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园互动的现状调查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9490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家园互动的现状调查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幼儿园家园互动的现状调查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幼儿园家园互动的现状调查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幼儿园家园互动的现状调查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幼儿园家园互动的现状调查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家园互动的现状调查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家园互动的现状调查毕业论文.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 目:幼儿园家园互动的现状调查 以石河子市D幼儿园为例 院 (系): 师范学院教育系 专 业: 学 前 教 育 学 号: 2009010041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3年6月 目 录摘 要3ABSTRACT3KEY WORDS3一引言4(一)研究背景4(二)研究意义5(三)文献综述5(四)研究方法8(五)重要概念的界定8二、家园互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9(一) 基本信息9(二) 家长及教师对家园互动的认识和态度10(三)家园互动的形式与内容13(四)家长参与家园互动的程度16(五)家长及教师对家园互动的评价17三、影响家园互动的主要因素分析19(一)家长和教师之

2、间的因素19(二)幼儿园管理方面的因素20四、促进家园互动的建议20五、存在的不足与反思22参考文献22附件24幼儿园家园互动的现状调查以石河子市D幼儿园为例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幼儿的健康发展也受到来自家庭、幼儿园等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家园互动不仅是家长和幼儿园的一种简单的交流、互动形式,更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三种研究方法,围绕石河子市D幼儿园家长和幼儿园对于家园互动的认识和态度、形式与内容、互动的程度和评价四个方面来展开调查与论述。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于家园互动总体感到满意,但也存在诸如家长跟教师交流次数较少,在

3、家园互动中地位相对不平等问题。关键词: 幼儿 家园互动 幼儿园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government attaches more importance to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als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deserve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families, kindergartens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Their interaction is n

4、ot only a simple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form betweeen the parents and kindergarten, but an effective way of promoting the healthy growth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Based on it, this research adopts three kinds of research methods as questionnaire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observ

5、ation method, in which four aspects are investigated and discussed around Shihezi city D, including kindergartens and their parents 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home interaction, discussion of the forms and contents, and evaluation of the degree of interaction.As results shows, in general parents are s

6、atisfied of the home interaction,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a few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teachers as well as relative inequality of bilateral status in the homeland interaction.Key words children family-kindergarten interaction kindergarten一引言(一)研究背景陈鹤琴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家园互动的思想

7、,他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 也不是幼稚园一个方面能单独胜任的, 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在2001 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凸显出家园互动的重要性“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1. 研究的必要性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两个因素,作为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因素不可比拟的,因此幼

8、儿教育也就必须从幼儿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承担的角色及建立的人际关系出发,协调相关的社会群体的力量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笔者在D幼儿园实习期间对家园互动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意识到家园互动的重要性,通过此次研究更加全面的了解D幼儿园家园互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提供一定的建议。2. 研究的可行性首先,在D幼儿园实习一学期,与一部分老师和个别家长有一定交流,能够初步判断其对于家园互动的认识和态度,并且在本学期做研究阶段在园内观察一个月,对D幼儿园的家园互动情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其次,大学图书馆藏书较为丰富,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第三,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数据库资源,使能够便利的搜

9、索最新的期刊论文和博硕论文。3. 研究的现实性 研究试图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能够较为全面地把握当前D幼儿园家园互动的现状,并在分析现存问题、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别从幼儿园、家庭等方面入手,对改善D幼儿园的家园互动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二)研究意义 一方面,试图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对D幼儿园的家园互动的现状作整体把握,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从幼儿园管理、转变教师和家长对家园互动的观念、互动的程度等角度提出一定的改进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另一方面,对家园互动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将相关理论和经验运用到家园互动的指导过程中,试图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充实家园

10、互动的理论研究。(三)文献综述1.对家园互动国外的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起,不少发达国家都开始关注和重视家庭与教育机构的互动;而家园互动也正是在这时由家校互动逐步演变而来。(l)家园互动类型的研究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家校互动的类型进行了划分,美国学者戴维斯(Daivs)(1976)把家校互动按目的不同分为四种类型:解决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家长参与子女的教育;利用社区资源来丰富学校教学;吸收家长参与教育决策。杰斯特威克(Gestwicki)(1992)将家校互动按家长参与程度的不同分为三个层次:低层次的家长参与,即允许家长参与到一些对教师的专业权威和决策权力不构成挑战的学校活动中来;中等层

