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营造互动氛围搭建成长平台.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0562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21.营造互动氛围搭建成长平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121.营造互动氛围搭建成长平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121.营造互动氛围搭建成长平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121.营造互动氛围搭建成长平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121.营造互动氛围搭建成长平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1.营造互动氛围搭建成长平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21.营造互动氛围搭建成长平台.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营造互动氛围,搭建成长平台南京市江宁区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掠影 一、 案例活动的背景: 新课改教材在我区实施进入第七个年头,现已进入冷静的思考阶段。不断深入开展数学教研活动,把数学课堂真正做到有效,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在研讨活动中有所思、有所得、有所发展,应是数学教研活动追求的方向。我区有一大批省市区级带头人和骨干,而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如何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加速成长,是我区各校开展数学教研活动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现在,我区的数学核心团队已初步形成,我区把课堂教学有效性、追求常态课的质量、提升青年教师的素质作为研究的目标之一,我们遵循骨干驱动、全体参与的原则,使教

2、研工作活而有序、实而有深度,教研氛围浓厚,活动的质量大大提高,真正达到了营造互动氛围,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的目的。现选取我区一所小学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作为研究的案例,目的就是寻求一条有效的教研活动途径。二、 案例活动的意义:学校是教师的工作之地,也是成长之所,而教研组又是学校重要的基层职能组织,由于教研组的特殊性,要决定了教研组必须开展丰富而有效的教研活动,提供老师专业成长的机会。该校青年教师越来越多,造就一批苦干、能干、会干的教师梯队,真正做到有实效、有深度、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使广大教师在理论层面及实践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地发展,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就显得迫在眉睫。该校的教

3、研组从实际出发,构建了“学习、实践、研讨、引领、反思”的教研活动模式,注重有效,着眼发展,开展了一次将近两天的连续性教研活动。下面将这次数学教研活动的过程汇报如下(活动时间:2007年12月21日、22日)。 三、形式多样的互动:(一)课前研讨。研究课课题: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四年级上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为使数学教研活动真正从实效出发,本着理解教材的目的,开展了课前研讨。大家从目标、关键、重难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前研讨,做到有的放矢。现把部分教师研讨发言摘录如下:王东敏校长: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学时要体会教材的编写意

4、图,首先要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会游戏设计的公平性。要让学生对事件的可能性大小的判断有敏锐的眼光,让其通过一定亲身动手操作体会事件的可能性发生,并能在此基础上初步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与不公平是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关联的,而且建立只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时游戏规则才是公平的体验;其次,要鼓励学生修改游戏规则,使游戏公平。这时的教学要注意不仅要让其修改游戏的规则,还有必要留下时间让学生验证自己的设计。任照平老师: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事件的等可能性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学的难点在于体会游戏规则虽公平,但结果仍有输赢。王德祥老师:本节课中伴随着学生的摸

5、球游戏来探索数学规律,因此,小组活动时要有效地进行,切实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另外,学生的操作活动会直接影响到验证的结果,也会影响到他们真实体验事件的等可能性与游戏规则公平性之间的关系。建议教学时可以将每个小组的摸球结果综合统计,整体看到游戏规则公平时,摸球的结果是红、黄球次数比较接近,很难相同,是会出现输赢的。周善伟老师:本节课教学时要使学生明确公平的游戏设计是摸到两种球或两种牌的可能性相等,即游戏的双方获胜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而在进行摸球活动时,记录的结果可能是摸到红球的次数与黄球的次数不一定相等,当摸到的次数很多很多时,摸到两种颜色的球的次数会比较接近,这种比较接近就印证了

