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种羊场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用种羊场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31.1 项目概况31.2 建设内容及规模31.3 项目实施目标51.4建设期限51.5项目投入总资金及资金筹措51.6结论5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62.1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62.2 项目建设必要性8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133.1 建设单位概况133.2 草场及畜牧现状143.3 牧业机械现状153.4 种羊场生产现状153.5 自然条件概况153.6 饲草料供应213.7 交通、通讯、电力条件21第四章市场预测及产品方案224.1 新疆养羊业发展现状224.2 兵团养羊业的发展现状244.3 项目市场前景预测244.4 产品销售方向及销售策略25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265
2、.1 项目建设地点265.2 项目技术方案265.3 扩繁育种技术线路315.4 生产设施315.5 饲养技术335.6 管理要求345.7 配种保胎365.8疫病防治375.9项目建成后,管理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385.10 科技依托39第六章 项目建设进度建议416.1 项目建设进度建议41第七章 环境保护447.1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447.2 主要污染物及危害447.3治理方案与综合利用45第八章劳动安全保护与卫生468.1 劳动安全保护468.2 职业卫生47第九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479.1 组织机构479.2 人力资源配置50第十章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方案5110.1 招标依据5
3、110.2 招标范围51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211.1 投资估算依据及范围5211.2 投资估算5311.3 资金筹措方式与来源54十二章经济评价5512.1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5512.2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56第十三章 社会效益5813.1 社会效益5813.2 生态效益58第十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6014.1 结论6014.2 建议60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新疆兵团六十七团肉用种羊场改扩建项目1.1.2 项目建设性质:改扩建1.1.3 建设单位:新疆兵团农四师六十七团1.1.4 法人代表:石书江(六十七团团长)1.1.5项目主管部门:新疆兵团农四师
4、发改委、畜牧兽医局 1.1.6 项目建设地点:农四师六十七团1.1.7 报告编制单位:伊犁花城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资质证书编号:工咨乙20320360091.1.8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业发展规划2. 农四“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3.兵团农四师2006年统计提要4.农四师六十七团“十一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5.农四师六十七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2 建设内容及规模1.2.1 引种2008年引入萨福克种公羊10只、种母羊50只;罗姆尼.西尔斯种公羊10只、种母羊50只。共计引入种公羊20只,每只1.5万元,计30万元,种母羊100只,每只0.9万元,计90万元
5、,共计120万元。1.2.2 基础设施 种羊场占地面积24亩,包括新建砖木结构羊舍2座,为后备母羊舍、后备公羊舍各320 m2及配套运动场,按500元/ m2,计32万元;青贮窖1000 m3,按85元/ m3,计8.5万元;办公室100 m2,按750元/ m2,计7.5万元。改造原有设施投资22.5万元,其中:改造种羊舍16.5万元;种羊运动场3万元;改造宿舍及其它设施3万元。方案详方案附图。1.2.3 饲草基地2012年项目成型后,年存栏肉种羊637只,最高饲养量949只,平均每年每只储备风干苜蓿草500公斤,按亩产1000公斤计算,每只配套0.5亩饲草基地,需建设喷灌饲草基地500亩,