11、次的家长参与,即家长走进学校的环境中,学校提供给家长自己作判断、选择的机会,以参观访问者或志愿者的身份帮助学校;高层次的家长参与,即学校将教师和父母皆视为教育孩子的专家,共同为儿童的发展制定学校的决策。斯沃普(Swap)(1993)从学校和家庭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把家长对儿童学校教育的参与分为四种模式:保护模式,即家长认为学校教育应该由具备专业的教师来做决定,并将与教师合作解决问题或参与教师决策看作是对学校工作的一种参与行为;学校向家庭传递的模式,即学校与家庭之间互通信息;课程丰富模式,即利用和发展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丰富和扩充课程,使其成为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伙伴关系模式,即通过父母对孩子的家

12、庭教养,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学校与家长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制定教育计划、做出教育决策。(2)家园互动影响因素的研究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教育转变为家长和教师共同承担,然而由于他们各自与幼儿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在对幼儿教育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以及各自信念的不同,也因此成为家园互动的影响因素。威斯特(west)(1993)在其研究中指出,家长和教师各自的观念会影响到他们对幼儿的期望,如果他们对幼儿的期望较为类似,就会对幼儿的早期经验带来积极影响。格林德(Greenwood)(1991)指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受到以下三方面的影响:家长的态度与能力;家长的工作与健康因素;教师与行政人员的态度、知识与技

13、能。(3)家园互动效果的研究美国家校互动专家安妮亨德森(AnneHenderson)的研究表明:家长参与子女教育有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在学校表现更好;顿肯(Duncan)的研究也说明家校互动对学生的成绩和在校表现有着积极的效果。莱尔斯(Lionios)(1992)的研究发现父母的教育效能感可以在家校互动过程中得到提升。(4)世界各国家园互动的组织 英国英国幼儿园采用了不同的形式与家长互动:充分利用家长手册和家长布告栏的作用,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发展目标、幼儿在园的作息时间及具体活动安排。 美国美国重视家长对儿童早期教育的积极参与,并为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帮助和服务,提倡开放式教室,

14、鼓励家长参与,高度重视家长在特殊孩子的个别教育计划中的作用。 德国德国非常重视家园互动,主要的形式有:设置家园互动的机构,主要负责讨论幼儿教育方面的问题,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有知情权。 法国法国幼儿园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事务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鼓励家长加入学校委员会、学校管理委员会和学生委员会等有关团体;安排教师和家长会面;培养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兴趣。2.对家园互动国内的研究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我国的一些学者就开始关注家校(园)互动的问题,70年代末80年代初,许多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逐渐意识到学校要主动争取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90年代至今,特别是纲要的颁布,家校(园)互动更是受到前所

15、未有的重视。(1)对家园互动共育的价值的研究冯晓霞、王冬梅(2000)从幼儿主体性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幼儿园与家庭携手对幼儿的发展、对提高成人的教育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家园互动可以使幼儿的来自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的学习经验更具有一致性、连续性和互补性;可以使幼儿获得安全感,养成一种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可以多方开发幼儿教育的资源;可以为教师和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提供一个交流和经验共享的机会。李生兰(2000)选取上海四所全日制幼儿园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家长参与园教的程度与孩子的发展水平基本成正比。(2)对家园互动的比较研究胡惠阂(2002)阐述和分析德国家园互

16、动的目的、具体形式以及家园互动实施的特点,并结合我国幼儿园家园互动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对两国在对待“家长参与的权利与义务问题”、“家园互动中双方的角色定位问题”、“家园互动的机构设置问题”上进行了对比、反思与讨论。李生兰(2004)通过对英国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互动形式的分析,并结合我国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互动共育的相关情况,对如何利用社区资源、如何对儿童进行观察记录、如何维护儿童的权利、如何化解家园之间的矛盾、如何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功能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张蓉(2004)通过对美、英、德、日等国家家园互动情况的比较,指出国外家园互动一般具有以下特征:注意政策法规导向、家园互动方式灵活多样、幼儿园

17、在家园互动中起主导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家园互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信息共享”、“加强幼儿园对家长的指导作用”以及“提高家园互动的层次”的建议。李飞(2006)从比较中美两国家校互动机制分析出发,认为两国在互动机制上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责任机制、沟通机制与组织机制”,而导致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两国在法律、管理体制以及资源保障上存在不同。(3)对家园互动的内容及形式的研究李生兰(2003)通过对上海市幼儿园调查发现:目前幼儿园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互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指导内容偏重于向家长传递促进幼儿身体与智力发展的知识与技能,忽视进行有关幼儿品德发展

