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管山城区总体规划(77页).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06980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4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山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管山城区总体规划(7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佛山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管山城区总体规划(7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佛山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管山城区总体规划(77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佛山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管山城区总体规划(77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佛山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管山城区总体规划(77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佛山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管山城区总体规划(7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山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管山城区总体规划(77页).doc(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管山城区总体规划(20012020年)西樵镇人民政府2001年目 录第一章 基本概况和发展条件1一 基本概况1二 发展条件5第二章 规划背景和规划依据7一 规划编制的背景7二 规划编制的依据9三 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9四 规划编制的重点内容10第三章 城镇性质和城镇规模11一 城镇性质11二 城镇规模13第四章 区域村镇体系规划20一 现状基本特征20二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22三 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23四 区域人口与城镇化发展25五 村镇体系规划28第五章 城镇用地布局31一 现状概述及存在问题31二 对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94)的评价33三 现状用地构成的分析34四 城镇用

2、地适用性评价35五 城镇用地发展方向分析37六 规划结构39七 居住用地规划41八 公共建筑用地规划42九 工业用地规划44十 仓储用地规划44十一 旧城改造规划44第六章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46一 现状及存在问题46二 绿地系统规划46三 景观系统规划47一 对外交通规划49三 道路系统规划49第八章 市政工程规划52一 给水工程规划52二 排水工程规划53三 中水系统规划54四 供电工程设施规划55五 邮电通信工程设施规划57六 燃气工程设施规划58七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59八 环境保护规划61九 综合减灾规划64第九章 近期建设规划67一 规划年限67二 建设规模67三 规划原则67四 用地

3、发展方向67五 建设重点内容68六 中期规划69第十章 规划实施的政策和措施72附表 西樵山旅游度假区官山城区规划用地平衡表73 第一章 基本概况和发展条件一 基本概况1、地理位置西樵山旅游度假区位于南海市西南部,从南、西、北三面簇拥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樵山,地理座标是北纬22。5000” 23。0230”,东经112。5000” 113。0345”。东北距佛山20公里,距广州45公里,全区总面积177.07平方公里,2000年总人口19.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3.4万人。官山城区坐落在西樵山旅游度假区东部,南靠西樵山,是西樵山旅游度假区政府所在地和度假区的服务基地,同时也是区内主要城区建设集

4、中地。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目前下辖10个居委会(包括轻纺城)和26个村委会。城镇建设区主要分为官山、民乐、太平和大同四片。目前官山城区建设已经涉及周边的爱国、西樵和崇南管理区用地。表1-1 西樵山旅游度假区行政区划情况(2000年)类别区划单位名称居委会东区、西区、北区、碧玉、民乐、太平、大桐、轻纺城、太和、西岸村委会岭西、西樵、崇南、爱国、简村、儒溪、民乐、百东、百西、上金瓯、华夏、大岸、崇北、联新、河岗、太平、新河、平沙、海舟、新田、稔岗、山根、大同、朝山、七星、显岗*资料来源于西樵山旅游度假区政府提供的行政区划资料2、历史沿革西樵山位于南海市西南部,据有关资料记载,西樵山山上和山下的村落始建

5、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那时西樵山村民在山上种茶,山下销售,形成了著名的茶行街。宋、元后继续发展,到了明朝中叶,西樵山因建立了四大书院而被称为南粤理学名山。当时山上山下有1镇32村,商贸农耕,繁荣鼎盛,民国时日渐衰落,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受到日寇的侵略,人口流失,从极盛时的13000多人减少到数百人。日寇投降后,虽然部分流散的居民陆续返家,但仍然无法恢复昔日的繁荣景象。解放前,西樵山先后分属南海第七区、第八区和第一区管辖。新中国建立初期,西樵山仍属于南海市第一区,1950年8月改属第七区,1955年10月改为官山区,1957年 4月又改为官山乡。1958年9月,改为西樵公社。1983年1

