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01485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研 究 报 告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幼儿园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课程的改革,其中如何利用社会资源整合课程内容一直是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试图将身边的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从而达到充实和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我们的研究基于以下思考。 (一)基于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最突出的亮点是改变了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从而不断增强

2、了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课程也不仅仅是特定体系的载体,而被视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索知识的活动。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如此。分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有关部分不难发现,以各种活动形式为表现和组织形式的幼儿园课程内容同样包含以下基本成分:关于周围世界(包括自己)的浅显而基本的知识经验;关于基本活动方式和行动经验;关于发展智力,提高各种基本能力的经验;关于对待外界和活动的态度,即情意方面的经验。 因此,开发利用幼儿的直接生活经验,整合利用社会、社区、家庭、幼儿园的各种教育资源,遵循幼儿

3、园课程的活动组织形式和规律,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提高各种基本能力的经验,关注幼儿活动中的态度情感,并且将其转化为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内容的研究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 (二)基于对民间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要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渊源,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多元民族文化的熏陶中生生不息、延续发展。社会也因传统文化的传承而逐步提高文明程度,对传统文化的承续和发展是人类共有的活动。世界全民教育宣言(1990年)中提出“承认传统知识和本土的文化遗产具有其固有的价值和效力,并能够限定和促进发展”。我们认为,把农村的游戏、儿歌、传说以及歌舞、服饰、工艺、建筑和当地的自

4、然生态、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独特的文化引入幼儿教育课程内容,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对社会的认同感,加深对本土文化尊重和热爱的情感,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奠定基础。 (三)基于幼儿园课程园本现状的思考 邾城街中心幼儿园,地处城乡结合部,幼儿主体生源均来自农村。在课程实施环境上,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区幼儿园相比,办园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经费投入有限,缺乏玩具、操作材料和教学设备,信息匮乏,现代化教育技术难以普及。在现阶段的幼儿园课程实践中,幼儿教师又更青睐“洋游戏”或大型器械的高投入游戏,这对于我们这样的幼儿园来说,又根本不具备这样

5、的条件,因而长期制约着幼儿教育的发展,也严重影响着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我们认为,在现阶段幼儿教育课程中引入民间儿童游戏并精心组织教学,可以弥补这种教育资源的不足,是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因为民间儿童游戏既有关于动植物的,又有关于桌、椅、石头等物品的;既有关于乡土人情、民风民俗的,又有关于天文地理、科技生产的;既有关于环保卫生的,又有关于生活实践的。这些民间游戏深受儿童喜爱。基于此,我们选取了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作为课题申报。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按照科技查新规范程序,对国内近十年的中国基础教育网、教育文献数据库等14个相关网络数据库进行了检索,将检索文献与委托项目相比较,有

6、涉及民间儿童游戏的几种玩法以及在幼儿园中的案例运用,未见创编民间儿童游戏内容,生成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研究;有综述性的对民间儿童游戏的探讨,未见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形式、途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未见构建开发和利用民间儿童游戏的评价标准内容相雷同的文献报道。 在国外,远在荷马时代,斯巴达儿童就有了滚圈、木马、秋千等玩具,人们利用游戏对自己的后代进行生活、劳动等方面的技能教育。英国国际游戏协会的研究人员专门为06岁的婴幼儿收集了一系列的“游戏清单”,找出了一些简单、传统但十分有益的游戏:在草地上打滚、做泥饼、玩面团、找蝌蚪、做纸面具、建沙堡、爬树、挖地洞、用手和脚画画、过家家、描脸蛋、堆雪人、

7、做泥塑、耍棍子、玩军事进攻游戏等,这些游戏大部分也是流传在英国民间的传统游戏。其它各国,也有相关对民间儿童游戏的记载,但均未见对此项专题研究的报道和论述。三、理论依据 (一)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途径。民间儿童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组织者和游戏者的认知发展过程往往也遵从

8、儿童的现有水平向新的水平的进化规律。教学应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认知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

