱼离开水很难受”的话题。引导幼儿结合鱼鳍的作用开展合理想象。 游戏:钓鱼游戏:在自制鱼的背后设计加减题,幼儿计算出正确答案后年铁在背景里对应数字的区域。鱼类世界:幼儿看图按颜色

7、、形状等特征统计各种鱼的数量,在座加减运算。捕鱼:“鱼池”里放上几个圈设立安全岛,可容纳4-5条鱼休息。在安全岛里的鱼不能捕。动物找房子:能按图示找相应的动物房子。猜猜我是谁: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影子,先通过动物的影子猜出它是谁?然后找到相应的字宝宝贴在动物身上。谁会飞:两两游戏,幼儿自由结伴,一幼儿问:“谁会飞?”一幼儿回答:“蝴蝶会飞。”或者“飞机会飞,蜜蜂会飞”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话来回答,多多益善,边回答边做相应的动作。喂小熊:幼儿从盒子里拿出一种食物,在桌子上区分、排列好小、中、大,然后分别喂给小熊、熊妈妈、熊爸爸胸前的盒子里。 家长工作: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资料,解答幼儿的有关问

8、题,丰富和积累幼儿有关动物的知识经验。如:动物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书。请家长丰富幼儿的动物谜语,引导幼儿猜谜和编谜。请家长协助幼儿带一些动物书籍、与同伴分享。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资料,解答幼儿的有关问题,丰富和积累幼儿有关动物的知识经验。鼓励家长多与孩子交谈,听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想知道什么,鼓励幼儿多听、多看、多想、多说。 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动物园、宠物店、花鸟市场,让幼儿了解、接触大量的动物品种,特别是平时较少机会看到的品种。附:致家长的一封信:亲爱的家长: 您好!本月开展的主题是动物王国。动物是幼儿成长中的亲密伙伴,与幼儿有着奇妙的不解之缘。幼儿探索周围世界之初,几乎总是听着动物的故

9、事、抱着毛茸茸的动物玩具、看着各种动物卡片和图书,和动物朋友们一起成长。形形色色、形态各异的动物朋友总能唤起他们的兴趣与关注。然而,仅仅和身边的小动物亲密接触还不足以满足大班幼儿,他们需要对动物王国有更主动地探究与更全面的了解:地球上有些什么动物,它们生活在哪里?有什么特殊本领?有哪些趣事发生在它们身上?我们怎样照顾与保护他们?.这些关爱生命的情怀,将在活动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成为幼儿内心真实的感受和体验。那么,让幼儿调动已有经验,对动物的某一外形特征或某一生活习性话题展开交流吧!当他们探讨着:动物如何睡觉,如何吃东西,为什么有好看的花纹等问题时,他们就会发现并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动物物种的

10、繁多。在这些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幼儿的认知水平、表达能力将得到发展。主题的顺利展开,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我们期待您能配合活动的开展,做好以下工作: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资料,解答幼儿的有关问题,丰富和积累幼儿有关动物的知识经验。如:动物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书。请家长丰富幼儿的动物谜语,引导幼儿猜谜和编谜。请家长协助幼儿带一些动物书籍、与同伴分享。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资料,解答幼儿的有关问题,丰富和积累幼儿有关动物的知识经验。鼓励家长多与孩子交谈,听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想知道什么,鼓励幼儿多听、多看、多想、多说。 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动物园、宠物店、花鸟市场,让幼儿了解、接触

11、大量的动物品种,特别是平时较少机会看到的品种。丫丫 班大班上动物王国主题展开思路一览表主题展开思路活动名称活动目标侧重领域与涉及领域相关材料幼儿用书挂图美工磁带CD动物的秘密我最喜欢的动物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相关信息。2、萌发喜爱动物的情感。语言、社会它们肚子饿了1、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食性,能根据它们所吃的食物将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2、萌发对动物的兴趣,初步了解大自然奇妙的食物链。科学是谁嗯嗯在我头上1、结合画面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诙谐有趣的情节。2、根据画面复述故事,尝试用不同语气、语调表现不同的角色。3、了解不同动物有不同特点的粪便,产生进一步探究动物秘密的兴趣。语言、科

