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再建构与应用初探.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9328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再建构与应用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再建构与应用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再建构与应用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再建构与应用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再建构与应用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再建构与应用初探.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死”空间里的“活”环境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再建构与应用初探 环境是指个体生活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幼儿园环境教育一方面应围绕不同的环境教育主题,有计划地组织系列活动;另一方面必须在各领域、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与环境教育目标相关的因素,使综合性的环境教育主题活动与各领域、各学科的渗透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然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现象一:目前大部分幼儿园仍以在固定的教室里进行集体教学为主,相对来说,幼儿缺乏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即使在分散活动时,也因缺乏一定的材料和场所及有效的指导而存在“放

2、羊”的现象。现象二:现在的孩子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如果只是在固定的空间里一味地让孩子学习,而不提供合适、健康的玩耍方式,他们的视野、感受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无聊”之余孩子们就极可能把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看碟片、买玩具等刺激、新奇的内容上。一层不变的“教育环境”就会对幼儿失去应有的意义。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可见,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过去,我们在环境创设上过分强调整齐、美观,这种环境是一种观赏性的“死”环境,它缺少动态性、参与性和教育性。那么如何在环

3、境创设与幼儿活动之间找到平衡点呢?固定的空间与幼儿不断增长的知识渴求又是展现在教师面前的一对全新的矛盾。甚至有的教师会认为:有限的空间阻碍了其环境创设的好点子,认为只有“足够大”的空间才能创设“足够丰富”的环境。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教育就变得十分被动,效果显然会不尽人意。然而,作为研究型的当代教师,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投入工作,展开教学,排除客观因素,变被动为主动才是教师本质所在。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我班在环境创设方面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打破传统模式,以“版块式”小区域与班级大环境有机整合的全新模式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自由、轻松而充满智慧的天地!固定的教室即“死”空间,其实也可以通过有效的方

4、式转变为受幼儿欢迎的“活”环境!所谓“死”空间,即指我们所在的教室有其固定的大小及方位,在这一空间里,幼儿需要完成学习、生活、甚至游戏等多项活动。而这些活动又掺杂着课桌椅、玩具、生活用品等等辅助材料。本来就零碎的物件加上好动不定的幼儿穿插其中,不难想象留给孩子畅快活动手脚的空间实在少得可怜。在实际生活中,一部分教师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而限制和减少了幼儿游戏的机会,以保证“安静、安全”。素不知,看似“安静、安全”的表象下,却牺牲了多少孩子宝贵的求知欲望。因此,“死”空间一定要改变!怎么变呢?“活”环境!在不能改变大小的固定空间里,只有在空间内部做文章,“活”环境就是一条独辟新迳的好路子。所谓“

5、活”环境,即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改变传统的环境有效利用教室空间,将教室场地合理分隔成若干块适宜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空间,营造出灵活、机动而迎合幼儿发展需求的新环境,其中的“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活”的场地是前提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活动,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选择广泛的内容,教师在此过程中仅作一些引导。因此,孩子们学得特别轻松、自然、没有压力。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常常苦于没有足够宽敞的场地而无法开展,因此,教师大胆的让场地活起来。第一、通过晨间幼儿来园并不进行集体活动的时间段,将占地面积最大的课桌椅搬至午睡室或储藏室等“无人区”,再将腾出的空地进行合理的“分

6、割”。这样一来,孩子们便有了足够大的活动空间,区域活动的再建构就有了有力的保证。例如,平时孩子十分酷爱却很少能进行的大型艺术活动,包括:有趣的石头画、惬意的水墨画、独特的写生画等,这些因为材料繁多、占地面大而无法进行的区域活动,在改良后的空间里变成了真实可及的实地操作,孩子们的兴趣当然高涨至极了!这一使场地“活起来”的举措,不但有效的利用了午睡室、储藏室等平时只有单一作用的空间,更使固定的教室有了全新的面貌,真正使孩子成了教室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第二、充分利用走廊空间,以玩具柜或图书柜为分隔墙,铺设塑料地毯,创设适宜而温馨的活动空间。平日里“默默无闻”的走廊,曾被孩子们遗忘在一边,尤其是孩子们

7、在教室里进行集体活动或游戏时,走廊更是寂寞的闲置着。为什么要让孩子在拥挤的教室里喧闹,而浪费了走廊这一完全可以再利用的空间呢?图书柜里丰富的图书可以吸引孩子愉快的来到知识的海洋;玩具柜里新奇的组装玩具,可以引发孩子大胆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如果走廊的另一边仍有空间,那么放上孩子亲手栽种的植物,孩子们就会感受到生命的奇妙,观察、讲述等等课程便能在孩子的发现中逐层开展起来。这样一来,我们的走廊“活”起来了!孩子们再不必挤在教室里,区域活动场地的再建构使不同个性的孩子在走廊里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二、“活”的材料是基础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材料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活动过

