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细则及案例.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92581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中班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细则及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幼儿园中班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细则及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幼儿园中班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细则及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幼儿园中班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细则及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幼儿园中班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细则及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中班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细则及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中班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细则及案例.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养成教育工作细则(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中班环节幼儿常规要求教师的工作要求保育员的工作要求对家长的要求入园1、衣着整洁,能主动与老师打同伴招呼,与家长再见。学习主动用礼貌用语。2、愉快地接受教师晨检,知道不带危险的物品来幼儿园,主动为家长拿接送卡。3、在老师提醒下按要求叠好外衣帽子,擦小椅子,洗手、挂毛巾、拿自己水杯倒淡盐水漱口,放水杯、。4、愉快的参加自选游戏和简单的值日生劳动。(擦玩具柜、窗台等)1、提前5分钟上岗,换园服、准备音乐、晨间自选玩具、材料、劳动用具等。2、敞开门,精神饱满的站在门口,主动热情地与幼儿、家长问好(您好、您慢走)。提醒个别幼儿主动与教师、小朋友打招呼。抓住幼儿的一

2、个特点,真诚地赞美幼儿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提醒幼儿为家长拿接送卡。提醒幼儿与家长再见。3、晨检:站在门口,对幼儿皮肤、五官、精神逐个观察与询问,通过拉手、抚摸、询问家长幼儿在家情况急检查幼儿口袋是否有危险的物品对幼儿进行晨间检查,如有异常情况,做好记录,交保健医处理。与带药的家长做好交接工作,请幼儿家长记录好服药时间、剂量,并签好幼儿及家长姓名。4、在门口提供便于幼儿整理的环境(桌子、晨间六步曲等)或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有重点地提供相应的环境与指导幼儿做好晨间的几件事.帮助并指导幼儿解决与他人交往中的问题。5、依据本月音乐活动内容,有目的的播放幼儿歌曲,引导幼儿欣赏或自由跟唱。6、指导幼儿进行区

3、域自选活动。为幼儿提供湿抹布并提供便于幼儿自主选择劳动内容的墙饰,有明确的劳动要求,教师指导幼儿按要求劳动。7、清点人数,做好记录。1、提前5分钟上岗,做好晨间接待幼儿来园的一切准备工作。(换园服、准备劳动用具等)开窗通风,搞好室内外卫生(擦玩具柜、窗台、门把手、水龙头、厕所、冲水器开关)并消毒。2、打开水、拿消毒水杯、为幼儿准备盐开水漱口。主动与幼儿问好,热情的与家长打招呼。3、指导幼儿脱衣服放整齐,提醒幼儿自己倒淡盐水用淡盐水漱口、挂水杯、毛巾。带领并指导值日生进行晨间劳动。4、协助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有序的自选游戏活动,保证幼儿安全。帮助并指导幼儿解决与他人交往中的问题。1、家长主动与教师打

4、招呼并引导自己的孩子有礼貌的与教师及其他园内工作人员、同伴打招呼。2、教育孩子爱护园内玩具、设施。不随地乱扔废物垃圾,家长起表率作用。3、主动向老师反映幼儿在家中的情况。4、引导幼儿安全上下楼梯,把幼儿安全送到老师手中,拿好接送卡。主动与孩子和教师再见。餐前准备1、知道饭前不做剧烈运动。会主动自选游戏。(拼图、折纸、织花线等)2、积极主动做好值日工作。会按要求进行有序的劳动。3、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增强任务意识和自我价值感。1教师向幼儿讲清不作剧烈运动的原因。2、引导幼儿合理分工、合作。关注与指导值日生工作。3、结合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兴趣、需要,组织讨论、观察、游戏活动或自主活动。

5、1、桌面消毒(清水一遍,消毒水一遍,十分钟后用清水擦拭)2、提供符合幼儿使用的盥洗用品。(大小适宜的香皂,毛巾、餐巾纸)为幼儿准备好抹布。(值日生参与)。、指导值日生用正确的方法擦桌子、摆椅子,分餐具。环节幼儿常规要求教师的工作要求保育员的工作要求对家长的要求盥洗进餐1、看到保育员老师把饭推进门口,主动说:谢谢老师。、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安静、有序的盥洗。初步懂得节约用水。、在老师指导下掌握正确的进餐姿势,学习正确使用餐具。(筷子)、进餐时注意力集中,逐步养成干稀搭配、饭菜搭配、不挑食的进餐习惯。、能保持桌面、地面整洁,会整理桌面,饭后漱口,学习用餐巾纸擦嘴,正确收放餐具。1、将长发梳起。提醒