12、学颠倒歌1、了解歌曲中相关的动物知识,体会事物颠倒所产生的幽默情趣。2、用轻松欢快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用表情、体态、音色来表现形象各异的动物。艺术、社会睡觉觉1、理解儿歌内容,大声跟读,学习儿化音。2、感受儿歌前问后答的特点,并积极思考、尝试仿编。3、了解动物有趣的睡姿,增强对动物的兴趣。语言、科学美丽的花纹1、欣赏几种常见的动物身上的花纹图案,感受动物皮毛纹路与色彩的神奇与美丽。了解动物的皮色花纹与环境的关系。2、尝试用花纹图案装饰身边的废旧物品,进行艺术表现和创作。艺术人枪虎1、通过追逐游戏,训练孩子的判断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奔跑能力。2、初步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链,初步懂得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

13、存在相互关系的。3、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游戏,增强团队意识。健康、语言消逝的恐龙城里来了大恐龙1、感受故事所表现的诙谐幽默。2、理解故事中恐龙角色的形象特点。语言、社会我知道的恐龙1、大胆介绍自己认识的恐龙的名称,外形特征,生存本领等,从外形,习性等不同角度对恐龙进行比较分类,发展思维的概况性和多元性。2、萌发了解恐龙外形特征与其品种多样性的兴趣。科学、语言恐龙喜欢吃什么1、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初步探究恐龙的外形和食性之间的关系。2、学习按恐龙的食性给恐龙分类。科学、语言恐龙名片1、进一步了解不同恐龙的不同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惯,并尝试用简笔画的方法画出自己喜欢的恐龙形象。2、学习运用名片设计要素设计

14、并装饰恐龙名片。科学、艺术我眼中的恐龙1、尝试用绘画、折纸、泥塑、拼插、纸箱造型等多种艺术手法表现对恐龙的认识。2、喜欢参加艺术创作活动,体验创作的快乐。艺术、语言恐龙到哪里去啦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同伴交流恐龙灭绝的原因。2、产生探索恐龙灭绝原因的兴趣。科学恐龙故事1、学习运用故事的六大元素展开想象创编恐龙的故事。2、大胆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专心倾听同伴的故事。语言、社会多姿多彩的鱼它们都是鱼吗概括鱼类的主要特征,学会分辨鱼类和非鱼类。科学、社会我最喜欢的鱼1、连贯、清楚、准确地讲述“我最喜欢的鱼”的名称、特征;初步形成鱼类概念;2、愿意分享自己的发现,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达,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15、。语言鱼儿在我家1、观察金鱼的身体结构,了解金鱼的外形特征。2、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科学鱼儿爱吃什么1、通过猜想和喂食活动,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尝试,验证了解鱼儿爱吃的各种食物,丰富关于鱼的经验。2、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科学、社会鱼鳍的作用1、通过观察了解鱼鳍的作用,认识各部位的鱼鳍名称,知道拥有鱼鳍是鱼类的主要特征之一。2、在探究鱼鳍作用的实验中学会仔细观察,在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科学、社会假如我有鱼鳍(生成)艺术美丽的彩虹鱼1、学习用水粉颜料作画,表现心目中的彩虹鱼,掌握水粉涂色的技巧。2、分工协作,感受合作表现的快乐。艺术、社会活动名称:我

16、最喜欢的动物(语言、科学)活动目标:1、 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相关特征。2、 能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给动物分类。3、 萌发喜爱动物的情感。活动准备:1、 事先请幼儿收集关于动物的书籍、图片等资料。从画报、照片中剪下各种动物的图片。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1、自由交流我最喜欢的动物你最喜欢什么动物?说说喜欢的理由。你知道关于它有趣的事吗?(幼儿结伴交流,教师巡回了解情况,个别指导,注意交流时时间要充裕。)请幼儿找出照片,贴在黑板上。2、请个别幼儿表达,教师指导,提升谈话经验。二、自编谜语,猜一猜是什么动物。1、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根据它的特点编成谜语(可以是几个短

