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培养情感体验 诱导良好行为.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0050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培养情感体验 诱导良好行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培养情感体验 诱导良好行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培养情感体验 诱导良好行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培养情感体验 诱导良好行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培养情感体验 诱导良好行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培养情感体验 诱导良好行为.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培养情感体验诱导良好行为 培养情感体验诱导良好行为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培养情感体验诱导良好行为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培养情感体验诱导良好行为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情感是产生行为冲动的主要原因。思想品德课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形成牢固的道德观点,产生行为冲动,养成良好的行为。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情感体验

2、 良好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水平高的人,能够体察别人的细微感受,富有同情心,懂得尊重,懂得体谅,懂得怜悯;而情感水平低的人,则无法体察别人的感受,自私冷漠。对比之下,情感水平高的人更容易产生积极的行为冲动。情感是产生行为冲动的主要原因。思想品德课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情感的一个特点是情境性。就是说,人的感情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思想品德教学要针对这一特点,有机运用实物、图片、录音、录像、表演、音乐等陶冶手段,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唱一唱、演一演或做一做等直观手段,再现场景,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让他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产生相应的道

3、德情感,形成一定的道德观点,进而产生行为冲动。这时候,教师再通过有效的方式诱导学生良好的行为就显而见效了。一、模拟情境表演增强情感体验,诱导良好行为模拟情境表演主要是再现生活,即在课堂上创造一定的情境,进行即兴式的可以反复多次的模拟演示活动。课堂上通过游戏、表演,达到激荡情感的效果。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教学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意克服成人化和概念化的倾向。小学生的模仿性、可塑性强,情感体验可以使思品教学由说教向情境转变,拉近教学目标,促进认识与行为的统一,思想与行为的统一。如教思品课有礼貌,通过创设“打电话”、“老师家访”、“上学”等情景表演,让学生感受到见面互相问好的喜悦。教亲朋

4、友 信伙伴让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即兴的小品表演“与同学游戏发生碰撞等情景”,感受到接受道歉后心情平复、体谅别人和得到谅解的快乐。然后,扩大表演面,让全班同学来演一演、说一说,感受有礼貌给我们带来的愉悦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学会从小讲文明、有礼貌,做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模拟情境表演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平时无法感受的人和事,了解别人的感受。如教伸出爱的手一课,让学生分别模拟“盲人”“聋哑人”等去处理生活中遇到的事,让学生体验残疾人的生活,不但使参与活动的同学获得切身体验,也为其他同学提供示范和榜样,从内心深处产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帮助残疾人的愿望。另外,根据课文内容配上DVD乐曲,让学生看着生动的画面,边

5、唱边做动作,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产生美的行为。如我很整洁配上讲卫生歌,交通与我们的生活配上交通安全歌,祖国妈妈在我心中配上祖国,我的妈妈,伸出爱的手配上爱的奉献。因为音乐具有无以伦比的感染力,在音乐的熏陶下,学生思想和行为将得到升华。二、通过判断、讨论深入情感体验,培养良好行为在思品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具体行为的判断,并加以讨论,更有利于激发情感,坚定信念。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应有利于激发学生思想道德情感,提高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实践,避免单纯背诵教学内容。如教要节俭 别浪费一课时,把学生在校园内的一些行为拍成录像,上课时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节俭的行为,哪些

6、是浪费的行为,并展开讨论:节俭行为有什么好处?浪费的行为有什么坏处?自己平时哪些地方做得好,以后应该怎样做?节约水电、节约用纸在学生中很快达成共识。但对丢了东西不愿认领和吃剩的东西不敢打包,很多同学都知道是浪费,但还是没有采取行动。在讨论中,有的同学认为丢了东西去认领很丢脸,吃剩的东西打包显得很小气,所以,明知道是浪费也不打包,也有同学认为其实是自己认识不够,总想着别人的看法,没坚定自己的观点。经讨论学生更坚信:“节俭光荣,浪费可耻”这一道德观点。认为节俭的行为是光荣的,不再怕别人谈论,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去感染别人,证明浪费的行为才是可耻的。通过判断、讨论,不但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更让学生体

7、会到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带来的效果是怎样的。学生深入思考,表达真情实感,加深认识,深化情感,更有利于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自省和反思,在自省反思中,情感水平不断升高,更加坚定已形成的道德观点,从而不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在社会实践中深化情感体验,实现良好行为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光靠一堂课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道德观点,产生的行为冲动,除了在课上进行必要的课内操作,表演等当堂见“行”外,还必须依靠课前课后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来巩固。如举行主题中队会,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把道德观点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从而深化了课堂教学,达到了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课程标准也这样要求:“课堂的知

8、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如学交通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时,带领二年级学生到平时上学放学的主要路段,认识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并根据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安全过马路,通过实践,学生解除过马路的恐惧感和麻木感,懂得遵守交通规则是安全过马路的保证,认识到绝对不能在路上追逐,也不能贪一时的方便横过马路和闯红灯,知道过马路走斑马线、人行天桥和人行隧道的重要性。品德与生活中的我与规则交朋友,教师在上课前带学生到商场、公共场所等地方去找规则,学生深入生活,找到很多规则,知道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离不开遵守规则,并懂得在合法的前提下也可以定一些有益生活的规则,通过课前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踊跃发言,在“

9、为什么要守规则”和“定规则”的环节中,争论激烈,你一言我一语,在语言的刀光剑影中,强烈的责任感已植根于学生心中。在教学“孝顺父母”的环节时,要求学生课前了解父母一天的工作,体会父母的辛劳,学会关心、照顾父母,多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尊重老人”的教学点时,带领学生到幸福院看望老人,和老人谈心,帮老人搞卫生,体会到老人也像小孩一样喜欢热闹,喜欢交流,了解到老人体弱力小,需要别人的帮助和照顾,从心灵深处感到尊重和关心老人是社会的进步,爱心的普及。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道德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只有引导或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考察、调查、访问或亲自参与社会活动,把学校的

10、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事物的兴趣和正确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养成文明礼貌,孝敬父母,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珍惜劳动成果等良好行为。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形成牢固的道德观点,产生行为冲动,养成良好的行为。情感的体验,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能自觉地产生良好的行为。(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斗门区实验小学)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11、: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

12、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13、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