6、幼儿对保育员老师说:谢谢老师。、创设温馨、有序的盥洗环境(在盥洗室内张贴洗手程序图,还可配上适当的儿歌)。、教师挽好袖子和幼儿一起用正确的方法洗手,边洗边说儿歌,然后站在盥洗室门口,按身体状况(进餐慢、体弱儿、肥胖儿)指导幼儿分组洗手。指导幼儿挽好袖子进盥洗室。、抓住幼儿在盥洗中发现的问题利用讨论、演示、实验等方式进行相应教育。、根据本班幼儿进餐情况,有选择的播放不同性质的音乐,创设愉快的进餐环境。(进餐缓慢时应播放节奏相对欢快的音乐不带歌词)教师不大声说话,不议论与进餐无关的事情,不说消极的话,用激励的语言进行正面教育幼儿。激发幼儿进餐兴趣。、指导幼儿根据自己需要主动尝试自己添饭、菜,不催饭

7、,照顾体弱儿。、教师用亲切、自然,轻声的语言指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教育幼儿不挑食、不浪费粮食,保持桌面、地面清洁。、提醒幼儿饭后用温水漱口(儿歌、小青蛙吐荷叶游戏),幼儿根据所吃食物洗手(如鸡翅、排骨等)养成正确收放餐具的习惯。(有相应的环境:收放餐具小标记等)。、帮助家长转变观念,调整肥胖儿、体弱儿的饮食结构。1、将长发梳起。掌握时间准时开饭。积极与幼儿应答,说:不用谢。2、提供符合幼儿使用的盥洗用品。(大小适宜的香皂,毛巾、餐巾纸)。、根据幼儿进餐量分饭、菜。向幼儿介绍饭菜名称及营养,激发幼儿食欲。不大声说话,不议论与进餐无关的事情,不说消极的话,用即激励的语言进行正面教育。激发幼儿进餐兴

8、趣。(学习一些饭菜营养知识)、照顾幼儿进餐,巡视幼儿进餐情况,指导幼儿自己添饭、菜,照顾好体弱儿,肥胖儿先喝汤。用亲切、自然,轻声的语言指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教育幼儿不挑食、不浪费粮食,保持桌面、地面清洁。、指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如:不大声说笑、不咬筷子、不玩餐具等)用餐要专心,保持桌面干净,饭后会收拾餐具,清洁桌面。、帮助家长转变观念,调整肥胖儿、体弱儿的饮食结构。1、在家中为孩子提供独立进餐的环境,教孩子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教育孩子不挑食、不剩饭。2、请家长在家指导幼儿保持幼儿在园养成的良好卫生、进餐习惯,按时进餐,少吃零食。、家长在家庭进餐时,做到不在进餐过程中

9、批评孩子。、对于肥胖儿、体弱儿的家长,应积极采纳教师的建议,为孩子建立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环节幼儿常规要求教师工作要求保育员工作要求对家长的要求教育活动1、坐姿正确,精神集中,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思维活跃。学习分享他人的经验。2、分组活动中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拿放东西轻。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3、主动与同伴和教师积极交流与合作,学习自己解决问题。4、正确使用爱护学习用具,懂得爱护学习用具的道理。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取放,摆放整齐。5、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1、按计划做好准备分层次准备活动材料,依据目标组织好教育活动,根据实际及时调整补充计划。2、注意

10、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幼儿提供较充分的表现机会。3、尊重幼儿的主体意识,要让幼儿感到受尊重、受欢迎、和受信任。尊重幼儿个体差异。4、培养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保护幼儿视力,提醒幼儿不大声喊叫,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常规。5、活动后及时总结与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注意鼓励与表扬,帮幼儿梳理活动中获得的有益经验,使幼儿做到经验分享。1、清洗抹布、消毒毛巾、并晾晒。2、了解教师计划,积极参与教育活动,观察幼儿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3、活动后,做好活动室及盥洗室的清洁卫生工作。请家长配合教师做好活动材料及知识的准备活动。喝牛奶、喝水、入厕1、知道排队轮流上厕所,便后知道冲厕所,洗手,

1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教师提醒下按顺序整理好衣服。不在盥洗室打闹、停留。2、随渴随喝水,知道不浪费水,不洒水,保持盥洗室卫生。养成主动饮水的好习惯。3、喝牛奶后将杯子冲干净。4、不远离教师和小朋友,不做危险的事。1、创设能与幼儿积极应答的盥洗、入厕环境。(便后冲水、掖衣服图示、纸篓、小筐、入厕步骤图)提醒幼儿便后主动整理衣服、洗手,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安排固定的饮水时间,水温适宜,保证充足的饮水量。为幼儿提供便利条件,使幼儿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教师和幼儿一起喝奶、喝水,用自身行为教育幼儿。提醒个别幼儿喝奶后将杯子涮干净。3、教育幼儿互相谦让,学会等待。抓住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12、4、过渡环节,组织幼儿适当的安静游戏。(手指游戏、语言游戏)1、为幼儿准备温度适宜、充足的白开水。保证充足的饮水量。根据季节变化提前为幼儿温奶。2、照顾幼儿入厕,提醒幼儿大小便,并提醒指导幼儿整理衣服,指导幼儿正确洗手。3、为幼儿倒牛奶,提醒幼儿喝完奶后喝半杯水、指导幼儿清洗杯子(孩子接两个半杯水涮杯子)。配合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4、保证厕所清洁、通风、无积水、无异味。 1、教育孩子多喝白开水,少喝果汁。2、鼓励孩子独立入厕,教孩子按顺序整理好衣服。3、大小便后提醒孩子洗手。环节幼儿常规要求教师工作要求保育员工作要求对家长的要求整理、下楼1、根据天气变化穿脱外衣,整理仪表。2、安静有序的按教师

