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弱智儿童语言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弱智儿童语言训练.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随 班 就 读 辅 导 材 料浅析智残儿童语言训练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主要工具,人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内心需要和传递信息,良好的语言能力是与人交往和沟通的前提。在智残儿童群体中,语言障碍出现率相当高,有关专家曾对2252名智力有问题的儿童作过调查,发现语言障碍的出现率为:轻度智力落后儿童42%,中度智力落后儿童72%,重度智力落后儿童100%。由此可见,对智残儿童进行语言矫正训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智残儿童由于先天缺陷和后天补偿教育的缺乏,大多数的言语表达能力都比较低下,普遍存在沟通障碍: (1)说话断续,逻辑混乱。由于一些智残儿童存在构音、发音障碍或口吃等因素,与人交谈时说话断断续续,甚
2、至逻辑混乱。往往拖拖沓沓说了很多,却仍不知所云。 (2)词不达意,不能完整表达内心需要。这些儿童往往是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在“实物词表达”这个链中,“词”的量缺乏所至。因此在说话的时候,他们总会在大脑中找不到适当的词,用错词,或漏词缺字,不能够将内心的需要完整表达出来。 (3)声音异常。主要是因为发音障碍涉及到智残儿童说话音质、音调、音量方面的异常。也可能是自卑、胆怯、易怒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说话时声音低细或太高。这类儿童说话要么声音太高使人听了刺耳,要么声音太低叫人难以听清楚,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会出现困难。 (4)语序颠倒,语法错乱。智残儿童由于认知能力的低下,知识经验欠缺,语言内容的扩充必然
3、要受到限制,语言内容的贫乏又必然会造成无法表达,所以有些智残儿童在与人交谈时,会语序颠倒,语法错乱,说出的话让人感到含糊不清。 目前,在很多培智学校中,由于早期干预的忽略和语言障碍发现诊断的迟滞,很多智残儿童在明显表现出语言障碍时,已经过了最佳的语言矫正和补偿年龄;但为了最大限度对儿童进行缺陷补偿,锻炼提高智残儿童言语表达能力,促进儿童回归社会,对语言障碍的智残儿童进行语言训练仍是十分重要的。 智残儿童语言训练和语言缺陷的矫正是一项复杂和困难的工作,对这些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一方面需要医学治疗,另一方面还需要科学有效的训练矫正。 一、影响智残儿童语言训练的两大内因 (一)心理因素 智残儿童出
4、现语言障碍有许多内在心理因素:(1)认知能力的低下,知识经验欠缺。另外,由于认知能力的低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经常会遭受挫折,这种挫折感会使他们失去与别人进行言语交流的兴趣,无法得到足够的语言刺激,从而造成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迟缓。(2)情绪压抑、性格内向、害羞、退缩的智残儿童比起外向、好问、好动的儿童,语言发展要差。(3)人格异常的儿童,如自闭症、蒙古症、神经质的儿童,语言发展有显著的迟缓。(4)当儿童情绪波动、焦虑、紧张、恐惧时,也会常出现构音障碍。另外,智力落后儿童感知能力的贫乏和听觉辨别能力的低劣使他们难于捕捉到周围人群的正确发音,因而出现较多的构音问题。 (二)生理因素 语言发展的先决条
5、件是必须具有功能正常的听觉器官和发音器官。这些器官发生缺陷,轻者会使语言发生障碍,重者无法形成语言。对于发音器官构造缺陷的构音问题,一般要先通过外科手术进行修补、矫正,然后再辅之以构音训练,恢复这些器官的功能。有部分智残儿童发音不准,模糊不清,或根本不能发出声音,都可能是发音器官缺陷所至,这些儿童只有在进行医学治疗后,才可能进行语言训练并取得康复效果。 二、智残儿童语言训练的四个要素 (一)干预时间 一般认为,学龄前时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地发现智残儿童的语言障碍问题,有针对地进行训练和矫正,对儿童语言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训练和矫正工
6、作难度就要大得多,效果也很难显著。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认识到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为儿童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多种多样的语言刺激,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二)语言环境 丰富的语言环境是儿童语言发展和开展语言训练的重要条件。语言环境包括两个方面:语言物质环境和语言的交往环境。教师一方面应该为他们提供丰富、适应其年龄和智力水平的儿童读物和益智玩具;另一方面应该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在教室里布置、陈列各种阅读材料,设立专门的阅读角或阅读中心。另外,教师应当经常和儿童进行语言交流,特别是一些沉默内向、交往能力较差的儿童,教师更应该主动地接近他们,跟他们多交流,多谈话。在与儿童