9、富、提高和发展。儿童在游戏时,并不是平衡的发展,由于民间儿童游戏所独具的一些特点,建构主义观点更具有指导性。 (三)瑞吉欧的课程观 瑞吉欧教育理念核心就是真正的追随儿童,走进儿童的心灵;其次,要以孩子的思维,儿童的立场来看待一切;另外,千万不要压制孩子,应让孩子充分表现其潜能。其主要特点是在新的儿童教育观念引导下,形成颇具特色的深入探索的主题活动(称项目活动)。在主题网络编制的过程中,尽管有教师预设的成分,但主题的开展往往是以幼儿为中心的,幼儿决定主题进行的空间与时间。幼儿的学习也是教学中最为关键性的因素,它往往为教师补充教育的资源、提供多元的选择及做出建设性的想法提供支持与来源。民间儿童游戏

10、作为教师、教学的补充资源之一,更注重尊重儿童的个体愿望和游戏体验,教师应掌握正确的时机,找到正确的方法,适当地介入,协助儿童发现问题,帮助儿童提出问题。教师不能过多地介入。四、课题核心概念与界定 (一)关于“游戏”的概念 游戏是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愿活动或事业,依照自觉接受并完全遵从的规则,有其自身的目标,并伴以紧张、愉悦的感受和有别于平常生活的意识。 (二)关于民间儿童游戏的概念 民间游戏是游戏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称“玩耍”。其中流行于少年儿童之间,适合其年龄特征、认知发展和成长规律,乐于被儿童所接受的为民间儿童游戏。 (三)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 幼儿

11、园课程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部分,是终身教育的根基,是围绕幼儿园教育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生活经验,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四)对本课题的界定 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就是在对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情境分析的基础上,以幼儿园课程理论为指导,将搜集整理、改造和创编的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实践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并构建相关的评价体系的研究。五、研究目标 充分调查和了解民间儿童游戏的开展现状,分析和掌握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为其实践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通过网络搜索、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座谈、民间采风等方式搜集整理散落于民间

12、的儿童游戏,并依据课程理论和游戏理论对其进行分类改编和创编,建立可供操作推广的民间儿童游戏资源库;探索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以园为本的课程体系;加强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管理和评价,促进幼儿园课程的良性发展。六、研究内容 (一)调查了解幼儿园开展民间儿童游戏的现状,为民间儿童游戏进入幼儿园课程奠定基础。 (二)搜集筛选、改造、再造儿童民间游戏,以图例的形式整编成册。 (三)根据儿童年龄阶段特点,筛选部分民间儿童游戏,组编小、中、大班(上册、下册)共六册教材,并分册以案例形式,组织编写教学指导策略用书,形成可供借鉴的操作性成果。 (四)构建多元化的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

13、程的系列评价标准。七、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在园幼儿、全体教师及部分家长为研究对象。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辅以调查法、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八、主要的研究过程简述 本课题属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一五”立项重点资助课题。2006年批准立项研究。其研究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2006.92007.3)、实施阶段(2007.42009.12)、总结阶段(2010.12010.7),计划2010年完成研究任务。 研究之初,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在全园中挑选了一批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教职员工作为课题组研究成员,课题组成员年龄结构合理,学历达标,均从事教学管理或教育教学工作,

14、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课题组负责人曾参加和主持过“九五”和“十五”课题的研究工作,有较丰富的经验。为了使研究目标更加明确,研究内容更加具体,研究思路更加清晰。前期我们扎扎实实地做了四项工作: (一)建章立制,确保研究的实效性。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课题阶段性工作均责任到人,制定课题专项管理的奖惩细则,幼儿园在财务帐上划出专项经费作为课题研究所用。不仅规范全体教师的研究行为,更提高了广大教师研究的积极性。 (二)查新检索,确保研究的可行性。本着借鉴、吸收、创新的研究工作原则,研究小组查阅、收集了大量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资料。通过查阅文献、阅读专著、上网查询、聘请专家讲座、研讨交流、并

15、通过武汉市科技局查新检索系统进行了查新论证,为本研究可行性和社会实践价值提供了保证,也为借鉴和创新提供了一手资料。 (三)深入调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2007年4月,我们以全体教师和全体家长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一次问卷调查,由于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我们本次的调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课题组经过分析和研究,找出了调查失败的部分原因,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又围绕研究目标再次设计了调查问卷,进行第二次调查分析。此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了民间儿童游戏在家庭、在学校、在社区的开展情况,对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的课程进行了情境分析,明确了研究的重点,形成了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的调查报告,为课题研