13、要求排队,准备做操。3、上下楼梯排成一队靠右行,做到不在楼梯上蹦跳,推挤。1、检查幼儿衣服、鞋带、扣子是否整理好,不露小肚皮。2、教育幼儿上下楼梯排成一队靠右行,提醒个别幼儿不蹦跳不推挤。(儿歌)、主动与保育员沟通教育活动计划,根据计划准备活动材料。1、配合教师组织幼儿按要求上下楼。2、了解教师活动计划,配合教师准备活动材料。3、检查幼儿衣服、鞋带、扣子是否整理好,不露小肚皮。根据气温变化,适当为幼儿增减衣服。为幼儿穿适合运动的衣服。课间操 1、按教师要求站队,学习听口令做操。2、在教师带领下情绪愉快、积极主动做操。逐步做到精神饱满,动作到位。3、幼儿学习整理收放体操器械。、教师穿轻便服装、着

14、装整齐,(不敞胸露怀)穿平底鞋,头发梳理整齐(长头发必须梳起)。教师语言亲切,不允许有不适宜的行为(双手报肩、双手插腰、大声呵斥、拉拽、手指点孩子等)。做到正面教育、鼓励幼儿。、根据幼儿兴趣选曲、编排动作,为幼儿提供与教师、同伴交流互动的机会。、教师精神饱满的带操,示范动作准确,有力,有激情,能带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4、注意教育个别幼儿。(照顾体弱儿、患病幼儿、有个性的幼儿等)。5、引导并帮助幼儿在做操结束后,整理收放体操器械。、穿轻便服装、着装整齐,(不敞胸露怀)穿平底鞋,头发梳理整齐(长头发必须梳起)。教师语言亲切,不允许有不适宜的行为(双手报肩、双手插腰、大声呵斥、拉拽、手指点孩子等)。

15、做到正面教育、鼓励幼儿。、为幼儿做操准备好用具,与教师配合有激情的参与操节活动。、注意对个别幼儿的教育,保证幼儿安全。(照顾体弱儿、患病幼儿、有个性的幼儿等)。户外游戏1、情绪愉快能积极参与集体游戏,能根据需要自选活动材料,遵守游戏规则。2、正确使用玩具,整理玩具,懂得爱护玩具,并创造性的使用玩具。3、懂得谦让,遇到问题初步学习自己解决问题或寻求帮助。4、知道不远离教师,不做危险的事。学会保护自己。5、协助教师在活动后收拾整理玩具器械、教师穿轻便服装、着装整齐,(不敞胸露怀)穿平底鞋,头发梳理整齐(长头发必须梳起)。教师语言亲切,不允许有不适宜的行为(双手报肩、双手插腰、大声呵斥、拉拽、手指点

16、孩子等)。做到正面教育、鼓励幼儿。、主动与保育员沟通教育活动计划,按计划准备充足的游戏材料,开展活动,发展幼儿动作,锻炼幼儿身体。、合理安排活动强度和密度,注意动静交替。与幼儿一同游戏,引导个别幼儿正确使用玩具,鼓励幼儿创造性地使用玩具。注意观察幼儿精神,照顾体弱儿。、 关注幼儿的兴趣点,能抓住契机,开展教育活动。5、引导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运动卫生知识。6、活动结束后与幼儿一起收拾好玩具器械。1、教师穿轻便服装、着装整齐,(不敞胸露怀)穿平底鞋,头发梳理整齐(长头发必须梳起)。教师语言亲切,不允许有不适宜的行为(双手报肩、双手插腰、大声呵斥、拉拽、手指点孩子等)。做到正面教育、鼓励幼儿。、游戏

17、前了解计划,配合教师为幼儿布置活动场地,检查场地安全,准备游戏材料。、与幼儿一同游戏,配合教师开展随机的教育活动,注意幼儿安全,照顾好体弱儿。科学指导肥胖儿活动,注意幼儿安全。、活动结束后与幼儿一起收拾好玩具器械。、请家长配合班级制作简单的户外游戏材料。、节假日和日常生活中应经常与幼儿一起进行户外锻炼。收拾整理1、脱叠外衣,放在自己的柜子里,摆放整齐。2、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后的评价与讨论。1、指导幼儿整理自己的衣物,放在指定地点。(桌子上叠)2、组织幼儿讨论活动中的新发现及存在的问题。引导幼儿归纳,整理新经验。餐前消毒(要求同前)在家指导孩子练习脱叠外衣,整理自己的物品。环节幼儿常规要

