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幼儿园体育规则形象化教学策略的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99018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教《幼儿园体育规则形象化教学策略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教《幼儿园体育规则形象化教学策略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教《幼儿园体育规则形象化教学策略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幼教《幼儿园体育规则形象化教学策略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幼教《幼儿园体育规则形象化教学策略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教《幼儿园体育规则形象化教学策略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教《幼儿园体育规则形象化教学策略的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园体育规则形象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摘要】在实践中发现幼儿园体育活动规则教学存在以下问题:教师展现规则的方式单一,导致幼儿对规则不理解;教师展现规则的内容过多,导致幼儿规则意识淡薄;教师展现规则的内容模糊,导致幼儿对规则不确定。因此本文提出将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规则形象化,让幼儿清晰明确地理解并掌握活动规则。文中还提出四种规则形象化策略:物化规则策略、语化规则策略、地上规则策略和角色化规则策略。将规则形象化后对幼儿、对教师和对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规则形象化 教学策略 体育活动一、问题提出规则是体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幼儿园进行体育活动规则教学就有其存在的价值。在幼儿园

2、体育活动规则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评价和环境创设等来展现活动规则。而幼儿通过观察、模仿、评价来了解活动规则,并逐渐内化为一种个性品质,自然地以行为方式表达和表现出来。在实践中发现幼儿园里的体育规则教学存在以下问题:问题一:教师展现规则的方式单一,导致幼儿对规则不理解。教师在体育活动开始时,总是习惯用口述的形式讲解规则,这样展示的规则枯燥、乏味、难懂。例如:在教学蹲撑跳时,教师枯燥的讲述活动要点:双手向远处撑,双腿用力蹬地、收腹、屈腿,使双腿落于两手之间;或蹲撑,然后双手前移,继续前跳。这样的讲述不利于幼儿理解。问题二:教师展现规则的内容过多,导致幼儿规则意识淡薄。教师讲解规则时,将所有的

3、规则从头到尾讲一遍,没有侧重点,往往这样的结果是幼儿什么都没有记住。例如:在幼儿50米往返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要点后,幼儿进行游戏时仍然我行我素,教师怎样喊都无法吸引幼儿。问题二:教师展现规则的内容模糊,导致幼儿对规则不明确。教师在讲解活动规则的内容模棱两可、不明确。例如:在练习双人夹球的过程中,教师只强调了自由练习,而忽略了一些程序性规则。就有了两组队员的速度过快行进而发生的相撞事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将体育活动规则形象化,让幼儿清晰明确的理解并掌握游戏规则,不仅有利于教师对规则教学的把握,也有利于幼儿对规则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二、理论支持(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3-7岁幼儿属于皮亚杰

4、的认知发展阶段中的第二个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这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思维阶段具有以下特点:幼儿单方面地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也就是说,他律的道德感在一些情感反应和作为道德判断所特有的某些显著的结构中表现出来。其基本特征是:一是绝对遵从父母、权威者或年龄较大的人。儿童认为服从权威就是“好”,不听话就是“坏”。二是对规则本身的尊重和顺从,即把人们规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通过对皮亚杰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的研究,说明3-7岁幼儿对规则的理解是刻板的、直白的。因此也可以推论出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将规则形象化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二)新纲要新纲要中指出:“要根据幼儿的

5、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从中可以看出,体育活动的组织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规则的形象化是将规则形象、清晰的呈现给幼儿,便于幼儿的理解和接受,因此形象化的规则是符合幼儿园体育活动要求的。三、概念界定(一)规则与体育活动规则规则是由人们制定出来,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体育活动规则主要是与体育行为有关的各种规范。如体育比赛时的比赛规则;体育游戏规则;体育活动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约定俗成规范亦可称之为规则等等。(二)秩序性规则、技术型规则和任务型规则秩序型规则是侧重控制整个活动局面、维持活动纪律和秩序的,例如游戏中的站位、队形、分组之类的规则。技术型规则是指导幼

6、儿在活动中动作细节、动作技巧的规则。任务型规则表明本次活动或者活动中某一环节的主要任务的规则。(三)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规则教学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规则教学是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将规则清晰明确的展现给幼儿,使活动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约束和控制幼儿有碍学习的问题行为。(四)规则的形象化规则的形象化是指教师将规则形象、清晰地呈现给幼儿,便于孩子理解和接受。四、具体实施策略规则形象化的策略有很多,下面浅谈四种比较常用的策略。(一)物化规则纲要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教师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对于一些必须遵守的强制规则缺乏足够认