6、按600元/亩,计30万元。种植苜蓿、青贮玉米等多种优质牧草用以满足肉种羊的需求。1.2.4 技术推广为最大限度发挥品种优势,在为四师供种的基础上,对项目团场的羊只实施品种改良,建设移动式人工授精站2座,每座面积50 m2,每座3万元,计6万元;每座人工授精站配备帐篷2顶,共4顶,计2万元。并配备3套配种器械,计1.5万元。1.2.5 信息管理设备 在种羊场办公室中配备办公设备一套(包括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档案柜),计2万元,便于育种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信息的共享传送,为肉种羊场的纯种扩繁建立完备的档案资料。1.3 项目实施目标根据农四师“十一五”牧业发展规划,全师至“十一五”末绵羊存栏数13
7、8万只,能繁母羊97万只;在区域布局中有优质细毛羊生产区、肉毛兼用羊生产区以及肉羊生产区。六十七团作为面向四师肉毛兼用羊以及肉羊生产区提供优质种公羊的肉种羊场,项目成型期后,每年可向四师及周边提供肉用品种萨福克种公羊78只;肉毛兼用品种罗姆尼.西尔斯种公羊78只。1.4 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为1年, 2008年投资252万元完成基础设施及引种工作。1.5 项目投入总资金及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估算252万元,建设资金申请国家投资200万元,团场自筹52万元。1.6 结论1.6.1 本项目产品为当前市场急需的产品,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充分发挥团场的技术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给我区种羊市场需求以
8、有效的供给,提高团场的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1.6.2 引种选择从投资经济性和品质先进性两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所选择的种羊具有生产效益高,适应性较强,性能稳定等优点,在具体实施时尚需货比三家后最后确定。1.6.3 本项目在农四师六十七团实施,有较好的条件,水、电设施齐全。项目可利用原有种羊场的管理经验及原有设施设备,从而达到投资少,见效快的目的。1.6.4产品销售价格按目前市场价确定,种羊平均销售单价为每只0.5万元;项目成型后,除销售种羊,按六十七团畜牧业发展规划,每年在本团实施品种改良6万只,每只品种改良费3元,年经营总收入174万元;年销售净利润71.14万元。根据预测表确定本项目的内部收益
9、率为15.3%,投资回收期=7.03年。项目上马后的经济效益较好。通过技术和经济分析结果表明,项目是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改善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做出的重要指示。妥善处理好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必须建设发展现代畜牧业,其重要条件是生产性能高的优良品种,已达到低耗、高产、优质的生产目的,而肉羊产业正以其投资少、见效快,影响着养羊业的发展。四师作为兵团重要的畜牧大师,十分重视牲畜品种改良工作,“十五”期间坚持不懈地把品种改良作为畜牧业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师每年从100万元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中拿出25
10、万元用于引进种畜和冻精资金补贴,充分体现了师党委对畜牧业的重视和政策支持。 四师在“十五”期间引进良种公羊491只。仅2005年就投资40.06万元,引进良种公羊99只,其中:中美肉用品系羊21只,萨福克羊8只,优质细毛羊70只。 在“十五”期间,绵羊人工授精数量逐年增加。2005年实施绵羊人工授精10.3万只,占绵羊母羊总数的19.2%。2004年在76团实施胚胎移植中美肉用品系羊60只,繁殖成活21只,受胎率35%。2005年在79团实施胚胎移植高腿萨福克肉羊93只,产羔39只,成活35只,受胎率37.6%,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四师已有兵团级细毛羊种羊场3个,师级种猪场1个。师自验种牛场2个
11、,种禽场1个,牛冻精站1个,形成了良种繁育体系的“主体框架”,这些种畜禽场(站)将为进一步推动四师品种改良工作,发挥典型示范和良种扩繁作用。目前四师绵羊存栏中还有近50%为土杂羊,在细毛羊中还有部分品质较差,在“十一五”牧业区域规划布局中,将这部分团场作为肉毛兼用羊以及肉羊生产发展区,由于四师缺乏肉种羊及肉毛兼用种羊场,制约了这些区域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不符合四师当前牧业生产规模以及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因此,在四师建设肉种羊场,生产优质杂交父本,与本地土杂羊进行杂交,生产有机羔羊肉,提高经济效益,是四师牧业建立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迫切需要。项目建设地点六十七团,是四师畜牧业第