16、究奠定了实践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专家指导,确保研究的准确性。聘请专家对课题进行了前期指导,在专家指导下,课题组通过研究会的形式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研究之中,对于每个民间游戏,我们都遵循“搜集筛选改造再造”的原则开发和利用。在利用民间儿童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策略上,我们努力在“六注重”、“六结合”中去实践。 一是注重把家园互动的开展与实施课题的研究相结合。 二是注重将一日常规活动的开展与实施课题的研究相结合。 三是注重将常规教研的开展与实施课题的研究相结合。 四是注重区域活动的开展与实施课题的研究相结合。 五是注重将环境的创设与实施课题的研究相结合。 六是注重将研究成果到办园特色的转型与实施

17、课题的研究相结合。 研究终结,我们系统地对研究所得材料,数据进行分析和提炼;对照研究目标,不断完善课题研究内容,查找薄弱环节,突出重点,深化研究,积累研究成果,形成了研究报告。九、研究成果及其分析 (一)通过调查,掌握了民间儿童游戏的利用现状,并对引入幼儿园课程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为课程实施提供了依据。 幼儿园课程为幼儿而存在,理想的课程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因而综合了解园内外开展民间儿童游戏的信息,进行情境分析是必要的,它是将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第一项具体事务,决定了其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和适用性。2006年10月和2007年3月,我们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座谈、实地考察、个案研

18、究、观察走访等方式,对民间儿童游戏在社区、家庭和幼儿园中开展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综合各种信息,对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进行了情境分析。情境分析大致分为两大部分:园内情境分析和园外情境分析。园内情境分析主要包括幼儿的基本情况、园所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的情况、教师和幼儿是否具备一定的认知经验和是否有一定的发展需求、教师的工作状态、幼儿园办园条件的保障等,园外情境分析主要包括有社区资源、家长期望、知识与信息、政策文件等。综合上述因素,我们掌握了民间儿童游戏进入幼儿园课程的优势和劣势,针对劣势问题我们也提出了应对策略。幼儿园情境分析结果见下表: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情境分析项目优 势劣 势应对策略

19、物质自然环境的分析1.新洲区地处鄂东地区中部,属于丘陵地带,山明水秀。2.物质材料丰富多样,随处可收集。1.地处武汉市远城区,信息不及时。2.材料不易保存。1.主动外出学习、请名师来园指导。2.对部分材料进行二次加工,延长其使用期。人力资源的分析1.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尤其是在专业化发展进程上,幼儿园具有一批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群体。2.幼儿园骨干教师梯队较为完善,几年来,不断培养出了市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3.“十一五课题”的研发进一步推进了教师课程观、儿童观的转变。4.在职一线教师有29名高级教师。5.通过问卷调查,100%教师认同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6.家长对幼儿园工作很

20、支持。7.课题组负责人多次承担过课题研究任务。1.幼儿园在编教师不足,聘请了部分代课教师,她们实施课程的能力较薄弱。2.骨干教师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还有待进一步彰显。3.教师有科研热情,但是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1.做好聘用教师培训上岗的工作。2.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尤其是对课题组成员的培训。3.提供教师展示平台。4.开展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加大指导力度,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文化氛围的分析1.鄂东地区中部,民间文化家喻户晓、源远流长。2.民众聪慧、民风朴实。1.老一辈对新生事物反映迟钝,难以接受。2.新一辈对老文化、老传统不重视。二者态度鲜明对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民俗文化融入现代元素,适合不同

21、年龄段人的需要。经济状况的分析1.近年来,幼儿园社会声誉和幼儿生源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幼儿园有专项经费投入到科研工作中。1.地处郊区,整体经济状况不佳,人均收入不高。2.幼儿园处于发展中,经费仍显不足。1.争取上级部门更大的经费支持。2.利用大量自然材料,废旧利用,节约成本。政策制度的分析1.幼儿园隶属新洲区教育局,属于公办幼儿园,国家有政策扶持。2.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武汉市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有相关的政策支撑。3.各级主管部门对幼儿园都很重视。1.创办特色校园,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2.熟悉国家政策法律法规。 以上情境分析结果显示:民间儿童游