18、求教师工作要求保育员工作要求对家长的要求教育活动要求同前要求同前1、了解教师计划,配合教师准备教具、材料。2、配合教师做个别幼儿工作,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孩子参与到活动中。3、活动过程中,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4、做好活动后的整理工作。离园前整理1、进餐后将水杯毛巾放到消毒盆中。、自主选择离园活动。情绪愉快地参与离园活动。、根据本班情况,收放玩具。、幼儿整理仪表,拿好自己的衣物。回忆一天中有趣的事。1、教师站在盥洗室门口提醒幼儿收毛巾水杯。2、教师指导幼儿相互检查各自物品是否带齐,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头发整齐、检查鞋子是否穿反、整理内衣等)仪表整齐。3、引导幼儿回忆当天的活动,为幼儿加深

19、印象。或开展轻松、安静的自选活动。(看书、谈话、折纸等)1、打扫卫生消毒水杯,拿到厨房消毒。离园1、 向家长打招呼,和老师、小朋友再见。2、 知道不跟不认识的人走,不自己走。1、站在活动室门口,有礼貌的接待家长(您好、您慢走),与个别家长交流幼儿在园情况。如有意外,应及时主动与家长说明。2、亲自将孩子交给家长,收好接送卡,没有卡的不得领孩子(特殊情况家长出示证件、签字接孩子)。3、教育幼儿有礼貌的与老师小朋友再见。并与幼儿积极应答。关注没离园幼儿的活动与情绪变化。4、幼儿离园后,清洁教室地面,检查门窗、电源开关是否关好,方可离园。1、搞好盥洗室卫生。2、协助教师组织幼儿离园。(参与和关注幼儿自

20、选活动)教育幼儿有礼貌的与保育员老师小朋友再见。并与幼儿积极应答。关注没离园幼儿的活动与情绪变化。3、关好门窗、电源开关,离园。1、拿好接送卡,接孩子离园。2、家长主动与教师打招呼并教育孩子主动与老师、同伴说再见。3、主动向带班教师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的成了习惯,一辈子也用不尽。 叶圣陶1、叠衣服的方法:先把衣襟对折、帽子放下来、袖子对折、从下往上折、双手捏两边, 放进自己的柜子里。2、擦椅子方法:先擦椅子面、 再擦椅子前背、擦后背、擦椅子腿、3、搬椅子方法:搬椅子时一手搬椅子面、一手搬椅子背、椅子腿朝下4、洗手方法:先挽袖子、打开水龙头、将手冲

21、湿、关上水龙头、抹肥皂三下、搓手心、手背、手指缝、手指尖、手腕、打开水龙头、冲净手上肥皂沫、关上水龙头、胳膊伸直、双手半握拳 弹三下,打开毛巾擦手。5、擦手方法:取毛巾、打开毛巾、一只手托着先擦手心在擦手背,翻过毛巾换另一只手在用同样的方法擦、挂好毛巾。教育案例: “毛豆新吃” 毛豆!还能怎么吃?剥着吃呗。很多人会很诧异地问,也会很自然地如上述般回答。其实,要说我也没什么新鲜奇特的吃法,只不过为这一“吃”赋予更多的内容,更新的内涵教育。每当午点为毛豆时,我都会在孩子们吃之前提出这样的要求:请每个小朋友吃以前先数好五个毛豆,然后再吃。听了我的话,孩子们就会一改往日的坐下就吃,而是低下头,先按数数

22、好毛豆,然后再一个一个剥开吃。一次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效果,但俗话说:滴水也穿石。几次下来,孩子们百分之九十都很容易地就掌握了小班的数的要求5以内点数,而老师也就无需单独组织一次教育活动来专门学习5的点数了。同样,举一反三,我们就还可以有以后的花生新吃、巧手新折或开水新喝了。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充分挖掘一日生活,尤其是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留意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真正做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我会擦嘴”了一次饭后,我观察幼儿擦嘴时,有的幼儿擦得很认真,能够按照我们以前培养时的方法进行擦,可大多数幼儿虽然也在擦嘴,却只是把餐巾纸放在嘴上一呼,两手一抹,便完成了任务

23、。于是根据幼儿的这种表现,我分析了幼儿存在这种情况的原因:1、幼儿没有环境支撑,时间长了淡忘了方法。2、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往往在生活环节中即便知道如何做,也往往没有形成自觉的行为,表现出做事马虎的特点。因此针对幼儿的这种情况,我把幼儿擦嘴的方法编成了儿歌,并带幼儿边说儿歌边练习方法,我们还重新对幼儿擦嘴方法进行了拍照,并自编了小儿歌,配在照片的下面,贴在墙上,让幼儿随时能看到正确的擦嘴方法,提示与指导幼儿按正确的方法认真擦嘴。针对第二种情况,我们设立了“小检查员”,请第一个吃晚饭的幼儿当检查员,督促幼儿认真擦嘴。通过环境的提示及幼儿间的互相督促,幼儿擦嘴时认真多了。附儿歌:擦嘴餐巾纸,四方方