12、二大团,在四师“十一五”牧业区域规划布局中,该团作为肉毛兼用羊生产区。该团少数民族占41%,少数民族中有75%为牧业或涉牧人口,畜牧业是少数民族职工生产生活的基础和物质来源。多年来,畜牧业生产多以传统的草原畜牧业为主,饲养管理方式粗放,良种化程度低,生产力、效益低下。从团场畜牧业的长远发展谋划,团场的养羊业必须要加大品种改良力度,通过综合措施提高羊只繁育率和产品的优质率,实现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鉴于以上情况,该团场计划依托项目,利用3-5年时间对该团畜种进行一次全面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改良。通过建立肉用种羊场,推动全团肉用羊品种改良工作;用萨福克羊杂交本地土种羊,充分利用杂交优势提高
13、现有羊群繁育率水平和经济效益;发展肉用细毛羊种群,提高细毛羊个体品质及繁育率。团场牧业发展目标是“十一五”末羊群繁育率达120%,逐步在团场建立,以高繁育率的肉羊杂交后代为母本,肉羊为终端杂交父本,全舍饲生产有机羔羊肉的养羊业生产模式。因此,特提出本建设项目。2.2 项目建设必要性1. 是国家政策的要求, 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产业政策,是四师畜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中共中央2005年 “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和布局”
14、这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生态农业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根据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和战略,结合团场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实际,为强化团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产品转化能力,积极推进团场牧业结构调整,拓宽牧民增收渠道,必须要建立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畜牧业,走畜牧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在提高牧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满足国内外消费者对无公害草食性畜禽的需求。四师“十一五”规划养羊业的总体目标是:2010年末羊存栏数138万只,年均递增率6.3%;加快绵羊品种改良,细毛羊存栏达100万只,比例从2005年的6
15、9.2%提高到70.4%。按当年价计算,畜牧业产值6.9亿元,比重从2005年的23.7%提高到30%以上。建立饲草料地45万亩。紧紧围绕着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师 “稳粮保糖,增棉扩种,强牧扩园”的农业结构调整目标和要求,坚持“数质并重、突出特色、产业化经营”的畜牧业发展方针,以师畜牧业“三六”工程为重点,加快畜牧业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和集约化的步伐,走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提高我师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整体经济效益。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畜牧业发展,用市场化的理念促进畜产品流通,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实现我师畜牧业经济质的飞跃。目前
16、,四师的养羊业,在扩大发展上存在着二个主要矛盾,一是原始的数量增长型养羊业与有限的草场资源和草原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二是原始养羊业低下的经济效益与快速发展,不断增长的社会经济之间的矛盾。四师的牲畜存栏已接近草场载畜量的极限,处于牧业发展的转型期,针对这一情况,四师党委高瞻远瞩,确定今后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从品种改良、提高繁育成活率、降低饲养成本入手,调整饲养结构 、饲养方式和品种结构,将草原畜牧业逐步转变为现代畜牧业。2.是改变牧业生产方式、增加职工收入、提高团场效益的需要四师拥有丰富的草场资源,养羊业是我师畜牧业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17、,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是四师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由之路。养羊业的生产力水平是受羊只品种制约的,养羊业的品种低劣,就只能以传统的草原畜牧业为发展模式,通过增加养殖劣质品种的数量,来增加收入,这种以破坏天然草原为代价的生产方式已到了发展的尽头。该项目引种扩繁的品种具有饲料报酬高、产肉性能好、产羔率高的优良性状,通过项目的建设,可提高四师肉毛兼用、肉用种公羊的供种能力,加快四师良繁体系建设步伐。经肉种公羊杂交改良土杂羊,可提高羊只的产肉率,降低胴体脂肪含量,使6个月龄胴体重由16kg提高到19kg以上;可提高羊只的群体产羔率,由目前的110%提高至130%以上。并逐步实现养殖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