17、句),让好朋友猜一猜。2、幼儿互相猜谜。(教师借此了解幼儿对动物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三、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尝试自主分类。1、引导幼儿根据空中、陆地、水生分类,或根据家养和野生进行分类。2、引导幼儿从动物的食性(食肉、食草)、习性(温顺、凶猛)等方面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毛茸茸的动物、皱皱皮的动物来分。如毛茸茸的熊猫、猩猩、皱皱皮的犀牛、河马、大象等。教师不必刻意遵循科学的分类方法,可以鼓励幼儿根据某一特征进行个性化的分类,关键在于调动起幼儿的已有经验,积极思考。活动名称:它们肚子饿了(科学)活动目标:1、 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食性,初步了解大自然奇妙的食物链。2、 能根据它们所吃的食物将动物进行简

18、单的分类。3、 萌发对动物的兴趣。活动准备:小书人手一份;师幼事先收集各种动物的图片。活动过程;一、 分享交流幼儿收集的关于动物食性的资料。1、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将动物图片按照食肉食草分类贴在黑板上。2、自由观察并交流不同种类的动物。二、整理经验,按动物的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1、引导幼儿对发现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的身体构造的共同点,如:食草动物的脚多有蹄。食肉动物的脚常有爪等等。2、根据新获得的经验再次对动物进行分类。三、辨析讨论,了解杂食动物及有特殊食物喜好的动物的相关知识。1、举例提问:熊究竟是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2、幼儿阐述各种的观点和论据。3、和幼儿一同翻阅书籍,查阅关于熊的信息。4

19、、还有什么动物也是杂食动物,什么都爱吃呢?5、有没有什么动物特别挑食,只吃一种食物呢?6、翻看小书第15-17页“它们肚子饿了”,说说书中这些动物都爱吃什么?如果按照食性来分,属于什么动物?四、了解食物链的相关知识。1、请幼儿观察小书第18页“它们肚子饿了”,你能看出上下两幅连续小图中各三种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上图:兔子在吃青草、狐狸捉兔子、狼群攻击狐狸。下图:老鼠在吃玉米、蛇吞老鼠、鹰抓蛇。2、小结:大自然的每一种动物都有可能成为另一种动物的食性,这就是食物链。活动名称:绘本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活动目标:1、 结合画面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不同动物有不同特点的粪便。2、 根据画面复述故事,尝试用

20、不同语气、语调表现不同的角色。3、 感受故事诙谐有趣的情节,产生进一步探究动物秘密的兴趣。活动准备:小书人手一份。活动过程:一、理解画面内容,鼓励幼儿猜测。1、什么东西掉到小鼹鼠头上。你们猜猜是谁的嗯嗯?2、小鼹鼠的心情怎么样?它会怎么想?二、阅读画面,了解故事情节。1、小鼹鼠遇到了谁?它是怎么问的?你从哪里看出来?2、是它们的嗯嗯吗?它们的嗯嗯是什么样的呢?像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用比喻的方法说出各种动物不同的粪便特点。)3、小鼹鼠可以去请谁帮忙?为什么请苍蝇来帮忙?阅读小书第25页。4、阅读小书第26页。大狗头上是什么呀?猜猜是谁的嗯嗯?三、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受。1、这个故事看了以后

21、,说说你的感觉?2、说说你觉得有趣的地方?3、你还看到过其他动物的粪便是什么样子的吗?四、复述故事内容,用不同语调表演故事角色的对话。1、幼儿根据小书中画面进行故事复述。引导孩子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表现小鼹鼠的情绪变化和不同动物的讲话特点。2、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角色分工,表现鼹鼠和动物们的对话。延伸活动:1、我们的嗯嗯是什么样子的?2、如果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嗯嗯会怎么样?如果不洗手,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嗯嗯又会怎样?活动名称:颠倒歌(艺术、社会)活动目标:1、 了解歌曲中相关的动物知识,用轻松、欢快、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2、 能用表情、体态、音色来表现形象各异的动物,进行简单仿编。3、 体会事物颠

