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脚手架理论在新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0549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98.脚手架理论在新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198.脚手架理论在新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198.脚手架理论在新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198.脚手架理论在新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98.脚手架理论在新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98.脚手架理论在新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运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脚手架理论在新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运用 【摘 要】 脚手架理论在早期大多用于开发儿童的潜能方面,来说明社会对于儿童认知的影响。但后来,该理论也被用于成人的学习,如教师的专业成长。我园借助此理论作为指导新教师成长的科学依据,结合“能动性发展理论”尝试构建了新教师专业成长三部曲:提供支持经验移植自主提高。【关键词】 脚手架理论 新教师 专业成长脚手架(Scaffolding),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从建筑行业借用的一个术语,用来说明在教育活动中,儿童可以凭借由父母、教师、同伴以及他人提供的辅助物完成原本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一旦儿童能独立完成某种任务,这种辅助物就像竣工后的脚手架,

2、会被逐渐撤离。脚手架理论在早期大多用于开发儿童的潜能方面,来说明社会对于儿童的认知影响。但后来,该理论也被用于成人的学习,如教师的专业成长。我园借助此理论作为指导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科学依据,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探索逐步构建了新教师专业成长三步曲。第一步:建立脚手架提供支持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格拉泽对“专长的学习”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能动性发展理论”,其中特别提到专长的形成必须发生三个互动过程。第一个互动过程是,学习者在学习之初,必须得到外部的支持。因此,我们为新教师搭建合适的脚手架,为新教师提供充足的、适宜的外部支持。1、师傅的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实践性智慧的发展,而实践性智慧以缄

3、默知识居多,缄默知识是指人类知识总体中那些无法言传或不清楚的知识。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曾说过:“人们所知道的远远胜过可言说的”。作为一种不能言说的知识不能靠“授课”式教师培训模式获得,只能靠传统的“师徒制”完成。因此,我园对新教师实行了“师徒培带制”。即指定修养好,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骨干为指导教师,着重在教学实践中予以精心指导,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顺利走上专业发展道路。2、同伴的支持师徒之间的交流毕竟是有限的,而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然会面临大量的问题。为了尽快帮助新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具体采用了 “案例分析”、“课例研讨”、“新老教师对话”等同伴合作学习、研讨的

4、方式。其中教学活动观摩是最受新教师欢迎的一种支持方式。教学观摩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教学过程主动观察与思考的学习和研究活动。对于新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借鉴他人先进教学经验极好的途径。可是,新教师一开始并不知道怎么看活动。于是,我们引导新教师做到:带着“取经”观摩活动,如看看他人是如何创设活动环境的;是如何设计教具的;是如何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的;是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的;是如何与孩子互动的等等。这些新教师需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而且还要通过吸收、内化,提炼经验,指导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第二要带着“问题”观摩活动。针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困惑)是什么,然后在观摩活动中关注他人在这些问题上处

5、理情况,有没有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如有的老师不知环节之间如何过渡,那么重点看他人是怎么处理的;有的教师在幼儿回答后不知道如何回应,那么重点观察他人是怎么运用肯定性的语言,如何根据幼儿不同的回答进行积极回应的。第三是带着“比较”观摩活动,这个比较有多层含义,与自己组织过的活动进行比较,与自己听过的类似的活动进行比较,或与自己预设的方案进行比较。如观摩活动中觉得某些环节处理不尽人意,那么,可以思考哪些需要修改、充实与完善,并在今后自己类似的教学活动中加以尝试。教学是需要经验的活动,比较式活动观摩可以给新教师提供另一种教学的“样本”及可供学习的经验,从而加速新教师成长。3、书本的支持教师应把学习作为

6、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仅能提升智慧,更能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读书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吸收、成长的过程。我们为新教师推荐了一些适于她们阅读的书籍,如:来自幼儿教师的70问、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爬上豆蔓看自己辛黛瑞拉的教育日记。这类书籍没有太多的教育教学理论,没有太多的文字叙述技巧,只是以原生态的方式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再以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总结以求为后续教育教学工作起总结经验教训并改进的作用,或为别人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借鉴作用。我们让新教师读这些书的目的更多的是让新教师去模仿他们的工作,让她们有可借鉴的工作方式。同时,这些一线教师的专著也能激励新老

7、师勇敢地拿起笔,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以反思式的文字记录下来。第二步:拆除脚手架经验移植 “能动性发展理论”的第二个互动过程是“转化”。 就是指随着学习者能力的获得,逐步拆除“外部环境支持”的脚手架,把在外部环境中获得的教学经验移植到自己的工作中。这里的教学经验移植主要指在现有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借鉴和引进外来先进的教学经验,经过自己的“深加工”之后再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这一概念的界定可以表明教学经验的移植不是一味地通盘照搬别人的一切,而是对外来教学经验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是先进的教学经验实际功能的移植,而并非是形式的简单效仿。1、实践反思无论是

8、教师的原始经验还是习得经验,只有经过反思,才能使之被审视,被修正,被否定、被强化;才能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升,得到升华,才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杠杆。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新教师反思习惯的养成,我们鼓励新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并每天做好记录。要求新老师抓住教学中的某个片段,把发现的问题、或自己的感受感想记录下来。在记叙中理出问题的头绪,在思考中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对新教师而言,“反思”似乎还是个很宽泛的词,她们有些盲目。于是,我们从最直观的活动后的反思入手,为新教师提供了反思的支点: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影响目标达成的原因;根据活动效果,我的改进思路