18、转变,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达到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机会的目的;特别是六十七团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国家级贫困团场,对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边防稳固,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3.合理利用资源、发挥地域优势 该项目建设单位为六十七团,可依托项目建设,提高羊只品质,从品种改良、提高繁育率、降低饲养成本入手,逐步将草原牧业转变为舍饲牧业,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提高少数民族经济,达到稳定、发展的目标。该团是农四师畜牧业规模第二大团场,2006年末存栏牲畜10.32万头;也是农四师草场面积第二大团场,拥有天然草场及荒草地68万亩,草场资源丰富,且环境相对封闭,外界污染少,适宜于发展养羊生产。项目
19、区属北亚热带气候,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质条件好,农作物秸秆种类多、数量大,这些作物的秸秆都可以用作饲料,免去焚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山林火灾的危险,达到生态的、“种养结合、过腹还田”式的发展目标。该团地理位置也十分优越,团部距伊宁市52.9Km,距察布查尔县城33Km,距国家陆路一级口岸都拉塔口岸17.5Km。交通便捷,信息畅通,有利于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项目发展前景广阔,可辐射带动周边农户。 4. 改善生态环境绿色畜产品的兴起,赋予了养羊技术以更深、更广的科学内涵。该项目建设后,通过品种改良,全面提高羊只品质,并转变牧业生产方式,逐步走向全舍饲的现代化牧业,配套实
20、施牧业生产新技术,减少草原资源消耗,改善草原生态。通过本项目的建设,转变牧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高效、绿色的畜牧业,结合六十七团天然草场退牧还草工程,加快饲草基地建设,“十一五”苜蓿面积达到6万亩,年产54000吨;加快草原生态建设速度,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种植苜蓿和水土开发相结合,进一步扩大饲草种植面积。5.转变牧业生产方式,生产优质产品。我国畜产品的优势是量多、价廉,但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安全、健康的产品相对较少,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围绕养羊生产的全过程,把生产国际质量标准羊肉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养羊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为今后四师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
21、础。该项目建设后,通过品种改良,可全面提高羊只品质,转变牧业生产方式,逐步走向全舍饲的现代化牧业。在农区,以高繁育率肉羊、肉毛兼用的杂交后代为生产母羊,通过肉羊杂交生产有机肥羔,提供健康肉产品,建立养、繁、育一体化的养羊业生产经营方式,在“以畅通的销售渠道,确保养殖效益,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生产管理模式,以公司加农户的销售方式,分期分批组织生产,进行畜产品初步加工,长期向市场供应优质畜产品。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是基本国策的要求,是改善团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是促进团场农牧民持续增收的基础,是造福职工、富民强团的需要。对于稳定边疆巩固国防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建