8、程中所获取的知识经验也就不同。与集体教学活动相比,区域活动的材料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也将会变得更加聪明、自信、大胆。但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发现有的材料只具有观赏价值,而不能操作;有的材料比较死板,不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更有的材料是教师“精心”准备的,然而,到了孩子的手中,过不了多久就“面目全非”了,教师要重新制作又得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那么,怎么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让材料也“活”起来呢?第一,拟定本班主题,将材料与大环境中的大主题有机整合。经常有教师会发出这样的牢骚,说自己想到的好点子早被别人抢先用了。其实,只要每个班拟定了自己独特的主题或风格,别人再怎么聪明也无法模仿。例如,我

9、班拟定了“中国书画”这一主题,便延伸出多种多样的区域活动内容,材料也相应的丰富起来。如手工区是制作毛笔,提供各种毛类、竹棒或木棒、剪刀及绳子等材料,使孩子们在亲手制作毛笔的过程中了解古人的智慧所在。又如探索区,教师提供各类不同纸质的纸张,让孩子用毛笔蘸水、墨进行实验,并将统计结果记录下来。从而认识到纸张具有吸水性这一科学现象。随着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环境教育和区域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活”环境中的“活”材料既体现了近期活动的目标,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使环境潜能充分发挥;幼儿通过直接接触各种材料,发展各种感觉器官和观察力,认识各种物体的特性和用途,从而获得新知识。第二,在材料的选择和投放过程

10、中把握两个“根据”是使材料“活”起来,发挥材料自身作用的关键。首先根据不同年龄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满足各年龄阶段幼儿的需要。如在大班提供真正的小型木工工具,有锯子、榔头、锤子以及木板、木块,幼儿通过敲、钉、锯等活动,与同伴合作完成“小飞机”、“梯子”等简单作品。在这样丰富的工具面前不同年龄的幼儿可以选择自己能够使用并胜任的工具,在年龄稍大的幼儿的带动下完成操作过程。其次,根据同一年龄不同发展水平提供不同的材料,以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例如我们在衣饰架上提供了多层次的操作练习材料,有拉拉链、扣钮扣、系鞋带等。保证了材料的可选性,幼儿通过选择练习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能力强的幼儿变得更能干,

11、能力弱的幼儿在不断地尝试中逐步提高。三、“活”的指导策略是保证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结合中国国情创造出独树一帜的“活教育”理论,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这就告诫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积极鼓励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创造。陈鹤琴先生又提出“儿童有自己的思想和力量,只是需要教师的尊重和支持”。因此,在活动时我们应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把自主权还给孩子,使他们有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这样既肯定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又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采取多种有效方法,激发幼儿的内驱力,完成对新方法、新

12、技能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活”的指导策略才是幼儿发展的真正保证。第一、“活”的语言策略。首先教师的语言有启发性,通过语言的提问、暗示,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并从多角度认识事物、寻求多种答案,让幼儿在教师语言的启发下,充分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发挥材料的隐性价值,促进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次,教师的语言有激励性,善于捕捉幼儿活动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用语言肯定鼓励,使幼儿从教师的积极评价中获得自信,得到满足,从而乐于实践、探索。第二、“活”的符号策略。以形象、有趣的符号代替教师的讲解、示范,使幼儿在自我调整地学习状态中自主学习。(1)标记符号,在区域摆放

13、材料的地方贴上相应的标记,给幼儿一定的提示、帮助,使幼儿明确各材料摆放的位置,逐步养成自己拿取、有序归放的良好习惯。(2)规则符号,将区域活动的要求设计成形象、醒目的规则符号,时刻提醒幼儿遵守区域规则。如:保持安静、保持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整齐等,使幼儿逐步学会自我管理。(3)操作符号,将区域活动的操作程序、方法,设计成流程图。如:在生活区“做饮料”中,使幼儿通过观察思考,知道操作的顺序、要求,进而大胆尝试,独立完成。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学习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念,不是简单模仿、照搬,而应继承与发展。我们深信:正确把握教育思想的核心,结合教育现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探讨,必将使我园的素质教育实践水平得到提升,获得发展。在幼儿园只有将区域活动和集体教育活动这两种学习形式加以整合,才能为幼儿的发展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让每个孩子获得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