9、。当新教师对活动的反思有了一定的感觉后,我们又增加了活动前的反思和活动中的反思:活动中涉及的内容孩子的已有经验或水平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我希望孩子提升的是什么?为达成目标活动中我的策略是什么?活动中我是如何根据孩子的状况调整活动的策略的。当新教师有了明确的反思方向后,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实践中慢慢地学会了反思方法,逐步掌握了反思技能,增强了反思意识。如果说,经验的习得是一个学习过程,那么,实践反思才是内化的过程。2、行为跟进经验移植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新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所以需要将反思得到的启示、体会、对策转化成为后续教学的具体举措,如果没有教育行为的跟进,反思只是纸上谈兵。所以,我们跟新

10、教师一再强调,反思不是“错误检讨”重在有效调整。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后要学会分析原因,要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郑老师在组织孩子韵律活动时,孩子们不听指挥,她感到很苦恼。她说:“孩子们,让我们拉的圆圈大一些”。孩子们呼啦一下子拉得很大。她说:“太大了,小一点”。孩子们一下子又挤在中间。望着挤成一团的孩子,她真不知怎么办。她的指导老师看了他的反思日记,和她一起分析:“你对孩子说大一些,但具体多大,孩子明白吗?小一些?多小呢?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明确具体,操作性强”。于是她们一起设计了活动策略。在第二天的游戏中,郑老师对孩子们说:“请你们后退一大步。”孩子们很认真的后退了一大步,圆圈一下子变大了。“请你

11、们向前跨一小步”。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向前跨出了一小步,圆圈变小了。通过实践郑老师深深地感悟到对孩子的指导要具体到位的真正含义。我们的新老师就是这样在实践反思行为跟进再反思中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的。第三步:独立操作自主提高“能动性发展理论”的第三个互动过程是“自主提高”。从一个新教师发展成为能“自主提高”的熟手教师是离不开教育研究的。但新教师认为自己能完成教学任务已经不错了,能进行教育研究吗?教育研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我们帮新教师揭开了教育研究的神秘面纱。新教师的研究自有她的特点。1、上公开课:凡是上过公开课的教师都会有深切的体会:公开课,怎一个磨字了得!要经营出一堂真正

12、意义上的“好”公开课,需要教师反复斟酌教学内容,认真研读教材,研究幼儿,设计活动方案,精心设计教具、学具,这是一个“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过程,这是一个学会反思,追求完美的过程,这是一个走进幼儿,熔炼自我的“重生”过程。因此我们以为,“上公开课”是新教师实现自我成长,获得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例:上学期我园新教师的公开课采取了同教材异教法的方式。要求新教师根据园部提供故事地球招聘清洁工组织一个大班的语言活动。参加活动的新老师独立思考,认真备课,精心制作课件,设计操作材料,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展示了各自的风采。展示结束后,我们一起分析,研讨:这个活动目标的价值定位是什么,哪个老师的活动目标更合理。面对

13、老师们设计的不同的操作材料,我们让老师们谈为什么这样设计,哪种方式更合适、为什么?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活动过后,新老师们说,从准备到上课,都是一次很好的体验与锻炼。2、 问题研究教师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是探索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因此,我们让新教师从自身入手,发现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设计一种或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将所设计的解决方案付诸实施,实际尝试解决问题分析验证结果,尝试用“五步研究法”来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切切实实地体验整个研究的过程。研究的结束也就是问题的解决,从而享受研究的乐趣。记得一位小班的新老师,发现孩子总是记不住哪里拿的玩具放回哪里,于是,她想了个办法,找了许多小朋

14、友喜欢的标记,分别贴在玩具柜与玩具筐上。每到放玩具时,就和小朋友玩“找朋友”的游戏,游戏的语气让孩子们抢着放玩具,而且再也没放错过。这位老师充分感受到了问题研究给自己工作带来的效率,便乐于研究。正因为她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意识,也使她在新教师中脱颖而出。3、尝试积累新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常常会萌生一些好的想法,有时偶然的教育情境会激发出独特的教育教学策略。灵光的闪现如果不及时记录和整理,稍纵即逝,教师智慧的结晶将被无情地埋没,这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同时教师在实践中会遇到一些困惑,教师是如何作出自己的解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教师以文字的形式积累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这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

15、鼓励新教师为自己准备一本笔记本,专门写教育随笔、教学日记。写下自己在教学中的思维轨迹,记录自己的教学故事,是温馨的、是忧伤的、是大的、也可以是小的。用文字留住自己的教学足迹,用笔记录流淌于内心深处对教育的感受。这样一来,在不经意间我们明白:写是一个过程,一个成长的过程,不追求什么,只是在不知不觉中新教师已经成长了。没有一步到位的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新教师专业成长途径,只要我们能为新教师搭建适宜的脚手架,为她们提供锻炼的舞台,展现的空间,新教师一定能茁壮成长。今天,我们给新教师一个成功的支点;明天,新教师一定会给我们更多成功的惊喜。【参考文献】1、鲁志鲲,脚手架理论对学前儿童教学的启示,2007.82、吕春燕,新教师帮带经验和策略,学前教育,2008,(78)3、共同关注:职初期教师成长,学前教育,2007,(78)4、魏雷,关注幼儿园教师案例撰写能力的提升,幼儿教育,2007,(78)5、高金峰,论教师的教学经验移植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8.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