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苏盛泉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0075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8.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昭苏盛泉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昭苏盛泉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昭苏盛泉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昭苏盛泉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昭苏盛泉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昭苏盛泉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昭苏盛泉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该井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东北约30km处,行政区划隶属昭苏县乌宗布拉克乡。井田东起煤层资源量估算标高+1200m以浅,西到煤层隐伏露头线,南自F0断层,北至7勘探线。地理极值坐标为:东经811537812012,北纬431205431545,井田东西走向长度5.8km7.6km,南北宽度2.2km,面积13.98km2。交通条件便利,井田南距特克斯昭苏公路10km,有简易公路相通;东距特克斯县城42km。距伊宁市约185km,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约815km。矿区内简易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井田邻近的伊宁市有民航直通乌鲁木齐

2、市,航程约500km。伊宁机场距伊宁市约3km,距井田约188km,可全天候起降中型客机。交通位置见图1-1-1。二、地形及地貌井田位于昭苏县东部,矿区地势北高南低。井田内西北部地表起伏不平,东南部较平坦,多被第四系覆盖,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属低中山地貌。井田最高点为北部的切特木斯山,海拔高度+2222.5m,最低点位于井田南部的乌宗布拉克河沟内,海拔高度+1906.5m,相对高差316m。三、河流水系由于昭苏县特有的盆地地形特征,水利资源十分丰富。除最大的特克斯河外,木扎尔特河、夏塔河、阿克苏河等三十余条河流,分别自天山各支沟发源后汇入特克斯河,其境内年径流总量约为40.73亿m3,平原区地下

3、水补给量为5.38亿m3。流经该井田的河流自西向东主要为乌宗布拉克河、哈拉哈德河及切特木斯河,均发源于阿拉喀尔他乌山脉的南麓。其中乌宗布拉克河和哈拉哈德河分别从井田西部及中部自北向南流过,水量较小,为常年性地表水体,乌宗布拉克河洪水流量可达0.139m3/s。切特木斯河河长37km,年均流量2.08m3/s,年径流量为0.66亿m3,为常年性地表河流。交通位置见图1-1-1. 图1-1-1 交通位置图四、气象特征井田属大陆性温带山区半湿润型气候。其特点是“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冷季长,寒冷多雾;暖季短,多雷和冰雹。根据昭苏县气象局19912002年气象资料,年

4、平均气温3.70,年极端最高温度29.2(2000年8月7日),最低温度-31.60(2001年12月11日);年平均降水量516.30mm,主要集中在49月份,年平均蒸发量为1162.50mm,相对湿度为67%,较为湿润,年降雪日为50.6天,稳定积雪日为115.8天。每年10月开始降雪至翌年4月融化,年最大冻土深度95cm(2000年),年最大积雪深度47cm(2003年)。全年风力不大,以偏西风为主,最大风速22.7m/s,多集中在410月间。年日照充足,日照时数一般在25932674h。五、地震情况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昭苏县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

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根据建设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昭苏县的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六、经济地理素有“天马之乡”的昭苏县位于天山北麓,特克斯河上游。东与特克斯县接壤,南与拜城县、温宿县相连,北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毗邻,东西长141km,南北宽132km,总面积1.04万km2。西与哈萨克斯坦相连,有二百多公里的边界线,西南邻近吉尔吉斯斯坦,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最西南的一个边境县,境内有国家一级口岸木扎尔特口岸。在历史上,昭苏县就和独联体国家有相互贸易、经济技术合作的关系,有参与国际市场的地缘优势。昭苏县辖九乡一镇、六个国营牧场,居住着

6、哈、汉、蒙、维等21个民族,总人口14.7万,境内有伊犁种马场、兰州军区昭苏军马场、天西林业局昭苏林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74团、75团、76团、77团和驻军某团等驻昭单位。 当地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盛产小麦、大麦、玉米、马铃薯、各种豆类等。经济作物有甜菜、棉花、葵花籽、油菜籽、葡萄。畜牧业方面是新疆细毛羊、褐牛和伊犁马的主要产地。昭苏野生动物资源有雪豹、马鹿、北山羊、棕熊、黄羊、 雪鸡、旱獭等。野生植物资源有云杉、香松、柏树、雪莲、枸杞、贝母、党参等上百余种。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煤、铜、锰、铅、铁、云母、金、石灰石、绿柱石、水晶石、冰洲石等。井田附近的主要电源为昭苏县

