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指导语言的运用.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0218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指导语言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指导语言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指导语言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指导语言的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指导语言的运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指导语言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指导语言的运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指导语言的运用 内容摘要: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最常运用的主要的指导形式就是语言指导。指导语言运用的恰当、合理,往往能成为幼儿美术创造活动的“催化剂”,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创造性,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本文结合教学中的经验,从指导语言运用的时机与技巧这两方面进行探讨,以获得有效的教学方法。关键词:语言、鼓励、启发、引导、创造引 言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指导常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幼儿自信心,使幼儿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

2、 学龄前期的幼儿虽已初步具有表达语言、接受语言的生理机制与心理机制,并具有一定的语言积累。然而这时的幼儿尚不能自如地运用和理解成人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但对与他们生活相关、与他们理解水平相近的语言特有兴趣并能理解接受。 所以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尝试用具体、形象富有启发、鼓励性的语言可以向阐明幼儿创造的意图、营造适合幼儿的创造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创造信心、引发幼儿创造的动机、 启发幼儿的创造困惑,从而达到更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最常运用的主要的指导形式就是语言指导。所谓的语言指导,是指在活动中,教师借语言媒介,通过谈话、讨论、提问等方式,向幼儿传递教师的意图,旨在对幼儿美术活动及时地起着促

3、进、帮助、引导的作用,如果在实践中,教师的指导语言用得好、用得巧,那将成为幼儿美术创造活动的“催化剂”,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创造性,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既然如此,如何较好地把握指导语言的时机与技巧,合理、恰当地运用指导语言对幼儿的美术创作是十分关键的,以下,本文将结合实践中的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把握指导语言运用的时机。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幼儿是一个个体,个性不一,能力有别,知识经验缺乏或认知策略不当,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于困境,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所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适当引

4、导。即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启发,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提出问题,起铺垫导向的辅助作用。1、当幼儿的学习活动出现困惑时,教师可以尝试以提出问题式的指导给予适当的启发。幼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困惑时,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及时用启发性的语言给予指导,能为幼儿扫清参与学习的障碍,以将鼓励幼儿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学习。“启发”不是传统的讲授法而是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注重启发式,在幼儿踮着脚且够不着的情况下,教师给予启发。如:在一次美工活动“快乐的小猫”中,许越小朋友用橡皮泥捏成了一只形象可爱的小猫的身体,接着她准备用橡皮泥捏成四条腿,使小猫能够站起来,但是她捏的腿都太细了,所以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于是她开始表现出

5、极度的焦虑,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时,我对她说:“为什么我们的桌子能站得稳稳的,它的腿是怎么样的?”“我们除了用橡皮泥来捏腿,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用来做成腿呢?”经过我这两个问题的启发,她先后尝试了把橡皮泥搓得粗粗的和找来了吸管剪短来做腿,通过不断的尝试,解决了难题,获得了成功。教师的适时介入,给予启发,又一次引发幼儿继续学习的兴趣。 2、当幼儿获得初次成功后,教师可以尝试再次指导,拓展升华,激活幼儿继续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运用语言创设情境,启发幼儿想象与创造,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推向新的高潮。如:在一次绘画逗蚂蚁的活动中,当幼儿绘画了一只只的蚂蚁后,我就提出有趣的启发性的语言:

6、“你画的这些蚂蚁在干什么?它们想到哪里去?它们喜欢玩什么”“小蚂蚁为什么哭了?谁来帮助它?”等等,幼儿在这些语言的启发下,思维得到拓展,出现了绘画创作的高潮:“我画的蚂蚁要去和小猫做游戏,它们要在草地上一起玩”,“我画的是蚂蚁爸爸和蚂蚁妈妈,它们正在排队拿东西吃”,“我画的小蚂蚁的腿受伤了,所以在哭,我要画个医院,带它去看病”“我画的是蚂蚁在跳舞,我要再画个录音机,它们就跳得更高兴了”幼儿边说边画,其乐无穷,非常快乐。二、把握指导语言运用的技巧。1、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富于童趣的语言易让幼儿产生轻松、愉悦的游戏心理,使他们更加乐于参与活动,更能放松、大胆地表达意愿。教

7、师除要做到口头语言的直观形象外,还可结合各种体态语言进行形象生动的讲解和描述,使之成为发展幼儿形象思维能力的有力手段。在美术活动的准备和开始阶段,教师要善于从幼儿的角度去捕捉和表达周围世界充满情趣的“点”,与幼儿产生共鸣,传递惊喜与激情,进而用富于童趣的语言自然地激发幼儿活动的欲望。如在“手指添画”的活动中,教师在开始的时候让幼儿观察许多不同大小的手指印,使幼儿对这些手指印的形状产生了好奇,继而教师在用有趣的指导语引出“看,伸伸腿,伸伸腿,变出了一只小螃蟹;扭扭尾巴,变出了一只小蝌蚪”这些充满童趣的指导语在“无意”之中往往使幼儿油然产生作画的欲望。面对看似平常、无生命的景物,有了教师生动形象的

