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东西.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0333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东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东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东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东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东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东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东西.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吴健雄精神”在大班科学领域中渗透的研究江苏太仓明德幼儿园 张英内容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说过:“榜样所起吸引或阻止儿童模仿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作用都大而深刻。”因此,我园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校本人文资源,将吴建雄博士的“求是、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爱国、致善”的人文精神渗透到课程中,更好地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认知、能力的和谐发展,为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本学期我班着重在科学领域体现吴健雄精神,本文试从对“神奇的纸”这一科学活动的分析来说明“吴健雄精神”在大班科学领域中的渗透。本文

2、主要分两大部分:一、活动实录;二、分析与说明(1、自主探索,发挥幼儿的主体性。2、延伸活动,确保探索的实效性。3、师幼同行,共创璀璨的明天。)关键词:吴健雄精神 科学领域 渗透正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说过:“榜样所起吸引或阻止儿童模仿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作用都大而深刻。“因此,我园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校本人文资源,将吴建雄博士的“求是、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爱国、致善”的人文精神渗透到课程中,更好地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认知、能力的和谐发展,为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

3、龄特征,结合纲要精神,树立以幼儿发展水平的理念,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将吴健雄精神渗透到课程中,并结合新的课程实践和幼儿的需要,努力以吴健雄精神为依托,以幼儿园课程(主要包括环境创设、区角游戏、主题教学活动、生活活动)为切入口,不断丰富我们的园本课程,对幼儿进行有机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幼儿从小受到吴健雄精神的熏陶、滋养而健康成长。本学期我班着重在科学领域体现吴健雄精神,本文试从对“神奇的纸”这一科学活动的分析来阐述自己将“吴健雄精神” 渗透在大班科学领域中的一些理年念与方法。一、活动实录设计意图: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东西,常常用它来画画、做手工作品。大班幼儿在创造思维(主要是求异性发散性)

4、上有了明显地发展,他们已不满足于已经发现的几种玩法、用法,而是喜欢去探索新的方法。因此设计此活动,以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丰富他们的经验。活动目标:1、 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养成耐心、细致地探究习惯。2、获取相同质地不同折法的纸承受力不同的具体经验。活动准备:1、人手一张铅画纸,一张操作记录表,一支记号笔;蜡笔盒若干。2、KT板,1号、2号、0号折法标记图,放大的记录表。活动过程:1、让纸站起来(1)师:每个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张纸,它们都是躺着的,它们好想站起来呀,你们能帮助它站起来吗?(评析:引导幼儿探索让纸站起来的方法。)(2)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纸站起来的。幼A:我把纸对折,然后竖起来放,它

5、就站起来了。幼B:我像折扇子那样折的,折了三次,它也能站起来。幼C:我把纸卷起来,像一个圆筒,竖起来放,就站起来了。幼D:我也是卷起来的,比他的粗一点。(3)讨论:为什么纸会站起来呢?幼A:它和原来不一样了。幼B:我们把纸折了,它就能站起来了。小结:纸真神奇,通过折、卷等方法,改变它原来的形状后,可以“站”起来)(评析:幼儿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去发现、去探究纸站起来的方法,教师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他们大胆探索与充分表达)2、探索纸的承受力(1)师:这些纸要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邀请蜡笔盒来一起游戏。(2)师出示大记录表讲述记录方法:纸折一次叫做1号折

6、法,纸折三次叫做2号折法,其它的折法叫0号折法。你先猜一下,站起来的纸上能放几只蜡笔盒,如果是1号折法的就记录在1号下面问号一排相应的空格中,然后再去试试能放几个,记录在操作标记一排相应的空格中,记录好后,请你把记录表贴在相应的展板上。(出示KT板)(3)幼儿探索纸的承受能力,将探索结果记录好,并把记录表贴在相应的展板上。(评析:教师摒弃单一的知识传授的传统角色,而是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让幼儿与材料互动,探索发现纸的承受力。记录表的粘贴,使幼儿有归类意识。)(4)交流:你用了哪种折法,上面能放几只蜡笔盒呢,和你猜的数量一样吗?(集体看记录表,必要时个别演示)幼A:我折了一次,是1