22、倒所产生的幽默情趣。活动准备:1、 磁带及录音机。2、 教师根据歌词内容自制图片。活动过程:一、引出歌曲的主题猜谜语:什么动物森林里称大王?什么动物力气最大?(狮子、大象)二、感受歌曲中歌词颠倒的趣味性。1、 教师范唱。提问:你听到什么奇怪的事情了吗?2、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将“小老鼠称大王”“大狮子很害怕”“蚂蚁抗树”“大象没力气”的图片一一对应排列。3、 引导幼儿发现这些事情的规律。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画面表现的规律。原来在那个奇怪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反的,那个地方就叫“颠倒国”。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做颠倒歌。三、学唱歌曲第一段,借助图片记忆歌词。1、 利用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内

23、容。2、 撤除部分图片,增加难度,引导幼儿唱一唱。3、 逐步撤除图片,直至幼儿能较为顺利地长处歌词内容。四、演唱歌曲,用音色、表情、体态表现歌曲的趣味性。1、 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唱得更有趣。小老鼠称大王是怎样的心情(得意),会是什么样子?引导幼儿用声音来表现这一句。大狮子很害怕,唱“害怕那个小老鼠”的时候,声音会怎么样?你能用害怕的声音唱大狮子吗?蚂蚁扛大树是什么样子?大象会有什么样的表情?谁愿意来表现蚂蚁和大象的不同表情?2、 完整地有表情地进行演唱。五、仿编歌曲第二段:我来变一变1、 出示蓝天、大海、孵蛋、打鸣等背景图、引导幼儿将小鱼、小鸟、公鸡、母鸡按照颠倒国的特点来摆放。2、 教师和孩子

24、一同按照节奏念出歌词。3、 幼儿自己将歌词进行填唱,4、 集体完整演唱,努力唱出歌曲的趣味性。活动名称:睡觉觉(语言、科学)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大声跟读,学习儿化音。2、了解动物有趣的睡姿,并积极思考、尝试仿编。3、 感受儿歌前问后答的特点,增强对动物的兴趣。活动准备:1、小朋友的书 动物王国;磁带及录音机。2、用来记录幼儿创编内容的小卡片和水彩笔。活动过程:一、引出儿歌主题:关于睡觉。你喜欢用什么睡姿睡觉?你知道不同的动物睡觉都是什么样子的吗?二、示范朗诵儿歌及讨论,了解儿歌的问答结构。1、 教师示范朗诵儿歌前半段,引发幼儿思考并讨论2、 根据幼儿讨论,逐一在小朋友的书 动物王国第2

25、7-28页“睡觉觉”中找出相应的画面,揭晓答案。3、 完整示范朗诵整首儿歌,感受儿歌前后两段的问答结构。三、以问答方式学习朗诵儿歌。1、 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跟读儿歌。(注意儿歌儿化音的发音,要读得轻巧自然)2、 以师幼问答方式进行巩固练习。3、 逐步离开图片画面,鼓励幼儿相互问答。4、 根据录音磁带,跟读儿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各种动物睡觉的姿态)五、根据儿歌结构,尝试仿编。1、 还有哪些动物睡觉也很特别?2、尝试仿编儿歌,如:马儿睡觉站着身儿,小狗睡觉耳贴地儿。(如果幼儿因为经验缺乏无法仿编,教师可以降低难度,由教师仿编问句“什么睡觉耳贴地儿”,幼儿仿编答句“小狗睡觉耳贴地儿

