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90022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摘要:每次进行手工活动、数学操作活动的时候,我总会发现有些小朋友会说:“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我做”,“老师帮帮忙”,其实要做的都是很容易的,可是那些幼儿却只是站在边上,脸上带着悲伤、惶恐的神情看着其他在做的幼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父母都是持着含在嘴里,捧在手心的态度,把孩子当宝贝一样的珍藏着,为孩子包办着一切,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丧失了独立性,而变成一个没有责任感,不用头脑而怯懦的人。而幼儿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我们需要在幼儿时期在家园共同努力下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为独立性的发展创造环境与条件。关键

2、词:幼儿 洗手能力 交往能力 独立性 劳动 所谓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等等。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普遍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造成以上孩子生活不能自理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要数家长长期以来对孩子施行不良的教养态度和方法。随着独生化程度的提高,家长对孩子往往宠爱有加,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

3、对自己的孩子百般呵护,事事包办代替,从而导致孩子失去很多自己做事的机会。也有的家长对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认识不足,认为孩子现在年龄小,需要大人照顾,等孩子长大了自然而然地就会了,用不着现在刻意地去教他。还有的家长因为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关心孩子吃饭、洗漱等一些小事上(他们觉得那是小事),认为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洗脸,只会把家里弄得一塌糊涂,等孩子吃完了还不得作父母的收拾,倒不如大人喂来得省心又省事。其实家长的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一、让幼儿通过玩水游戏,来培养他们的洗手能力。 创设情境,以“情境表演”的游戏方式,帮助幼

4、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准备幼儿洗手时的照片五张(分别代表“五步洗手法”的五个步骤),配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加上老师的示范讲解,教幼儿“五步洗手法”,能帮助幼儿较快地掌握怎样正确地洗手。儿歌是这样的:第一步,打湿小小手;第二步,擦点香香皂;第三步,搓出小泡泡;第四步,用水冲一冲;第五步,擦干小小手。教儿歌的时候,可以让幼儿跟着老师徒手练习五步洗手法,等幼儿掌握了动作要领以后,就可以实地操作了。需要注意的是:洗手之前,别忘了提醒幼儿做准备工作和扫尾工作,即卷起衣袖和冲干净泡泡后关紧水龙头。这两步虽然儿歌中没有编进去,但图示中都有,老师可以指给幼儿看看,提醒他们注意。另外,在实践中我发现,有的幼儿

5、不会很仔细地看老师的示范动作,洗的时候就只搓手心,而把手背和手指间给漏过去没洗。所以洗到第三步时,需要提醒幼儿:手心、手背都要搓,手指间也要搓。其实,人都是有惰性的,幼儿也一样。很多东西教的当时学会了,很快就会遗忘的,开始的时候老师要辛苦点,时刻提醒他们按要求做好,慢慢地习惯了就好了。 二、开展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使幼儿根据自己生活得经验和意愿,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幼儿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培养自己,承担社会角色和遵守社会角色规范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我们在小、中、大班开展了“娃娃家”、“娃娃超市”、“娃娃医院”、等角色游戏,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扮演“爸爸”、“

6、妈妈”、 “售货员”、 “医生”等角色,表现出一种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的主动性、角色意识和对角色规范的认同感。女生体现的比较细腻,在老师的引导下,她们生动地表现出了“售货员”坚守岗位、热情待客;表现出“医生”认真看病、热情关怀病人的态度,男生比较争强好胜,很有正义感,喜欢扮演交警指挥交通、扮演警察抓小偷;扮演建筑师建设高楼大厦;扮演工程师设计汽车、飞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了的角色行为是幼儿对社会角色给分的认同,通过模仿角色,不但强化了他们的交往意识和角色规范,并且自觉不自觉地迁移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中去。在游戏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多交往,让他们自己找伙伴,相互合作,引导他们友好合作。让他们在

7、游戏中感受到交往的重要性。三、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3-4岁的幼儿,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了萌芽阶段,言语和动作都有了迅速发展,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他们的独立意识也在点滴间逐步培养起来,喜欢自己去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渐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开始了尝试,于是从不会做到学着做到学会做,从做的不象样到做的井井有条。在这个必然的规律和必经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自身的发展。于是我们就可以要求幼儿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让他们学着自己洗碗、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睡觉等等。虽然有时他们吃饭的速度很慢、他们的衣服穿的并不是很整齐,玩具收拾的不是

8、很干净,但是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放手让幼儿自己做主,给他们一种小主人的感觉,让他们在活动过程感受独立做事的乐趣,以此来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同时对他们做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和要求他们去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独立做事,为幼儿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 四、在因材施教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之间是存在能力差异的,具有较强独立意识的幼儿,我们应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周围世界,并在主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独立意识较弱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记得我们进行折纸活动“折花篮”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能

9、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学会了,而那些能力差的孩子在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时我们就对能力差的孩子就要一步一步的教,等到孩子都学会了,我们再教幼儿折好“篮子系”放进在花篮上。能力强的孩子张思彤就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了折花篮的本领,做起了小老师帮助其他幼儿完成折纸活动。所以说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切不可急于求成,就如画画来说,我们的孩子刚开始对涂色练习不是能力很强,经常涂的到处都是,后来经过反复的练习,不断的提升要求,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能均匀的进行涂色练习了。如果我们对每个孩子的发展都做出过高的、不合理的要求,或是因为孩子一时没有达到你的要求,就横加斥责,孩子就会产生恐惧心理

10、,然后产生依赖心理,寻求教师的帮助,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差异及时的调整教学过程与环节,让每个孩子都在学习中进行独立性的培养。 幼儿的独立能力并不是只在幼儿园中经过教师教育锻炼就行的,他们生活中更多的时间是呆在家里的,如果家长总是帮着孩子把一切都做好,幼儿的自理能力就会很差,这也会给老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我们需要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们的理解和配合,和家长统一思想,以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孩子独立性的培养需要家园合作,齐心协力。这样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理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其它能力也会相应得到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五、让孩子学会劳动。 有些大人

11、认为那么小的孩子怎会劳动呢?还是我自己来做吧!其实从小让孩子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教育,无形中也培养了孩子的勤劳习惯,为孩子日后的独立生活打下了基础。如当父母回家了,为他们拿拿拖鞋;吃饭时,发发碗筷;父母在扫地、洗衣时,可以帮忙拿拿簸箕、肥皂之类的东西。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我们父母可以及时的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谢谢”,“你真棒!”,“孩子,你做的真好!”孩子听到赞扬的话语后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孩子与父母的感情。 通过一学期的锻炼,现在我班的幼儿们都挺能干的,这些孩子都会自己洗手,而且学会了用肥皂洗手;他们能自己穿脱衣服、鞋子;他们学会了自己动手折纸;他们学会了涂色;他们还学会了劳动。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用游戏的教育手段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我们教师和家长应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幼儿,多给幼儿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在培养过程中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去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