6、月改为西樵区公所。到了1986年12月,改称为西樵镇,1994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西樵山旅游度假区人民政府。3、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 西樵山旅游度假区属于季风南亚热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热资源丰富,累年年平均气温为21.8,月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一月,平均温度为13。月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七月,平均温度为28.8。该地区季风变化明显,冬春季一般吹北风,夏秋季多吹东南风,累年年平均风速为2.4米/秒,风频率为13%。7-9月间出现台风较多。全年雨量较为充沛,累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51.7天,降雨量为1630.5毫米,各月的降雨量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四月至九月间,在这六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0%,十月

7、起,降雨量明显减少。79月份台风较多。(2)地质地貌 西樵山属平原水网地带,地势平坦,河沟交错,是著名的桑基鱼塘区。东部、东南部平原海拔高程1.2-3.0米之间。西北部丘陵地势较高,海拔高程为11.8-30.2米间,东南部西樵山是一座古火山,最高峰大科峰海拔345.8米。区内东北部与西南部分别为北江与西江。官山涌纵贯全区。西南部有西岸丘陵低山地形。根据有关地质研究,西樵山旅游度假区属于七、八千万年前的白垩纪中期,由于海底火山爆发,火山喷出的岩浆、岩块和火山灰等物质凝结在地面堆积而成的一座孤立的死火山。山体主要由粗面岩火山碎屑岩、石英砂岩组成,粗面岩占山体大部分。粗面岩富于节理,常在山边形成绝壁

8、,而在山麓肩形堆积广布,由两套洪积冲积扇组成。老的位置较高,发育较好,受切削后形成洪积冲积阶地。新的嵌入在老的内部位置较低,规模较大,其前缘在山前不远处即与现代珠江三角洲泛滥平原连成一片,为同时异相沉积。珠江三角洲松散沉积层覆盖在起伏不平的基岩风化壳上,厚度由10-70、80米不等,一般为30-40米。南海市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有明显的地震背景,境内有两条断裂通过,五条小断裂经过或交切。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地震,根据地层的背景推断仍有发生地震的可能,属于全省地震重点监视区。(3)矿产资源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的矿产资源主要为铁矿石,其次还有少量的硫、锰、硅。根据铁矿石的分布以及铁量的推算,其储量约为五万

9、吨,含铁量为30-35%,铁矿总量约为8-33万吨,其中C1级占21.15万吨,除少数可开采外,大部分不能作为铁矿开采。(4)其他资源水产品资源西樵山历来是南海市水产养殖业较发达的产地之一。除养殖四大家鱼外,近年还大量引进优质鱼类如桂花鱼、加州鲈、鳗等。土壤资源西樵山地区的土壤肥沃,资源较为丰富。盛产水稻、番薯、玉米等粮食作物及甘蔗、花生、蔬菜、瓜类经济作物,同时,其果类生产量也很大,主要生产的果类有:柑橘、橙、香大蕉、芒果等亚热带果类。森林资源区域范围内最主要的林业资源在原西樵山农林场,该场从山脚缓坡起双思林带以上部分起属林场辖地,绿化总面积达到17800亩。其中放火树种木荷、松树等超过32

10、00亩。1993年,造林面积就达到1335亩。山上以次生林为主,天然林柚稚、木荷、枫等多分布在山顶的村庄旁。全山的木材蕴藏量较为丰富。此外,区域内林木资源还包括分布在区内公路两旁林带和区内少量林地。4、文物古迹西樵山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历史悠久,有着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文物古迹以古代书院、寺庙观庵、亭台楼阁为多。包括:云谷书院、大科书院、石泉书院、四峰书院、白云古寺、云泉仙馆、龙母庙、帝亲殿、云岩古寺、云门亭、湖心亭、西樵第一峰、云门、七十二山人题诗等著名的旅游景点。5、社会经济从1995年到2000年,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经济取得了稳定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始终保

11、持在10%以上,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2亿元,几乎较1995年增长一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5859元。同时,经济总收入也从1995年的38.8亿元迅速增长到83.1亿元,累计增长114%。但从总体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的经济增长速度在逐步稳定的同时呈现出略有下降的趋势,这一方面与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整体经济运行状况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今后的经济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挑战。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的产业结构也逐步发生转变。国内生产总值的三产结构比由1995年的15:45:40逐步调整为10:41:49,第三产业成为本区的经济支柱,整体经济呈现典型的“二、三产业并举、一产相对稳