24、, 变成长方形, 托在手心上。轻轻擦擦嘴,变成正方形。再来擦一次,变成长方形。搓成小纸球,扔进垃圾筐。“用餐”游戏我们班里的个别幼儿对炒香菇的味道总是不感兴趣,不管你对他说香菇有什么营养,对身体有多好,他们还是把它挑出来放在一旁。针对这种现象,我事先与另两位老师商量好,玩个“用餐”游戏。午餐前,我们两位教师故意在幼儿面前窃窃私语:“哎,今天吃鸡腿,不知道味道怎么样,我好像已经闻到了鸡腿香味了,还有那香菇妙青菜,那香菇肥肥的、嫩嫩的、滑滑的,青菜绿绿的,营养又丰富,肯定好吃极了。边说边做出想吃的样子,我们俩人说话时,孩子们静极了,都在认真地听着,有的小朋友甚至已经探出头来想看一看了,孩子想吃的欲

25、望被激发了出来。这次李英琦、郑依等小朋友居然把饭、菜、汤全部吃光。以后,我们就变着法儿和他们玩“用餐”游戏,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引发幼儿的食欲。餐前活动我选择每天的餐前游戏,孩子们总喜欢选择玩具在小广场中玩,可是塑料玩具与地板撞击发出的声音很大,再加上孩子们边说边玩,吃饭的孩子那能安心的吃呢?有的边吃边聊,有的边吃边看着玩玩具的小朋友。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进行讨论餐前游戏到底应该做什么,才能既不影响吃饭的小朋友,玩起来又没有太大的声音。于是大家展开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要选择没有声音的玩具:如:拼图、恐龙玩具(软塑料,在地板上玩没有声音),小雪花玩具、折纸、看书、织花线等活动。孩子们还把可

26、以玩的玩具和游戏画出来后贴到墙上,随时提醒小朋友。我们还进一步讨论了每项活动的地点及人数,这样幼儿在活动中做到了心中有数,使幼儿的餐前活动更加井然有序。同时也使教师从维持秩序的“警察”成为了幼儿活动的真正支持者,也能认真地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兴趣、问题等。也便于教师更好的引导幼儿解决问题,同时相应的互动墙饰,也为孩子们起了很好的提示作用。使孩子们做到了根据生活中不断出现的真实的问题情景使幼儿不断调动和运用已有经验,并在不断地面临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藏 起 爱 心今天我早早的站在门口迎接孩子们入园。孩子们快乐的进入活动室后开始了自己的劳动,脱掉外衣、擦小椅子、洗手、漱口。张润湉小

27、朋友被姥姥牵着小手走进了活动室,我从姥姥的手中接过湉湉的小手后立即俯下身帮他把大衣拉开,放到叠衣服用的桌子上三下两下帮他叠好后让他放到柜子里。这时他的姥姥站在门口说:“湉湉快谢谢老师。”他站在原地甜甜的说了声:“谢谢老师。”从这件事中,我体会到了老师对孩子的关心也意识到家长、老师、孩子之间的关系融洽了。但是我们这学期的教研主题是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而湉湉来园的机会就比较少,在家里姥姥,爸爸妈妈对孩子特别溺爱,一切都包办代替,就连最基本的穿衣服吃饭都要大人来帮助。纲要提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

28、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而我的做法却忽视了以上这些教育。我的“帮助”也为家长提供了“包办”的“楷模”,这对孩子今后的常规培养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觉得我们老师应藏起爱心,放下自己的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不要主动地给与不必要的帮助 。因此,根据孩子的不同需要和孩子存在的个体差异,老师在帮助与指导中要掌握一定的尺度。适时地指导与帮助会使那些自理能力非常差的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搓 出 白 沫 沫 每次在洗手时,我们要求孩子搓出沫沫来。可是把肥皂我在手心里转来转去,怎么也搓不出沫,这样就使得孩子们在洗手时出现了糊弄的现象。可今天在洗手时,我发现陈静拿着肥皂在水底下冲了起来,然后再手上转了几下,