7、号折法,我猜它能放5只盒子,试了一试只放了1只盒子。幼B:我也是1号折法,我放了3个蜡笔盒。师:为什么他们都是一号折法,放的数量不一样呢?幼A:我看见幼A他放的时候很重,第二个放上去就倒了。幼B:他们的纸放的大小不一样?(展开的角度不同),所以放的数量也不一样多。幼A分开的小,就少,幼B分开的大一些,所以比他多。师:相同的纸,纸的展开角度不同,叠放的盒子数量也不同。叠放的时候太重,也会影响叠放的数量;盒子放的位置不同,数量也会不同。还有谁用了不同的折法,它的力气大不大?幼A:我用了2号折法的,折了三次,放第19个时倒下了,所以我放了18个盒子。幼B:我也是2号折法,也放了很多。师:真能干,你们

8、觉得1号和2号折法比较,谁的力气大?幼齐:2号折法力气大。有0号折法的小朋友吗?幼A:我卷成圆筒,是0号折法,我放了22个盒子。幼B:我也卷成圆筒。师:你们看他们的圆筒一样吗?幼:不一样,一个粗,一个细。师:你们猜谁的力气大?幼A:粗的力气大;幼B:细的力气大。师:意见不一样了,我们看看他们的实验记录表。幼齐:不一样大,粗的力气大,细的力气小。师:园筒的粗细不同,它们叠放的数量也不样多。(评析:纲要中科学的目标之一是“能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教师充分的给予幼儿交流的平台,让幼儿大胆、自主的与同伴交流、分享,共同探索纸的承受力,获取具体经验。)师:在这个活动中,有好多

9、的科学知识呢,我们以后可以再去探索。刚才我们每个小朋友都用了一种折法来比力气,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可以去试一试其他小朋友的折法,看看别人能叠放5个,你能叠放几个。(评析:延伸至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进一步探索的空间)3、拓展经验(1)、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用这种方法使它们力气大起来的。幼A:幼儿园里的柱子很粗,可以撑起房子。幼B:还有桥墩,可以撑起桥面,汽车就可以放心的开了。幼C:大象的四条腿很粗,所以能让它的大身体不倒下。师:你们真棒,想到了这些,我们还可以在生活中找一找,来告诉大家。(2)、出示小屏风:娃娃家中的屏风一直放不好要摔倒,现在我们有办法让它们站的稳稳地。(个别幼儿演示:像2号折法那样摆放

10、很稳)(评析:纲要中也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因此,我们有意识地将科学活动中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分析与说明1、自主探索,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本次活动以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幼儿从原有的生活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皮亚杰)所以,本次活动注重解放幼儿的头脑,解放幼儿的双手,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自觉、自主地去建构知识,获得技能与经验。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他们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自主的发现纸的承受力。2、延伸活动,确保探索的实效性经过此次活

11、动,发现纸的承受力还受多方面的影响。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因此,将探索活动延伸至区域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决定操作的次数,让他们在独立的探索活动中,主动的感知和思考,建构经验。3、求疑精神,探索活动的支撑点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时期经历了两个好问期。第一个好问期是1.5岁开始,3岁前后达到高峰,幼儿始终都是问“什么”之类的问题。第二个好问期从3岁之后开始,4至5岁达到高峰,这一时期,以探求有关条件、动机和最后关系等“为什么”问题为特征。幼儿的好问,有时候会打破

12、沙锅问到底,其固执令人惊讶,成人难以回答,教师如果将此作为一种负担和麻烦,予以压制,就会使幼儿的创造性受到压抑,求疑精神被抹灭,那么探索也将随之夭折,所以我们给幼儿一种自由式的教育,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充分让幼儿去看、去摸,去说,放开手脚,不断试验,让幼儿尽情地去发现和探索。对于幼儿的“胡闹、捣乱”,不是明令禁止,而是要求他们好好玩、乖乖玩,当然这种放纵并非撒手不管,老师在其中扮好支持者和点拨者的角色。4、师幼同行,共创璀璨的明天幼儿科学教育应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培养幼儿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幼儿的探索能力,萌发创新意识,这与我们的吴建雄博士的“求是、创新”的科学精神相一致,我们将进一步以吴健雄奶奶为榜样,鼓励幼儿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学习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技能以及操作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并养成孩子从小学科学和不怕困难、积极求知的行为态度。同时,作为教师,我们也应传承吴建雄精神,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突破传统的授课形式,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多思、多想,多尝试,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让我们师幼同行,共创璀璨的明天!参考文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04 2、吴健雄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 江才健著 (在06年苏州市幼儿教师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