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区域性教育科研工作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区域性教育科研工作调查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学区域性教育科研工作调查报告 为了能更准确地了解我区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现状,有利于我区今后的教育科研工作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全区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为更大教育科学研究的管理和提升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我区坚持求真务实,深入基层的基本原则,以乡镇级中小学及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现状为主线,以本区内全部乡镇中小学为对象,作了一次广泛而深入的调查。一、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全区部分学校的调查,我们欣喜地看到乡镇级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各种研究活动正在蓬勃开展,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一)大多数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能够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投入。主要表现在:1教育科研组织
2、机构相对建全。据统计,各街道的中心小学和中学(不包括村级小学)成立了教科室,能比较有效地组织和领导教育科研工作,使我区的教育科研工作基本上处于比较规范的状态。2建立了比较科学完备的教科研制度。学校一般都制订了适合于自己学校现状的教科研管理制度和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并配有适当的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3活动开展相对正常。基本情况如下表:项目和内容召开过科研专题会的学校开展过科研培训的学校举办过科研活动的学校进行过检查指导的学校进行过表彰奖励的学校学校数1835542313比例29%58%89%36%21%4硬件配备比较完善。我区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在“十五”期间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特别是近几年来,教育主
3、管部门加大了对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学校有比较充裕的经费投教育科研工作中去。一是办公设备配备比较齐全,全区所有中小学中,街道中心小学和中学都能达到人手一台电脑,村级小学也能够达到两人一台电脑,并且都能上网。二是信息流畅,各学校都基本能够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大兴区第二实验小学仅2008年度外出学习人数达到100多人次,其中参加市级以上学习达到30多人次,占学校人数的38%,80%的学校设立了远程教育中心,建立的学校的资源库,教师足不出户就浏览全国的教育信息,另外大部份的学校能够订阅4分以上的教育研究杂志,为教育研究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支持。(二)教育科研得到绝大多数中小学和教师的普遍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区
4、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中小学日益凸显出来。一些有远见的校长,通过组织教师进行校本研究,大大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也提高了学校品位,着实尝到了不少甜头。而且我们身边的名师(例如李秀伟、刘立平、刘建宇等)成长的历程也给了他们成功的经验和信心,老师们对教育科研的作用有了理性的判断,教育科研工作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三)教育科研在自己的场域内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科研的场域就在于在学科知识专业化的基础之上帮助教师有机地实现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在面对面的访谈中,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中蕴含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充满了教育智慧
5、的教育行为。很显然,这些教育素养更多的是教育科研过程潜移默化带给老师的。教育科研的蓬勃发展然我们感到欣喜,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看到仍然有部分学校,特别是作为乡镇中小学的村级学校,教科研工作还不够深入人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阻力,很多基层教师对此产生了很多困惑。(一)部分领导意识转变不足,教育科研缺少领导支撑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领导仅仅重视了教学研究的表面文章,满足于硬件建设人员配备等工作,没有从根本上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研究型的校长,个别校长不知道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不懂得怎样去管理和评价教育科研工作,更不能帮助和指导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有的不愿提,有的不敢提,
6、更不能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领导支持和帮助。“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并能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出色的组织者和身体力行者的校长。”(朱永新新教育之梦)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期待这样的校长。另一方面,各中小学原有的教导处、教研组,是学校的教学研究机构,负责学校的教学和教研工作,理应是教育科研的组织机构的前身或替代机构,但是由于学校长期实行校长教导处教研组教师一条线的单线管理模式,教导处、教研组的行政管理职能日益突显,教研功能逐步淡化,变成了政治学习、检查、考评,评优的专门机构,不能够起到很好教育科研组织管理作用。(二)校本教研活动量少质差,不能为教师的教研工作提供前期基础近几年来,我区的