26、”)2、 教师用简笔画记录幼儿的仿编内容。3、 完整朗诵儿歌以及幼儿合作创编的内容。活动名称:动物怎样过冬(数学) 活动目标:1、 在寻找和计算不同动物过冬方式的过程中,逐步理解5以内的加法。2、 认识“+”号和“=”号,知道名称和读法,学习看图列算式。3、萌发对动物过冬方式的兴趣和探究愿望。活动准备:1、小朋友的书数学。2、动物过冬背景图一幅:蛇、狗熊、松鼠、蚂蚁、燕子、大雁等分别为25个。3、5以内的数字卡和“+”号卡和“=”号卡若干。活动过程:一、了解动物过冬方式。1、谈话导入:你们知道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引导幼儿自由表达。)2、归类。出示动物过冬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寻找不

27、同动物的各种过冬方式。二、看图列算式,认识“+”号和“=”号,知道名称和读法。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看图列式。泥土里有几条蛇在过冬?这几条蛇有什么不一样?(一大两小)教师分别在一条大蛇和2条小蛇下面放数字卡“1”和“2”。一共有3条蛇在泥土里冬眠,教师凤数字卡“3”。教师出示“+”号和“=”号,放在数字中间,组成一个完整的算术题。2、教师解释题意,引导幼儿跟读算式。教师解释:这道题表示泥土里有1条大蛇和2条小蛇,加起来一共有3条蛇在冬眠。幼儿跟读算式题:“1+2=3”。三、幼儿分组根据图中其他动物的画面列算式。1、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种动物列算式。2、每组派一名幼儿做代表,根据图中不同

28、过冬方式动物的数量在黑板上用数字卡、符号卡列出算式,并大胆表述算式题所表达的意思。四、幼儿使用小朋友的书数学第20页“树上的鸟”内容。活动名称:美丽的花纹(艺术)活动目标:1、 欣赏几种常见的动物身上的花纹图案,了解动物的皮色花纹与环境的关系。2、 尝试用花纹图案装饰身边的废旧物品,进行艺术表现和创作。3、 感受动物皮毛纹路与色彩的神奇与美丽。活动准备:1、挂图、小书人手一份;2、各种大小不同的纸箱、纸盒、卷筒纸芯、色拉油桶等;水粉颜料及水粉笔;粘合材料。3、活动前丰富有关动物皮色花纹与环境关系的知识。活动过程:一、欣赏动物身上的美丽花纹。1、教师用一张留有小洞的纸覆盖在挂图上,引导幼儿观察花

29、纹、猜猜是什么动物?2、仔细观察动物,说说这种动物的花纹是什么样的?(从颜色、图案形状、排列规律等方面进行描述)3、讨论动物皮色与花纹的作用。(跟生活环境接近,便于隐藏,不被发现)4、提问: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些花纹吗?你喜欢这些花纹吗?(因为人类非常喜欢这些美丽的花纹,因此很多家具的工艺品、布艺窗帘、服装都有这些花纹。)二、制作不同寻常的花纹工艺品。1、 选择废旧物品,进行装饰改造。(如穿不下的旧皮鞋、漏了气的皮球、餐巾纸盒、卷筒芯等)2、 用水粉颜料描画某一动物的花纹。3、为这件工艺品寻找一个新的用途。(艺术花瓶、笔筒、装饰品等)三、设计艺术雕塑。1、将收集的大小不同的纸箱进行拼搭组合。(可

30、以是抽象的造型、也可以是具体的动物造型)2、在纸箱上装饰某一动物的花纹,陈列在班级走廊。活动名称:人枪虎(健康、语言)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链,初步懂得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存在相互关系的。2、通过追逐游戏,训练孩子的判断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奔跑能力。3、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游戏,增强团队意识。活动准备:1、较开阔的场地,中间一条中线,中线两侧10米左右一条线。(线外作为两队的大本营)活动过程:一、理解游戏中“人、枪、虎”的涵义和动作表现。1、出示人、枪、虎三个标记,引导幼儿讨论游戏规则及涵义帮助幼儿理解人怕虎、虎怕枪、枪服人管的关系链2、引导幼儿设计人枪虎的动作表现如:“人“双手抱臂,”