12、定”的产业结构类型。同期,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的城乡贸易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又以专业市场的发展更为强劲。此外,从1995年到2000年,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税收持续增长,2000年的税收总额达到了3.91亿元,并且六年来的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同时,全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200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680元/人,城乡人均储蓄存款达到32976元。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的农业基础地位也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相对保持稳定并有所适当发展。表现在农业用地的总量平衡和农业经济多元化发展等方面。一方面,尽管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发展速度较快,但农业用地总量在波动中仍然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13、2000年农业用地总量较1995年增长6909亩。另一方面,农业经济进一步向多元化发展,经济作物、畜牧业和渔业收入有所增加,其中又以渔业收入增加最为显著,但也出现了粮食收入明显下降的趋势,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尽管近年来经济大环境持续不景气,西樵山旅游度假区工业发展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势头。一方面,传统的陶瓷业和纺织、印染业在新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出现分化,部分不适应市场需要的厂家面临经营困难,部分适应市场需要的厂家规模和技术明显提高,带动了传统工业行业的创新和再发展;另一方面新兴行业,如印刷包装业、五金、电器和化工等行业迅猛发展,促进了工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成为本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此外,顺应

14、国家改革趋势,本区工业企业转制工作进展顺利,从1997年到2000年,镇级以上工业产值由21%下降到不到2%,村级以上工业产值由35%下降到13%,而私营、个体等工业产值达到了85%,成为西樵山旅游度假区今后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由于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樵山,本区的第三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本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近年来旅游业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2000年全年接待游客总量达到了302万人,旅游收入达到5.5亿元。但从整体来看,旅游收入仅占全年经济总收入的6.6%,占第三产业总收入的31.1%,旅游经济的发展还存在较大潜力。此外,在第三产业内部各部门收入明显提高的同时,商业收入占第三产业

15、总收入比重明显下降,由1995年的36.81%下降到2000年的17.98%,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从官山城区的建设发展来看,随着城区的扩大发展,区域产业分工趋势将日益显现,城区内工业企业逐步外迁,同时以旅游、商业和物资集散的第三产业将得到大力发展。二 发展条件 1、优势条件(1)自然条件比较好官山城区地处西樵山风景名胜区与官山涌之间的地域范围内,南侧山体连绵,东侧水面围绕,官山涌蜿蜒穿过,山地、平原、河流依次排开,相互结合,有利于合理组织城镇各项用地,塑造生态城市,构筑良好的城市景观。(2)上一轮规划的执行比较成功,规划的指导作用比较明显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以上一轮规划为依据进行的,道路以及用地的

16、调整均按照规划进行了良好的控制,规划实施力度较强,保证了城区在原来基础上的合理有序的发展。(3)区域交通网的建设对城区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引导作用区域中两条过境公路从城区穿过,即樵高公路和樵金公路。规划对外交通道路的走向及位置与城区现状内部交通衔接良好,对城区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引导作用,有利于整个城镇形成有效的交通系统。(4)新区建设初具规模,发展态势基本形成新区建设突飞猛进,轻纺城的建设更是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大发展,对外全方位开放,基础设施完善,执行政策优惠,新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体现了城市发展的活力,是城镇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城镇空间扩展的增长极。(5)经济增

17、长具有潜力通过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优化农业种养结构,使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硬环境,注意引入新兴产业。依靠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以轻纺城为龙头,促进行业整体发展。培育市场体制,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举办各类博览会,使商贸、服务、房地产等第三产约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以“创优”为契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使官山城区具有为旅游服务的产业基地的功能。2 、制约因素:(1)经济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官山城区目前的主导产业面临巨大的竞争,经济发展缺乏突出优势,后劲不足,亟待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型产业的引进。(2)没有充分解决好城镇发展与风景名胜保护之

18、间的关系西樵山是官山城区的一笔无形资产,也是官山城区的形成发展的原始动力,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应当好好保护。但是,在保护的同时,应当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应当在不破坏不可再生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发展,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高标准的发展,不能为了保护而牺牲掉发展;同时,也不能为了发展不顾保护,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破坏式地发展是不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体现。(3)用地条件不利,旧区改造难度大由于土地资源的因素,城镇进行大力度的开发建设遇到了土地资源的约束,有限的土地资源需要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建设等用途之间进行平衡,造成一定的低效率和资金浪费。农村居民点建设量较大,建设