7、110/35/10kV变电站,距本矿30km,该变电站有一台10000kVA变压器,可满足矿井用电需要。区内生产生活物资由昭苏县和伊宁市供给。附近工矿企业有煤矿、发电厂、建材、农牧产品加工等。因昭苏县为缺煤县,其生产的原煤基本上本地销售,其它缺需部分还需从外地调入。昭苏古属乌孙国,历经变迁留下一些古迹,风光旖旎独特。富有传奇特色的夏塔古道不仅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又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驻地,奇异壮观的木扎尔特冰川、吸引各地疗养者的夏塔温泉以及古松参天,野花遍地、蜂蝶起舞的库勒柯尔德克水帘洞等风景区,有着发展旅游业的广阔前景。近年来,昭苏县积极应对国际和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立足优势,突出特

8、色,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昭苏县基础设施不断改善。220省道穿越境内,县乡柏油公路四通八达。光缆通信正式启用,并已开通1000门程控电话与全国联网。地处县境的木扎尔特口岸为与哈萨克斯坦通商的公路口岸。 劳动力来源主要以合同工为主。钢材、木材及水泥等建筑材料可以昭苏县、伊宁市、乌鲁木齐市采购。砂石等建筑材料可就地取材。七、矿区总体规划及开发现状1矿井勘探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2008年4月提交了新疆昭苏煤田昭苏县切特木斯井田勘探报告,该报告查明了井田基本地质构造形态和煤岩层基本产状;基本查明了井田内可采煤层层位、层数、厚度、结构、间距;查明了开采煤层的煤质特征、煤类及用途;基本查明矿井水

9、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基本查明了井田的工程地质条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煤炭资源量,可以作为0.6Mt/a矿井的设计依据。国土资源部门对该地质勘探报告已审查通过。2矿区总体规划该矿区总体规划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并且通过国家发改委评审,正在审批之中。新政办函2009284号文“关于大唐呼图壁铁列克煤矿等33个煤矿建设项目列入自治区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函”中该矿井建设规模定为0.6Mt/a。由新汶矿业集团昭苏盛泉公司开发。3矿井开发现状井田内无生产小窑及老窑。在井田外西北部有昭苏(洪拉海)国有煤矿及东北有乌宗布拉克个体开采小煤窑。(1)昭苏县阳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该矿位于该井田西北约12km处

10、,设计能力0.15Mt/a,实际年生产能力0.120.13Mt/a。开拓方式为混合提升斜井,主要开采4号煤层,采煤方法为巷柱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低瓦斯矿井,无煤尘爆炸现象。是矿区唯一的正在生产煤矿。(2)昭苏县灯塔煤矿该矿位于该井田西北约16km处,设计能力0.03Mt/a,开拓方式为混合提升斜井,主要开采4号煤层,采煤方法为巷柱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低瓦斯矿井,无煤尘爆炸现象。该煤矿现已关停。(3)乌宗布拉克煤矿该矿位于井田外北侧约1km处,正在建设的改扩建矿井,批准的设计规模0.15Mt/a,开拓方式为主、副提升斜井。以上三个矿与本井田无探矿权纠纷,对开采无不良影响。矿区该矿井与其它小矿

11、的位置关系见插图1-1-2。4. 矿业权设置情况2003年4月,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依法取得新疆国土资源厅授予的探矿权。2004年1月,依法进行了探矿权延续,探矿权许可证号为6500000310150,有效期为2004年4月29日至2005年5月1日,探矿权登记面积63.33km2。2006年11月,根据国土资发【2005】200号文规定,依法向国土资源部进行了探矿权延续申请,并取得该区探矿权。探矿权许可证号0100000630338。面积约63.45km2。2008年6月,依法进行了探矿权延续,探矿权许可证号为T01120080701011482,有效期为2008年6月10日至2010年