22、戏引入幼儿园课程有政策的支撑、有经济的保障、有人员的实施,其研究实践是可行的。 (二)探究了民间儿童游戏赖以传承的途径和方法,建立了可供借鉴操作的民间儿童游戏资源库。 民间游戏都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创造和流传的,带有一定的地域色彩。在游戏中,儿童丰富了生活认知经验; 在游戏中,儿童了解了本民族的文化内涵。中国民俗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枝瑰宝,有很多民间儿童游戏所体现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已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如剪纸,踩高跷。虽然各地的民族风俗不同,也给民间游戏烙上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儿童的游戏体验与其生活体验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脱离其生活体验,游戏的一部分功能随即丧失。但文化的也是公共的,对于儿童

23、来说,只要是趣味的、游戏的、符合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活动,就是他们感兴趣的。大多数的民间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文化功能是公共的。因而在搜集整理、传承民间儿童游戏时,我们都是尽可能地考虑选择符合国情和幼儿学情的,最大限度地体现民间儿童游戏的趣味性、综合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特征。其过程为搜集改编创编分类。 1.搜集的途径 网络搜索法:现代网络是各类信息交汇的窗口,集中了很大一部分各地的民俗民风文化,也为民间儿童游戏的搜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资源。 文献查阅法:文献资料搜集法是也搜集整理民间儿童游戏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问卷调查法:在教师和家长中发放调查问卷,发动每位教职员工和家长或回忆童年的游戏场景

24、和过程、或利用身边的关系网帮助搜集知道的民间儿童游戏,然后再对所收的问卷集中归类,摒弃重复出现的内容并作好目录索引。 访谈法:民间儿童游戏源于民间,散落于村口巷里、田间地头,若要收集,这些都是必去的场所。越是现代化信息不畅通的地方,越是最本质最原始的游戏发源地,这就需要研究者真正到边远的农村中去采集信息。 2.传承的策略 不同的时代,人们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实践活动的需要不同,因而传承民间游戏的策略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儿童游戏,从古至今,人们都不是兼收并蓄,不加任何选择的和改变的。根据游戏理论原理,我们对民间儿童游戏的传承所采用的是筛选沿袭法、改编重组法和创新再造法。 (1)筛选沿袭 筛选是在历

25、史上最早出现的,也是迄今为止依然存在的对待儿童游戏的态度。民间游戏根植于社会基层,平民性更浓厚,因而难免会沾染一些随心所欲的不良因素,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是好的,有的在价值观上存在着对幼儿的误导因素,如过去农村婚嫁习俗“闹洞房”;有的因材料的使用带有危险性,如“打仗”是人们在劳动的空隙暇余利用手中的劳动工具做的游戏,这些工具一般都很锋利,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差,这种游戏如果延伸到儿童中则会误伤人。摒弃了消极、暴力、危险的,对儿童可能带来不良影响和伤害的一部分游戏,留下则全盘沿袭利用,如五子棋、对角棋、老鹰捉小鸡等游戏历来都是儿童的最爱,我们就直接引进课程中。 (2)改编重组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

26、发展和人文地理的变迁,部分游戏或游戏的一部分已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实际,丧失了社会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如果一味地摒弃势必造成文化的缺失。有些游戏,只要稍加改造,保留其有价值的成分,增加一些新元素,仍不失为一种文化。改造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改变材料。改变材料也有两种情形。一是替换游戏的材料。如器械运动类游戏“跳房子”过去多用破瓦片或田螺穿成串,现在这两种材料都难觅其踪了,取而代之的是小沙包、薄石片、水泥块等。再例,“踩高跷”民间成人多用木棒绑腿作高跷,儿童则多用树杈,这两种材料对于儿童来说,不仅费材,而且在游戏目标上难度也显高,可以用不同规格的铁质易拉罐,以绳从两端环而系之。儿童玩时根据身体高度