29、放下后他搓起了小手,果然,搓出了许多白沫沫。看到她这样,我问她:“你为什么要把肥皂放在水底下冲呀?”看了看我,她没说话,我又问她:“你为什么不直接往手上抹呀?”“搓不出沫,在家里洗手时妈妈就是先把肥皂放在水下冲然后再摸就会出很多白沫沫。”听了她的话后,我想如果每个孩子在洗手时都把肥皂放在水下冲,那得浪费多少肥皂呀。于是我们就在盥洗室内讨论了起来:怎么样让我们在洗手时既能搓出白沫沫,又不浪费肥皂。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最后我们一致认为:在每次饭前、户外回来后,起床前都要用肥皂洗手,而且在洗手时由第一个小朋友把肥皂冲湿,以后的小朋友就不要再用水冲肥皂了。经过我们讨论后,孩子们每次在洗手时都能搓出白沫

30、沫。 老师要用发现的眼光理解孩子的每一个做法,不要凭借主观的态度去批评孩子,当老师问明原因后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而且在于孩子讨论的过程中会让孩子明白什么时候要用肥皂洗手,什么时候就可以不用肥皂。因为一切是为了孩子,孩子是活动的主体,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每一个幼儿提供方便。 给孩子“饭桌演讲”的机会我们班是中班,幼儿年龄在四到五岁,幼儿一坐到饭桌前,就喜欢开始他的“演讲”,讲他和小朋友的故事,讲他看到的、想到的、甚至把大人给他讲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有时讲得兴致勃勃、眉飞色舞,忘记了吃饭。遇到这种情形,许多教师总是冷着面孔、制止孩子,“有话吃完饭再说”。但到吃完饭后,孩子又不想讲了,就连老师

31、叫他复述吃饭时讲的故事,也讲不全了。其实,此时的幼儿,智力开始飞跃发展,饭桌上的演讲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教师不应该对这种现象予以简单、甚至粗暴的制止。相反,应该给以适当的引导,并将这种自发的“饭桌演讲”发展成为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自觉行动。比如组织“每周一次的演讲会”、“进餐后小朋友的演讲会”、“星期日家庭演讲比赛”、等形式,以培养孩子的观察、思维、记忆、言语表达等各种能力,并要指点孩子把事情讲清楚,把话说明白,可对孩子的演讲题目划范围,提要求,但不要限定过多过死,可通过录音机把孩子所讲的过程录下来,再播放给孩子听,以提高孩子的兴趣。孩子刚开始演讲时,可能讲得不那么流畅

32、自然,教师、家长一定要耐心细致地诱导、鼓励,并注意克服孩子的语病,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提高口语表达的完整和准确程度。孩子初学演讲时的内容,应限定在儿童社会活动范围,注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可以利用一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幼儿读物、录音磁带上的小故事让孩子复述、演讲,这对初学演讲的孩子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也可以出一些适于孩子知识范畴的演讲题目:如“夸妈妈”、“爱爸爸”、“我的小手枪”、“我的布娃娃”等。关注个体差异 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纲要中指出:中班幼儿进餐时,要引导他们学习使用筷子。因此,在学期初进餐时,我们便为幼儿提供了筷子。可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班上大多数幼儿筷子用的都不

33、是很好,特别是李英奇、孙一、张润湉等几个小朋友。在吃饭时饭粒,菜叶掉得满桌子都是,而且有时一顿饭要吃上40分钟左右,严重影响孩子的进餐进度,夹菜时总夹不上来,也就干扰到了孩子的食欲。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于是,教研活动时,我及时把这个问题反应到教研组。大家一起寻找解决的方法。通过学习纲要,我知道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同时还要了解孩子已有的水平,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于是,在进餐时,我们的餐桌上便增加了勺子,对于不会用筷子的幼儿就可以选择勺子进餐。通过投放勺子后,我发现不仅掉饭粒、菜叶的现象明显减少了,而且我明显感受到了孙一、英奇、湉湉由于吃饭比别人快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与自豪。在之后的活动区中,我便

34、有意引导他们玩“喂小动物的”游戏。而且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我们又开展了“一对好朋友”筷子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听故事、学儿歌、认识筷子、设计筷子、比一比用筷子等形式,孩子们认识到了筷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进一步激发了幼儿使用筷子的兴趣和自豪感。而且通过此活动家长也参与到了我们的活动中,孙一的妈妈帮我们搜集到了有关筷子的历史文化及种类,赵博函及湉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尽快学会使用筷子,在家里他们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筷子进餐,同时和孩子一起采取比赛的形势激发孩子练习使用筷子。这样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由易到难的练习了使用筷子。一段时间后,有一天进餐时,我忽然发现湉湉也取了筷子,我便悄悄的观察

35、他,看他使用筷子吃饭时,吃得很香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因此,在教育中我们要做个细心的善于观察幼儿的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发展水平提供适时地指导与帮助,真正做到照顾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幼儿都得到快乐。孩子,安全就在你们身边11月份以来,园里发起了开展安全主题教育 “珍爱生命,从我做起”的活动,我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中班的教育目标及要求,从幼儿生活入手,抓住幼儿身边的教育环境,开展了一系列的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使幼儿了解了与自己最贴近的身边的危险,及预防这些危险的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共开展了几个小的主题活动,包括:寻找身边的危险、认识幼儿园的周围