22、设农四师六十七团肉用种羊场改扩建项目是完全必要的,且十分迫切。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3.1 建设单位概况六十七团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西缘,西与哈萨克斯坦国接壤,边境线长达72Km。都拉塔口岸与其相通,东与察布查尔县爱新舍利镇和琼博乐乡为邻;北以伊犁河为界与六十三团隔河相望;南抵中天山山脉克特敏山脊与昭苏县七十七团相连。团域地理坐标为东经80312280565,北纬431711435057。团域东西宽3-19Km,南北长62Km,土地总面积达607.53Km2,位居农四师各团场的第三位。团域地形从南至北共分四个区:山区、山前倾斜平原区、阶地、河漫滩地区。团部距伊宁市52.9Km,距
23、察布查尔县城33Km,距国家陆路一级口岸都拉塔口岸17.5Km。六十七团是一个少数民族特困边境团场,2006年,全团生产总值636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4050万元,第二产业676万元,第三产业1643万元,营业盈余1283万元。现有人口74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1.3%,75%的少数民族为牧业人口,畜牧业能否快速、高效、持续的发展是关系团场少数民族职工增收和团场稳定的头等大事,团场党委从全团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牧业发展政策,谋划牧业发展措施。近年来,该团陆续实施了塑膜暖圈建设、春羔改产冬羔、饲草“三贮一化”、羊只融资承包经营、疫病防疫统一收费等一系列牧业政策改革和新科技推广应用,相继建
24、立了2万多亩苜蓿饲草基地,500余栋塑膜暖圈,使该团牲畜存栏由1998年的3.5万头只,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10.32万头只。3.2 草场及畜牧现状六十七团天然草场及荒草地68万亩,发展畜牧业资源丰富,其中:春秋用荒草地31.8万亩,夏草场18.9万亩(山区),冬草场17.3万亩。其中:亚高山草甸草场13.8万亩,中山带疏林草甸草场5万亩,前山带草原草场2万亩,平原砾质荒漠草地31.8万亩,平原草原化荒漠草场10.5万亩,平原草甸草场4.9万亩。2006年牲畜存栏10.32万头,其中羊9.93万只,占牲畜总数的96.2%;2006年全团种植苜蓿2万亩,制作玉米青贮3000吨。在羊的总数中细毛
25、羊共1.4万只,占羊总数的14.1%;其它低品质、低产出的阿勒泰羊、哈萨克羊、土种羊占到了85.9%。生产肉类1530吨,牛奶1350吨,禽蛋175吨。按照团场畜牧业“十一五”发展计划,到2010年改良家畜6万头只。在家畜品种改良方面,团场一直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推广优良品种,参加绵羊人工授精团场每只补贴13元,采用绵羊人工授精技术加快家畜品种改良速度;运用“双羔素”加快优质细毛羊群的繁育。3.3 牧业机械现状近年来该团鼓励发展种草养畜,带动牧业机械快速发展。目前该团拥有纽荷兰青贮机1台,大型割草机2台,饲草打梱机4台,小型饲草收割机110台,搂草机75台,各类粉粹机300余台。3.4 种羊场生
26、产现状该团种羊场初建于1999年9月,总建筑面积2782m2,投资60万元,其中自筹25万元,国家投资35万元。为加快该团羊只品种改良步伐,相继投资25万元引进萨福克、罗姆尼.西尔斯、道塞特、夏洛来等优良肉羊品种。目前该场现有种公羊24只,其中萨福克4只、罗姆尼.西尔斯8只。萨福克种母羊30只。共有工作人员4人。其中饲养员2名,兽医技术人员1名,管理人员1名。年出栏种公羊10只。因多年未引入“外血”在萨福克种群中有近交退化现象。急需引入“外血”,进行纯种扩繁。3.5 自然条件概况3.5.1地形地貌六十七团具有伊犁河谷典型地貌特征,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除南部山区外,平原区地貌类型由南至北大致
27、可分为三部分: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该区自山脚以北一直到草滩一带(扇缘泉水溢出带),以洪海沟冲积扇为主体,组成了南北长约24Km的倾斜平原,在冲积扇上部,冲蚀沟较多,小冲沟一般每公里46条,这些冲沟一般宽25m,沟深12m,多为南北走向,有些冲沟分叉较多,且分布面积大,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地面坡降大(2535),地层为单一的二元结构,中上部为灰钙土,土层较厚,一般在3080cm之间 ,由东向西逐渐变厚,下层为巨厚的砂砾、卵石层,含地下水,水质好,但埋藏深。冲积扇中部冲蚀沟逐渐减少,地形比较完整平坦,地面坡降渐缓,一般在2030之间,地层结构与冲积扇上部基本相同,土层逐渐变厚,地下水埋藏较深。
28、冲积扇下部地形更趋平坦,土层更厚,地下水埋藏较浅,易于开采。二级阶地:草滩以北,伊犁河一级阶地坎子以南地区,该区地势平缓,土层较厚,但该区有一条东西走向宽约3Km的沙丘带,北部地形稍有起伏,地层结构为:上部为沙壤轻壤土,下部为沙层及砾石交互层。伊犁河一级阶地:该区为伊犁河以南,二级阶地坎子以北地区,地形较为平坦,地面坡降小(0.6),地下水位高,地层结构较为复杂,与二级阶地交汇处,有地下水溢出,并形成小规模的沼泽,靠河边一侧零星分布着高度为15m的低沙丘,该地区由于长期受高地下水位影响,区内形成一定数量的盐化土,但土壤盐渍化程度较低,含盐类型多为硫酸盐型,易于改良。3.5.2水文、地质1.区域