27、和体能选择不同高度的易拉罐。二是改变材料的单一用途,一物多玩或多物一玩,一物多玩如饮料瓶可以作保龄球,也可以装上沙子作哑铃,还可以作娃娃家材料。多物一玩如棋类游戏的棋子,可以用小石子、扣子、贝壳,也可以用纸片、树叶、花生瓜子壳,还可以用彩笔帽、果冻盒等。 改变玩法。民间儿童游戏从游戏材料的选择,材料的利用,到角色的分配和情节的发展,都是游戏者根据自己能力和兴趣点来完成。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游戏者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商定一些玩法。如器械类游戏“打石子”就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和发展水平来调整石子的数量和难度。传统玩法多是五子十五关,适合七岁以上儿童。改造后就有针对2-3岁儿童的二子玩法,针对3-

28、6岁儿童的三子玩法。再如“跳皮筋”,有一种玩法是分组伙伴中如有一人没过关,则只能在旁边观战,如等待的时间过长则会在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儿童的游戏权利,现在就可以把规则改为由同组伙伴再跳一次没过关的环节,视为“救”,如过关则一起继续游戏,如不过关则本轮游戏结束,以过关多的那组为胜方。 改编歌谣。很多民间儿童游戏都配有歌谣,这些歌谣琅琅上口,有一定的韵律,或反映社会生活场景,或作为游戏的时间号令,或为游戏附合节奏。由于某些童谣内容产生于民间,流传于口头,儿童在吟唱的过程中会感受到部分内容的局限性。游戏童谣的改变主要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反映现代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产的变化编入民间游戏中

29、,赋与新的含义,使民间游戏的名称、内容、角色、情节、儿歌、童谣等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激发游戏者的兴趣,拉近游戏与生活的距离。如身体游戏“顶簸箕”,歌谣原为“顶簸箕,开红花。翻簸箕,一把抓。”簸箕见于农村,一种竹制品,现在的儿童已不多见,脱离了其生活认知。为了使游戏更形象,现将歌谣改为“顶喇叭,开喇叭花。翻喇叭,一把抓”。原歌谣只出现了一种象征物,现歌谣则把两种象征物放在一起,更加趣味盎然,念起来节奏感更强。 综合改造。事实上,游戏的改造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有时是两者,有时是三者同时并存。如身体活动游戏“闯麻城”是早期流传在鄂东北的一种儿童奔跑类游戏,适合10人以上儿童玩,游戏目的是锻炼幼儿

30、的快速反应能力,学习冲撞障碍的技能。游戏中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手拉手面对面按一定距离站立,先由甲组幼儿念儿歌:“地球闯麻城,麻城闯不破,就请我们的来闯门”,然后另一组被叫名的幼儿就以冲刺的速度选择对面两名幼儿之间冲过去,如冲断则带回其中一个返回本队,如没有冲断则留在了对方队里,依此类推,乙队再重复甲队的玩法,最后人数多的队为胜。此游戏的起源与早年间麻城发生的红色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闯麻城”就带有革命色彩,这些经验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已很久远了。所以我们就取了“闯麻城”的游戏规则,去了其题目的革命意义,并取其谐音的象征意义,变更名为“闯麻绳”(手拉手连成一根绳),同时变歌谣为:“天上呜呜绳嘞

31、,地上撞麻绳,麻绳撞不开嘞,就请来哟。”这样一改,儿歌更顺口,绳子也是儿童喜欢玩的,使游戏更贴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3)创新再造法 “再造”的理论依据来自于20世纪上半叶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杜威的经验与教育观。杜威认为经验是学习的基础,是人的主动探索与尝试行为和环境的反作用之间形成的特殊结果。儿童生来就具有对环境进行探索、研究的本能与冲动。在原始本能与冲动的驱力作用下,儿童主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从中获得经验。再造的现实依据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场景、新生代的废旧材料和儿童的兴趣发生点。游戏是儿童期主要的活动形式,儿童在游戏中形成对于周围世界的认识与理解。教育应该以儿童的本能为出发点,通过活动使他得