36、、设计自己的名片、观看流泪的花季的录像,认识交通标志等。通过寻找班上的危险,孩子们找遍了班上的每一个角落,把他们认为危险的地方都作了标记,用来提醒小朋友们,游戏时要注意这些危险。在提到电扇有危险时,丁丁小朋友还为大家讲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有一个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因为把手伸进正在转动的电扇中,五个手指全被缴掉,只剩下一个手掌了。在寻找楼道和操场上的危险时,孩子们主要对楼梯、栏杆、灭火器、电箱、大型玩具和草地上的树进行了制作警示标记,通过寻找这些身边的危险机制做标记、贴标记的活动,使幼儿亲身感受到了哪些东西是危险的,以后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在认识幼儿园的周围的活动中,我们为了让幼儿对幼儿园周围有更

37、清楚地认识,带领幼儿到幼儿园四周逐一观察了幼儿园周围的建筑,并找到了标志性的建筑,对幼儿熟悉周围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幼儿孩子眼泪汪汪,有的孩子小眼睛红红的,一看便知他们小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交通事故的确很厉害。看完录像后我们组织幼儿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孩子们都能认识到交通事故的危害,藉此,我们又开展了相关的交通安全教育。在请幼儿记住家里电话和家庭住址时,我们还邀请家长亲自参与到我们的活动当中,于幼儿一起设计名片,在设计名片的同时让孩子记住自己家的电话和住址,既增进了亲子关系,又使幼儿在游戏的环境中轻而易举的记住了家庭信息。在家长参与本次活动后,我还请家长写了对本次活动

38、的感受,家长写到了开展本次活动的必要性、及时性、系统性,同时他们还记录了在家中是怎样教育孩子认识危险和远离危险的,我们也将对家长的这些好做法,进行展示,起到一个在家长中互相学习的作用。同时我们中班组还就我们开展的系列活动进行了小结,制作了相应的展板,上面展示了我们开展活动的照片、幼儿在家中找到的危险图画、家长的活动反馈、家长在家进行安全教育的好的案例等,对全园的家长也起到了一定的提示作用。在这次活动中,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从孩子的生活和身边的环境入手,切实可行的开展了安全教育活动,使幼儿能亲身感受危险,并了解如何避免危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你能行雨萱是我班里一个文静的女孩,平时不声不响

39、,上课时也不爱举手发言,更不会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同伴交往,缺乏足够的自信。一天早上,来园谈话后,我正在请值日生,当问:“谁愿意做今天的值日生”时,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举手,雨萱也畏畏缩缩地举起了小手,我连忙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请她来做今天的值日生,她显得很高兴。吃午餐了,她忙着擦桌子、发盘子放学前,我在大家面前表扬了她,小朋友们也为她鼓起了掌,石雨萱露出了羞怯的笑容。从那以后,我发现雨萱能主动参加活动了,积极性也提高了。由此,我想到了集体活动对幼儿的心理素质的影响,在集体活动中应该更加注意让幼儿获得成功,有愉悦感。一段日子过去了,在一次故事表演活动中,石雨萱居然举手好几次,而且每次的回答都较准确

40、。大家都为雨萱的进步而高兴,石雨萱也逐渐活泼开朗了,与同伴、老师间的交往也多了。看着雨萱的变化,我感到很欣慰,看来,集体生活中的值日生工作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幼儿在集体中,往往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当他们完成某一项工作时获得了体验,也增强了其自信心,当他再度面临问题时,便能充满自信地克服困难。和幼儿一起制定生活常规“老师,厕所又臊又臭,女孩子们小便完了又没冲厕所。”子藤捂着鼻子跑到我跟前告诉我。听了他的话后我走进盥洗室内,果然一股刺鼻的骚味扑鼻而来。这时我让孩子们都来到盥洗室内亲自闻一闻这里的气味。只见每个孩子都用手捂住了自己的小鼻子。随后我紧问道:这刺鼻的气味哪来的?

41、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小便完后没冲厕所。我又追问道:如果我们长期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会怎么样?“会生病。”孩子们回答着我的问题。“那我们怎么做呢?”白杨说:小便后要冲厕所。“可是茜茜已经在提醒大家冲厕所了,为什么还是有许多小朋友没这么做呢,我们还有什么好的办法提醒大家冲厕所呢?”景永泉站起来说:老师可以在墙上做一个小标记来提醒大家。梓艺站起来说:“上厕所时小朋友排好对,最后一个小朋友冲厕所,这样也不浪费水了。”东东说:老师还可以画一个小孩用脚踩着冲水用的板, 我们在小便后看到会及时地冲厕所的。这样在大家一致的讨论后,制定出了入厕的生活常规:入厕要排好对,由最后一个小朋友冲厕所。根据孩子们的讨论,

