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关于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2.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06401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关于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关于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关于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关于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关于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2.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关于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旺苍县黄洋小学校 詹大春 良好的行为习惯体现着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中学时代是人生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因为它不仅是中学生许多行为习惯养成的阶段,也是人生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更是将来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打基础阶段。因此,抓好初中学生的养成教育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一、必须把持之以恒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许多新思想、新问题不断出现,社会的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时代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德修养。这就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

2、下,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学的德育工作。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和部分人心目中的德育定位落后于社会变革中的学生的教育要求。长期以来,部分人的心目中,德育工作被视为“虚功”,可有可无,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致使德育工作投入多而产出少。开放的社会环境冲击着学校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当代中学生在社会、家庭环境中耳闻目睹的是许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而在学校接受的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前途教育,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受到的是愉悦的道德情操的熏陶。因此,当学生一旦接触社会或走向社会时,他们就会深深地感到学校和老师灌输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念,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学校苦心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在社会现实面前

3、显得那么单薄和脆弱,这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持之以恒,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首先,让学生恤得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切都是从少年儿童开始,不同的童年造就出杰出的青年与犯罪的青年,而这不同的基本点之一就是行为习惯的不同。我们分别通过班会课和思想品德课,让学生收集有关表达良好行为习惯重要性的名人名言,并让他们交流讨论,选择其中的一条或几条作为自己习惯养成的座右铭;同时让学生了解成功人士获得成功的秘诀有哪些,特别要关注是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起了促进作用。 其次,正确看待学生的不良习惯。学生的不良习惯不能与道德败坏等同起来。因为学生的不礼貌、

4、打架、骂人、爱撒谎等行为劣性是在后天形成的,它也受家庭(父母)、社会的影响,不能上纲上线与品德挂钩。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拥有一颗天使般的爱心与耐心。 第三,树立榜样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起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它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初中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是模仿。他们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样的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如:在遵守纪律方面,多给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学生就会不由自主

5、地以他们为标准来要求自己,从而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学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如:要求学生参考好的班级的礼貌表现、组织纪律、集会、排队、升旗和课间活动等。直观形象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找出自己的不足,比较快、比较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另外,教师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四,重视音乐熏陶作用。欣赏音乐可以消除大脑的高度紧张和疲劳,使大脑各部分的兴奋和抑制有序交替出现,同时可以宣泄情感,使心理得到平衡。对于长期进行紧张学习状态的中学生来说,适当地

6、欣赏音乐可以打开大脑的潜意识,增强想象力、提高记忆效果,而且能屏蔽大脑的杂念,缓解大脑疲劳,安抚躁动不安的心灵,有助于培养人的气质和风度,保持鲜明的个性,形成良好的人格。因此,我们经常在自习时间放上一段旋律优美、轻松舒缓的音乐:古典音乐或轻音乐,最好是纯器乐的,如钢琴曲、古筝曲、琵琶曲、胡芦丝等。但要注意尽量不用流行的有歌词的音乐,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同时播放的音量应作为一种背景音乐的音量,不宜太大,不然会起干扰作用。这样就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应注意以下几点: 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必须与快乐联系起来。比如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要让他们尽可能地获

7、得快乐。上课时要求用眼睛盯着老师,从中你获得什么?倾听别人说话,从中你又获得了什么?及时认真完成作业,得到了什么?自己从查找、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这样慢慢地,学生觉得在学习的过程中乐趣也不少,从而喜欢学习,自主地学习。 2.纠正不良习惯要与痛苦联系起来:如:有学生不做作业或抄袭作业的,我们就要让他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做作业、抄袭作业是要付出代价的,自己要负全责。但千万不能用惩罚劳动如打扫卫生(因为劳动是光荣的,否则会让学生对劳动产生误解,价值观产生扭曲)、罚抄作业多少遍(学习是快乐的事,罚抄只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痛苦,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等形式。 3.纠正学生不良的习惯要讲科学。纠正

8、不良习惯,切忌简单粗暴,要讲究科学。有些不良习惯学生自己也想改掉,可就是左右不了,如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就是集中不了,喜欢动,那我们就要了解学生:是不是剖腹产的(剖腹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是不是家庭出现了问题,或者是饮食方面存在问题(有专家说每天大鱼大肉的吃,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是铅过量或其他什么的找到了问题产生的症结,就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4.不同的不良习惯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良的习惯有多种,有的不良习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如有的学生在初一时说话比较冲,不注意分寸,随着不断长大懂事,会慢慢地改正。因此,老师对这类习惯不要太刻意地去纠正。有些不良习惯由来已久,如作业潦草、做事粗

9、心,对这些“老顽固”,教师应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坚信学生的不良习惯可以克服,但不能操之过急,这是需要时间、需要耐心地寻找相应的对策的。还有的不良习惯学生纠正了,又复发了,这都是正常的,教师要牢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墩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所以,“抓反复,反复抓”是我们纠正学生不良习惯中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而对学生的爱”则是我们教师必须格守的永远不变的法则。 5.发挥家庭在学生养成教育中主阵地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首先取决于家庭,取决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为了孩子,父母首先应该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习惯养成融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劳动、学习和家人共同活动之中。学校教育说教多,训练少;家庭教育实践性强,说教结合,好的行为经过反复训练,可以成为习惯。因此,养成教育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把家庭的无意影响,纳入教育轨道,并使之成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