12、6月9日,面积35.72km2。探矿权范围由12个拐点坐标圈定。5建设条件综合评价该井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东北约30km处,行政区划隶属昭苏县乌宗布拉克乡。井田南距特克斯昭苏公路10km,有简易公路相通;东距特克斯县城42km。距伊宁市约185km,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约815km。矿区内简易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该区域属于却没地区,为了周围的各县工业用煤及民用的需求量,该矿井建设是必要的。该矿井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倾角较小,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井为低瓦斯矿井,煤尘有爆炸性,煤层属自燃发火煤层,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就不会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综上所述,该矿井具备进行新建的条件,建议尽快对

13、其进行建设。第二节 矿井外部建设条件及评价一、交通运输条件该井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东北约30km处,行政区划隶属昭苏县乌宗布拉克乡。井田南距特克斯昭苏公路10km,有简易公路相通;东距特克斯县城42km。距伊宁市约185km,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约815km。矿区内简易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井田邻近的伊宁市有民航直通乌鲁木齐市,航程约500km。伊宁机场距伊宁市约3km,距井田约188km,可全天候起降中型客机。二、电源条件井田附近的主要电源为昭苏县110/35/10KV变电站,距该井田30km,该变电站有一台10000kVA变压器,可满足矿井建设用电需要。三、水源条件该井田地表水

14、相对发育,主要有切特木斯河、哈拉哈德河及乌宗布拉克河3条河流,水量受季节控制,丰水期流量较大,枯水期流量小。高山冰雪融水和大气降雨为其补给来源,其中乌宗布拉克河流经该井田中部无污染,是良好的工农业及饮用水水源。可满足矿山生产及生活用水。矿井排水(预计正常涌水量6450m3/d)经处理后也可作为矿井用水水源。四、通讯条件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铁通、网通、伊犁广电有线网络均已完成所有线路的铺设。先进的程控电话系统和高质量的数据传输系统可满足区内用户与国内国外直拨电话、传真和计算机数据通信的需要。五、其他外部条件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铁通、网通、伊犁广电有线网络均已完成所有线路的铺设

15、。先进的程控电话系统和高质量的数据传输系统可满足区内用户与国内国外直拨电话、传真和计算机数据通信的需要。六、外部建设条件综合评价该矿井的运输、电源、水源、通信等外部建设条件较好,建筑材料可就近采购,具备建设条件。第三节 矿井资源条件一、地层(一)矿区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石炭系(C)、二叠系(P)、侏罗系(J)、新近系(N1-2)、第四系(Q),其岩性特征详见表131。1. 石炭系大哈拉军山组(C1d)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厚度大于1550m。为一套火山碎屑岩及火山熔岩、潜火山岩组成。上部为灰绿色杏仁状安山玢岩、辉石安山玢岩为主,次为紫红色流纹岩、流表131 地层层序一览表年 代 地 层岩

16、 石 地 层厚 度(m)岩 性 特 征界系统群组新生界第四系(Q)全新统0.5091.83现代冲积、洪积层:砂、卵砾石松散沉积。残坡积层:由砂、土、角砾组成。表层有0.3-0.5m的腐土层。新近系(N1-2)中上新统120上部褐色、褐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砂岩、砂砾岩。下部砂岩、砂砾岩夹粉砂质泥岩。中生界侏罗系(J)中统水西沟群(J1-2sh)头屯河组(J2t)90上部为杂色泥岩、紫红色泥岩,中下部为青灰色泥岩、灰绿色泥岩夹细砂岩、灰绿色砂岩等。西山窑组(J2X)200灰色、灰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棕黄色、土黄色砂岩不等厚韵律层组成。中央67层煤层。下部含菱铁矿结核,为闭水沼泽泥炭沼泽沉积。为

17、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古生界二叠系(P)上统铁木里克组(P2t)1173. 4为一套陆相磨拉石建造,由紫红色、灰黑色砾岩、含砂砾岩、粗砂岩组成的山麓堆积。华力西中期肉红色、淡红色黑云母花岗岩、钾质花岗岩,侵入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地层中。石炭系(C)下统大哈拉军山组(C1d)1550.0为一套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由紫红色凝灰岩、安山岩和安山玢岩组成。纹斑岩、霏细岩、英安斑岩、凝灰岩、凝灰质砂砾岩夹砂岩;下部为灰绿色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安山玢岩、安山集块岩、钙质砂岩、砾岩夹灰岩薄层及透镜体,有底砾岩。2 二叠系铁木里克组(P2t)为一套陆相红色磨拉石建造,主要分布于切特木斯河以北一带,厚度大于11