29、地质伊犁-巩乃斯沉降构造带是新构造运动的产物,它和纬向构造联系更为密切,以山文的角度授北天山的影响更大,特别是在物质的组成上授北天山的影响更大。而六十七团则不同,它授中天山构造影响要大得多。中天山山系的老构造是整个天山胚胎期的基础,早古生代时期,这里还是南北地槽之间的岛屿,剥蚀作用强烈。泥盆纪时期,天山各地区发生构造迥返,均由凹陷变为隆起,而六十七团山区则由隆起变为凹陷的沉积区,其中主要是酸性火山岩的堆积。后期的新构造运动的隆起,使山峰陡峭、挺拔,尖峰矗立。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区(GB18306-2001),察布查尔县六十七团的基本加速度值为0.15g,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据上述情况综合判定
30、六十七团辖区内地质构造属相对稳定区。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六十七团出露地层岩性主要为大厚度的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砂砾石层(Q3a1+p1),其地表覆盖0.10.5m厚的洪积粉土(Q4p1)。据实验资料,砂砾石层天然密度=2.222.26g/cm3,干密度=2.182.22g/cm3,相对密度Dr=0.810.91,其结构密实。靠近南岸干渠部分地下水位低,北部靠近团部部分地下水较高,根据调查在1016m左右。 六十七团标准冻结深度为1.0m,属季节性冻土。3.5.3气候伊犁河流域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授大陆性气候影响大。伊犁河谷北、东、西特殊地形地貌使得北方冷空气较难侵入,而从西面来自
31、大西洋的湿润温和气流,沿河谷长驱直入影响着河谷各地的气候,形成了伊犁河谷温和湿润的气候,成为中亚腹地著名的“湿岛”。六十七团属于河谷,因此,六十七团具有中亚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半荒漠气候特征。六十七团气候特点为:降水少,大风多,蒸发强烈,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积雪稳定,具有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半荒漠气候特征。1.气温六十七团年平均气温:南部山区为57,中部扇缘带78.9,北部(包括团部)为9.3,年际变化为8.99. 7,极端最低气温-43,极端最高气温为39.5,年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11.2,属严寒地区,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3.2,上述地区10年积温分别为2
32、800、3570、3912,由南至北逐渐增高。无霜期130199天,由北向南逐步变短。初霜期一般为10月中旬,终霜期一般为4月中旬。2.降水与蒸发六十七团多年平均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大,南部山区年降水量为200350mm,中部扇缘带为170mm,北部(包括团部)为154.7mm,干旱年份只有88mm,作物生长期平均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全团范围内降水量分布规律是由南至北逐渐减少,与整个伊犁河流域相比,本区降水量最少,该团多年平均蒸发量与降水量分布规律正好相反,即由南至北逐渐增大,南部山区为1400mm,中部扇缘带为1600mm,北部为1784.8mm。3.5.4. 自然灾害该区灾害性气候有:干
33、旱、大风、寒潮和冰雹。1.干旱:主要为春旱,一般发生在46月,正值春耕用水和夏收作物用水期,造成小麦、玉米、棉花、油葵等作物减产或绝收,历史上1961年、1965年、1975年、1982年等年份由于干旱导致作物严重减产,团场生产的粮食不能自给。2.大风:六十七团最大风速达28m/s,平均每年6级以上大风次数可达12次,6级以上大风可造成危害,是本开发区的主要灾害之一,可造成作物倒伏、小麦脱粒、玉米、棉花折断,果树落花,影响牲畜放牧转场等。3.寒潮:不同程度寒潮每年平均发生68次,其中秋潮在9月底至10月初入侵,导致晚秋作物受冻害,春潮一般发生在4月底至5月初,正值幼苗出土,花芽初开,产春羔季节
34、,对农牧业生产影响较大。4.冰雹:出现时间为410月,以58月最为集中,山区多于平原区,据调查,六十七团冰雹发生频率不是很高,多年平均不到1次。3.5.5. 自然资源1.光热资源全团范围内南北差异明显,项目区平均日照时数为2813h,49月份作物生育期日照时数为2103h,日照率为63,光热资源相对伊犁地区而言最为丰富,适宜喜温作物生长,部分作物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2. 水资源地表水乌孙山山区的降水是六十七团灌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降水的大部分汇入河谷形成地表径流,另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基岩裂隙水,由于山区降水丰富,基岩节理裂隙、溶隙(洞)较发育并相互贯通,水的循环交替作用强烈,无论是地表水(河