32、到新的发展。再造的步骤是:确定游戏的目的设计游戏的玩法拟定游戏的规则概括游戏题目提出游戏建议。 3.分类的方法 游戏的分类,是研究者依据某种理论假设或标准,对可观察到的游戏行为所作的理性的分析与解释。现代游戏理论按概念演绎、观察归纳的分析方法对游戏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有:艾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柏顿和豪伊斯为代表的儿童社会性发展分类依据、彪勒以游戏活动中占优势的心理为基础、萨顿史密斯以游戏活动功能为依据的分类、加维以游戏活动对象特征为依据的分类。民间儿童游戏因其形式自由,取材方便的外在特点和对儿童的影响功用,从加维“以游戏活动对象为依据”的分类方法较为科学,作出四种分类。

33、 (1)身体活动类 是以明显的各种身体活动而不借助其它器物而进行的游戏。这种游戏构成因素是感觉知觉与运动器官的联合活动,包括奔跑、攀爬、追逐等活动。其形式可以个人游戏的方式产生,也可以社会性游戏的方式发生。如“不倒翁”的游戏目的是发展儿童的平衡能力,为个人游戏的形式发生:儿童盘腿坐在地上,两手抓脚尖靠双膝和臂部支撑身体向前、后、左、右做摇摆运动。再如“斗鸡”,游戏者两人一组,都将一只脚抬起,弯曲搭在另一条腿上成三角形,然后一手拉住抬起弯曲的脚腕,单脚向前用自己的膝盖碰撞对方的膝盖。谁抱起的腿先着地谁输。也可在圆圈内相斗,谁的脚先踩线或出圈谁就为输。游戏人数更多的则有闯麻绳、挤油等。 (2)器械

34、运动类 加维认为,不同的游戏对象或材料,构成游戏者经验的不同来源和不同等级。民间儿童游戏中有很多游戏可以借助各种玩具或身边手头任何可以用来玩耍的东西进行。游戏中的器械多为利废利旧自制而成。如“推铁环”中的铁环往往都是过去的木桶箍。“踩罐子”是踩高跷游戏的现代延伸,改传统的树杈或木棒相缚成叉形的材料准备为以易拉罐两端钻孔环绳而结作游戏材料。 (3)社会生活类游戏的场景是对社会生活实际的模仿,是儿童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这类游戏标志着儿童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兴趣、认识与理解,通过游戏再现本地生产和生活实践。角色游戏是这种游戏的典型形式。最有代表性的如“过家家”,儿童在游戏中可以反映出不同的生活场景,“做饭

35、”、“捕鱼”、“打麦子”,“炒黄豆”等,在游戏中的角色分工也因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定位而不同,有时是爸爸妈妈,有时是农民或渔民。 (4)语言棋类 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智能的发展。在这里对民间儿童游戏的分类将语言棋类作为独立的一个分支,更倾向于发展儿童的语言、计算和判断能力,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主要借助脑力活动和言语活动进行,如边拍手边念童谣、猜谜语等,还有流传于民间的,凝聚着劳动人民智慧的一些棋类游戏都属于此种范畴。 (三)总结提炼出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策略 当民间儿童游戏经过筛选、改造、再造再进入教育者的视野之后,民间儿童游戏就不再仅仅是一种自发、自在和自足的自然活动,这正是由

36、“教育”这种人类实践活动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幼儿园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前儿童进行集体教养的教育机构或场所,这种“人为的”情景本身就蕴涵着幼儿园游戏的教育特性。事实上,幼儿园的游戏与课程是缠结在一起的。一旦民间儿童游戏进入幼儿园,就不同于日常中那种完全自发的自然游戏。因为幼儿园的环境就是按照课程目标秩序化了的,带有自觉的教育性。“游戏在儿童教育领域中运用的历史表明,游戏一旦进入儿童教育领域,就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活动,它受到教育价值观的规范,被打上了教育影响的烙印而成为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讲,系列化、规范化的游戏活动即是幼儿园的课程内容。 1.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组织实践过