31、虎“双手屈臂在肩上五指分开,”枪“双手在胸前做打枪状。动作可以由幼儿自行设计,但是要经过大家的认可,达成共识,统一即可。二、熟悉游戏规则。1、幼儿分成2队进行游戏,游戏开始前,两队在场地两侧的线外(大本营里)商量好本队扮演的角色。2、游戏开始,两队排成横排,一边念儿歌一边向中线走去。儿歌为:“人虎枪、人虎枪、人虎枪、看看是谁最厉害!1、2、3.”3、当数到“1、2、3“时,两队同时做出所扮演的角色动作。(事先商量好的角色)4、幼儿迅速根据“人怕虎,虎怕枪,枪服人管”的规则进行判断,输的一方逃,赢的一方追,在输掉的人逃回大本营之前被捉住的话,就加入胜方的队伍。(如两队角色相同,则重新商量)5、游

32、戏继续进行三、体验游戏乐趣,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游戏规则。1、幼儿“1、2”报数,进行分组。各队选出组长,负责一全队的意见。2、游戏开始,教师观察幼儿的实际情况,帮助幼儿进一步明确游戏的规则。3、游戏反复进行,可引导幼儿策略性地计划自己队扮演的角色。4、为暂时落后的一方加油打气。四、活动延伸与讨论。1、交流讨论:这个游戏好玩吗?你觉得什么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2、仿编新游戏:你能想出其他三种动物来代替“人虎枪”吗?试试编一个新的游戏吧!如老鼠、蛇、鹰:老鼠吃蛋、蛇吃老鼠、老鹰抓蛇。活动名称:城里来了大恐龙(语言、社会)活动目标:1、 理解故事中恐龙角色的形象特点。2、 能自主观察画面进行阅读。3

33、、感受故事所表现的诙谐幽默。活动准备:1、 挂图21号;2、 小朋友的书 动物王国;3、 磁带及录音机。活动过程:一、用设疑的方法引出课题。1、根据故事名称城里来了大恐龙,猜测可能发生的故事。(根据幼儿原有的关于恐龙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的空间,引发幼儿倾听故事,关注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二、结合教具讲故事,理解故事内容。1、出示挂图一,教师讲述故事前半部分至“城里的人感到大恐龙给他们带来了危险”,并就故事内容提问:故事里的大恐龙来到了城里的哪些地方,发生了什么麻烦事?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恐龙的原形与角色形象的匹配。身体太大、太重、脖子太长、以至于造成了交通堵塞、火车震动、房顶掀翻同时注意让幼儿

34、感受故事诙谐的语言。比如“火车也被震得跳起了舞”。同时,注意引导幼儿回答问题的顺序性,比如“首先来到了什么地方,接着来到了什么地方,然后又到了什么地方”)2、结合挂图二,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至结束。提问:发生了这些麻烦事以后,大恐龙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大恐龙为城市做了什么好事?大恐龙心里又是怎么想的?(让幼儿理解恐龙利用身体特征帮助城市解决了交通问题,故事隐含了同样的一个事物既可以给人们造成损害又可以给人们带来方便的辩证思维,教师在回应幼儿的回答时可以有所提示)人们是怎么看待来到城里的大恐龙的?(故事表达了人与恐龙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一种积极向善的情感体验,希望故事的这种内在想法能渗透、滋润每个

35、孩子的心田)三、使用小朋友的书第1-4页,引导幼儿自主观察画面阅读理解。活动名称:我知道的恐龙(科学、语言)活动目标:1、 大胆介绍自己认识的恐龙的名称,外形特征,生存本领等常识。2、 能从外形习性等不同角度对恐龙进行比较分类,发展思维的概况性和多元性。3、萌发了解恐龙外形特征与其品种多样性的兴趣。活动准备:挂图,小朋友的书,玩具,模型活动过程:一、交流“我知道的恐龙”。1、教师根据幼儿收集的资料信息,引导幼儿利用图片,资料说说自己调查恐龙的情况,自己知道的有关恐龙的信息。2、提问:你认识哪些恐龙?他们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二、比较,梳理对恐龙的认识。1、结合挂图,逐一说出几种典型的恐