7、识,因此常常出现行为上的偏差。这时教师不能一味批评,应利用直观形象的图标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规则。用一些幼儿能够理解的标识加以“物化”,可以起到时刻提醒幼儿安全游戏、遵守规则的作用。这种形式经常用在活动秩序型规则上和活动型规则上。所谓图标就是把规则画成趣的画面,通过观察、模仿、暗示等途径去刺激幼儿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抑制其不良行为的萌发,促使幼儿在不断的操作中形成自律。如:在某些区域的分隔上挂上“攀爬危险”的图符等。案例一:击掌后才出发中班体育游戏玩通道要求:幼儿排好队,依次从桌底下爬过,从桌面上爬回来。两队比赛,后一名幼儿必须等前一名幼儿从桌面上爬回,击掌后才能出发。看哪队快又不碰桌子、队伍整

8、齐。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多次强调后一名幼儿要击掌后才能出发,但效果不明显,总有幼儿忘记。优化后:在起点处放置拍手标志,提醒幼儿击掌后才出发。教师感悟:用可爱的拍手标志之后,看到新颖的图片幼儿不知不觉的在同伴之间相互提醒,相互加油,犯规情况有明显改善,教师也省力不少。案例二:找人少的地方走和跑小班体育游戏雪花飘飘要求:刮小风走,刮大风跑,当教师发出指令时,幼儿四散走和跑。走和跑时,要求幼儿不要撞到一起。但在活动中却频发幼儿碰撞事件,产生安全隐患。优化后:在场地的四角贴上小雪花图片。教师感悟:通过在场地的四角贴上小雪花图片,吸引幼儿。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朝各个方向跑,撞在一起的情况少了,幼儿的游戏玩得

9、更加开心了。案例三:纸棍只能打泡泡,不能打在同伴的身上大班的体育游戏打泡泡中要求幼儿拿纸棍把别人身上的泡泡打下来,自己的泡泡又不能让别人打掉。在游戏的过程中,有些幼儿拿起纸棍就玩,玩的方法还不一样,常有人来告状:“老师他拿纸棍打我了”“ 老师他拿纸棍戳我了”告状声总是连绵不绝优化后:在纸棒上贴一个禁止把纸棒打在人身上的标志。教师感悟:纸棒握在手上,幼儿很容易看到。活动中发现孩子们会看着图片聊起天来,你看上面是什么意思?是不能打在人身上。恩,我的也有。不知不觉,告状声少了在物化规则中,还可以针对“小心摔倒”“小心碰撞”“不抢先,不拥挤,有秩序的进行游戏”“注意安全”等设计各种形象,用生动、简洁、

10、易懂的标志,时刻提醒幼儿使之规则内化,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二)语化规则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常常用口述讲解活动规则,因此存在枯燥、繁琐、难懂的情况。特别是在讲解技术性规则时,往往造成幼儿不懂、难懂的局面。因此将规则采用儿歌的形式来进行描述规则,既朗朗上口又便于幼儿理解接受,能将规则具体、生动的展现在幼儿面前。案例一:学习匍匐爬在幼儿健康教育一书中对匍匐爬的指导要点要求是:蹬伸腿时,膝部应边蹬边转,防止臀部隆起。爬时应仰头前看,用鼻呼吸。优化第一次:在第一次的教学活动中采用儿歌:“一蹬一伸向前移,仰头前看鼻呼吸。臀部贴地慢慢来,千万记住别着急。”教师感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这首儿歌虽然包含活动

11、的要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幼儿对这个儿歌的理解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教师逐句解释后,幼儿才能理解儿歌内涵。因此在此基础上对儿歌进行二次优化。优化第二次:学习匍匐爬用动物学小仓鼠爬引入儿歌:“小小仓鼠爬得巧,头儿向着前面瞧,圆圆肚子贴地走,屁股平平不要跷,胳膊用力向前爬,脚儿用力向后蹬,只要按着要求做,我们一定能通过。”教师感悟:这次创编的儿歌内容简单、易懂。活动中发现很多孩子都在念儿歌的过程中就掌握了匍匐爬的要点,不需要教师加以解释。节约了活动的时间,使幼儿在有限的活动时间里将活动的重点放在积累匍匐爬的经验上。 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对幼儿的走步、跑步、平衡、跳跃、投掷、小球和钻爬等方面的