6、可能性是相等的,游戏是公平的。正如教材中“你知道吗?”里的五位学者抛硬币,从理论上说,硬币落下时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可试验时,两种面朝上的次数只是很接近,很难做到正好各占抛币次数的一半,这一点应让每位学生真正感受、体验到方可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组员上课。研究过后,为使理念和实践有机嫁接,组内推荐周善伟老师执教这节课。作为研讨课,周老师屏弃个人观念,本着教研组群体智慧的原则,充满信心地走上讲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课的教学过程。、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你们玩过游戏吗?玩过哪些游戏?是怎么玩的?2、学生回答中以捉迷藏为主,教师进一步追问:以包、剪、锤来决定谁捉谁躲好吗

7、?学生答后,教师问:为什么这样比较好?学生说出“这样公平”,教师板书(公平)。3、同学们这么喜欢玩游戏,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游戏。、自主活动,发现体验。1、教师事先放一些乒乓球在袋中,请同学们来进行摸球比赛,(电脑出示规则):口袋中有一些黄球和白球,每次任意摸一次,摸后放回,摇一摇,再摸,一共摸30次。摸到白球的次数多,算女生赢;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算男生赢。刚才出示的就是游戏的规则,教师板书成:(游戏规则 公平)2、请两位同学(男女生各一名)上来轮流摸,再请一个小记录员,教师询问: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录?(画“正”字法是小记录员的回答)学生开始活动,教师拿着口袋参与其中,小记录员将摸球结果记录在以

8、下表中: 摸球结果记录表 摸到白球的次数共( )次 摸到黄球的次数共( )次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数出口袋中白球和黄球的个数(4白、1黄)并提问:为什么这样摸不公平?(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小,所以不公平)教师根据回答板书:4白 1黄 可能性不等 不公平4、(电脑出示):小组内说一说,你们打算怎样放球,使得游戏规则公平?学生小组交流,相互说说本组的公平的游戏规则设计。5、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提问:为什么白球数和黄球数相同了,这个游戏规则就公平了? 6、(电脑出示):每个小组用同学们刚刚设计的公平规则再摸30次,摸到白球次数多算女生赢,摸到黄球次数多算男生赢。小

9、组长将摸球结果记录下来。7、学生汇报,教师拿出其中一个小组的结果展示出来:摸球结果记录表摸到白球的次数共( 17 )次摸到黄球的次数共( 13 )次 ( 女生 )赢教师:你们刚才设计的游戏规则是公平的,为什么这组的摸球结果还会出现女生赢,你有什么想法?8、接着出示:课本第81页“你知道吗?”中的抛硬币试验的数据,提问: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正、反面出现的次数非常接近)9、教师强调:试验得到的正反两面的数据没有相同的情况,说明我们刚才在公平的游戏规则下,结果还会出现输赢的。10、回过来再看我们将小组的记录结果汇总统计表提问:通过合计结果和每组摸球的结果比,你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后回答)

10、强调:摸到白球和黄球的可能性相等,说明游戏规则是公平的,但摸球结果还会出现输赢的。此时教师板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三)骨干评课。这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喜欢做游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接着以摸球的游戏是否公平为话题,让学生充分动手验证猜想,课在活动中解决了本节课重点:可能性决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即使在公平游戏的规则下,还是有输赢的。全体教师形成了共识,再推荐一位代表把大家的想法进行了大组评课。郭永宁(区青年教学标兵)评课:本节课重在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合作活动体验到游戏规则的公平和事件的等可能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体会到游戏规则公平不代表游戏结果没有输赢。教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

11、的积极主动性,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发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只有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参与学习活动,学生的兴趣和激情才会调动,学生学起来才会轻松自如,本节课在这方面充分体现出来,从学生感兴趣的捉迷藏游戏的导入到不公平的游戏竞赛,都能感受到教者的用心,使学生体验到要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2、激发数学思考,体验猜想和验证的研究过程。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思考,需要经历猜想、验证等研究过程。本节课中教者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从不公平的游戏规则到怎样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再到小组活动,都是让学生先猜想