7、校本教研活动有所加强,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的层面上重复运作,主要体现在,一是教研工作缺乏理论指导。广大一线教师由于教学工作任务较重,存在着理论学习不足现象,教师普遍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不能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不能将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来认识,导致教研工作在低水平的层次上重复运作;二是教研工作缺乏计划性。不少学校对教研工作没有一个整体性和阶段性的规划,教研工作随意性大,没有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具体打算;三是教研工作主题不明确,不能形成自己的教研特色;四是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有些学校的教研活动就是上上课、评评课、开开会、查查作业笔记,年复一年,年年如此,教研工作实效性差。(三)部分教师(尤
8、其是部分中老年教师)对教育科研认识不足,动机不一,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的愿望不够强烈我区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有一定的认识,但仍然存在观念滞后,认识不深刻,认为教育科研高不可攀、教育科研与己无关、把科研和教学对立起来,开展教育科研,为了应付评职称。在这次的问调查中,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在回收的475份中,有几个这样的选择问题,教师们是这样选的:1、你认为教育科研工作是( )项目和内容教育部门和领导的事专家、学者的事学者和教研员的事所有教师的事人数3613223572比例7.6%27.8%49.5%15.2%2、你认为教育科研工作与教师工作的关系是( )内容和项目教师的主要工作教师工作的一
9、部份与教师工作无关不知道人数832675540比例17.5%56.2%11.6%8.4%3、而对于乡镇级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动机,我们通过问卷和访谈从以下方面做了调查:科研动机评优、晋级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探讨教学问题选择人数105786651百分比(%)35262217从上表可以看出,仍然有相当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教育科研工作,也没有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本职工作的一部份。(四)教师的教育科研综合素质不高,教育科研工作的能力不强从教师的科研能力看,虽有少数教师曾经写过或发表过论文,真正从教学实践研究中提炼、总结出的结论、经验恐怕不多,有的与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竟然无关。仅从教科研的
10、理论水平来说,就有较大的差距,而科研方法和具体的研究能力就可想而知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畏难情绪,对教科研退避三舍,不敢面对。二是选题不准,不大即小,不偏则倚。三是搜集信息不完整、不原始,无说服力。四是研究方案的设计可操作性差。五是研究的组织实施缺乏信心和力度。六研究过程表面化。重理论说教,轻实践研究。(五)教育科研水平处于较低层次,教育科研“成果”档次低被调查对象教育科研成果,为表述方便起见,我们统称为论文,可归为两类,即获奖论文和发表论文,在问卷中列举出论文名称、获奖单位、发表报刊名称等关键词。统计发现,有获奖论文的中小学教师达98.3%,而在报刊发表过论文的(包括教育部门认可的
11、科研机构主办的内部期刊)仅占4.5%。为什么获奖面明显高于发表面呢?一是设奖机构较多,举办“大赛”频繁,设奖层次面宽,教师拥有更多机会获得某奖项。二是某些机构实行有偿评选论文,只要作者交上相应的评审费,提交的论文即使质量较差,也可以得到奖项。发表的论文中,分三种情况,一是在教育内部期刊发表的;二是在公开发行、有正规刊号的期刊发表的;三是在不正规期刊或在作品集上发表的。三者中,一、二种论文有其学术价值或能代表作者的教育研究水平,第三种情况也是需要作者提交版面费,论文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如果将这种情况扣除,那么在报刊上发表论文的比率仅在2%以内。获奖、发表的论文从另一个角度,分为一般论文和课题研究。
12、其中一般论文达98%以上,课题研究不足2%,表明教师的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课程改革没有紧密相关。综上看出,乡镇级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成果难以代表实际教育教学研究水平,成果处于一种较低层次的状态,经验型、描述性居多,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则处于更低的层次。(六)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脱节一些教师搞课题研究的目的性不明确,课题研究重两头,轻中间;重结果,轻过程。科研工作没有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成了查查资料,写写文章,科研泡沫现象普遍存在。一些课题研究流于形式,简单重复性、模仿性研究多于创造性研究;弄虚作假成风。从我们掌握的材料来看,占相当大数量的教师的课题实施方案和课题结题报告甚至成果都是从网上或者从别人那里
13、摘抄的,甚至占有相当数量的课题研究成果是直接抄袭的,无法应用到我们或者他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不具有推广的价值。二、思考与对策(一)给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以科学定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如何定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调研中,部分教师表现出来的“科研畏惧论”和“科研无用论”在一定程度上缘于教育科研自身的定位尚不清晰。因此,我们应科学认识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价值,既不能把它放到过高的地位,也不能随意贬低。所谓,思考即研究,教学即教研,成功即成果,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做到的。提倡中小学教师科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提升理论水平,促进教师对自身教育实践的反思,促进自身教育