36、龙的名称,并在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第56页“我知道的恐龙”中找出相应的恐龙形象。2、观察找出不同恐龙典型的外部特征,加深认识。3,如果要给这些恐龙分类,该怎么分呢?三、启发幼儿提问,继续拓展恐龙知识。1、关于恐龙,你还想了解一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2、启发提问:为什么有的恐龙会飞,有的恐龙会游?(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思考,并启发幼儿寻找答案的途径) 活动名称:恐龙喜欢吃什么(科学、语言)活动目标:1、 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初步探究恐龙的外形和食性之间的关系。2、 学习按恐龙的食性给恐龙分类。3、喜欢探究关于恐龙食物链的常识,引发探究欲望。活动准备:1、挂图;小书。2、幼儿收集各种恐龙图片。3

37、、每组一套各种食性的恐龙卡片,每组一张大记录表。活动过程:一、根据收集关于恐龙食性的资料,说说调查情况。1、 要求说清楚恐龙的名称,便于对照。2、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恐龙,为什么。二、 按照恐龙的食性对自己熟悉的恐龙进行分类。1、 引导幼儿按照食性分类粘贴在自己组的大记录表上。2、 探索恐龙外形与食性的关系。肉食恐龙和草食恐龙看上去有些什么不一样的特征?根据初步了解的食肉恐龙、食草恐龙典型特征,给挂图中的恐龙分类。肉食恐龙和草食恐龙生活在地球的什么地方?观察小书,判断哪些是食草恐龙还是食肉恐龙?三、提出新的疑问,拓展关于食物链的常识。(此环节讨论的是恐龙的生存本能,在讨论中也可以适时渗透恐

38、龙食物链的知识,同时为理解恐龙的灭绝做一些经验的铺垫。)1、草食恐龙是怎样保护自己的?2、肉食动物的怎么样找食物的?活动名称:恐龙名片(科学、艺术)活动目标:1、 进一步了解不同恐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惯,用简笔画的方法画出自己喜欢的恐龙形象。2、 尝试运用名片设计要素设计并装饰恐龙名片。2、体验大胆设计个性恐龙名片的乐趣。活动准备:1、各种大小的卡纸、水彩笔;2、幼儿查询自己喜欢的恐龙或最厉害的恐龙,并做好记录。活动过程:一、谈话引题。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恐龙?怎样才能让大家都能认识它们呢?从幼儿的回答中,引出给恐龙设计名片的想法。二、给恐龙设计一张名片。1、你最喜欢什么恐龙?你觉得什么

39、恐龙最厉害?2、如果要给它们设计名片,要告诉别人一些什么呢?(根据幼儿的回答,整理恐龙名片设计的几个要素:形象、名字、生活年代、身高、体重、喜欢吃什么、特别的本领等)3、这些内容怎么安排在名片上?可以怎么来表示?引导幼儿注意名片空间格局的安排,考虑不同的内容放在名片的合适位置。可以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内容。4、幼儿给自己喜欢的或是自己认为最厉害的恐龙设计制作名片。提醒幼儿合理安排名片设计的几个要素,如果搞不清楚要设计的恐龙情况,可以去资料库当场查阅。同时可以引导幼儿注意色彩搭配,简单装饰恐龙。三、幼儿相互介绍交流自己设计的恐龙名片。1、你设计了什么恐龙名片?是什么样的?2、能告诉我们恐龙的一

40、些什么事情?活动名称:我眼中的恐龙(艺术、语言)活动目标:1、 尝试用泥塑、拼插等方式制作不同恐龙造型。2、 能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对恐龙的认识。3、喜欢参加艺术创作活动,体验创作的快乐。活动准备:1、小朋友的书美工。2、幼儿收集自己喜欢的恐龙图片;橡皮泥及辅助工具;雪花片等拼插材料;幼儿自行收集制作恐龙的材料。根据自行调整。活动过程:一、 欣赏交流收集的不同姿态的恐龙图片。1、 选一只自己最喜欢的恐龙与大家说一说。2、 你最喜欢什么恐龙?它长得什么样?二、交流幼儿的创作意愿。1、你想做一只什么龙?你想用什么材料制作?这只恐龙在干什么?2、这只恐龙有什么厉害的本领?三、幼儿自主选择材料,个体