18、73m。地层呈东西向展布,组成恰普恰勒向斜翼部,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大哈拉军山组之上,其上被水西沟群、新近系不整合覆盖。上部为紫红色砾岩、细砾岩、含砾粗砂岩、砂岩、粉砂岩;下部为砾岩、砂岩、含钙质砾岩等。3 侏罗系(J2x)地层厚度93.0472.0m,平均厚度735.0m。广泛分布于全矿区,以河流相、湖泊相、沼泽相沉积为主,包括西山窑组、头屯河组地层, 均为含煤碎屑岩沉积。以砂岩、粉砂岩及煤层为主,夹砂砾岩及泥岩。该套地层与下伏大哈拉军山组呈不整合接触。4 新近系(N1-2)地层厚度大于120.0m。上部褐色、褐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砂岩、砂砾岩。中部为一套厚层红色泥岩及紫红色粉砂岩互层。下部

19、砂岩、砂砾岩夹粉砂质泥岩。5第四系(Q)地层厚度0.5091.83m。全区广泛分布,冲、洪积的含砾粘土层及砾石层,表层多为灰黑色腐植土。(二)井田地层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古生代石炭系下统大哈拉军山组,二叠系上统铁木里克组,中生代侏罗系中统水西沟群西山窑组、头屯河组,新生代新近系、第四系,现分述如下:1石炭系大哈拉军山组(C1d)主要分布于井田西北部。厚度大于1550m,岩性主要为安山玢岩、安山岩及凝灰岩、火山角砾岩。颜色以紫褐色为主,次有褐红色、浅灰绿色、深灰色等。玢岩斑晶一般0.30.8cm,多为长石斑晶。岩石坚硬成层性差,节理发育,一般易形成三组六面体节理。地表易形成凸出的山峰及山岭

20、。内部有花岗岩小岩瘤侵入。2二叠系铁木里克组(P2t)为一套陆相磨拉石建造,主要分布于井田以北一带,厚度大于1173m。岩性主要为紫褐色中细粒砂岩夹薄层砾岩及含砾中砂岩。胶结物以铁质及硅质为主。砾石成分以硅质及花岗质为主,少量石灰岩及火山岩,砂质成分以石英为主,砾石一般13cm。3侏罗系井田内出露的侏罗系水西沟群为中统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1)西山窑组(J2x)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本次勘探仅ZK1601钻孔揭穿含煤地层,厚度为386.48m。该组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土黄色、蓝灰色、粉红色砂砾岩、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的互层夹炭质泥岩和劣质煤层,本段已被剥蚀。下段为灰白色粗砂岩、

21、中砂岩、细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层的互层。该段为西山窑组的主要含煤段,共含煤7层,即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煤层,其中3号、5号煤层全区分布,为主要可采煤层。(2)头屯河组(J2t)主要分布于井田的中部,呈北东向展布,厚度12.61154.17m,平均99.02m。根据岩性组合可分为二段:上段主要岩性为杂色泥岩、紫红色泥岩夹薄层细砂岩,局部夹灰黑色泥岩。下段主要岩性为青灰色泥岩、灰绿色泥岩夹细砂岩,以灰绿色含砾粗砂岩为底界。风化后易成灰色、灰黄色碎块。4新近系(N1-2)新近系出露于井田东南部,厚度21.09333.41m,平均165.43m。根据岩型组合可分为二段:上段为棕

22、红色、紫红色含砾砂(姜石)泥岩及棕红色泥质砂砾岩夹紫红色泥岩,风化后紫红色一片,并含白色、灰白色砾石(12cm);下段为黄褐色、灰白色钙质胶结的砂砾岩等,地表风化后常呈孤立岩球、岩块,砾石成分复杂,以火山岩成分为主,次有石灰岩、花岗岩、砂岩等。其中以石灰岩砾石砾径最大(510cm)多呈次圆状;火山岩砾石砾径较小(0.54cm)多呈次棱角状,一般固结程度较高。5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乌宗布拉克村北井田中部及东部切特米斯河一带。厚度0.5053.78m,平均14.15m。其基岩组合主要有两种:一种为表层为0.21.0m的灰黑色含砾砂腐植土层,下部为1.03.0m黄土层,再下为1.58.5m含砾黄土