37、程 课程在幼儿园中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参与运行的组织或机构只需要简单机械地按照既定的规则去办就能够取得成功。在这一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环节,既需要纪律与服从,又需要在解决矛盾和冲突的过程中获取主动和创新。同时还需要各种环境条件的配合,这个条件可能是既定现成的,也可能需要去发掘、重组、改善,甚至创造的。民间儿童游戏进入幼儿园课程至少需要这些环节:情境的分析、课程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材的组编及课程的管理和实施、课程的评价等。民间儿童游戏进入幼儿园课程的流程图示为: 2.民间儿童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结构比例。 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活动和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根据前

38、期对资源进行调查评估的结果,我们将本园的课程结构定位于以基础性课程为主(大约占80%),园本课程为辅(大约占20%)。其中民间儿童游戏内容为园本课程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大约占15%的比例。 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及课时: 学期 内容及课时年龄段上学期下学期内 容课时总量内 容课时总量小班猜中指 (1课时)手指娃娃做游戏一、二(4课时)厨房乐(2课时)点五官(3课时)乌龟翻跟头(2课时)揪尾巴(2课时)顶炮树(2课时)虫虫飞(4课时) 网鱼(2课时)22轱辘轱辘(2课时) 石头剪刀布(5课时)木头人(4课时) 跳房子(3课时)点点脚(2课时)捕鱼(3课时) 包子卷子(4课时)23中班

39、摸瞎(2课时) 懒小狗(3课时) 赤脚板(3课时)老鹰捉小鸡(5课时) 对角棋(2课时)老狼几点钟(5课时) 丢手绢(2课时)22大豆腐(4课时) 挑担棋(7课时) 找鸡(5课时)贴人(2课时) 切西瓜(3课时)21大班五子棋(2课时) 跳绳(4课时) 两人三足(3课时)红花几月开(4课时) 拖板车(4课时)跳房子(2课时) 打石子(3课时)踩木桩(3课时)25打弹珠(2课时)编花篮(3课时)跳房子(3课时)两人两足(2课时)七巧板(2课时)捉单捉双(3课时) 打翻牌(2课时)24 3.民间儿童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教学实践策略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实施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

40、的模式可供共性借鉴。作为课程资源的一种,受其独特的形式所影响,民间儿童游戏可以通过主题设计、区域贯穿、环境渗透、家园互动等途径引入幼儿园课程。 (1)主题设计 主题活动在内容和目标上关注儿童发展,是幼儿园目前的一种主要课程模式,也被称为是一种有效的课程模式。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形式上的整合活动,实质却是学科教学的现状。究其原因,是教育者缺乏对儿童生活的真正了解。主题活动的开展应该是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师幼共同建构,生成一系列活动,共同探究的过程。民间儿童游戏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同时更是儿童生活的写照。在此前提下,主题活动的确立应该关注地方文化背景下儿童的现实生活,内容的选择和

41、组织应该指向园所文化和儿童文化的共建。围绕幼儿的兴趣点,针对发展目标,2009年秋季,园本教材民间游戏真好玩全面试用。有适合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教材,有教师的辅助用书。以民间游戏作为基点,研究其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以及教学策略等,从而拓宽教师视野,提高幼儿一日活动的质效。 内容的选择上注重目标整合和活动延伸 纲要将06岁的儿童教育内容纳入五个领域,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经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民间游戏真好玩提供儿童需要的经验,着眼儿童感性认识,在内容的选择上遵循纲要精神,尊重儿童学习特点,用整合的观念建构课程。如中班下册的民间游戏打豆腐,我们在课前安排了

42、科学领域活动有用的豆豆,健康领域活动豆制品有营养,让孩子积累对豆制品的认知经验,再进行游戏活动。又如小班上册的民间游戏手指娃娃做游戏,小班孩子年龄小、手部小肌肉不灵活,在前期的健康领域我的小手的活动中,把握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迁移孩子的生活经验,并加以提升。在课后艺术延伸活动涂颜色中,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增加感性认识。 编写教师用书时,考虑到既要让教师觉得有参考价值,又不能让老师完全依赖,要有利于教师教学相长,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有利于课改的顺利实施,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于是在教师用书中,针对每个教学活动,我们从“教学案例、环境创设、相关资源、家园共育”等几个方面对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行实