41、或合作进行艺术制作。1、可以提供牙签、塑料刻刀等工具和小型废旧材料,用橡皮泥做恐龙造型,用辅助材料刻画细部,如牙齿、眼睛等。2、让有兴趣的幼儿利用各种塑插拼插不同造型的立体恐龙。3、可以提供纸箱、报纸等材料,合作制作大型纸箱恐龙。(教师观察幼儿自主创作,在幼儿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材料、技能上的支持)四、展示作品与分享交流。1、说说自己制作的恐龙有哪些特别的本领和特别的地方。2、讨论小朋友们制作的恐龙哪个最吸引你,你最喜欢。活动名称:恐龙有多高(数学) 活动目标:1、知道不同恐龙有不同的高度,了解恐龙身高的差异性。2、尝试和同伴一起用自然物来测量,发展相互合作能力。3、让幼儿在亲自测量中构建“恐龙

42、高度“测量的实际意义。活动准备:1、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2、收集了解关于恐龙高度的数据资料,23个恐龙模型,记录表。3、幼儿知道自己的身高。4、报纸条、线绳、连环扣等自然测量工具。活动过程:一、请幼儿说说自己知道的恐龙的高度。幼儿表达,教师记录。1、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第78页“恐龙有多高”。2、感知不同恐龙之间高度的差异,并学习用画面中的参照物的形象或标尺的刻度显示来表述恐龙的不同高度。二、说说测量高度的方法。1、恐龙的高度可以怎么测量呢?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测量恐龙模型的高度。正确方法:从恐龙站立的地面量到最高点(有可能是头部,也有可能是背部),也可以把恐龙放倒在地面。2、说说怎样

43、测量5米、18米。你们知道5米有高吗?那么18米有多高呢?小朋友有多高呢?(引导幼儿比较、推理)三、 寻找合适的自然物合作测量5米、18米。1、引导幼儿利用区域中的材料,如线绳、报纸条、连环扣来测量。2、引导幼儿思考:如果1个小朋友是1米,那么几个小朋友合起来才是5米呢?3、小组合作测量。引导幼儿商量测量的方法,比如5个幼儿连接着躺在地上,又比如1个幼儿量5次等。教师要注意提醒幼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尽可能保证测量的科学性。四、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1、展示连接成5米、18米的报纸条、绳线、连环扣,幼儿拉直了进行比较。2、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带领幼儿到有楼顶的高楼上,把这些纸条、绳线、连环扣从楼上

44、放下来,感受恐龙的高度。活动名称:恐龙到哪里去了(科学)活动目标:1、 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2、 大胆和同伴交流讨论并整理恐龙灭绝的原因。3、产生探索恐龙灭绝原因的兴趣。活动准备:1、 挂图;2、 幼儿查询过关于恐龙灭绝的相关资料。活动过程:一、讨论恐龙的灭绝原因。1、师:恐龙生活在什么年代,现在能看到恐龙吗?恐龙为什么会灭绝?2、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二、整理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1、你认为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目前有很多种说法,但没有定论。2、这里可以让幼儿投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说自己投票赞成的原因,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或作进一步追问或表示认同。三、出示挂图,介绍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1、幼儿看图听教师介绍。师:如:小行星碰撞地球、气候变冷、病态恐龙蛋、恐龙食物没了、吃了有毒的植物等等。2、教师小结:教师必须传递给幼儿的一个信息是这些让恐龙灭绝的原因都只是一种推测,一种可能,随着科学的发展,也许会出现新的结论。活动延伸:请家长带领幼儿参观恐龙博物馆,看恐龙化石,收看关于恐龙化石和恐龙没绝的电视专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