23、层夹砂砾石层,其砾大小不一,成分复杂;另一种为上部0.51.5m的含砾砂黄土层,下部为515m砾石层夹薄层含砾黄土层,砾径一般为0.515cm,混杂、分选性较差,为冲积、冲洪积产物。二、构造(一)矿区构造1 褶皱构造矿区上普恰勒山为一复式向斜,组成复式褶皱的主要地层为大哈拉军山组和阿克沙克组等。该复式向斜由一系列的背斜、向斜组成,褶皱轴向为东西方向,走向上波状弯曲,轴面近于直立,褶皱协调,两翼倾角3040。2 断裂构造矿区比较大的断层有F9、F10、F12。F9断层:位于井田外北部,走向近EW,为一性质不明断层,切割大哈拉军山组地层,与F10断层相交,延展长度约10.25km。F10断层:位于

24、井田外东北部,为矿区较大断层之一,属压扭性断层。走向NW,延展长度约15.25km。F12断层:位于井田外东北部,为矿区较大断层之一,属压扭性断层。与F10断层近似平行,走向NW,延展长度约12km。F15、F16、F17断层:位于井田外东南部,三条断层平行分布,走向NW,均属平推断层,被F14断层切割,呈阶梯状分布。3 岩浆岩矿区内岩浆活动较为频繁,主要为华力西中期肉红色、淡红色黑云母花岗岩、钾质花岗岩,呈岩瘤或岩脉侵入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地层中,出露于区内西部。钾长花岗岩体呈岩瘤产出。岩石边部为钾长花岗斑岩,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等,斑晶成分以钾长石为主。

25、含黑云母花岗岩体产状为一小岩株,岩体边部为含黑云花岗斑岩,中心为花岗岩。岩石呈肉红色,主要矿物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及少量的黑云母、角闪石等。(二)井田构造井田内褶皱不甚发育,总体为向南东倾的单斜构造,倾角1824。构造行迹主要表现为隐伏断裂,构造线方向总体近北东向展布。本次二维地震共发现断层3条,均为正断层,其中落差大于100m的断层1条,落差050m的断层2条,孤立断点3个。F0断层:为本区西南部边界断层,正断层,走向北西西,倾向北北东,倾角70,落差大于500m,区内延展长度约2km。属基本查明断层。F1断层:位于本区南部1620勘探线之间,正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西,倾角70,落差

26、030m,区内延展长约2km。属查明断层。F3断层:位于本区中南部418勘探线之间,正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70,落差035m,区内延展长3.5km。属查明断层。由于本区构造总体属简单,断距不大,因此对煤层、煤质没有较大影响。(三)岩浆岩岩浆岩出露于区内西部,出露面积1km2左右,呈岩瘤产出。主要为华力西中期肉红色钾质花岗岩,岩石边部为钾长花岗斑岩,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等,斑晶成分以钾长石为主。侵入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地层中,对井田煤层和煤质无破坏作用。三、煤层1含煤性该井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纪西山窑组(J2x),煤系平均总厚约386.48m。共含煤7层

27、,自上而下统一编号为1号煤层7号煤层,其中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6层(1号、2号、3号、4号、5号、6号煤层),煤层平均总厚7.37m,含煤系数1.91%。其中3号煤层、5号煤层是该井田主要可采煤层,分别占可采煤层总厚的25.2%、15.9%。7号煤层井田中有4个钻孔见煤,煤层厚度0.611.12m,平均0.89m。仅ZK1201、ZK804两个钻孔可采,并呈孤立点分布,属不稳定煤层,不可采。2煤层特征(1)1号煤层:位于西山窑组上部。全区控煤点数27个,见煤点数26个,可采点数12个,可采指数0.46。该煤层为薄煤层,井田内局部可采,可采面积4.26km2,属不稳定煤层。下距2号煤层7.6224