43、效性指导,有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和使用教材,提高工作效率。 呈现方式上注重兴趣激发和材料烘托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民间游戏真好玩就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引下编制而成的。其间经过了搜集、整理、筛选、改编、创编五个步骤。以生活、运动、游戏、学习为幼儿园一日生活基本的活动形态,强调幼儿自身的兴趣、经验和需要,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其呈现方式以栩栩如生的图画为主,将游戏简单化、生活化,将“吸引孩子眼球到激发孩子兴趣”完美结合。 “材料”分为教师的教具和孩子的操作材料两个部分,是幼儿园的“潜课程”,是教育实践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潜课程”易接受,会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或是在自觉状态下愉悦地接受。游戏材料在幼

44、儿游戏时充当一种中介作用。其本身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并不明显,“只有当儿童使用物体时才能发挥它的全部意义。”材料的运用也是幼儿游戏的一部分,它可以丰富幼儿的游戏形式、拓展幼儿游戏的手段。民间游戏真好玩在材料的运用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进行了材料运用的策略指导。开展民间游戏的材料是丰富多彩的:有隐性的,如歌谣;有不用借助外界的物件,如猜手指的游戏,手指即是游戏材料。显性的材料成本代价也不高,多是利废利旧,材料形式也可灵活多变,一物多玩或多物替代,如棋类游戏中的棋子可以是废旧的象棋、军棋、围棋等“正名”的棋子,也可以用石子、小布袋、彩色纸团、彩笔盖子、小雪花片等代替,而后面这些替代物还可用作丢石子游戏

45、。户外的游戏材料和跳绳游戏,用树叉做成的木制高跷和易拉罐做成的高矮不一的高跷,可以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用鸡毛、废旧塑料袋、包装带制成的毽子可以让幼儿玩出不同的花样;废轮胎漆上彩色,铁环、大生日蛋糕的底盘都是漂亮的滚动游戏材料。当幼儿与这些材料互动时,就使材料所具有的“潜在教育价值”得到发挥,从而充当课程的桥梁。 在教学策略上注重教师干预和幼儿自主 游戏干预是指成人通过直接介入幼儿的游戏从而对幼儿的游戏施加影响的行为。从宏观上看,民间儿童游戏在引入幼儿园课程之前,已经经过了筛选、改造、再造的“熔炉”。按干预的涵义,这也是成人介入游戏的行为。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干预的程度和介入的深度,大致会有以下

46、三种情况:一是顺随兴趣。教师把对游戏的选择权交给幼儿,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主动参与、认识,自己组建游戏伙伴,游戏过程完全在自然状态下,游戏环境由幼儿自控,教师的角色是“研究者”和“旁观者”。二是诊断补充。通过教师的研究和旁观,根据理想的游戏行为(预设的游戏目的和效果)来确定幼儿在当前的民间游戏过程中缺乏了哪些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的缺乏被作为干预的依据和理由。教师通过干预使原先幼儿在游戏中缺失的部分重新出现,教师此时的身份是扶持者。三是引导组织。引导组织在教学原理上与诊断补充很相似,都是基于“理想游戏”框架。但后者更注重对游戏的介入深度。教师的身份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执行者。这种干预情况多用于集体教育

47、活动和户外活动,便于教师控制教学程序和调控教学行为。 教师在确定游戏的目的和干预的必要性、时机以后,要考虑的就是该用何种形式和方法介入游戏中干预。 教师干预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幼儿现在面临的困境是什么?他们需要怎样的帮助才能克服当前困难?我怎样介入才不会影响他们活动的兴趣?我采用的干预方法会引起哪些不良反应?现在是最适合的干预时机吗?等一等又会如何? 例:凯凯抢走了玲玲的高跷,玲玲哭了。这是幼儿在开展民间游戏时常见的纠纷,应针对其年龄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果凯凯和玲玲是小班的幼儿,教导的重点应放在强调自己行为对他人行为的直接影响。教师对凯凯说:“如果你抢了玲玲的高跷,玲玲就没有东西玩,她哭了,我们再去找一个吧。”也可以对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