12、再到亲自活动验证,经历一个数学研究的过程。3、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节课中学生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和交流,教者只起引导者的作用,启发学生如何思考和讨论,教会了学生一定的合作学习技能,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与思考作业让学生提高了他们的应用数学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四)骨干上课。经过研讨,大家觉得,虽然周老师的教学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在课上自主的个性得以张扬,但是,就数学课而言,学生有没有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有没有从本质上处理好数学化与生活化之间的关系,很值得研究。为使课堂教学真正落

13、到实处,在全体组员的倡议下,由骨干教师郭永宁就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课,第二天又开了一次组内研讨课,教学实录如下:郭永宁老师执教:、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同学们,在假日里你们都干些什么? 生1:旅游!师:外出旅游既能开阔眼界,又能增长知识,是个不错的选择。生2:和小伙伴做游戏。师:都做什么游戏?生:略。师:许多游戏不仅好玩,而且还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小游戏,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游戏来研究游戏里的科学好吗?师:第一个游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摸球游戏,首先我来宣布游戏规则:口袋里有4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后放回,一共摸30次。如果摸到红球次数多,算男生赢;摸到黄球次数多

14、,算女生赢。对于这个游戏规则你们有什么看法?女生:我认为游戏规则并不公平,因为袋中红球的个数比黄球多,所以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男生赢的可能性也大。师:刚才女同学们说因为袋中红球的个数比黄球多,所以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因此,觉得游戏规则不公平。对于这样的分析男同学你们有什么看法?男生:也许女生的运气比较好,摸的黄球多,也会赢。(男女生争论。)师:下面我们就分组做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好吗?、合作游戏,验证猜想1、小组分工:师:在游戏之前,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先互相商量:你们小组将如何分工合作,来玩这个游戏?2、小组活动:师:准备好了吗?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游戏规则进行实验,把每次摸到的结果记录在摸球结果记

15、录表中。并思考下面的问题:刚才的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各小组进行游戏活动并统计摸球次数,记录结果,讨论问题;教师指导各小组讨论。)3、汇报交流:师:下面哪个小组先派代表谈一谈你们的实验结果?生1:我们小组认为男生赢的可能性大。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由于袋中红球的个数比黄球多,所以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也就是男生赢的可能性大,女生只是偶尔会赢,因此这个摸球游戏的规则的确不公平。4、设疑探究: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怎样在袋中放球,游戏才是公平的?(各小组展开讨论,再次进行游戏活动并统计摸球次数,记录结果;教师参与小组讨论。)5、汇报交流:师:哪个小组先来谈一谈你们设计的游戏规则和实验结果?生1

16、:我们小组增加了黄球的个数,使两种球同样多,实验结果是:黄球摸16次,红球摸14次,女生获胜。生2:我们小组在袋子里放了3个红球、3个黄球,还是男生赢了,但女生只比我们少1次。生5:我们小组红球、黄球都放两个,通过实验发现男生和女生赢的可能性差不多。师:同学们通过改变红球或黄球的个数,使得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相同,修正了游戏规则。但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既然游戏规则公平了,为什么在游戏中还是会有输赢?生:游戏和比赛一样,就要分出胜负。师:对!游戏规则的公平,只能代表游戏双方输赢的机会均等,在实际的游戏中仍会有输赢,这正体现了可能性的内涵。6、活动反思:师:通过两组摸球游戏,你对游戏的公平性有什么

17、认识或想法?师指出:要想知道用哪个袋子摸球是公平的,主要看袋子里红球和黄球的个数是否相同,也就是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否相同,所以在第一个和第三个袋子里摸球是公平的。(五)组员针对这两节课的随笔反思。(摘选)上课结束后,要求教师把自己听课后感受最深的东西写下来,第二天进行交流,现把部分教师交流的发言稿整理如下:吴修明老师:生活经验,数学问题,架起数学的殿堂学生的学习应该伴随着一定的乐趣和生活经验的支撑,这两节课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学习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值得每位教师学习的是两节课都是体现了教学素材来源于生活的一个个有趣的、实际的、熟悉的问题,让学生感到亲切、有自信,乐意探索。