28、.25m,平均10.67m。煤层厚度0.191.41m,平均0.76m,可采范围内厚度0.841.41m,平均1.04m,厚度变异系数为40%。煤厚变化趋势由西向东,由南至北逐渐增厚。煤层不含夹石,结构简单。仅ZK404钻孔煤层含0.20m炭质泥岩,ZK1801钻孔煤层含0.60m炭质泥岩。顶板岩性主要为细砂岩、泥岩、含砾粗砂岩、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含砾粗砂岩、泥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煤层埋深15.48641.55m,平均309.24m;底板标高1400.322058.52m,平均1748.69m。见插图1-3-1。图1-3-1 1号煤层等厚线(2)2号煤层:

29、位于西山窑组中上部。全区控煤点数27个,见煤点数21个,可采点数20个,可采指数0.95。该煤层为中厚煤层,井田内大部可采,可采面积10.52km2,属较稳定煤层。上距1号煤层7.6224.25m,平均10.67m。下距3号煤层10.8031.61m,平均19.15m。煤层厚度0.751.76m,平均1.34m,可采范围内厚度0.891.76m,平均1.36m, 厚度变异系数为22%。煤厚变化趋势由西向东、自南至北逐渐增厚。煤层不含夹石,结构简单。仅ZK1201钻孔煤层含0.57m炭质泥岩。顶板岩性主要为细砂岩、泥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炭质泥岩、灰白色中砂岩、粗砂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灰黑色细砂

30、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含砾粗砂岩、泥质细砂岩。煤层埋深25.14655.35m,平均334.07m;底板标高1386.522048.86m,平均1725.58m。见插图1-3-2。图1-3-2 2号煤层等厚线(3)3号煤层:位于西山窑组中部。全区控煤点数27个,见煤点数27个,可采点数24个,可采指数0.89。该煤层为中厚煤层,井田内大部可采,可采面积13.34km2,属较稳定偏稳定煤层。为井田主要开采煤层之一。上距2号煤层10.8031.61m,平均19.15m。下距4号煤层1.007.90m,平均3.57m。煤层厚度0.373.92m,平均1.86m,可采范围内厚度0.803.92m,平均

31、2.02m,厚度变异系数为39%。煤厚变化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部逐渐增厚趋势,ZK001、ZK003、 ZK401、ZK403钻孔煤层厚度最大。煤层大部分不含夹石,结构简单。ZK001钻孔煤层含2层炭质泥岩,厚度0.500.85m;ZK003钻孔煤层含0.60m炭质泥岩;ZK402钻孔煤层含2层泥岩,厚度0.450.55m; ZK404钻孔煤层含0.55m细砂岩;ZK803钻孔煤层含0.35m炭质泥岩;ZK1203钻孔煤层含0.30m炭质泥岩;ZK1604钻孔煤层含0.30m炭质泥岩;ZK1801钻孔煤层含0.60m炭质泥岩。顶板岩性主要为细砂岩、泥岩、炭质泥岩、含砾粗砂岩、粉砂岩、泥质细砂岩。

32、底板岩性主要为泥岩、炭质泥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泥质细砂岩。煤层埋深27.15674.15m,平均327.74m;底板标高1367.722056.58m,平均1731.43m。见插图1-3-3。图1-3-3 3号煤层等厚线(4)4号煤层:位于西山窑组中部。全区控煤点数27个,见煤点数23个,可采点数17个,可采指数0.74。该煤层为中厚煤层,井田内大部可采,可采面积10.80km2,属较稳定煤层。上距3号煤层1.007.90m,平均3.57m。下距5号煤层5.4515.40m,平均10.82 m。煤层厚度0.412.43m,平均1.23m;可采范围内厚度0.852.43m,平均1.44m,厚

33、度变异系数为40%。煤厚变化趋势由西向东、自南至北逐渐增厚。煤层不含夹石,结构简单。仅ZK303钻孔煤层含0.60m泥岩。顶板岩性主要为泥岩、细砂岩、粗砂岩、粉砂岩、含砾粗砂岩、炭质泥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砂砾岩、粉砂质泥岩。煤层埋深34.25679.15m,平均336.63m;底板标高1362.722049.33m,平均1725.71m。图1-3-4 4号煤层等厚线。(5)5号煤层:位于西山窑组中部。全区控煤点数27个,见煤点数27个,可采点数21个,可采指数0.77。该煤层为中厚煤层,井田内大部可采,可采面积11.58km2,属较稳定偏稳定煤层。为井田主要开采煤层之一。上