14、实践水平的提高,进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从根本上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所以,在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评价中,不能用不切合实际的过高要求来衡量,也不能认为他们的科研只是走过场而故意将评价流于形式,要把握一个符合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实际的评价标准。应以效用、可行、恰当、准确为评价准则,形成层次化、科学化的评价体系,促进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同理,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评价也不能脱离教师教育工作评价的整体框架,应将其看作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统筹考虑。通过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使教师的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克服教育教学实践与
15、理论研究相疏离、教育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的现象。(二)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的引导乡镇级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低下也反映在教育科研方法的缺乏。“问卷”显示,超过50%的教师对一般教育科研论文不能娴熟驾驭,52.4%的教师不会案例评析,60.3%的教师写不好教育叙事,高达91.4%的教师没有做过课题研究报告。有效提高乡镇级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必须在教育科研方法上做正确引导。笔者认为,引导乡镇级中小学教师进入教育科研轨道的切入点是:写好教育叙事,学会行动研究,适宜开展课题研究。(三)借助高校和相关教育科研部门,加强交流,寻求指导教育科研的过程就是教学实践与理论不断互动、不断提升的过程,
16、因此,它既要以教师为主体,又不能不借助外部专家的智慧,以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建议由相关教育部门出面牵线搭桥,打造高校、教科研部门、师资培训机构以及优秀教师共同参与的教育科研共同体,通过建立科研课题库、中小学教育专家库、教育科研信息库以及相关科研培训活动,为中小学和专家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并逐步使之制度化。依托现有资源,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方法论的培训,大力提倡规范的行动研究,大力提倡切合学校和教师实际的本土化研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同时,应充分利用杂志和网站编辑教育科研信息,帮助学校、教师了解科研动态,把握科研方向。(四)在基层学校广泛建立学习型教育科研小组学校的现实环境是培植、
17、巩固和不断发展教师教育科研精神和能力的重要场所。当前,许多学校从教师管理的便利性出发,把最基层的教师团体“教研组”分解转化为“年级组”,这在客观上确实为学校行政管理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教研组”和“年级组”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组织,“教研组”是从专业角度来构建的,而“年级组”则可以看成是一个基层行政单位,行使的更多是行政管理权。作为专业人士的教师应该享有更多专业权利。从这个角度来说,“教研组”更适合教师团体的互助合作,更有利于专业内部开展有效的教育科研活动。所以,建立研究型的教研组是非常必要的。应在保留原有教研组格局的基础上对教研组进行适当的改造,合并有相近研究方向的个人小课题,开展有目的、
18、有计划的课题研究;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根据教学能力、兴趣、爱好等建立学习、研究小组,对共同关心的理论与热点问题组织学习、讨论;同时,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还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制度,要做到经常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各种学习讨论与课题研究;随时进行信息交换。教学与研究是共生互补的,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会形成教研相长的良性循环,也是保证学校与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五)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扶持和管理乡镇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水平低下的现状,除了在认识上、方法上加以引导之外,重要的就是要加强扶持和管理。一是把教育科研支援列为项目之一,选派懂科研、热心科研的学者、专家对口支援,切实有效地对乡镇级中小学教育科研进行扶持和引领,帮助教师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二是必须树立“教育科研是一把手工程”的观念,校长要带头参与科研工作,在学校创造出浓厚的科研氛围。要努力提高校长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使校长率先成为懂科研、爱科研的“能手”。三是完善科研管理机制。明确职责,落实人员,落实科研经费,制订科研管理制度与措施、科研规划与方案,注重过程管理,加强成果交流与推广,以保证农村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