35、沟水)还是地下水(基岩裂隙水)水质良好,矿化度一般小于0.5g/L,符合土地开发区农业灌溉及人畜饮水的水质要求。地下水工程区分布在伊犁河、霍尔果斯河一、二级阶地上,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及承压水,据民井及耕地机井调查,该区地下水埋深5-15m,并随季节变化。灌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源灌溉渠系、水库补给以及河流侧渗补给,该区地下水埋藏深度5-15m,矿化度1g/L,单井出水量小于100L/s,可用于人畜引水及灌溉。可开采量为0.3-0.4104 m3/a。地下水从北向南、由东向西径流,地下水埋深由南向北水地面高程的降低而逐渐变浅。地下水水利坡度约0.5-1。3.6 饲草料供应六十七团畜牧业资源丰富,天然草
36、场及荒草地68万亩,其中:春秋用荒草地31.8万亩,夏草场18.9万亩(山区),冬草场17.3万亩。其中:亚高山草甸草场13.8万亩,中山带疏林草甸草场5万亩,前山带草原草场2万亩,平原砾质荒漠草地31.8万亩,平原草原化荒漠草场10.5万亩,平原草甸草场4.9万亩。己实施草地补播改良草场4万亩,建设饲草基地2万亩。2006年全团种植苜蓿2万亩,制作玉米青贮3000吨。本项目的建设在“十一五” 规划期间将结合67团天然草场退牧还草工程,加大草原生态建设力度,通过种植苜蓿和水土开发相结合,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十一五”规划苜蓿面积达到6万亩,年产54000吨。根据1978年伊犁地区草场资源情况调
37、查,项目区主要分布的牧草种类有50余种,其生态、生物学特性、饲用价值多种多样,有生长高大的优良牧草可供打草利用,有大量的矮生优良牧草适合放牧利用。牧草种类以豆科、禾本科优质牧草较多,约占牧草总量的85%以上。项目区丰富的牧草能够满足本项目草料供应。3.7 交通、通讯、电力条件交通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路况良好,六十七团驻地到各团场的公路网四通八达,交通便捷,团部距伊宁市52.9Km,距察布查尔县城33Km,距国家陆路一级口岸都拉塔口岸17.5Km。目前,项目区已为程控电话覆盖,并已开通了移动、联通通讯,通讯便利快捷,信息畅通。 第四章市场预测及产品方案4.1 新疆养羊业发展现状养羊业历来为我区的
38、传统产业,更是我区少数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发展的主业,长期以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政府和科技人员都在为羊的品种改良、养羊生产力的提高而努力工作,但养羊业“靠天养畜”、“头数养羊业”等观念的影响深远,沿袭至今。传统的养羊模式,己经影响了人们对羊产品需求的提高,并制约了养羊业的发展。通过羊的品种改良,调整养羊业产业结构和模式,使养羊形成产业化,就成了我们提高养羊效益,发展新疆畜牧业的关键。4.1.1发展状况与近期市场新疆地域面积大,占全国面积1/6,是我国5大牧区之一。而从“八五”至今,畜牧业发展速度放缓,1998年全国农业增加值中,畜牧业占农业比重全国为31.6%,新疆为20.2%,而作为全国
39、农垦排头兵的新疆兵团仅为9.0%。作为五大牧区之一的新疆,畜牧业发展已远远跟不上全国形势,不但与牧区的地位很不相称,也有悖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部规律。发达国家畜牧业在农业总值中的比重都在50%,部分国家超过60%,而畜牧大省新疆只达到1/5,新疆兵团还不到1/10,比较东部先行地区,西部畜牧业也落在其后。我区的羊肉市场价格均高于内蒙、北京等地,长期居高不下,2004年秋冬活羊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外地羊,羊肉的供应出现了不能自给,目前,我区养羊业发展面临着生产的各环节技术含量低,良种覆盖率低、经营方式老化、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弱等不利因素。尽管我区养羊业历史悠久、产品多样,但与
40、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极为有限,抗天灾能力、抵抗市场冲击能力极为脆弱,对养羊业投入不够,使羊产品的加工增值能力及市场开拓能力极为有限。投入产出比低,养羊效益低。同时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现象突出。4.1.2资源新疆有良好的资源和广阔的天然草地,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羊肉产业的发展有着良好基础,牧草多为天然的无污染绿色草原,畜产品质量优于其他地区;新疆全区草原面积约0.8亿hm2,目前利用约0.5 hm2,占63%。而己利用的60%草原,由于缺乏科学规划管理,有1/2出现严重退化,产草量仅为五六十年代的1/3。我国政府对西部地区实行有针对性的地区援助计划和环境改善计划,这对西部的草地生态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