34、距4号煤层5.4515.40m,平均10.82m。下距6号煤层3.4014.10m,平均6.77m。煤层厚度0.473.10m,平均1.17m;可采范围内厚度0.843.10 m,平均1.32m,厚度变异系数为23%。煤厚变化趋势由西向东、自南至北逐渐增厚。钻孔见03层夹石,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煤层大部分不含夹石,结构简单。ZK801钻孔煤层含0.20m泥岩,ZK803钻孔煤层含0.15m炭质泥岩,ZK804钻孔煤层含0.20m炭质泥岩,ZK1201钻孔煤层含0.55m炭质泥岩,ZK1203钻孔煤层含0.20m炭质泥岩。顶板岩性主要为泥岩、炭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底板岩

35、性主要为泥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炭质泥岩、高炭泥岩、细砂岩。煤层埋深41.40693.15m,平均345.54m;底板标高1348.722042.56m,平均1713.62m。见插图1-3-5。图1-3-5 5号煤层等厚线(6)6号煤层:位于西山窑组中部。全区控煤点数27个,见煤点数26个,可采点数18个,可采指数0.69。该煤层为薄煤层,井田内大部可采,可采面积9.94km2,属较稳定煤层。上距5号煤层3.4014.10m,平均6.77m。煤层厚度0.322.32m,平均1.01m,可采范围内厚度0.812.32m,平均1.16m,厚度变异系数为37%。煤厚变化趋势由西向东,由南至北逐渐增

36、厚。煤层大部分不含夹石,结构简单。ZK001钻孔煤层含0.55m炭质泥岩,ZK303钻孔煤层含0.30m泥岩,ZK402钻孔煤层含0.45m泥岩,ZK603钻孔煤层含0.55m炭质泥岩,ZK803钻孔煤层含0.25m炭质泥岩,ZK1201钻孔煤层含0.85m粗砂岩。顶板岩性主要为泥岩、细砂岩、中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泥质细砂岩。底板岩性主要为泥岩、炭质泥岩、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粉砂岩、含砾粗砂岩。煤层埋深49.70651.25m,平均348.71m;底板标高1346.302033.88m,平均1710.12m。见插图1-3-6。煤层特征见表1-3-1。图1-3-6 6号

37、煤层等厚线。表131 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煤层号可采指数(K)全区厚度可采范围厚 度变异系数()煤层结构可采面积指数可采性与上层煤层间距(m)稳定性最小-最大平均(总数)最小-最大平均(总数)10.460.19-1.410.76(23)0.84-1.411.04(12)40简单25局 部 可 采不稳定20.950.75-1.761.34(21)0.89-1.761.36(20)22简单69大 部 可 采7.62-24.2510.67(19)较稳定偏稳定30.890.37-3.921.86(27)0.80-3.922.02(24)39简单80大 部 可 采10.80-31.6019.15(19)

38、较稳定偏稳定40.740.41-2.431.23(23)0.85-2.431.44(17)40简单71大 部 可 采1.00-7.903.57(19)较稳定50.770.47-3.101.17(27)0.84-3.101.32(21)23简单68大 部 可 采5.45-15.4010.82(23)较稳定偏稳定60.690.32-2.321.01(26)0.81-2.321.16(18)37简单 60大 部 可 采3.40-14.106.77(22)较稳定四、煤质(一)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1煤的物理性质(1)物理性质:该井田各可采煤层的煤粉颜色肉眼观察多为灰黑、黑褐色等,物理性质见表132。表

39、132 煤的主要物理性质一览表层煤目光 泽真密度视密度断 口裂 隙条 痕1沥青/1.39(1)参差状、贝壳状1522条/5cm褐黑色2沥青1.66(1)1.291.401.33(9)参差状、贝壳状1522条/5cm褐黑色3沥青1.551.641.60(5)1.271.401.34(17)参差状1522条/5cm褐黑色4沥青1.51(1)1.311.391.34(6)参差状10条/5cm褐黑色5沥青1.521.601.56(2)1.301.381.35(12)参差状1522条/5cm褐黑色6沥青1.58(1)1.371.401.28(11)参差状、贝壳状1522条/5cm褐黑色(2)宏观煤岩特征

