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儿童自我需要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0167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重儿童自我需要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注重儿童自我需要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注重儿童自我需要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注重儿童自我需要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注重儿童自我需要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重儿童自我需要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重儿童自我需要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注重儿童自我需要 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北师大版)“100以内加法”教学案例一 、案例背景分析(一)教师分析2003年4月17日上午,泉州市某小学多功能教室内,执教的是该校A老师,A老师是一名很有素养的年青女教师,90年师范毕业,98年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大专学历,99年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现正在函授大学本科课程。A老师是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会员。多次参加省市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获奖。她从教以来一直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他崇尚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空间。她勇于改革课堂教学,善于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特别

2、注重对学生主动探究、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数学课堂出现“实”、“趣”、“活”的生动局面,她经常为各级教研活动做示范课深受欢迎。她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课堂教学必须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关注学生参与的程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二)教材分析教材选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第二册实验教材(北师大版)100以内数的加法(二)。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

3、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编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加两位

4、数以及用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三)教学目标: 1、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2、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3、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学会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10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2、难点:从多角度思考计算方法。3、关键: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 二、教学过程描述:

5、课堂教学程序表教学环节/时间主要教学过程板书、投影 一、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听算式写得数)/ 2251、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听算式写得数的游戏好吗?请把本子和笔准备好。2、 学生听算式写得数。3、 学生写完后齐读得数。逐个出示算式(投影配声音)30+40 25+20 60+20 47+3 70+16 25+8 15+9 7+34 5+27 4+36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新知。/ 15211、 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到过商店买东西吗?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买东西的游戏好吗?请大家看大屏幕。2、 屏幕显示:书包、文具盒(配声音)3、 教师提出要求:我们有50元想把这

6、两样东西买回来,你认为我们带的钱够吗?4、 学生估算大约得带多少钱?5、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8+146、 揭示课题:7、 学生汇报列竖式计算方法8、 学生计算后调板。(学生愿意上台板演的都可以)9、 请调板学生说说是怎样算。10、请学生讲述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11、学生讨论其他算法。(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如果不列竖式你还可以怎样算出38+14的结果?)12、 学生互相说完后汇报。13、 教师总结。屏幕显示:(配声音) 教师板书:38+14教师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30+10=40 8+4=12 40+12=5238+2=40 40+12=524+8=12 30+10=40 40+12=

7、5214+8=22 22+30=5238+4=42 42+10=52三、开展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知识深化提高。/12251、 教师谈话引入游戏。2、 学生分组游戏。(按小组由组长组织互相说一说你想买哪两样东西,得花多少元钱?)3、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4、 学生汇报想买哪两样东西,得花多少元钱。5、 教师以学生角色出现与学生共同活动。(小明说我花的钱最少,你知道我买了哪两样东西?小红说我花的钱最多,你知道我买了哪两样东西?发给每人50元钱,要求刚好把50元用完,你认为可以买哪两样东西呢?屏幕显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显示。)四、动脑思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50 1、 教师谈话引

8、出实际问题。2、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案。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4、教师小结: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哪两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加在一起,不超过80人,同时还要6个班都能上车。一般是把6个班的人数先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然后把较多的和较少的合起看看是否等于80或小于80。屏幕显示:.屏幕显示:各班学生坐车方案。五、全课总结,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1451、 教师提问: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2、 学生回答问题。根据上面的课堂教学程序表,我们认为这节课的结构比较合理。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决定这节课的设计必须从学生

9、的实际入手,注重儿童自我需要,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三、诠释与研究 (分析与思考)(一)总体分析从这节课上,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变革了学习方式,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全日制义务教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这就决定着数学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必须以学习者的角色去读懂学生。因为只有知道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只有知道什么知识为学生所需要,自己才能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知识;只有了解学生学习的最

10、佳方式,自己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一个让学生以积极地心态主动参与充满丰富生活地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的数学活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本课教学中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打破常规教学模式,

11、重视让学生“做数学”,鼓励、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探究100以内加法的各种计算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师生、生生及小组间的互动中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认为本课的教学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一些基本理念,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了有益的探索。纵观整堂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开放式教学,教师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参加数学活动。整节课很好的渗透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理念”。(二)理论诠释1、从课堂教学用