18、层次分明、类型齐全的习题, 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应该有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课中创设开放性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求异思维,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这些不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吗?王晓红老师:爱学、会学、学会现在我们的数学教学相对其它学科教学而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这两节课中我看到了学生学到了东西、学会了东西、乐意学了,这正是我们所说的学生在课堂中“爱学、会学、学会”了,特别是教师在教学游戏规则公平性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游戏这一学生喜欢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引导学生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让那些孩子真

19、实地流露出天性,在玩的同时学会了探索和实践,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另外,教学过程中充分的活动时间提供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的同时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真正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徐楠老师:新课堂,呼唤新的教学方式听到这两节课后,感受颇深。目前的课改精神已在我们身边得到落实,具体表现在:首先,教学的内容更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的教学题材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呈现方式注意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的建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探索知识,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空间,给教师教学创新留有余地。其次,教学的方式更注意学生的自主、实践和合作。现在的数学课,学习

20、方式多种多样了,或注重学生操作、实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或注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互相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分享成功,在倾听、质疑、说服中得到提高;或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发现规律得到提升和发展。最后,教师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学习过程。教师重视生长点、知识点和重难点的把握,重视情境的设计,例题的选择,练习作业安排的精当,重视教材知识的过程化、规律揭示和教学方式的整体改善,这种过程和结果的注重,使现在的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提高了教学质量。陈勇老师:恰当鼓励与平等课堂平等的课堂呼唤平等的教师,尤其是在郭老师的课上,当一位学生的发言博得满堂彩时,教

21、者主动上前握住那位学生的手说:想得太妙了,将来你肯定是个数学家。不经意间的一次握手,一句鼓励,我相信,给那位学生的激励是无穷的,也许影响到他的一生,对其他学生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什么叫生态课堂,什么叫民主课堂,郭老师发自内心的赞赏就是最好的例子。可以坚信:如果我们每节课都是这样,把学生看作活生生的人,何愁课上学生不肯发言,何愁个性的张扬不能做到。四、活动反思。以上是我区一所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全过程,虽然在研究的过程中有些地方显得单薄了一些,即使第二次观摩教学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至少体现了如今教研活动的趋势,那就是:由听课评课走向观课议课,由单兵作战向团队合作转变。具体体现了如下几个追求。1、

22、追求之一:课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把两节课比较后,大家感到,一节好课是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中得以升华,个人的努力也许能上升到一个层次,但需要在群体智慧的前提下,课才能走向极至。作为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需要合作学习,而作为实施者的教师也需要合作研究,需要团队精神,在这样的磨砺中,课才能更好,才能使教师和学生得到共同的发展。2、追求之二:既重结果,更重过程,教研活动要丰富而有效。在新课程改革的实验中,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和执行者,而且是教学活动的研究者。为此,我区数学学科在进行教研活动时采取了丰富的活动形式,具体体现了以下特色:(1)个体提出问题集体研究。在教研活动时,执教者需要提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

23、疑难和困惑问题,教研组成员和执教者共同探讨、研究和交流,寻找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法和有效实施方案,让执教者进行实践探讨,并要求执教者做好课后反思,再反馈到中心教研组中进行座谈沙龙,从中汲取成功和不足之处。(2)组织教师进行课前研讨(集体备课)。参加研讨的每节课,先有执教者在中心教研组进行说课,说课时,针对教学内容、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班级情况,说出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做法等。然后,中心组成员集体研讨,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最后集体设计出大家共同认可的理想实施方案,供执教者参考实践。(3)组织教师进行课后沙龙。教研组要认真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深入的研讨,需要提供组员参