40、各可采煤层宏观煤岩特征见表133。表133 宏观煤岩特征一览表项目煤层宏 观 煤 岩 组 分结 构 构 造煤 岩 类 型1暗煤为主,丝炭次之,夹镜煤条带细条带线理状结构水平层理构造暗煤、半暗煤2暗煤为主,丝炭次之,夹镜煤条带细条带状结构水平层理构造半暗煤、暗煤3暗煤为主,丝炭次之,夹镜煤条带细中条带、均一状结构水平层理、块状构造半暗煤、暗煤4暗煤为主,丝炭次之,夹镜煤条带细条带状结构水平层理构造半暗煤、暗煤5暗煤为主,丝炭次之,夹镜煤条带细中条带、均一状结构水平层理、块状构造半暗煤、暗煤6暗煤为主,丝炭次之,夹镜煤条带细条带、均一状结构水平层理构造暗煤、半暗煤(3)显微煤岩特征显微组分各煤层显

41、微组分组平均总量为81.40%88.70%。含矿物基以粘土类为主,次为硫化物和碳酸盐类。粘土矿物呈浸染状或薄层状分布,碳酸盐矿物为方解石脉或菱铁矿,黄铁矿呈沙粒状分布。矿物基中的镜质组含量为5.70%66.70%,惰质组为32.90%89.20%,壳质组为0.30%0.70%。各煤层显微煤岩特征一览表见134。表134 各煤层显微煤岩特征一览表 煤层点数去矿物基(%)含矿物基(%)镜质组最大反射率max(%)镜质组半镜质组惰质组壳质组显微组分组总量粘土类氧化硅类碳酸盐类硫化物类其他1252.2-66.759.450.032.9-47.140.000.4-0.70.5577.5-85.381.4

42、014.7-22.018.35/0.5/0.732211.6-33.536.280.066-88770.4084.3-93.188.706.9-15.711.30/0.68335.7-64.126.530-2.60.8735.1-89.268.630.3-0.70.5780.4-85.382.859.8-19.614.700000.3428.2-32.420.300-2.11.0567.1-79.973.50.3-0.50.480.4-90.585.459.5-19.612.0500000.295327.8-45.934.600-1.20.6346.6-53.450.870.5-0.70.60

43、76.2-86.382.1313.7-22.617.0701.0-1.21.100.200.28-0.680.43显微组分特征a.镜质组分:以无结构镜质体中的基质镜质体和碎屑镜质体或半镜质体为主。基质镜质体结构大多保存不完整,其油浸反射色为深灰色,不显示及不完全显示细胞结构,表面不纯净,且不平整至平整,不显或部分略显突起。碎屑镜质体粒径较小,呈不规则状分布。半镜质组分主要为基质半镜质体,在油浸反射色光下呈灰色, 略显突起,大多不显示细胞结构。b.惰质组分:以丝质体或丝质体中的氧化丝质体和碎屑惰质体为主,油浸反射色为白色,氧化丝质体结构保存较完整,突起较高。c.壳质组:为孢粉体中的小孢子体,孢子

44、体呈蠕虫状分布。显微煤岩类型1号煤层显微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微泥质煤;2号煤层显微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3号煤层显微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微泥质煤、暗煤;4号煤层显微煤岩类型为微泥质煤、暗煤;5号煤层显微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暗煤。(4)煤的镜煤最大反射率(max),变质程度及变质类型各煤层镜质组平均反射率(max)为0.29%0.73%,各煤层属0煤化阶段,即低煤化程度烟煤。(二)煤的化学性质1 工业分析(1)水分(Mad)各煤层的原煤分析基水分(Mad)在2.90%14.36%之间,平均值为6.87%8.14%。各煤层浮煤水分在4.38%9.99%之间,平均值为6.23%7.05%。(2)灰分(Ad)1号煤层原煤灰分含量为15.97%39.08%,平均23.90%,属中灰煤(MA)。2号煤层原煤灰分含量为7.41%37.02%,平均19.00%,属中灰煤(MA)。3号煤层原煤灰分含量为8.57%38.54%,平均17.84%,属中灰煤(MA)。4号煤层原煤灰分含量为6.69%31.61%,平均17.07%,属低灰煤(LA)。5号煤层原煤灰分含量为7.57%29.41%,平均20.33%,属中灰煤(MA)。6号煤层原煤灰分含量为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