19、档次却很低,没有很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居住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跟不上,面临着第二次改造的课题。城中村问题同样影响和制约着城镇的发展和合理的城镇布局的形成,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解决好城中村问题是另一大难题。 第二章 规划背景和规划依据一 规划编制的背景(1) 跨世纪发展的新要求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区域发展观也在不断加强,产业的高层次积聚与低层次扩散同时存在,城市发展战略面临着在全球环境和区域环境中的双重定位。经济体制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两个根本要求。为了使我国经济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使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更加顺利,国家制定

20、了积极推进城市化发展的方针政策,这一政策是非常及时的。也正是有了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发展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是我们近一个阶段进行城市规划和制定城市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解决好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冲突,减低城市开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强调建设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突出以人为本的特色,科学地利用土地资源,既有利于在现有经济条件下做到迅速地起飞,也有利于给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2) 西樵发展的新时期社会经济条件: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表明,国内生产总值有了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2亿元,全区

21、经济总收入83.06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收入5.46亿元,第二产业收入62亿元,第三产业收入15.6亿元。全区工农业总产值69.7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农业总产值7.72亿元,同比增长1.2%,工业总产值62亿元,同比增长14.8%,实现税收3.91亿元,同比增长43.8%,全年市级各项税收收入14272万元,区级财政收入14465万元。产业结构明显改善,三产业比例由1995年的15:45:40调整到2000年的10:41:49。交通条件:完成了樵高路约三公里的“样板路”工程,高标准建成了樵搞-樵金大回环,形成了以樵高路和樵金路为十字交叉的对外交通干线。珠三角高速公路

22、在城区西侧穿过,给西樵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增长条件。同时,城区内部道路也得到了改善,新樵丹路、大同路、官太公路、新龙路、樵华路等道路的修缮,创造了良好的城区环境和城市形象,西樵大桥迎宾广场、金沙大桥口、高明大桥口等几个主要出入口的建设,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网络,为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环境条件:西樵山自然山水资源是西樵旅游度假区的宝贵财富,西樵山国家级风景区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以旅游资源开发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城区建设实行高水平和高水准,对西樵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3、基础设施条件:道路、桥梁、给排水、电站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西樵山城市建设提供了合理、科学的有力保障,为西樵区多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公路通车里程250公里,公路密度165.6公里/百平方公里,区内电话装机容量3.94万门,电话实装2.4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超9000户,拥有20万吨日供水能力,30万千伏安供电能力,有线电视用户4万户。政策支持条件:西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五计划奋斗目标:根据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到2005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指标力争达到或超过省、市确定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标准。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57.

24、6亿元(当年价),年均递增1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1680元,约合5022美元。把我区建设成为经济结构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科学技术进步、基础设施配套、社会保障完善、社会管理规范、社会文明进步、人口素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城乡一体化的花园式、组团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旅游新城。”(3) 本轮规划的新课题a. 加速中心城镇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及对人力资源、区域创新环境的培育作用。以中心城镇为核心,大规模推进包括交通、通信、供电、信息传递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开发,加强城镇间基础设施的衔接和共建共享,提高市域的整体性和开放度,提高空间运行效率。b. 充分发挥城镇的经济功

25、能、信息功能、管理功能和培育功能,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规模效益,以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为主发展旅游业,同时建立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c. 以人为本,以山水为根源,全面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努力创造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环境优美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空间,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生活需求。把西樵区官山城区建成富有特色的风景旅游城镇。二 规划编制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 国发19961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5)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

26、市规划法办法;(6) 南海市城乡一体化规划;(7) 南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8) 西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9)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调整(1994-2010);(10)西樵山旅游度假区区域规划(1994-2020);(11)南海市西樵山旅游度假区官山城区总体规划(1994-2020);(12) 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等。三 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1) 坚持“两个根本转变”,实施“两个战略”。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客观要