12、语可以看出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伙伴,努力使师生之间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从情感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可以充分地表现自己的独立人格,自由地表露自己。教师在课堂上放下架子,卸下权威的尊严,参与学生的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去尝试和探索。与学生一同去感受、讨论、争辩、发现与创造,去倾听、组织和支持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使课堂没有教师和学生之分,谁都没有压力,轻松愉快,使教学成为一曲和谐的乐章。 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新知的探究,如何鼓励算法的多样化都是本课关注的问题。A老师在新课展开时提出:“你们能自己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在四人小组中商量一下。”。“你

13、们能自己想办法算出得数吗”,A老师之所以能这样要求学生,是因为她充分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解决这一问题。“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在四人小组中商量一下”,说明A老师并不认为所有学生都能独立解决,允许“特事特办”。这样一来,既照顾了个别差异,又发挥了小组学习的优势。学生有困难,可以向同学请教,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反馈讲评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是裁判还是参与者、引导者?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的回答符合教案的设想时,执教者往往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迫不及待地用“很好”、“你真聪明”之类的语言加以肯定,然后问其他学生:“你们有不同意见吗?”此时此刻,如果我是学生就会这样想:你都说“

14、很好”了,还问我们干嘛。而A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以一个“裁判”的身份出现,把每一次反馈评价的权利都交给学生,如“他做对了吗?同桌互相检查一下。”“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吗?谁来重复一遍。”“就用他的方法试一试。”等等,看似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教学民主却随处可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落实这一教学目标, A老师在动脑思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教学环节中提问:“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问题?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本领来解决几个问题。”由于教学用语的改变,不仅让学生感觉到学了数学知识不仅能解答课本上的习题,还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把课本习题纳

15、入“老师也收集的几个问题”之中,使学生感觉到这些习题不是凭空编造的,而是经过提炼的生活问题,从而使巩固练习环节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大教育观。长此以往,就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究竟该小结什么、怎样小结、在什么时候小结等一些具体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A老师在全课总结时提问:“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这样不仅注重知识性的梳理,而且注重学习方法的小结,还敢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三句话足以反映“教师为学生服务,力求服务到位”的理念。如果每堂课都能让学生回顾一下学习的方法,说一说

16、还有什么问题,就能逐步让学生学会学习。2、从课堂教学实际可以看出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创造的天地(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课堂成为迷人的殿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唤起某种动机;兴趣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兴趣可以改变人的态度;兴趣可以磨练人的性格。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小学生好奇、好动,他们愿意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这是教育的永恒话题。 以往教学总是让学生解答经过处理的、现成的数学问题,不考虑问题的来源和作用,只会让数学越来越远离生活。A老师在本课教学中能够从学生兴趣和生活出发,力求把抽

17、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丰富多彩、生动亲切的生活情景之中,再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数学顺应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学的内容都是他们熟悉和喜爱的故事、游戏、身边的事和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就拉近了数学与孩子生活的距离,消除对知识的陌生感。同时还把知识以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故事情节展现出来,学生喜闻乐见,容易产生亲近感。可谓时时有情境、处处用情境。设置的情境一个个融入教学内容,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深深吸引,从而激发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和运用新知。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A老师在课中采用开放式教学,不是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

18、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学生经常处在问题情境之中,虽然是一年级小朋友,学习不刻苦,听课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集中,但教师讲的甚少,教师创设一个又一个精彩的问题,课中我们观察到,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发言特积极,经常一个开放性问题,有十来个同学发表观点后,还有很多小朋友举手想回答。 (2)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课堂成为自信进取的空间 自信是未来人才素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人的自信心将决定他能否成才。如果忽略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同样是教育的失败。如果学生没有因为做不上题而感到沮丧,只要他保持自信,他可能会在进一步学习中逐步学会。然而如果他失去自信,认为自己太笨了,那恐怕

19、他真的学不会了。这种反复挫折感会使学生丧失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最重要的是要在挫折中坚持自信,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如何能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句自信心,那就要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喜悦。由于儿童的知识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个性特征不同,所以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时间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学时不能要求所有人在同样时间达到同一水平的理解,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针对这一点我们教师要承认个别差异,延缓知识评价。允许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达到对同一内容的不同理解。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所表现出的行为、语言、想法、做法、态度进行多方位评价,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A老师在本课教学过

20、程中,第一,延缓对知识的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比如学生学会列竖式计算后,教师让学生讨论其他算法(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如果不列竖式你还可以怎样算出38+14的结果),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回答进行多方位评价,不仅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和学生在过程中的反应。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重要还是学生精神愉悦、能力发展重要,这完全在于教师评价的导向,是教师教学观念的反应。(3)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使课堂成为主动创造的天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儿童好奇、好动、好胜,他们爱问,喜欢探索,喜欢独创。他们的思想不愿