24、与的机会,每位成员在执教者公开课后参与到课后沙龙活动中去,各自提出自己的评价意见,大家要畅所欲言,屏弃个人观念,从研究的角度审视我们的教研活动,而执教者要汲取众人的意见,再结合个人的观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记录,认真反思。(4)组织交流教学随笔。学习+实践+反思+合作=教师的专业成长,这应是我们全体教育者追求的历程,只有把实践和学习讨论中的问题冷静地进行反思,我们教师的实践和理论水平才能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平台,因此,我区数学核心团队要求每一位成员每一周写出两篇以上的教学随笔,每2周交流一次教学随笔,让每位成员都把自己的教学心得供大家分享,共同探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通过反思教学和研讨

25、活动,我校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自发进行“内省”,在反思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各自的内在素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3、追求之三:要发挥骨干带头人的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为此,我区核心团队推行区内“名师工程”,一般教师和骨干教师结对拜师,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共同实践探讨,特别是在研究活动中,骨干要走在研究的前列。我区现有省特级教师2人、市带头4人、市优秀青年教师1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20人、骨干教师30人,并选出了“名特带”预备班9人,梯队建设初具规模,具有较为雄厚的教研师资资源,我们采取结对、上课、评课、指导、交流的形式,使我区数学教研队伍以“滚雪球”的方式带动整个学科教师

26、素质的整体提高。通过专业引领,我们发现教师能够较好地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并能在实践中进行总结进而上升到理论,真正地迈出了发展自我的成功一步。4、追求之四:要构建有效的议课环境当下许多教师不愿意参加教研活动,一是认为参加教研活动对他(她)而言收获不大;二是面子思想,不愿上研究课,害怕上的有问题引来非议; 三是不愿参与讨论,害怕讲的重了点引起执教者的反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和效率,引导团队摒弃那种个人狭隘的观念,以研究的视角、团队的视角、提高的视角来对待教研活动。要创设民主有效的观课议课的人文环境,首先是协商-明确观课的目的、计划和要求。然后是常态-创设观课教师和执教教师共

27、同学习相互提升的的环境,接着要提醒教师认真观察-深化反思需要课堂观察,主动广泛收集信息,最后是思考-选择话题,准备议课,并针对讨论的话题和自己的反思写出有价值的观后笔记,这样才能使活动落到实处。5、追求之五:要使明天的太阳更加灿烂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我区有一支朝气蓬勃的年轻教师队伍,为使他们尽快成为区级乃至市级教学骨干,教研室注意为他们搭建成长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培训活动,注重在日常的听评课的过程中对年轻教师加强指导,加强过程性培养,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另外为了使青年教师成长落到实处,从06年开始,我区相继开展了优秀教学案例、青年教学循环随笔、课堂教学评比等活动,特别是定期开展了拜

28、师月、听课月、展示月活动。先是规定某月为听课月,每位青年教师听满10节课,并写2篇听课学习交流心得(25周岁以下不少于2000字,其余不少于1000字)。规定下一月为拜师月,能者为师,每位青年教师要在听课基础上选定自己的师傅,并签定师徒结对合同。最后是展示月,每位青年教师要在师傅的指导下,上一节汇报课。由于师徒结对活动落到实处,一批年轻教师已成长起来,成了所在学校乃至全区的骨干,有的甚至走上了领导岗位。6、追求之六:需要有团队合作意识。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是学习、实践、反思和合作,而合作需要有效,那么接纳别人是保证合作是否有效的前提。从上面这所学校教研活动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活动中思想交流是自由的,许多实用和创新的想法正是在合作中生成的,大家在合作中不断受到他人的启发。正是由于在合作中长于接纳别人,教师有了互相切磋的伙伴,大家可以分享备课资料和教学技巧,可以共同分析教学情况,共同磋商教学改进策略,可以加强教师对自我教学的关注和改进,同时也可以接纳同伴的教学经验。教研活动需要有效,需要调动学科成员参与的积极性,需要建设一支学科团队,目的就是促使团队组员在活动、合作和研究中潜心学习,学习别人的教学特色,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不断实践,取长补短,这样,教研活动才能细致到位,教研团队建设才能达到应有的作用,组员才能从合作中体验和感悟到许多,就会加速教师个体的快速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