27、求,也是今后西樵区和官山城区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2) 在上一层次规划的指导下,确定合理的城镇规模和空间形态,通过群体组合、优势互补,促进城镇功能重构,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增强城镇集聚功能和辐射能力,为全镇实现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打好基础;(3) 体现城镇特色,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境,加强能源、交通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把西樵区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珠江三角洲现代化旅游新城;(4) 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名、特、优、新等农产品生产基地

28、建设,合理安排农村居民点,使城乡协调发展;(5) 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坚持远近结合,统筹安排,分期实施的原则,充分考虑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财力、物力的合理使用。四 规划编制的重点内容(1)立足现实需要,便于操作管理。侧重近期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的研究,为城镇远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强调实际建设中的可操作性。(2)着眼远景发展,优化城镇结构。考虑城镇发展过程中不可预见因素的作用,以及城镇在规划期后的滚动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形态。(3)突出城镇风貌,建设城镇的景观特色。结合城镇现有水系和山体,重点加强城市绿化和城市景观专项规划,创建优美的城镇环境。第三章 城镇性质和城镇

29、规模一 城镇性质1、1994年官山城区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1994年官山城区总体规划(19942010年)确定官山城区发展性质为:珠江三角洲旅游新城,南海市域副中心之一;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的中心城,西樵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基地,以旅游、度假、商贸、旅游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具有岭南风格和水乡特色的现代化城市。2、本次规划的考虑(1)宏观背景首先,作为南海市副中心之一,随着南海市的全方位发展,以及南海市与佛山市关系日益密切,西樵山旅游度假区必须,并且必然会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以适应市域副中心的要求。而中国加入WTO,以及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都对本区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和必要性

30、。其次,随着中国加入WTO,作为世界旅游大市场的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必然迎来新的高潮,以及而国内旅游热和假日经济的兴起,对拥有特有资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樵山的本区提供了旅游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契机,改善目前本区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以及大力加强相应管理,本区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必然得到巨大的发展机会,从而树立旅游业和相关产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大发展,并进而推动本区经济的全方面发展。(2)本区发展要求作为本区的西樵山旅游度假区服务基地,以及本区一贯的多元中心城区,在未来网络化村镇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积极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区极化作用和聚集效益,带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全方位发展。

31、(3) 城市的区域发展策略西樵区官山城区市在“两湖”平原经济协作区中,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上水平。但是“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独特地理特色给西樵区官山城区市带来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立足资源优势,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把西樵区官山城区建设成为“两湖”平原经济协作区中的一座新型城市是可能的。(4) 产业发展策略未来官山城区必须从运筹区域产业布局和发展的角度出发调整城区产业结构。结合现状条件和未来发展要求,官山城区今后应当重点发展旅游接待、商务和会议接待产业;依托目前的轻纺城积极发展商贸、交通、物资和人员集散功能;调整现状工业企业布局,坚决外迁污染工业,积

32、极发展旅游相关加工工业,依托商贸中心适当发展无污染的高技术含量的加工工业,以提供多样化的城区就业岗位。农业方面,以现代化城郊型农业为发展方向,在“三高”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探索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积极开拓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出口创汇型农业,实现“五高六化”(五高:劳动生产率高、土地产出率高、投入产出率高、科技进步贡献率高、农民收入水平高,六化:农田标准化、作业机械化、技术科学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生态良性化),形成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格局。工业方面,以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促进科技创新,落实南海创建信息城市的战略构想。

33、力争在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形成传统主导产业科技化,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工业体系。第三产业,形成以“大市场、大旅游、大流通,带动产业大发展”的格局,内外贸易、商业服务业、方地产业、文化产业及中介咨询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在巩固和发展西樵轻纺城、旅游商业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融入信息技术,建立虚拟市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形成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发掘旅游资源,构件品位、知名度较高、接待和服务质量优良、功能多样化、配套完善的珠江三角洲现代化旅游新城,通过树立旅游品牌,改善整个城区的居住、生活环境,通过市

34、场经济的力量,吸引各方客商到西樵投资、置业,看站旅游和商务、会议、展览等活动;房地产业主义提高档次、立足西樵。到2005年,力争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4)城区建设官山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优势,其南倚西樵山,官山涌及其支流穿过城区,新区内还保留有大面积的水塘和小型河流,未来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自然地形地貌特征,强化山水城镇的特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方针,建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各村组团分布,由“五纵四横”路网和高速宽带信息网络架构连接各村的开放式城乡一体化格局。3、城市性质调整根据以上分析,官山城区城市性质为:南海市副中心之一;重要的旅游服务基地;以发展旅