18、的指导。(4)对家园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周芳(1997)通过考察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情况,指出与幼儿园其它教育教学工作相比,大多数的幼儿园家长工作是幼儿园整体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有:随意性强,计划性差;灌输性强、商讨性差;阶段性强、连续性差。周红(2003)把家长与教师沟通时存在的问题概括为:教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沟通的内容往往是侧重孩子的不足;家长接受沟通的机会不均等;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缺乏艺术性和换位心理。曹丹丹(2003)在对几个幼儿园进行走访和观察后,发现当前家园互动存在以下问题:教师与家长交流时地位不平等;家园互动工作的表面化现象严重;家园互动中家庭与幼儿园的责任

19、不明确。朱芳红(2007)对分析影响家园互动质量因素后指出,当前家园互动主要存在家长、教师对待家园互动态度消极、被动;家长接受沟通机会不均等;由于孩子缺席现场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评价、态度存在主观性。述评:通过对以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可以发现:家园互动共育具有很大的价值,不仅能够为幼儿教育提供大量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孩子的发展,但是也存在诸如互动的形式单一、家长和教师的地位不平等问题;同时也发现:一方面,家园互动的价值、类型、模式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及通过实证法进行的家园互动现状的研究,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提供了不少理论借鉴;另一方面,我国有关家园互动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

20、研究成果还不够系统,大多数学者只是针对家园互动的某一个问题进行探讨,缺乏系统性;涉及教师和家长互动的研究,主要把教师和家长作为两个群体,更多的是从幼儿园或教师的角度对家园互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宏观的分析,对教师的意识和行为进行指导,很少从家长角度展开研究。(四)研究方法1. 问卷法问卷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根据研究家园互动的需要,在参考相关文献后,采用西南大学学前教育硕士张韵的论文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园为例的问卷“重庆市主城区家园合作现状调查问卷(家长卷)”。2. 访谈法这是本文采用的另一种研究方法,访谈的对象是3名教师,1位园长;访谈内容围绕论文题目进行,具体从“开展家园

21、互动是否有必要”、“采取哪些形式开展家园互动”、“主要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访谈。在访谈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记录信息,研究者在取得教师同意的情况下,对谈话的过程进行了录音,并同时做了访谈笔记,记录下当中的即时感受和一些突发情况。3. 观察法由于在D幼儿园实习的原因,所以能够较为便利的观察到园里的一些情况,并将自己的感受及时的记录下来,同时将一些典型的事件通过轶事记录法详实的记录。(五)重要概念的界定1. 家园对幼儿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即家庭和幼儿园的简称。2. 互动在心理学中是指各个功能系统的功能和心理活动的产生机制,即各个因素相互作用产生心理。每个功能系统能够各自独立产出样本

22、点亮丘觉产生相对独立的意识,各个功能系统以及样本、意识是构成心理活动的因素,这些因素各自独立发挥作用,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在社会学中是指互动应该是一种使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彼此发生积极的改变的过程。本文认为互动就是一种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3. 家园互动在一定社会背景下,由幼儿园及教师、家庭及家长和幼儿所形成的三位一体的教育联合体,其互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家长,他们在互动中同等重要,互为主体,它们之间是平等的伙伴关系,既有彼此之间双向的相互影响、相互教育;又包含互动过程中的自我教育。马忠虎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认为:家校合作实质

23、上是在教育活动中,联合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两个社会机构一一家庭和学校的力量,互相支持,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他强调学校在教育学生时可以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同时家长在养育子女时也可以得到来自学校的指导,两者是通力合作的。本文认为家园互动就是在平等条件下依靠家庭和幼儿园的力量,互相支持,共同促进,从而促进幼儿发展。二、家园互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 基本信息本次调查对于家长主要采用问卷法,共发放180份问卷,回收148份,回收率为82.2%,辅助方法为访谈法与观察法,对于教师则偏重于访谈法,共访谈三位教师(L1、L2、Y)与一位园长。家长的基本信息见表2-1-1:表2-1-1 家长的基本信息 选项