21、受约束,喜欢追求与众不同,从而突出自己,满足自己的表现欲。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同时放开学生手脚,让他们独立思考、自由想象、自觉探索又是创新的条件。来自成人世界的过多的干涉和约束只会使学生想象的翅膀折断,创造的火花熄灭。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A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大胆更新观念,把课堂主角地位让给学生,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鼓励他们离奇大胆的设想,赏识他们与众不同的见解,肯定他们花样百出的做法,使课堂成为

22、自由创造的空间。本课教学中的例题和练习题的设计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有很多有利的因素。例如,学生在探究学习新知时,例题的出现形式屏幕显示:书包、文具盒(配声音);又例如,买东西游戏练习题的出现形式等,都一改以往教材内容陈旧模式化、文字数字式枯燥的呈现方式,以图画、表格、文字相结合的方式,配以生活化的插图,以多种形式呈现,信息生活化、呈现形式多样化,里面又有多元信息可供学生选择,有多余信息供学生判断,学生可以接触方方面面的大量信息,开阔学生视野,使他们见多识广,使创新成为有本之木,有米之炊。以往教学中题目往往给出必要条件和一个问题,学生没有选择权利,久而久之不愿多想也不能多想,极大地限

23、制学生思维发展。本课教学中学生练习的题目则都给出许多条件,学生可以从中做出选择,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水平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好吗?”、“如果你有50元钱,你可以买那两样东西?”等等问题鼓励学生多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往教学中几乎都是统一答案,而且有时还要按照教材上统一要求来解答,学生千篇一律,哪里还有独创。本课教学中,A老师在“两位数加一位数或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上不求统一,鼓励学生想法越多越好。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给学生极大

24、的自由。在巩固知识深化提高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中还设计了结果具有多种可能性的题目(买东西游戏和春游做车分配方案),学生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只要学生的答案合理,教师都给与肯定和赞扬,这样学生逐步养成求异的思维习惯。答案不唯一供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结论开放性供学生自由想象,注重实践供学生自由创造,为学生提供了一片创新的天地。总之,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一般发展为目的。一切教育都要顺应人类自身的需要。作为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我们要承认我们的学生虽然小,但是他们是能动的人,有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和处理事情的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识,了解学生的需要,并顺应他们的各种需要,努力

25、创造条件,给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自我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四、问题讨论这节课,重视让学生“做数学”,鼓励、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或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在师生、生生及小组间的互动中,获得了知识,解决了问题,体验了成功。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总结经验,发展提高,追求更加完美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觉得,有一些问题是值得讨论和思考。1、调控问题这样相对开放的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各异,要求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做出判断,合理调控。如果处理不当,教学效果就要受到影响。如在“学生学会

26、列竖式计算后,教师让学生讨论其他算法(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如果不列竖式你还可以怎样算出38+14的结果)”汇报时,学生会有各种回答,这时怎样点拨、讲到怎样的程度才有利于学生的探究,都需要教师当机立断。所以,上这样的课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因为教学的进程往往是无法按单一的程序进行的,更多地是依赖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教学机智。而相应地做出一定的预测,就显得格外的重要。2、低年级教学目标的定位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

27、,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照这一节课,我们认为:“知识本位”的痕迹还是存在。例如:老师让学生计算38+14时,是先让学生用学过的列竖式方法计算出结果后,再让学生讨论其他算法。”还有整节课的练习安排都是围绕10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来设计和安排教学。因此,我们在思考:面对新的课程标准,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如何定位?到底是让学生学知识为主,还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更重要。3、发展性领域的教学目标和知识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的统一问题。从理论上

28、看,发展性领域的教学目标和知识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是统一的。学生的能力强了、兴趣浓了、自信心提高了,自然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反过来,知识技能的较高水平当然也有助于发展性目标的达成。但实际上,这两个目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却常常出现“顶牛”现象,因为前者重视的是过程,后者强调的是结果。如果像传统的教学那样,在课堂中紧扣知识点,着眼于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没有自由探究的空间、时间和背景,发展性领域的目标就难以真正得到体现;如果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充足的交流讨论机会,丰富的实验操作机会,那么学生在兴趣、情感、自信心、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就能得到锻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打破学科的框框、知识点的限制和基本技能的束缚,这样就使得知识技能领域目标的难以落实。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努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就成为我们广大教师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参考文献: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2. 黄建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3. 周 卫,一堂几何课的现场观察与诊断,上海教育,1999年11期。4. 孔企平,小学生如何学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