35、游、商贸、流通业等第三产业为主,以无污染的高技术加工工业、轻纺工业为辅,具有岭南风格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镇。二 城镇规模1、人口规模(1)官山城区人口现状概况根据现状调查资料分析,官山城区发展范围已经包括官山城区、西樵管理区、崇南管理区和爱国管理区的全部或大部分用地,同时还部分包括或直接影响到简村管理区、岭西管理区和民乐管理区的部分用地。因此,在确定人口总量时,必须根据城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城区建设过程中所包括的各管理区人口予以统一考量。则现状城区主要涉及范围的官山、西樵、崇南和爱国管理区2000年常住人口总量已经达到27863人;紧邻现状城区的简村和岭西管理区人口总量为6793人;民乐城区和民

36、乐区人口合计为11783人。由于现状资料方面原因,本次规划根据区域暂住人口与常住人口比,推算官山城区(官山、西樵、崇南和爱国)暂住人口为11858人,则现状城区人口总量约4万人。从统计资料分析来看,官山城区(包括西樵、崇南和爱国管理区,以下同)近年来人口相对稳定,并且呈波动增长趋势,从1995年到2000年常住人口增长累计 41.41,年均增长率为8.15。对比整个旅游度假区常住人口增长情况,官山城区常住人口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前者,这也反应出官山城区在整个旅游度假区的中心城区地位。从当年统计数据对比分析,近年来官山城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稳定下降趋势,已经从1995年的15.59下降到2000年

37、的6.89,从国内普遍经验来看,这一趋势主要是受到我国持续的计划生育国策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生育观的影响等方面作用的结果。从1997年开始,机械增长对官山城区常住人口增长的贡献超过的自然增长。相异于人口自然增长,近年来官山城区常住人口的机械增长率在波动中呈现出上升趋势,2000年人口机械增长率已经达到14.28,远远高于自然增长率。表3-1 城区建设所涉及管理区的常住人口情况(2000年)影响程度强烈影响较强影响一般影响管理分区官山西樵崇南爱国简村岭西民乐(区)常住人口(人)157653770559327352353444011783非农人口(人)146148522738795111非农比例9

38、2.7%0.2%0.9%1.0%1.6%1.8%43.4%人口合计(人)278636793非农人口(人)14701117非农比例52.8%1.7%*数据根据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统计资料整理表3-2 官山城区常住人口变动情况表(包括官山、西樵、崇南、爱国管理区)年份总户(户)年末数自然增长机械增长综合增长率()总人口(人)男性(人)女性(人)自然增长(人)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人)机械增长率()1995752126755132821347341715.5929511.0326.62199669182411411713124012219.162209.1218.2819977620268361302

39、61381030311.2931711.8123.10199872752568212476132062258.7635213.7122.47199981332727113203140682438.9127410.0518.96200082392786313539143241926.8939814.2821.17*有关数据根据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统计资料整理(2)官山城区人口规模预测为保证相对准确的人口规模预测,本次规划拟采用多种计算发展予以预测,并采用综合分析方法确定最终预测人口规模。1)按常规增长率方法计算人口规模这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人口规模预测方法,即根据历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的变化推算

40、预测年份人口的方法。计算公式:yn=y0*1+(m+k)n式中:yn 预测年份的人口数 y0 预测基年的人口数 n 时间段m 年自然增长率 k 年机械增长率 m+k 年综合增长率 方案一:人口增长预测分为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两部分予以分别计算,人口数据仅计算官山、西樵、爱国和崇南,则2000年常住人口27863人(不包括简村和岭西),近期自然增长率为6.5,机械增长率14;根据目前发展趋势,远期自然增长率还将进一步下降,取值为5.0,考虑到城镇建设对城区外人口的吸引作用和加强中心城镇建设的需要,设定机械增长率为18。暂住人口计算以城区暂住人口与常住人口比预测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南海市土地利用总体