7、交谈中,教师要注意自身语言的规范标准,明白易懂。(三)训练矫正 如果语言障碍的智残儿童不存在器质性缺陷,只是功能性语言障碍的话,可针对儿童不同的语言障碍,进行语言矫正和训练。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时,可以尝试用以下方法: 1、听的训练 训练智残儿童“听”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当智残儿童会听,能听懂别人说话内容的意思,才能理解别人说话意图,达到语言沟通的目的。在对智残儿童进行“听”的训练时,可将语文教材的名动形数量代词等词汇和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句收集归类,通过反复大量的训练,就能够提高学生听和理解语言的能力。 (1)实物对照法。实物 词 说话。例:在训练中,呈现实物“直尺”,对学生重复说:“直尺
8、” 一词,然后隐藏实物“直尺”,再对学生重复说:“直尺”。最后让学生在一堆实物中找出直尺。通过这种反复强化刺激,能让儿童在大脑中形成“实物词说话”的心理反映机制,提高智残儿童理解语言意义的能力。 (2)指令模仿法。教师: 指令-实现;学生:模仿- 听指令-实现。发出一个指令,教师自己先实现指令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整个过程。如:教师发出指令内容“请把门关好。(重复)”然后教师自己行动把门关好。间歇一会儿,对受训学生发出同样的指令,并引导学生模仿教师实现指令内容。指令内容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采集、归类,在训练中不断丰富和扩充。 2、衔接训练 在对智残儿童进行语训时,听说之间是一个信息反馈和衔接的过程。在
9、训练中,可尝试运用“传话法”和“故事复述法”,训练学生的“听记忆理解说”的语言心理衔接能力。 (1)传话法 在进行语言训练时,将学生编成两列,或者围坐成一圈。老师告诉第一位学生一个字,或一个词、一句话,让该生将听到的内容,告诉下一位同学,一直传下去,最后一位学生将听到的内容说出来。在传话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话清晰准确,声高合理,从而提高其准确传递信息的能力。选取传话内容时,可以由易到难渐进。 (2)故事复述法 在语训时,老师讲(或播放)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听了之后,将故事复述出来;学生复述时教师要多给予鼓励和提示,让学生尽量努力将听到的故事完整复述出来。在训练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故事
10、的人物,诱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其中人物的爱憎,渗透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3、说的训练 智残儿童语言训练过程中,一方面提高儿童听和理解词汇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对儿童进行“说”的训练,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能够将表达欲望通过语言实现。 (1)事件讲述法 语训时,要求学生将每天班上、学校、宿舍、家庭发生的一些事件讲述出来。儿童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学生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都可以说。如果学生一时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先讲一两件,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讲述时,教师在给予微笑鼓励的时候,正确纠正学生字的发音和表达语句的连贯,将学生讲述的内容补充、完整。 (2)提问法 在训练中,先指导学生完成一些小
11、任务后,然后教师可以提问:“你刚才做了什么?”或呈现一些有故事情节的图片,投影片,然后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什么?”尝试让学生完整说出来。通过训练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聊天谈话法 在进行语言训练前,创设一个轻松、融合的气氛,受训儿童围坐在一起,教师提供一些主题,让学生自由聊天、谈话。在聊天谈话时,学生可能会东拉西扯、胡言乱语。在这个训练中,老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围绕主题大胆说话,另一方面要注意矫正学生谈话出现的字词和语法方面的错误。 (四)三向延伸 智残儿童在学校接受语言训练,回到家里要有延伸训练和巩固的环境,并且积极扩大儿童的社会生活范围。儿童接触
12、最多的人如父母、教师、同龄伙伴等的不正确的说话方式、不良的教学方法、不当的说话环境等,都会使儿童产生错误模仿,出现构音问题。通常,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范例,对孩子的语言学习提供合适的环境。家长如果求好心切,过分矫正,反而会使孩子丧失信心,不敢说话,构音能力就会差。智残儿童往往由于生活范围受到局限,社会经验缺乏,因而他们的语言方面如词汇量、语法、句子长度等许多方面都存在很多的缺陷。因此,教师要积极扩大儿童的生活范围,增加社会经验。一方面,应通过组织参观、访问,把儿童带入社会,让他们和各类社会机构和人群广泛接触,在直接的活动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从而引发其语言交往的兴趣,丰富语言内容,扩大词汇量。另一方面,要教给儿童具体的社会技能和待人接物的基础知识,使他们在和社会的接触中得到更多的成功体验,逐渐融入和回归社会。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