24、 人数 百分比学历 初中8 5.4%高中 28 18.9%大学专科 42 28.4%大学本科及以上 70 47.3%年龄 21-25 026-30 20 13.5%31-35 77 52.0%36-40 36 24.3%41岁以上 15 10.1%(二) 家长及教师对家园互动的认识和态度 观念指引行动,家长和幼儿教师对于家园互动的认识和态度直接影响家园互动的开展,进而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先进、科学的观念能更好的促进家长和幼儿教师的互动,反之则阻碍互动,不利于幼儿的发展。1. 家长和教师对家园互动的认识幼儿入园后,教师和家长成为了幼儿教育的共同者,但因他们各自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教育

25、过程中,双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只有当教师和家长能够清晰且准确地认识到各自所扮演的角色时,才会较好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反之,则会造成彼此之间期望的不一致,进而阻碍幼儿的健康成长。(1) 家长对家园互动的认识图2-2-1家长对角色的认识通过图2-2-1显示,大部分家长(74.3%)认为在家园互动中自己应是幼儿教育的合作伙伴,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与教师有共同的目标、能够互相信任协作,共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但部分家长仅认为与幼儿园的互动就是一种单纯的交流。在调查中有45.3%的家长认为在和教师互动过程中自己与教师各负一半职责,有35.1%的家长认为教师负主要责任,一方面家长认为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但另一方

26、面也反映出家长有把责任推给幼儿园的可能。调查结果见表2-2-1。表2-2-1 在的互动过程中担负主要职责 家长负主要责任 教师负主要责任 各负一半 不清楚百分比 17.6% 35.1% 45.3% 2.0%从表2-2-2发现不同学历的家长对家园互动的认识也不同,存在显著差异的为初中学历的家长和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家长、高中学历和大学本科以上的家长、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家长。表2-2-2 不同学历的家长对家园互动的认识LSD(I)学历 (J)学历 均值差(I-J) 显著性初中 高中 -.339 .183大学专科 -.423 .085大学本科及以上 -.718* .003高中 初中 .339

27、 .183 大学专科 -.083 .590 大学本科及以上 -.379* .008大学专科 初中 .423 .085 高中 .083 .590 大学本科及以上 -.295* .018 大学本科及以上 初中 .718* .003 高中 .379* .008 大学专科 .295* .018 *. 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 0.05。(2)教师对家园互动的认识在访谈中当问到家园互动活动是否有必要时L1老师这样说道:肯定是有必要的,家园互动活动主要是家长开放日,我们之前举办过一次,家长和孩子一起来,让家长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然后了解一下他的一日常规,上课的形式就是家长在旁边,我们给孩子教育,就是一个公开课

28、,就那么十来二十分钟,剩下的就是家长孩子一起动手的时间,然后留一点时间家长跟老师进行沟通。L2老师这样说:很有必要,只有家园互动很好的开展才能使幼儿园朝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访谈中笔者可以清楚的感觉到教师对于家园互动的认识和态度比较明确,就像L1老师和L2老师所说,开展家园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在角色定位中教师虽然没能给出明确的答复,但笔者还是感觉到教师是以幼儿教育的合作伙伴来要求自己。综上所述,家长和教师都认为自己是幼儿教育的合作伙伴,这有利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但是在职责方面很大一部分家长认为教师的职责更大,一方面可能由于教师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占主导地位造成,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家长出于对教师的信任。2

29、. 家长和教师对参与家园互动的态度 (1)家长对参与家园互动的态度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的道德观和价值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心理学大辞典及通常的心理学教科书都确认:态度具有对象性、评价性、稳定性和内在性四个特性。家长对参与家园互动持积极的态度,能够促进家园互动的开展,也能提高家园互动的质量。表2-2-3 家长对参与家园互动的态度问题 选项 人数 百分比对幼儿园开展 非常不积极 1 0.7%的各项家园互 不积极 4 2.7%动活动,参与 积极 80 54.1%的态度是 非常积极 63 42.6%在家庭与幼 非常不迫切 0 儿园的互动 不迫切 8 5.4%问题上,您 迫切 95 64.2%的心