41、规划(19972010)预测城镇暂住人口比重较区域较小,确定不同时期的城区暂住人口与常住人口比。近期(2005年):常住人口为:27863 *(1 + 0.0065 + 0.014)2005-2000 = 30838 人以暂住人口与常住人口比重为45:100,则暂住人口为 30838 * 45% = 13877 人;城区人口规模为 30838 + 13877 = 44715 人,计为 4.5 万人中期(2010年):常住人口为:30838 *(1 + 0.005 + 0.018)2010-2005 = 34551 人以暂住人口与常住人口比重为50:100,则暂住人口为 34551 * 50%

42、= 17276 人;城区人口规模为 34551 + 17276 = 51827 人,计为 5.2 万人远期(2020年):常住人口为:34551 *(1 + 0.005 + 0.018)2020-2010 = 43372 人以暂住人口与常住人口比重为55:100,则暂住人口为 43372 * 55% = 23855 人;城区人口规模为43372 + 23855 = 67227 人,计为 6.7 万人方案二:考虑到今后官山城区建设将对岭西和简村产生强大吸引,将简村和岭西各一半人口计入官山城区人口预测基数(民乐管理区由于主要受民乐城区影响,不予考虑),则基期常住人口总量为31260人。其它对常住人

43、口未来发展指数预测不变。对暂住人口规模预测,考虑到方案一偏小,以未来城区快速发展对外来人口具有更强吸引力为前提,预测不同时期暂住人口与常住人口比。近期(2005年):常住人口为:31260 *(1 + 0.0065 + 0.014)2005-2000 = 34598 人以暂住人口与常住人口比重为50:100,则暂住人口为 34598 * 50% = 17299 人;城区人口规模为 34598 + 17299 = 51897 人,计为 5.2 万人中期(2010年):常住人口为:34598 *(1 + 0.005 + 0.018)2010-2005 = 38764 人以暂住人口与常住人口比重为5

44、5:100,则暂住人口为 38764 * 55% = 21320 人;城区人口规模为 38764 + 21320 = 60084 人,计为 6.0 万人远期(2020年):常住人口为:38764 *(1 + 0.005 + 0.018)2020-2010 = 48661 人以暂住人口与常住人口比重为60:100,则暂住人口为 48661 * 60% = 29197 人;城区人口规模为 48661 + 29197 = 77858 人,计为 7.8 万人(2)根据南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有关预测推算根据南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本区2010年城镇人口总量为653

45、20人,根据目前官山城区(包括西樵、崇南和爱国)人口所有分区人口比重约80%推算,2010年本区城镇人口规模应当为 52256,计为 5.2 万人。(3)根据本次城镇体系规划预测城镇人口规模预测根据本次城镇体系规划预测的城镇人口规模为,2005年 7.35 万人;2010年城镇人口 9.9 万人;2020年城镇人口 14.4 万人。考虑到近期官山城区应首先得到快速发展,在现状基础上,预测官山城区未来人口规模为:2005年人口规模为全区80%计,则人口规模为 7.35 * 80% = 5.88 万人,计为 5.9 万人2010年分片城区开始较快发展,官山城区人口规模为全区70%计,则人口规模为

46、9.9 * 70% = 6.9 万人2020年网络化城镇体系基本建成,官山城区人口规模为全区60%,则人口规模为14.4 * 60% = 8.6 万人因此,从区域网络化建设要求,官山城区近期(2005年)人口规模5.9万人,中期(2010年)人口规模6.9万人,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8.6万人。(4)综合分析综合以上不同预测方案,增长率预测方法与南海市土地利用规划(19972010)预测的2010年数据最为接近。但由于目前本区存在显著的城镇化水平低于经济发展速度的现象,而当前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并进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因此,未来几年本区必须大力推动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和学者的调查研究也已经表明,加快集约化的城市建设正是有效保护农田、遏止农村建设用地盲目扩大的有效途径,盲目扩大建设用地和农村集镇建设用地低水平利用的无序蔓延才是当前农业用地流失的主要原因。为此,明确提出加快城镇化建设,积极保护非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低水平建设对农业用地的滥用是积极和动态保护农业用地的最佳方式。为此,本次规划认为,应当适当提高未来几年的城镇化发展速度。为此,对未来规划期内不同年份的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