42、我们也在小便池上方用一个抬起脚的小姑娘来提醒大家冲厕所。通过此环境的创设计让孩子参与生活常规的制定,据老师的调查统计我班女孩子有16人,其中有14人能主动地在小便后及时地冲厕所,而另外的两名幼儿经老师和幼儿的提醒后也能主动冲干净。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的制定中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常规来源于孩子,这样在以后的生活教育中孩子们自己会主动地遵守着自己制定的生活常规。会 变 的 漱 口 水在一次饭后的常规观察中,我发现有些幼儿吃过饭后经常忘了漱口。可见,教师一味的提醒并没有使幼儿从思想上受到重视。必须让幼儿认识到漱口的重要性,才能有助于幼儿饭后漱口习惯的养成。吃过午饭后,我提醒幼儿将漱口水图在一个干净

43、的小桶里。第二天上午,我和孩子们一起观察了小桶里的漱口水。有的幼儿说:“水怎么这么脏呀?”有的说:“这是我们吐的水吗?”不知谁说了一声“真臭!”为了向幼儿证实这就是他们吐的漱口水,我找了一根小木棍,将木棍在桶里搅一搅,碎菜叶、米饭渣就全都浮上来了。马淼抢着说:“这是我们昨天吃的米饭。“孩子们仔细一看的确是,这下可糊涂了。我认为,适时揭开谜底了。于是,我告诉孩子们,吃过饭后,我们的口腔和牙缝里还残留着许多事物残渣,如果我们不及时将这些食物残渣书干净,时间长了,我们的嘴就会像桶里的水一样臭,他们就会破坏我们的牙齿,形成蛀牙,也就是虫牙。俗话说得好,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所以,我们一

44、定要养成说口的好习惯,这样我们才会有一口好牙齿。今天我漱口了通过上次教研活动观察幼儿漱口情况,我们分析了幼儿漱口中存在的几种问题。并针对幼儿不能坚持认真漱口的情况,和幼儿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首先,我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每天都漱口了,幼儿纷纷发表见解:谁漱口了就跟老师说一声;贴小标记的方法;可以记下来等等。最后通过讨论大家达成共识,每次谁漱口了就记下来,于是我们创设了“你漱口了吗?”的表格。在记录方法上,我又与幼儿一起商量记录的标记,最后孩子们决定用“”来记录,我们还分别制定了早( )、中( )、晚( )饭的不同代表符号,用于区分每餐记录的情况。现在孩子们有了与环境的互动,漱完口后,

45、他们都积极地把自己漱口的情况进行记录,解决了他们不能坚持认真漱口的现象。同时对幼儿漱口也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科学饮水好处多春天天气干燥,饮水一直也是家长比较关注的焦点问题,近来总有家长反应,让老师提醒孩子多喝点水,每天两次的集体饮水确实不能保证幼儿一天必须的饮水量。针对这个问题,我通过查询资料和与王园长沟通,知道了幼儿一天的饮水量应在1500毫升2000毫升,并亲自量了幼儿水杯的容量:一满杯是200毫升。于是针对这样的问题和现状,我组织幼儿进行了讨论:“人缺水会怎样?”幼儿有各种不同的答案。马淼说:喝水对皮肤好。思远说:喝水不上火。范文斌说:多喝水不爱生病“那么你们知道一天应该喝多少水吗?”

46、幼儿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这时候我便及时把科学的饮水量告诉了他们,并告诉他们一水杯能盛多少水,为了不撒水和保证一次的饮水量,我们还制作了小红线当标记(水杯的2/3处),最后确定我们一天必须要喝六杯水,为了保证六杯水的饮水量,我们还讨论了什么时间喝这六杯水(早来园7:30喝第一杯水,户外活动前9:00喝第二杯水,户外活动回来10:00喝第三杯水,下午起床2:30喝第四杯水,下午户外活动前3:30喝第五杯水,户外回来4:30喝第六杯水),其余时间自己随渴随喝。最后也形成了环境,对保证幼儿饮水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幼儿感冒现象也减少了,出勤率也明显地提高了。连家长也知道我们每天要喝六杯水,马淼

47、的妈妈说:“有一次马淼看到我的小便特别黄,就对我说,小便黄是因为您上火了,今天您喝六杯水了吗?喝够六杯水小便就不会黄了,您赶快去喝水吧。”由此可见,幼儿不仅自己了解了喝水的意义,也侧面地对家长起到了教育作用。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更科学的生活,同时让他们了解科学生活的意义也更加重要。老师,我的手不脏 通过学习快乐与发展盥洗环节中“老师,我的手不脏”这一案例。我认识到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盥洗习惯,首先应让幼儿获得直接的感受,充分地意识到洗手这一环节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我也发现了我们班的幼儿在洗手环节中也存在着马虎、不用肥皂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引导幼儿做了一次小试验,孩子们从户外回来后,我没有让孩子直接去洗手,而是用一个干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