30、情是 非常迫切 45 30.4% 从表2-2-3中可以说明家长对于家园互动活动的认可,认为良好的态度能够促进家园互动的开展、促进孩子的发展,但也有一部分家长对于家园互动不够积极。 笔者根据日常的观察和访谈,了解到一部分家长对于目前家园互动的状况不是很满意,其中的一位家长说:“孩子每天回来说自己在幼儿园过的不开心”,目前家园互动在一些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家长急切的想要得到改善。综上所述,一方面家长重视家园互动,认可家园互动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急切的想要参与家园互动。 (2)教师对参与家园互动的态度 在访谈L1老师时,L1这样说道:(开展家园互动活动,以家园互动来说)肯定是有必要的,两周一次,根

31、据我们幼儿园的情况来看,让家长来学习,让他们了解一下,让家长也放心,就是根据我们幼儿园的需要再进行调节时间,不是说规定两周一次。我们需要一些什么样的帮助,和家长一起沟通,他们给我们出更好的主意,双方一起教育孩子。在访谈L2老师时,老师的态度也比较明确,他很希望开展诸如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来加强家园之间的互动,以便更好的了解孩子的情绪、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家长和教师在家园互动的态度方面比较一致:持积极的态度,不难反映出双方对于家园互动的期望较高。(三)家园互动的形式与内容家园互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幼儿园开放日、电话、QQ联系,形式的多样化能够为家长和教师带来更多的方便;家园互动的内容也较多,从

32、健康到学习,从情绪到行为习惯各个方面。1. 家长及教师参与家园互动的形式 (1)家长参与家园互动的形式表2-3-1 家长参加过的家园互动活动 家长会 家访 家园联系手册 家长园地 面谈或约谈 人数(N) 124 4 82 13 44排序 1 10 398 家长开放日 亲子活动 接送时交流 电话或短信联系 QQ人数(N) 66 71 110 78 73排序 7 6 2 4 5 表2-3-2 家长认为有效的家园互动活动 家长会 家访 家园联系手册 家长园地 面谈或约谈 人数(N) 90 15 47 15 48排序 2 9 897 家长开放日 亲子活动 接送时交流 电话或短信联系 QQ人数(N) 7

33、5 83 91 69 65排序 4 3 1 5 6 从表2-3-1可以看出参加过家长会的人数最多,家长一般认为有效交流的形式是:接送时交流、家长会、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电话或短信联系;而参加较多的家园联系手册大部分家长认为不属于有效互动,在参加过的活动中排序较后面的的家长开放日和亲子活动大部分家长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家园互动的活动;从表2-3-2可以反映出家长经常参与的互动活动一般是认为有效的,同时家长会和接送时交流是最被家长认可的互动形式。在访谈与观察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家长开放日只进行过一次、家长会也只进行过一次。(2)教师参加家园互动的形式在访谈和观察的过程中,老师更偏向

34、于:电话和短信的联系、家长活动日、面谈、接送时的交流和QQ这几种互动的形式。在与L1老师进行对话过程中,L1明确表示最赞同的方式是面谈:基本上就是等下午接园的时候,找家长单独谈话,面谈,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面谈的比较多。电话联系,因为是声音传递,我觉得还是跟见面是不一样的,因为电话里你的表情我看不到,你说话的语气我也没办法揣测,因为人和人在一起交流的话你的眼神呀,面目表情,我就可以读懂你的心理,所以我还是觉得面谈比较合适 L2老师在跟家长交流的过程中用到的方法是让家长直接观察孩子: 我们班的一个小孩特磨蹭,爸妈不信,我就让他爸爸在晨送的时候直接进来观察他儿子的行为,爸爸一看儿子确实像我说的一样,就

35、把孩子扇了一巴掌。 Y和G老师与家长互动形式则主要集中于QQ。2. 家长及教师参与家园互动的内容家园互动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孩子的生活,涉及的内容较宽泛,家长和教师双方都比较关注幼儿身体健康状况、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方面。(1) 家长参与家园互动的内容表2-3-3 家长参与家园互动的内容问题 选项 人数 百分比幼儿的学习 从不 5 3.4% 偶尔 63 42.6% 经常 72 48.6% 总是 8 5.4%幼儿的思想道德 从不 5 3.4% 偶尔 49 33.1% 经常 84 56.8% 总是 10 6.8%幼儿的身体状况 从不 4 2.7% 偶尔 48 32.4% 经常 82 55.4% 总是 14 9.5%幼儿的个性和人际交往 从不 2 1.4% 偶尔 49 33.1% 经常 87 58.8% 总是 10 6.8%幼儿的兴趣爱好 从不 4 2.7% 偶尔 57 38.5% 经常 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