8、指导语,都将使幼儿观察时心领神会,作画时得心应手。如引导观察盆花时,可将不同大小、颜色的叶子描述成“叶大哥、叶小妹、叶宝宝”;观察变幻的云彩时,告诉幼儿云朵是“魔术师”,进而引导幼儿说出云彩会变成“大白熊、脚印、羽毛”;在指导幼儿掌握一些技能技巧和工具使用时,往往会显得较枯燥无味,我教师可以尝试用生动的、拟人化的口吻来指导,如指导幼儿认识油画棒的时候,教师以神奇的“魔棒”作为油画棒的代名词,告诉幼儿神奇的“魔棒”会变出许多漂亮的颜色和好玩的东西,有时可以“站”着画,有时可以“躺”着画,有时可以轻轻地画,有时可以重重地画,这样幼儿就很容易对油画棒产生了兴趣,同时也能很自然地就知道了毛笔使用的几种

9、用法。可见,生动有趣的指导语言能使美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幼儿的 “学”都显得轻松而又正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运用激励、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创造的信心。 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特的思想行为,鼓励能给予幼儿一种肯定的信心,使他们在创造过程中都有一种成就感,能不断产生创造行为的力量。幼儿有天资差异的存在,教师找出不易为常人所发现的创造金点,及时表扬与肯定:“真不错,你画的这个地方和别人都不一样,很有创造性。”这样的语言会让幼儿对自己的创造能力肯定得不容置疑,他会在创造活动中竭尽全力。有的幼儿天生爱创造,善于创造,然而他超一般人的奇特想象创造往往不受同伴教师接纳,有时甚至排斥,

10、教师用语言对它的大胆无忌给予支持、鼓励,这不但增强此类幼儿的创造反应,而且会影响到全体幼儿使他们也用于表达,形成创造氛围。 创造性活动具有探索性、尝试性的特点,因此,与他伴随的经常是失败。教师不妨尝试给幼儿这样的一些鼓励:“没关系,你做得很好,下一次你会做得更好。” 3、运用启发开放的语言为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留下空间。美术活动中,正确使用富于启发而开放的指导语,留给幼儿一定的思考、选择的空间,拓展幼儿思维,可以让幼儿体会到许多作品之中甚至作品之外的审美意蕴,促进幼儿自主、创造性地发展。要使教师的指导语更具启发性,教师除应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能正确把握幼儿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难点,并适时予以

11、指导外,更需要不断充实自已,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水平,才能捕捉到幼儿作品中随时出现的创造艺术美的火花,才能通过启发性的指导语使这些火花迸发光芒。如中班太阳绘画活动中,教师可提出疑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教师还可以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幼儿就会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通过教师对幼儿一些提问,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教师肯定幼儿的想象部分

12、,幼儿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幼儿的想象意识。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这类较有弹性、开放、启发的问题,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打开话匣子,教师可随机引导幼儿将画前画后、画内画外的内容都讲出来。在欣赏活动中,更需要教师设计富有启发而开放的指导语,循序渐进地带领幼儿进入更高层次的艺术天地,教师可从色调、线条、构图、画面内容等不同角度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作品中的艺术蕴意,有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幼儿就能更大胆、自如地去创造和表现。4、运

13、用发展性的语言评价作品,激发幼儿再次创作的欲望。美术活动的评价是美术活动过程的终结环节,对幼儿的美术兴趣情感等的培养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在以往的美术评价环节中,往往教师习惯于用固定性的语言“好”与“不好”,“像”与“不像”,来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类的指导语言,忽略了幼儿与众不同的闪光之处与幼儿的点滴进步,遏止了幼儿再次创作的欲望,阻碍了幼儿个性发展与能力培养。因此,在评价中,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运用发展性的语言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使幼儿发现自己的能力,唤起美好的情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使评价能真正起到提高美术水平的功能。如,绘画“金色的房子”,教师引导幼儿“看哪张画上的房子画得很平稳,不

14、会倒塌?”就是引导幼儿从绘画的形象去欣赏作品;“哪张画画得最满,摆得地方看起来又很舒服?”就是从构图是否丰满饱满、合理去评价作品;“哪张画画得颜色鲜艳、均匀?”这是从涂色方面去评价。由于教师在评价的程中运用了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发展性评价指导语言,帮助幼儿对作品进行评价,所以幼儿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容易理解,兴趣很高,而且增加了信心,有利于下一次的再创作。结 语可见,在美术活动中合理、有效地运用指导语言对幼儿的美术创作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对于不同特点的指导语在美术活动中应是融会贯通、灵活渗透于美术活动各环节当中,这样才能使教师用最少的语言发挥最大的指导作用,充分起到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参考文献: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孔起英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 董奇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江苏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