41、作用。品种资源方面,我区用于羊肉生产的品种主要以地方品种、细毛羊及其杂交后代进行育肥,与专门化的肉用羊品种相比有很大差距。4.2 兵团养羊业的发展现状兵团养羊业经过五十年的艰苦创业,杂交改良、科学育种,养羊数从50年代的5.2万只,发展到70年代初的200万只增长了40多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较快的发展,创下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羊的存栏迅速增加。羊只比例由1979年的69.4%增加到2005年的83.25%,并且一直保持80%以上的水平。农垦养羊业己经是相对独立发展的畜牧业部门和畜牧业经济部门,对垦区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4.3 项目市场前景预测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新疆和兵团畜牧业
42、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我区生活收入水平处于由低向高的发展阶段时,粮食消费将逐步下降,畜产品消费则会急剧上升;当收入水平达到富裕阶段时,粮食消费逐步稳定,畜产品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养羊产品需求的新增长点。根据农四师十一五牧业发展规划,全师至十一五末羊存栏数138万只,能繁母羊97万只。其中:人工授精34万只、本交63万只。人工授精所需种公羊数为680只、本交需公羊12600只。每年需引进、培育人工授精种公羊195只,本交种公羊2900只。四师及河谷地区缺乏肉种羊及肉毛兼用种羊场,作为面向四师肉毛兼用羊以及肉羊生产区的种羊场,销售市场广阔。4.4 产品销售方向及销售策略本项目所种公羊销售以伊犁本
43、地区为主,市场己向我们发出强烈的信号,农四师地区仅只有72团、76团、77团中国美利奴细毛种羊场,伊犁也没肉种羊场,全靠129团、新湖肉用种羊场等地引入,费用成本较高。项目建成后作为师级种羊场,在师政策引导下,面向全师及周边销售,降低各团场引种成本,加快四师良繁体系建设。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5.1 项目建设地点该项目建设地点为六十七团畜牧场,该场交通便利,有霍都公路连接团部和都拉塔口岸,靠近水源,且水质较好,电力供应有保证,饲草资源丰富,适宜本项目建设。5.2 项目技术方案5.2.1 引入规划2008年引入萨福克种公羊10只、种母羊50只;罗姆尼.西尔斯种公羊10只、种母羊50只。共计引入种公羊
44、20只,种母羊100只。项目建设团场有肉羊引种及饲养经验,经实践证明,萨福克、罗姆尼.西尔斯羊对新疆严冬酷暑的典型大陆性气候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釆食性好,抗病能力与当地羊只无明显差异。它们繁殖率高,能常年发情,每年春夏下处于产羔期或怀孕期,很少有空怀母羊。5.2.1.1 萨福克引种标准年龄在1.5-2岁,四肢粗壮结实、体大、骨骼坚强,颈粗短,胸宽深,背腰平直,后躯发育丰满,成年公羊体重100 120 kg,母羊7080 kg,产羔率130% 140%,公羊具有极强的性欲和活力。符合萨福克品种特征的、无血缘关系的特级羊。5.2.1.1 罗姆尼.西尔斯引种标准年龄在1.5-2岁,公羊体重100-1
45、10kg,成年母羊体重70-80kg,羊的体质结构紧凑,剪毛量在4kg左右,羊毛细度18-21m, 产羔率在150%,公羊具有极强的性欲和活力。符合罗姆尼.西尔斯品种特征的、无血缘关系的特级羊。5.2.2 引种来源为了提高引种质量,项目计划从国内种羊场引入萨福克种公羊10只、种母羊50只;原种罗姆尼.西尔斯种公羊10只、种母羊50只。5.2.3 实施期繁育规划2008-2010年为项目实施期,在2008年引入萨福克种公羊10只、种母羊50只;罗姆尼.西尔斯种公羊10只、种母羊50只。共计引入种公羊20只,种母羊100只。按繁育率135%计算,在原有种羊及已入种羊的基础上,至2010年末存栏达到
46、543只,其中:种公羊85只,种母羊240只,后备种公羊109只,后备种母羊109只;3年共繁育成活486只,出售105只,其中:种公羊81只,种母羊24只。规划如表5.2.1所示;实施期引种繁育规划 表5.2.1年份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合计年初存栏4280219392其中生产母羊3030149168种公羊12123232后备母羊191996后备公羊191996年内购入数120120罗姆尼.西尔斯种母羊5050罗姆尼.西尔斯种公羊1010萨福克种母羊5050萨福克种公羊1010年内繁育数3838192218486年内出售191967105其中种公羊19194381种母羊2424年未存栏数80219392543其中母羊30149168240公羊12323285后备母羊191996109后备公羊1919961095.2.4 成型期繁育规划2012年为项目成型期,规划如表2.2.2所示。繁育率按135%计算,在实施期的基础上,每年年末存栏保持在637只,其中:种公羊85只,种母羊240只,后备种公羊156只,后备种母羊156只;年最高饲养量949只;每年繁育成活312只,出售312只,其中: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