12、教育都可以采用语化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编一些简单的儿歌,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三)地上规则地上规则是指教师对地面进行规划,将规则体现在地面上。例如:起跑线、定点、定位等。用点线面等将规则融入其中,使幼儿清晰明确的理解规则含义。此规则主要用于任务型规则。本策略用于中大班幼儿效果更佳。中大班幼儿抽象思维已初步形成,幼儿有抽象理解事物的能力,能较好控制自己的行为。案例一:划定线路在中班体育游戏小袋鼠救灾活动中,要求幼儿鱼贯越过障碍(跨过低栏栅,绕过小树林,跳过一个个石墩),到达“森林”(小椅子)后,每人拿一袋“粮食”(沙包)放进兜里,跳回来。游戏环节多,幼儿容易忘了回程,发生碰撞。优化后:将

13、路线用粉笔画出,在回程中用箭头标明回程路线。教师感悟:这样的标识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并且幼儿容易明白,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案例二:定点在中班体育活动花样拍球中,同伴间往往发生干扰事件,因此在练习时将幼儿的站位进行调整。优化后:让幼儿在60厘米内的圈内练习(以场地设置方便为准,也可以是在操场已有格子来定点)。教师感悟:这样的优化可保证幼儿不相干扰的同时,帮助幼儿练习控制球的能力。(四)角色化规则将规则融于角色中,使幼儿在模仿中得到发展。托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常被周围环境所影响,因此该策略适用于托小班幼儿效果更佳。将规则融于情境角色中有利于幼儿理解规则、遵守规则。例如:在小班幼儿体育游戏

14、妈妈找宝宝活动中,幼儿通过模仿动物的走和跳,使幼儿在模仿中得到走和跳的练习。在小班体育活动小蚂蚁爱劳动中,幼儿通过模仿小蚂蚁爬开展活动。活动既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又使爬的动作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幼儿的面前。除了以上规则形象化的形式,还有很多。例如:音化规则(将游戏开始与音乐开始对应,音乐结束表示游戏停止等)。因此在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多加思索,将活动的规则形象化,使幼儿安全、有效的进行活动。五、具体实施效果(一)对幼儿的影响1、提高幼儿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将规则形象化,幼儿从标志、路线的划分、场地的设置、儿歌等各个方面,能清晰地了解到活动的规则。幼儿能根据提示主动的参与活动。在活动出现问题时

15、,幼儿能较好的根据规则提示解决同伴间的问题和冲突,从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2、减少幼儿消极等待在以往的活动中,由于部分幼儿对规则的不明确、不理解等。以至于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重复的解释,从而使知道的幼儿在原地消极等待,产生时间的隐性浪费。规则形象化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幼儿,使全体幼儿都能准确清晰地了解游戏的规则,减少了幼儿的消极等待,使活动更加顺畅的开展下去。(二)对教师的影响1、提高教师对活动的分析能力和解决活动难点的能力在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对活动进行分析。了解幼儿在活动中需遵守的规则是什么,对幼儿在遵守规则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活动难点并积极地寻找策略进行分析难点。使活动在

16、最便于理解的活动模式下,幼儿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2、便于教师组织与开展活动规则形象化之后,幼儿能较好地自觉地遵守规则,老师的吆喝声少了,幼儿的告状声少了,活动开展更加顺利有效了。3、有利于教师更加关注活动情况在以往的活动中,教师常被各种事件所干扰,往往很多时间都浪费在处理问题上。例如:幼儿的有序排队进行游戏等。而规则形象化之后,教师节约了很多精力和时间,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在幼儿的活动上。(三)对活动的影响1、减少活动中产生的安全意外事件以往常常会有教师说:“真害怕带小孩子出去玩啊,一出去就怕发生事情。”教师的担忧总是有原因的,但要真正解决带幼儿出去怕的问题,要从源头开始。将规则形象

17、化后,解决了幼儿产生意外的源头(没有规则的玩)。通过规则形象化,让孩子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大大地减少了安全意外事件。2、提高了活动的效率将规则形象化后,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幼儿能各自沉浸在活动中,有效地提高了活动的效率。【参考文献】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组编 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黄世勋主编 幼儿健康教育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4冷小刚等编著幼儿体育活动新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5何锋、狄静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规则问题探析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年第3期6许永勤 体育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都市家教(教育交流)理论版2009年第7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